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概念课问题导学模式的探索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w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中数学课堂概念教学中采用问题导学法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高中数学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概念教学;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研究方向始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乔以斯和韦尔合作出版的《教学模式》被认为是教学模式理论研究开始的标志。他们把教学模式界定为“用于设计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情景或辅助情景,包括书籍、电影、磁带、计算机程序以及课程在内的教学材料的范型或计划。根据一般教学模式的界定,结合高中数学学科特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源于数学教学实践,着眼点一是数学教学的特点,另一个是一般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则强调数学教学应当使学生对数学概念本质达到理性认识。数学概念不仅是建立理论系统的中心环节,同时也是提高解决问题的前提。因此,一节课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地位。高中数学教学中有许多极其重要的概念,比如函数概念、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导数、充要条件、三角函数、向量、极值、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椭圆、双曲线、抛物线、角、距离、平行、垂直、算法等概念。目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看重解题、忽略概念的讲解,从而造成学生数学概念与解题脱节,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运用概念,影响学生的解题质量,进而影响数学学习的效果。我根据多年对概念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的探索,认为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预设一些问题,创设高效的“问题导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发散思维。下面我来谈一下,我对数学概念课问题导学模式的一些探索。
  一、合理、有效的问题导学模式能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概念中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因此数学概念的引入就要以具体的实例引入。例如,在学习《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时,怎样设置问题才能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直二面角”“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概念?如何让学生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其简单的应用?教师以旧知识入手,出示两个问题:(1)平面几何中“角”是怎样定义的?(2)在立体几何中,“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又是怎样定义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这两个问题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再适当总结,接下来教师以生活实践入手,抛出问题:生活中,哪些问题涉及两个平面相交所成的角的例子,你能举出来吗?学生可能会回答房间的墙面和地面、翻开的课本的两部分等。教师以这些问题入手,将学生带入探究情境,让学生顺理成章地进入新课学习,而问题又和新课主题相关,这样设置问题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二、问题导学课堂模式下问题情境的设置
  有趣的故事往往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也给我们单调的数学课堂增添了一些活力。讲授新课时,结合课题内容适当引入一些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或者讲一些生动的数学典故,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些具有趣味性和探索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概念的兴趣,让学生在对问题的分析中,归纳和抽象出概念的本质特征,这样得到的概念才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真正做到授人以渔。例如,在讲解《向量》这一节课时概念的引入, 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一只老鼠向西逃窜15米,假如猫向北或向西北方向追去,猫能追上老鼠吗?用多媒体演示这幅“猫追老鼠”的动画,这样的引入生动、有趣、自然,能激起学生学习、探讨的兴趣。进一步设问:为什么猫追不上老鼠?将学生由“好奇”带入“小惑”的状态,接着教师指出:猫只注意到15米这一距离是无法追上老鼠的,因此必须引进一个新的量——向量,这样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向量的必要性。同时得出猫不仅要多跑15米,而且还要跑对方向才能追上老鼠,这样让学生解“惑”,并且初步接触向量的两个本质特征:大小和方向,从而引出向量的概念。这样的互动环节问题情境的设计,实现了学生与教材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
  三、重视问题的设置,忽视学生对问题的反馈
  在我们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很注重问题的设计与引导,而且会花大量的时间准备这个环节,但是很少有教师及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反思。这种反思既包括对问题的有效性反思,也包括对学生在回答问题和提出新的问题的反思。只有不断地反思问题教学带来的正面影响和存在的问题,才能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有利于教师在后面的教学中提出更为恰当的问题或者让学生更好地提出问题、回答问题,从而发挥出“问题导学”模式的最优化。如,在讲解《线性规划的最优解和最优整数解》时,学生在上一节课的的基础上又通过本节课的引例很快理解了最优解的概念,但是对于最优整数解的概念教师这是一句话带过,一位学生和我交谈说:“老师讲授之前,我有自己的想法,但老师解决问题的时间太快了,以至于我没有把自己的思路进行整理。”看来教师忽略了学生的课堂反应,由于时间关系本节课教师在“线性规划的最优解和最优整数解”不敢放开,怕时间不够,只用了2分钟左右,特别对“最优整数解”这一教学难点没有突破,只是作草图展示,不是很标准,对培养学生数形结合能力可能不利。对“如何更快地找到最优整数解”的这一能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也因时间仓促而未能完全分享学生的思维。因此,当学生的答案出现比较多的分歧时,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抓住一些标准重新思考,问题导学模式一定要注意课堂教学反思,才能让问题导学模式发挥最大的作用。
  总之,问题导学法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把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高中数学课的教学效果,运用问题导学式教学方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挖掘学生的最大潜能,培养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其数学应用能力。通过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的方式,达到不需要教的最高境界,从而提高学生从事职业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曦.有效教学与低效教学的课堂行为差异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9).
  [2]李琦.浅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9).
  [3]黄法祥.“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江苏教育研究,2009(17).
  [4]郭火爱.树立新观念探索新模式—“问题导学法”的探究与实践体会[J].九江师专学报,2002(05).
  作者简介:付瑶,女,1982年7月出生,本科,就职于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研究方向:高中数学概念教学。
其他文献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目前最热门的话题.初中三年苦读,主要体现在升中考的最终结果上.因此,如何高效率地进行初三数学总复习,是数学老师最关心的一环.近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提出:怎样对待本国历史,怎样对待本国传统文化,这是任何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都必须解决的问题。几千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中,始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我们应当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的要求,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