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有很多关于茶的成语或故事,当我们了解这些成语或故事后,再端起茶杯时,会感到茶的滋味不一样了。
陆纳杖侄
晋人陆纳,曾任吴兴太守,累迁尚书令,有“恪勤贞固,始终勿渝”的口碑,是一个以俭德著称的人。有一次,卫将军谢安要去拜访陆纳,陆纳的侄子陆俶对叔父招待之品仅仅为茶果而不满,便自作主张,暗暗备下丰盛的菜肴。待谢安来了,陆俶便献上了这桌丰筵。客人走后,陆纳愤责陆俶“汝既不能光益叔父,奈何秽吾素业”,并打了侄子四十大板。事见陆羽《茶经》转引晋《中兴书》。
贡茶得官
北宋徽宗时期,宫廷里的斗茶活动非常盛行。为了满足帝王大臣们的欲望,贡茶的征收名目越来越多,制作越来越“新奇”。据《苕溪渔隐丛话》等记载,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漕臣郑可简创制了一种以“银丝水芽”制成的“方寸新”。这种团茶色如白雪,故名为“龙园胜雪”。郑可简即因此而受到宠幸,官升至福建路转运使。后来,郑可简又命他的侄子千里到各地山谷去搜集名茶奇品,千里后来发现了一种叫作“朱草”的名茶,郑可简便将“朱草”拿来,让自己的儿子待问去进贡。于是,他的儿子待问也因贡茶有功而得了官职。当时有人讥讽说“父贵因茶白,儿荣为草朱”。
王濛与“水厄”
《世说新语》记载,晋人王濛,官至司徒长史,特别喜欢茶,不仅自己一日数次地喝茶,而且有客人来,一定要客人同饮。当时,士大夫中多不习惯于饮茶。因此,去王濛家时,大家总有些害怕,每次临行前,就戏称“今日有水厄”。
孙皓赐茶代酒
据《三国志·吴志·韦曜传》载:吴国的第四代国君孙皓,嗜好饮酒,每次设宴,来客至少饮酒七升。但是他对博学多闻而酒量不大的朝臣韦曜甚为器重,常常破例。每当韦曜难以下台时,他便“密赐茶荈以代酒”。这是“以茶代酒”的最早记载。
苦口师
苦口师是茶的别名。晚唐著名诗人皮日休之子皮光业,自幼聪慧,10岁能作诗文,吴越天福二年(公元937年)官拜丞相。有一天,皮光业的中表兄弟请他品尝新橙,并设宴款待。那天,皮光业一进门,对新鲜甘美的橙子视而不见,急呼要茶喝。于是,侍者只好捧上一大碗茶汤,皮光业手持茶碗,即兴吟道:“未见甘心氏,先迎苦口师。”此后,茶就有了“苦口师”的雅号。
谦师得茶三昧
北宋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苏东坡第二次到杭州上任,有一天,他正游览西湖葛岭的寿星寺。南屏山麓净慈寺的谦师听到这个消息,便赶到北山,为苏东坡点茶。苏轼品尝谦师的茶后,感到非同一般,专门作了一首《送南屏谦师》:
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
忽惊午盏兔毛斑,打作春甕鹅儿酒。
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风腋今安有。
先生有意续茶经,会使老谦名不朽。
后来,人们便把谦师称为“点茶三昧手”。
陆纳杖侄
晋人陆纳,曾任吴兴太守,累迁尚书令,有“恪勤贞固,始终勿渝”的口碑,是一个以俭德著称的人。有一次,卫将军谢安要去拜访陆纳,陆纳的侄子陆俶对叔父招待之品仅仅为茶果而不满,便自作主张,暗暗备下丰盛的菜肴。待谢安来了,陆俶便献上了这桌丰筵。客人走后,陆纳愤责陆俶“汝既不能光益叔父,奈何秽吾素业”,并打了侄子四十大板。事见陆羽《茶经》转引晋《中兴书》。
贡茶得官
北宋徽宗时期,宫廷里的斗茶活动非常盛行。为了满足帝王大臣们的欲望,贡茶的征收名目越来越多,制作越来越“新奇”。据《苕溪渔隐丛话》等记载,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漕臣郑可简创制了一种以“银丝水芽”制成的“方寸新”。这种团茶色如白雪,故名为“龙园胜雪”。郑可简即因此而受到宠幸,官升至福建路转运使。后来,郑可简又命他的侄子千里到各地山谷去搜集名茶奇品,千里后来发现了一种叫作“朱草”的名茶,郑可简便将“朱草”拿来,让自己的儿子待问去进贡。于是,他的儿子待问也因贡茶有功而得了官职。当时有人讥讽说“父贵因茶白,儿荣为草朱”。
王濛与“水厄”
《世说新语》记载,晋人王濛,官至司徒长史,特别喜欢茶,不仅自己一日数次地喝茶,而且有客人来,一定要客人同饮。当时,士大夫中多不习惯于饮茶。因此,去王濛家时,大家总有些害怕,每次临行前,就戏称“今日有水厄”。
孙皓赐茶代酒
据《三国志·吴志·韦曜传》载:吴国的第四代国君孙皓,嗜好饮酒,每次设宴,来客至少饮酒七升。但是他对博学多闻而酒量不大的朝臣韦曜甚为器重,常常破例。每当韦曜难以下台时,他便“密赐茶荈以代酒”。这是“以茶代酒”的最早记载。
苦口师
苦口师是茶的别名。晚唐著名诗人皮日休之子皮光业,自幼聪慧,10岁能作诗文,吴越天福二年(公元937年)官拜丞相。有一天,皮光业的中表兄弟请他品尝新橙,并设宴款待。那天,皮光业一进门,对新鲜甘美的橙子视而不见,急呼要茶喝。于是,侍者只好捧上一大碗茶汤,皮光业手持茶碗,即兴吟道:“未见甘心氏,先迎苦口师。”此后,茶就有了“苦口师”的雅号。
谦师得茶三昧
北宋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苏东坡第二次到杭州上任,有一天,他正游览西湖葛岭的寿星寺。南屏山麓净慈寺的谦师听到这个消息,便赶到北山,为苏东坡点茶。苏轼品尝谦师的茶后,感到非同一般,专门作了一首《送南屏谦师》:
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
忽惊午盏兔毛斑,打作春甕鹅儿酒。
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风腋今安有。
先生有意续茶经,会使老谦名不朽。
后来,人们便把谦师称为“点茶三昧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