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麻诊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e4921954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婴儿是大多数传染病的易感者,这是由于他们身体内免疫机能发育不健全,缺乏对疾病的抵抗力。半岁以内的婴儿从母体内获得了先天免疫力,可以暂时对疾病产生抵抗力。半岁以后,他们体内的先天免疫力逐渐消失,易感染疾病,并且多数传染病的发病率都很高。因此,父母必须具有传染病的预防和护理知识,及时采取措施,才能使婴儿的身体健康不受到传染病的影响。
  传染病由致病的细菌、病毒、原虫等病原体通过不同的途径传播给他人,从而使受传染者患病。
  患呼吸道传染病的病人,是通过空气传染的,其病原体生长繁殖在呼吸道里。当病人讲话、咳嗽、喷嚏、呼吸时,病原体随着唾沫飞散在空气中,健康人吸进被污染的空气就可能被传染患病。婴儿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麻疹、百日咳、白喉、水痘、猩红热、腮腺炎、流脑、风疹、幼儿急疹等。
  (1)病因
  麻疹俗称痧子,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存在于病儿的眼、口、鼻、咽、气管、支气管的分泌物以及血液、大小便中。当病儿咳嗽、喷嚏、说话、哭叫时,病毒通过飞沫在空气中传播,因此病儿是惟一的传染源。凡未患过麻疹或未接受预防接种的婴幼儿均为易感儿。


  麻疹是一年四季都有发生的传染病,以冬末春初时发病为多,5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就连6个月以下的婴儿也会患麻疹。每个人出过一次麻疹后可获终身免疫。
  (2)症状
  麻疹的症状及发病的过程要经过四个时期:
  1潜伏期:为11天~12天。此时期没有任何症状,若是用血清被动免疫后,可延长到3周~4周。
  2前驱期:一般为3天~4天。主要症状是发热、流涕、咳嗽、流泪、畏光、结膜充血、食欲减退。初期症状与重感冒相似。发热时,体温可高达39℃~40℃。发热的第2天~3天,口腔内靠近磨牙的两颊内黏膜上可看见白色小点,称为麻疹黏膜斑,是麻疹早期的特征。此斑在皮疹出现1天~2天后即自行消失。
  3出疹期:为2天~5天不等。病儿发热第4天出现玫瑰色斑丘疹,大小不等,开始从耳后和颈部先出,接着蔓延到面部、躯干、四肢直至手心、足底。3天~5天左右皮疹出齐,由稀疏逐渐加密,融合成片状,颜色加深呈暗红色。发疹高潮时,全身症状加重,热度升高,咳嗽频繁,两眼畏光,分泌物增多,咽部红肿疼痛,声音嘶哑,烦躁不安,嗜睡,也有时出现呕吐、腹泻等,并且精神委靡。
  4恢复期:为10天~14天。皮疹出齐后,按出疹顺序于2天~3天内逐渐消退,体温下降,逐渐恢复正常。呼吸道症状消失,精神食欲好转。
  (3)并发症
  麻疹病儿以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并发症较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肺炎:多发于出疹期;
  2喉炎:多发于出疹后;
  3脑炎:继发于出疹期和恢复期;
  4其他疾病:如口腔炎、中耳炎、肠炎、化脓性结膜炎等。
  (4)护理
  麻疹病儿无须特效治疗,主要是细心护理。良好的护理可以避免发生并发症,使麻疹病儿早日康复。在护理时应该做到:
  1居室应空气新鲜,通风良好,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病儿忽冷忽热或直接吹风,尤其是冬天,因吹风后体温突降,易使疹子隐退而出不透。也不要为了疹子出透而采取“捂痧子”的老办法。因为捂得过热,会因热度过高而抽搐。尤其是夏天,过热会使体内水分大量丧失而中暑。所以,过冷过热都容易引起并发症。
  2注意眼、鼻、口腔的清洁卫生。每日用温开水洗眼,用消毒棉球擦去分泌物或痂皮,以免将眼封住而睁不开。用消毒棉签轻扌卷鼻腔内的分泌物,保持鼻腔清洁畅通。婴儿太小不会漱口,可喝温开水清洁口腔。
  3饮食应保证营养:以清淡和容易消化的食物为宜。如母乳或牛奶、豆浆、粥、烂面条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热度退后,可增加蒸蛋、豆制品及蔬菜。待体温恢复正常后,可恢复平日的饮食。孩子出麻疹,一般不要忌嘴。此外还应多饮水或喝热汤,既可促进血液循环,使皮疹易于发透,又有利于消除体内毒素。
  4防止并发症:在护理麻疹病儿的过程中,不要接触患呼吸道感染的人,以免加重病情,引起并发症。若是发现肺炎、喉炎、脑炎以及其他并发症时,均需及时送医院治疗。
  (5)预防
  麻疹是可以预防的传染病,但必须做到:
  1麻疹流行季节不要带孩子去公共场所,不接触麻疹病儿,以杜绝传播源。
  2对8个月以上的婴儿,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进行自动免疫。这是最积极的预防措施。
  3对接触麻疹病儿后的体弱、易感婴儿,可在接触后5天内肌肉注射成人血清或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可使婴儿不发生麻疹或发生轻型麻疹,并可减少严重的并发症。
  4凡是接触了麻疹病儿的婴儿,应从接触后第7天起隔离观察至第21天。若是接触后注射过丙种球蛋白或成人血清者,应延长隔离期到28天。
其他文献
1452年4月15日,在意大利著名城市佛罗伦萨西面的一个小镇上,诞生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7岁时,他被送进教堂附近的小学读书。但,他似乎对课堂上那些枯燥的拉丁文不感兴趣。他那数不尽的天真与好奇心只有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才能得到满足。他经常一清早就从家里出来,在上课之前,躺在山谷的草地上,出神地注视着平地飞起的山雀,想像着它们飞翔的奥秘,或眺望阿尔卑斯山的雪峰。每次外出,他总会带回一些奇形怪状的小动物
期刊
安安已经 5岁了,爸爸妈妈决定让他单独睡一个房间,可安安说什么也不肯。每当爸爸妈妈为他盖好被子、关上灯准备走出房间时,安安就会哇哇大哭:"别关灯,我怕。""妈妈别走,窗外有怪物,它会咬我!"任爸爸妈妈怎样安慰、解释都无济于事,这可怎么办呢?     先分床 再分房     我孩子当时单独睡的情况和安安差不多。出于对孩子的尊重,我没有急于求成,而是想了一个过渡的办法:先在同一个房间离大人床最远处搭
期刊
巨细胞病毒或风疹病毒感染后能怀孕吗?  问:最近,我爱人在医院做了TORCH化验。结果风疹病毒IgM阴性,IgG阳性。巨细胞病毒IgM阴性,IgG阳性。随后又检查它们的效价:风疹病毒IgG1∶200,巨细胞病毒IgG1∶400。  请问:在这种情况下能否怀孕,怀孕前后应注意哪些事项?  河南省郑州市 陈永发    答:巨细胞病毒感染在世界范围内很普遍。我国妇女巨细胞病毒IgG抗体检出率为80%~9
期刊
赞赞快满3周岁的时候,有一天,我给她吃鱼肝油丸。女儿把小手伸得平平的。我说这样不对,圆圆的晶晶豆要滚下来的。告诉她把手指弯起来点。可小赞只是嘻嘻地笑,手还是直直的。  鱼肝油丸果然滚落在地上。我脱口而出:“讨厌!”  当时一点也没有开玩笑的意思,也不是平时嗔怪的口气。我是很认真地说“讨厌”这两个字的。因为觉得赞赞真是越大越不听话。有的时候,其实她都懂,就是喜欢故意跟你对着干。  小机灵鬼明显地觉察
期刊
我们家养过许多小动物:赞赞1岁半左右时,我从花鸟市场上买回来了几条小金鱼。第一次看到摇头摆尾,游来游去“动”的鱼,她目不转睛。  我让赞赞把小手伸出来,捞起鱼放在她手心。金鱼不停地弹跳,嘴巴一张一合,水溅在女儿脸上。从此,画报上画得再逼真的鱼,赞赞总说这是“假的”。因为她碰过“真”的。  我们家还养过一只鸡。可是那只毛茸茸的小鸡仔不吃不喝,不到3天就“呜呼”了。赞赞着实为此“痛苦”了一番。连续几天
期刊
邻居家老马的儿子从一出生就成了我们楼里的“小明星”,老马给他起名叫“乐乐”。他不但长得惹人喜爱,而且特别爱笑,我们总能看到他乐颠颠儿的小身影。偶尔听见他说一两句充满童趣的稚语,大家都会被逗得前仰后合。   但好景不长,随着乐乐上学,老马一家的笑声也少了,听说乐乐在学习上没有表现出应有的聪明劲儿,一向对儿子期望值很高的老马连喊“头痛”。   这天,我去老马家收电费,一进门就感觉气氛不对劲儿:老马坐在
期刊
1994年9月6日(10个月29天)  快满 11个月的小通通已经像个大孩子了,能听懂很多话,自己还会说不少东西,如妈妈、爸爸、奶奶、姐姐、再见、电灯等等。还能跟大人、大孩子玩。经常放开手独自站立一会儿,看来快会走路了。音乐声一起,他就激动得又是跳又是叫,又是踮脚尖又是挺肚子,显得异常兴奋。在学步车里已完全进退自如。有趣的是,还经常要给妈妈喂奶瓶,非让我吃不可。他还常常把手上的玩具等往床底下塞,再
期刊
在孩子的婴幼儿时期,大部分父母和其他成年人是能用鼓励和欣赏的态度看待孩子的发展和进步的。一位在特殊教育方面非常成功的朋友曾经很有感触地谈到:如果每一个家长和教师能像对待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的婴幼儿那样对待稍大的孩子就好了,特别是对待上学读书的孩子!是的,当孩子牙牙学语时,把“妈妈”叫成“嫫嫫”,做父母的会欣喜地告诉别人,“我的孩子会叫妈妈了!”并会得意地为外人翻译:嫫嫫就是妈妈的意思。没有一个家长担
期刊
一旦升格为“爸爸妈妈”,得到的不仅是“恭喜”,还有许多要学习的新功课,以便扮演好现代父母的角色。   如何扮演父母的角色,几乎是每对父母都想学好的课题。   做父母的到底要给孩子什么东西?一般说,吃穿住等物质上的供应是父母很注重的,然而有的父母忙于这些,而无暇再兼顾孩子其他需要。有的父母认为要给孩子“时间”,因为时间是无价之宝,过了就无法再挽回;给孩子“安全感”,因为这会影响他一生的人格发展;给孩
期刊
天色微微亮的时候,小松鼠们跳跳蹦蹦地上学去了。  上课了。老松鼠带着学生们来到森林里,它指着一个圆圆的、粗壮的老树桩,说:“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一个套一个的圆圈代表什么吗?”  “不知道。”小松鼠们都摇了摇头。  “这叫‘年轮’。”老松鼠解释说,“这些树,每长1岁,就会在肚子里画一个圈。我们只要数一数有多少个圈,就知道它有多少岁了!”  “我来数!我来数!”  小松鼠们争先恐后围着大树桩,认真地数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