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幽默艺术,实现高中政治趣味教学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rt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若想实现趣味教学,教师需讲究幽默教学艺术。笔者以高中政治教学为例,分析了如下幽默教学策略:巧用歌赋诗词,激发学习热情;巧用寓言典故,诱导学生思考;巧用形象比喻,深刻理解知识;善于机智应对,随机发挥。
  关键词:幽默艺术;高中政治;趣味教学
  政治内容,一般都是抽象道理居多,往往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少学生对这门课程缺乏学习动力,甚至有厌学情绪。为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他们的学习欲望,就显得非常重要。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表明,趣味教学不失为一个好的教学方法。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若想实现趣味教学,教师需讲究幽默教学艺术,为课堂注入一定的调味剂,以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使学生爱听,乐学。对此,笔者以高中政治教学为例,分析了如下幽默教学策略。
  一、巧用歌赋诗词,激发学习热情
  一般而言,对联、歌赋、诗词有匀称的音节,较强的节律感;语言集中而精炼,读来朗朗上口,听来入耳入心,是增强教学幽默性与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之一。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可直接运用对联、歌赋、诗词等,亦或加以改用,以增强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益。如教学政治哲学知识时,教师可用诗词、名言、成语等,引导学生思考其中所蕴含的哲理,激活学生思维,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该诗词蕴含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与前进性相统一的原理。在事物发展中,其总趋势是前进的,但发展道路则是曲折而迂回的,这给了我们启示:当处于顺境时,应想到会出现的困难;当处于逆境时,我们应看到光明,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再如老子云:“图(注:打算)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注:开始)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请问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是()淤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于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引起质变盂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榆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A、盂于B、盂榆C、于榆D、淤榆
  二、巧用寓言典故,诱导学生思考
  在政治教学中,处了运用诗词歌赋外,教师还可充分发掘歇后语、寓言典故、谚语、俗语、相声等蕴含的哲理,以诱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其灵活运用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加深记忆。
  如丝瓜俯视南瓜说:“我的藤蔓很长,能爬得很高。清晨可看到朝阳冉冉升起,傍晚可看到夕阳徐徐落下。”南瓜说:“我的果实很重,难以爬到高处。但我依托着泥土,感到踏实和温暖;也能观察到身边细微的变化。”如下说法与寓言寓意一致的为()A、一叶障目,不见泰山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C、尺有所短,寸有所长D、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再如“别因落了一根牛毛,就将一锅奶油倒掉;别因犯了一点错误,就将一生事业扔掉。”该俗语所蕴含的哲学启示为()A、要克服唯意志论B、要坚持辩证否定观C.要反对唯心主义D、要树立创新意识
  三、巧用形象比喻,深刻理解知识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有些知识较为抽象,若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解,学生难以透彻理解知识,记忆不牢。而形象比喻法则是不错的选择。所谓形象比喻法,就是我们常说的打比方。在讲解理论性知识时,教师可巧用形象比喻法,即借助一些熟悉的、浅显的、具体是事物对抽象复杂的内容加以说明,从而让所说明的内容更具说服力、感染力与趣味性。
  如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时,教师可将生产力比喻为人,可将生产关系比喻为衣服,从而生动而形象的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淤穿什么衣服取决于人,即生产力决定了生产关系,也就是说有怎样的生产力则有怎样的生产关系。于衣服应适合人,同时衣服对人也具有反作用,因为衣服能够衬托出一个人的气质,若衣服小了或大了,则会影响人的活动。也就是说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若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合,则推动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若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那么生产关系则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
  四、善于机智应对,随机发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随时关注课堂,运用自己的聪明机智,灵活应对,随机发挥,以让学生保持学习热情。
  第一,机智应对,随机发挥。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新颖性、新鲜的事例可随手拈来,并将其与教学内容巧妙融合,以实现临场发挥,即随机发挥法。这就需要教师关注课堂,关注学生学习情况,以抓住教育时机,机智应对。如当分析“为何只有社会主义才可拯救中国,为什么资本主义道路在我国走不通?”时,有几个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开始打瞌睡。面对这一情况,某教师则运用自己的机智,随机应变,将建势力的扼杀与晚清“垂帘听政”相互联系,说道:大家了解什么是“垂帘听政”吗?此时,学生会十分好奇老师怎样会突然这么问,因为他们都知道垂帘听政的含义。“在晚晴时期,因“垂帘听政”致使清政府效率不高,这是清朝晚期落后的原因之一。而如今的“垂帘听政”即垂眼听政治,当然学习效率也就较低了。”于是学生焕然大悟,笑开了怀,睡觉的学生在笑意中醒来,认真听课。
  第二,故意错误,诱导正法。在知识讲解时,教师可故意错误,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知识,即利用笨拙之法来说明某个抽象而深奥的问题,以引导学生顿悟。如讲解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区分价值与使用价值,加深理解与记忆。教师可举例说明:同学们,你们说大米有价值吗?于是学生回答道“大米可以吃”。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先予以肯定,接着诱导:那么吃是价值吗?于是学生豁然开朗,明白吃是使用价值,这样,学生可更透彻地理解知识,避免混淆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幽默是一门艺术,体现了教师的智慧与情感。同时,幽默的形式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上述方法之外,还有如漫画欣赏法、谐音法、图画分析法等,这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际,灵活选用,以实现趣味教学。
其他文献
苗族情歌  我决意要去远方了,亲爱的  你不要在我面前哭泣  我要带走对春天最炽热的投诚  这一走,或许就是一生  我的眼睛在夜里轻轻拂过,怕悲伤  死灰复燃,这世上没有任何的行走  需要理由,我将继续离开  让脚印悬挂于三月的田野  你是比爱情更伟大的赞美,没有黄昏  再能抵达黎明,当时间替我说出真话  我的皱纹比雪花更深沉,你也不必难过  月光洒向海面,潮水将是唯一的名词  我将完成最后一次泅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下,如何落实课程理念,如何运用教材,以实现有效教学,这是高中政治教师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应该认真研读教材,整体把握教学目标;重组教材内容,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注意开发整合课程资源,进行拓展性教学。  关键词:有效利用;教材;政治;有效教学  在新课程下,如何落实课程理念,如何运用教材,以实现有效教学,这是高中政治教师关注的问题。与初中政治相比,高中政治内容更多,信息量更丰富,知识
摘要:课堂情景剧教学法,指在教师指导与帮助下,学生利用情景表演,再现生活情景,再现理论知识,从而丰富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自我展示平台,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创造能力。本文对高中政治课堂情景剧教学实施路径进行了探讨和阐述。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情景剧;教学实施;路径  在新课标高中政治教学中,要求教师突显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积极作用。而课堂情景剧教学法则是可选择方式之一。即在教师指导与帮助下,学生
在安第斯山阴雨的村庄  无路的积雪,渊面海岸  印第安人到来世界尽头,从地下  挖出太阳,像一种平凡的肯定  抵御着重复的寒冷  八千年后,西班牙水手把它带到伊比利亚  两百年后,骑驴客带它翻过了大巴山  一九八八或一九八九年,我等待着冬天  等待着停电的一刻  堂屋將只剩下炭火的星星  外婆将用火钳,从星云的洞穴中  为我刨出一颗滚烫的马铃薯  一个星星映照下的,热气腾腾的小站  剥开它,像黑暗
期刊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共同价值观,构成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也是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时代精神是激励一个民族奋发图强、振兴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构成同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
我想到了我們村庄那个活了70岁的盲人,每天太阳出来的时候,他都会面对东山,“望”着朝日,自言自语地说出这样一句话来:“日光原来是黑色的——倒也好!”  更为奇异的事情是,这位与我同村的盲人,他从年轻时起,就有几个不同的手电筒,每走夜路,都要在手里拿着打开的手电筒,天色愈黑,他手里的手电筒愈长,灯光也愈发明亮。  于是,他在夜晚漆黑的村街上走着时,人们很远就能看见他,便不会撞到他的身上。  而且,在
期刊
伤要多重,才会感觉到痛?到底什么样的痛,才是真正的痛?  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正埋首电脑前写作。“嘟比最近身上出现不少奇怪的斑点,你要不要看一看?看起来像是一点一点的瘀血,我有点担心,你去请教一下医院里的儿科同事好吗?”嘟比是儿子的小名。当时我正如火如荼地工作,听到妻子的呼喊,心不甘情不愿地挪动屁股,一边走一边心里嘟囔着:“说不定只是皮肤红疹而已,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检查的结果,发现儿子身上的
期刊
離开北极点返航的途中,我们旅行团的一名女子说:“我之前掉到融池里了。”我吓得几乎跳脚。  什么叫融池?北极点的冰层被极昼期间的日光持续照耀,表面会出现大约20厘米深的池子,里面是蓝汪汪的、清澈透亮的水,这样的池子名曰融池。人站在融池中留影,周围冰雪皑皑,一片微波荡漾的淡蓝水面赏心悦目,人在水中,无论男女,一概看起来有点仙气。在北极发烧友的摄影图册中,常见此类影像,可谓北极特产。  我们乘坐的破冰船
期刊
现在手机支付这么发达,结果是什么呢?你可能会说更方便了啊。对,但其实手机支付发达,还有一个更进一步的后果,那就是消费文化会出现巨变。  过去用钞票,不方便,但是好处是你有时间调动理性来思考;现在用移动支付,人的消费决策,往往是直觉的结果。  一件商品和服務,你是诉求于用户的理性,还是诉求于用户的直觉,那设计、营销、市场各个方面的策略就完全不一样了。  你说有这么大差别吗?我再举一个例子。有一位在银
期刊
住处附近有一家卖野蜂蜜的小店,夏日里,我常常到那里饮蜜茶。我常觉得,在炎炎夏日喝一杯冰镇蜜茶,甘凉沁脾,是人生一乐。  今年我路过小店,冬蜜已经上市,喝了一杯蜜茶,付钱的时候才知道价格涨了一倍有余。  我说:“怎么这样贵?比去年涨了一倍多。”  照顾店面的是个眉目清秀的小女孩,讲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马上应答道:“不贵,不贵,一杯蜜是炼过几只蜂的。”  这句话令我大惑不解,惊问其故。  小女孩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