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与法治》是目前小学教学的重要科目之一,该课程的开设体现了我国小学教育的完整性与全面性。现阶段,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我国许多小学纷纷开始注重《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然而在具体教学模式和方法上却存在诸多不足。生活化教学是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开展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促进小学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笔者认为《道德与法治》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只有让其贴近生活才能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针对如何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进行探究。
新时期,随着我国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水平与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但是,从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工作来看,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缺乏联系,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小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树立的关键时期,强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有利于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以生活为背景开展的教学工作,通过浅显易懂的生活事例清晰准确地表达教学知识。目前,生活化教学已成为小学阶段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方法,它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促进了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小学课本中的知识内容与小学生日常生活存在着密切联系,由此也为课堂生活化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的基础条件。笔者认为《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工作不能脱离实际生活,应该将课堂教学工作生活化,从而更加科学合理地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及法治思想。
(一)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
目前,我国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道德与法治》是现代教学理念下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基于我国基本国情所设置的一门学科,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品质及法治意识。而脱离生活与实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是不科学、不完善的,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强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生活化教学,以一种更加实际且通俗易懂的方式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及法治意识,能够促进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我國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导致小学教育的许多教学内容和方式缺乏科学合理性。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我国小学教育越来越重视《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开展,并将其视为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的基础内容。从教学角度来看,传统说教式的教学方法不仅教学效果不佳,也难以将《道德与法治》的核心思想传递给学生。强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生活化教学,能够加强课本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教学内容更加浅显易懂,课堂氛围更加浓郁,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延伸课本教学内容
小学生正处于个人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生活化教学就是将课本知识与生活相互联系,在课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结合课本内容进行教学,更加深刻形象地阐述课本知识的核心与内涵,让学生能更加准确地理解与认知课堂教学内容。因此,笔者认为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工作时,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思维,主动将课堂教学内容延伸到课本素材之外,并通过生活实例强化小学生的理解与认知。
(二)引入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这种教学模式适合小学生的课堂教学,教师恰当使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情境教学法的主要内容是在课堂上营造一个生活情境,进而围绕教学目标开展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例如,在一年级《上学路上》这一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上学路上的情境,并通过礼让行人、自觉排队等生活中的小事及实事开展教学,从而让学生在一个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强化理解和认知。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十分科学的教学方法,但需要教师合理设计和把控教学内容,并做好课堂效果及教学目标之间的平衡,如此才能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要积极促进自身教学理念的提升,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生活为基础,注重学生思想品质和法治素养的学科。由于小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因此教师在推进生活化教学时还要高度重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落实。例如,在一年级《新年的礼物》这一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身体、学习、生活等方面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收获,并制订不同的新年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的思想与表达,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发言,让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例表达自身观点,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四)拓展课外实践活动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树立正确、端正的思想道德观念,而课外实践则能够给学生带来切身的认知与感受。《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工作不但要注重课内外教学内容的整合,还要延伸到课外实践,促使学生更好地达到知行合一。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敬老院帮助老人活动、社区垃圾分类活动、务农学农活动等,通过一系列生活中的小事不断培养和塑造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在此教学活动中,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双手加深对《道德与法治》课本内容的理解,同时实现课堂生活化教学工作的转变。
(一)革新教学理念
在素质教育的全新教育理念下,学校要高度重视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开展,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但要想实现教学工作的生活化转变则需要对现阶段的小学教学理念加以革新。目前,我国小学教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整体教学工作的重心侧重于数学、语文等主要学科。因此,要想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首先,教师要正确认知《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将其视为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其次,革新教学理念,树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和意识,将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
(二)提高教师水平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转变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还要注重教师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具体而言,为更加科学合理地落实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其一,教师要具备设计生活化课堂教学的能力,即能够基于教材科学合理地设计生活化教学活动,避免课堂教学过于追求生活化而影响课本内容的教学质量。其二,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心态。生活化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需要正确认知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同时在实际教学中起到榜样和表率作用。其三,教师还要具备良好的课堂控制能力。生活化教学由于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学生的兴趣高涨,此时就需要教师合理把控课堂氛围。由此可见,在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以满足实际教学工作的需求。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是全新教育理念下的必然发展趋势,同时也是促进小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学校要将生活融入教学课堂中,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并注重教师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从而更加科学有效地落实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潭岗小学)
新时期,随着我国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水平与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但是,从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工作来看,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缺乏联系,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小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树立的关键时期,强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有利于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生活化教学概述
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以生活为背景开展的教学工作,通过浅显易懂的生活事例清晰准确地表达教学知识。目前,生活化教学已成为小学阶段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方法,它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促进了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小学课本中的知识内容与小学生日常生活存在着密切联系,由此也为课堂生活化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的基础条件。笔者认为《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工作不能脱离实际生活,应该将课堂教学工作生活化,从而更加科学合理地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及法治思想。
二、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一)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
目前,我国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道德与法治》是现代教学理念下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基于我国基本国情所设置的一门学科,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品质及法治意识。而脱离生活与实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是不科学、不完善的,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强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生活化教学,以一种更加实际且通俗易懂的方式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及法治意识,能够促进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我國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导致小学教育的许多教学内容和方式缺乏科学合理性。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我国小学教育越来越重视《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开展,并将其视为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的基础内容。从教学角度来看,传统说教式的教学方法不仅教学效果不佳,也难以将《道德与法治》的核心思想传递给学生。强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生活化教学,能够加强课本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教学内容更加浅显易懂,课堂氛围更加浓郁,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如何让生活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
(一)延伸课本教学内容
小学生正处于个人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生活化教学就是将课本知识与生活相互联系,在课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结合课本内容进行教学,更加深刻形象地阐述课本知识的核心与内涵,让学生能更加准确地理解与认知课堂教学内容。因此,笔者认为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工作时,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思维,主动将课堂教学内容延伸到课本素材之外,并通过生活实例强化小学生的理解与认知。
(二)引入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这种教学模式适合小学生的课堂教学,教师恰当使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情境教学法的主要内容是在课堂上营造一个生活情境,进而围绕教学目标开展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例如,在一年级《上学路上》这一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上学路上的情境,并通过礼让行人、自觉排队等生活中的小事及实事开展教学,从而让学生在一个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强化理解和认知。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十分科学的教学方法,但需要教师合理设计和把控教学内容,并做好课堂效果及教学目标之间的平衡,如此才能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要积极促进自身教学理念的提升,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生活为基础,注重学生思想品质和法治素养的学科。由于小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因此教师在推进生活化教学时还要高度重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落实。例如,在一年级《新年的礼物》这一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身体、学习、生活等方面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收获,并制订不同的新年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的思想与表达,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发言,让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例表达自身观点,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四)拓展课外实践活动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树立正确、端正的思想道德观念,而课外实践则能够给学生带来切身的认知与感受。《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工作不但要注重课内外教学内容的整合,还要延伸到课外实践,促使学生更好地达到知行合一。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敬老院帮助老人活动、社区垃圾分类活动、务农学农活动等,通过一系列生活中的小事不断培养和塑造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在此教学活动中,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双手加深对《道德与法治》课本内容的理解,同时实现课堂生活化教学工作的转变。
四、强化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有效举措
(一)革新教学理念
在素质教育的全新教育理念下,学校要高度重视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开展,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但要想实现教学工作的生活化转变则需要对现阶段的小学教学理念加以革新。目前,我国小学教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整体教学工作的重心侧重于数学、语文等主要学科。因此,要想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首先,教师要正确认知《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将其视为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其次,革新教学理念,树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和意识,将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
(二)提高教师水平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转变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还要注重教师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具体而言,为更加科学合理地落实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其一,教师要具备设计生活化课堂教学的能力,即能够基于教材科学合理地设计生活化教学活动,避免课堂教学过于追求生活化而影响课本内容的教学质量。其二,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心态。生活化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需要正确认知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同时在实际教学中起到榜样和表率作用。其三,教师还要具备良好的课堂控制能力。生活化教学由于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学生的兴趣高涨,此时就需要教师合理把控课堂氛围。由此可见,在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以满足实际教学工作的需求。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是全新教育理念下的必然发展趋势,同时也是促进小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学校要将生活融入教学课堂中,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并注重教师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从而更加科学有效地落实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潭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