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文化来源于现实生活,许多生活当中的事物、活动、文化元素都可以成为数学教学的素材。其中少数民族的文化十分具有民族特色,更加适合与当地的数学教学。教师将这些当地的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到数学教学当中,能够让教学质量大大提升。文章当中便以壮族文化元素为例,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壮族文化元素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壮族文化元素;教育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数学学科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可以说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存在着数学知识,如上学的路程,路边中的花草树木的数量,每天摄入的能量数等,这些都是数学相关知识的应用。基于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挖掘学生身边的素材,帮助学生提高學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与动力,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萌芽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对于壮族自治区来说,将优秀的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当中,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质量,还能够传承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这对于学生的发展也有着巨大的帮助。具体应用方式如下:
一、杆栏式建筑在“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教学中的应用
杆栏式建筑是壮族所居住的住所的建筑群统称,一般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层供人居住生活,下层则是存在一些杂物或是用于进行农事。一般杆栏式建筑的外形多为正方形、长方形、菱形、三角形等,十分端正,具有浓厚的空间美,一般壮族的学生在生活中都见过这些建筑,有些学生甚至就住在该建筑当中,因此对于这样的建筑十分熟悉。在“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事先收集一些杆栏式建筑的构造图,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将图片中自己认识的图形指出来,并说一说自己对于这个图形的认识,将自己能够找到的图形按照边数的不同,分成三边形与四边形。之后通过对于三边形与四边形的细节对比,来认知不同的三角形与四边形。再通过多个不同的建筑图的对比,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于图形与现实事物的关联性认知,强化学生对于图形与空间的认识。
二、壮锦在“图形的运动”教学中的应用
壮锦,又称壮族刺绣,是一项工艺历史悠久,独具壮族文化风格的艺术,其内容与题材十分丰富,刺绣人从古传承至今,技艺依旧十分精湛,制作的绣品不仅保留了本身的实用性,还突出了壮族文化中的民族丰富美,极具观赏性。一般壮锦是由刺绣人做好整个绣品后,再裁剪成不同的规则小块,之后拼接成整服,形成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些完整的壮锦上呈现出了各种样式一致而位置不同的图案,十分适合于“图形的运动”这一课程的教学。
(一)壮锦在“轴对称”教学中的应用
轴对称图形是选取中心轴,轴两边的图案对折后完全一致。教师便可以收集集中两两一对的不同的壮锦裁剪小块,先让学生熟悉壮锦上的团,之后让学生来观察教师给出的对照图片,每组对照图片上有什么特点。学生在细细观察之后发现每组图案在沿着相接的边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叠,这让学生不禁感叹族人的技艺,也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了轴对称图形的美。
(二)壮锦在“平移”教学中的应用
在平移教学当中,教师可以拿出一副完整的壮锦图片,让学生在上面寻找相同的图案,并用笔标注出来,并说说这些相同的图形是如何做到的。学生多数会回答是拼接而成的。在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演示:将相同的图案单独提取出来一块,将这块提取出来的图案一一与其他相同的图案重叠,之后再引入平移的概念,以此来强化学生对于此知识点的记忆。
(三)壮锦在“旋转”教学中的应用
在“旋转”的教学中,因为壮锦的颜色鲜艳,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壮锦上的鲜艳的蓝色图案适合用于旋转的教学。用壮锦教学能丰富学生关于图形旋转的感性经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旋转的定义,能用数学语言去描述图形的旋转过程,感悟旋转的特性。
壮锦当中所蕴含的丰富图形知识正适合于小学生进行空间域图形的知识学习,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升学生平面图形的掌握程度都有着很大的帮助。而且通过壮锦文化的宣传,能够大大加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也有着许多益处。
三、铜鼓在“圆”教学中的应用
铜鼓在壮族群众的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铜鼓一开始是作为随军的饮器使用,后来慢慢演变成民间乐器。铜鼓的鼓面为圆面,上面有太阳纹、雷纹和青蛙、飞鹭等图案,鼓身上有羽人舞姿、龙舟竞渡等图案,其中蕴含着壮族文化。在广西,很多重要的场所和文化宣传栏中都有铜鼓的身影。铜鼓可以说是每个壮族人都十分了解的事物,对于铜鼓的熟悉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圆”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整体的学习进度。如:
(一)铜鼓在“圆的认识”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圆的认识”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可以作为广西青铜文化代表的“重器”是什么?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铜鼓的了解,教师再对学生发言进行适当补充,让学生充分感受铜鼓文化的魅力,为民族文化感到自豪。在学生对铜鼓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出示铜鼓的模型,让学生从前面、左面、上面观察铜鼓。学生通过对熟悉的图形进行观察,更能建立对图形的表象,逐步培养抽象思维能力,为后续对圆的周长与面积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铜鼓在“圆的周长”教学中的应用
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相关教学中,教师可以出示铜鼓的鼓面及从中抽象出的平面图形。首先,教学圆的周长计算,课前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查找和收集铜鼓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铜鼓的形状特征和了解铜鼓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统一发放从铜鼓鼓面抽象出来的平面图形的图纸,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和探究图纸上的圆的周长,进而引导学生探究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结语
不仅是壮族文化元素,各个少数民族文化当中都有很多文化元素可以融入到教育教学当中,以此来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帮助学生构建起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与掌握程度,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为传承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贡献更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梁春妹,邹循东.壮族文化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20(25):22-23.
[2]黄燕华,邹循东.壮族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为例[J].广西教育,2020(25):26-28.
[3]杜丹阳. 文化融入藏区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资源开发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9.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第二小学 532200
关键词:小学数学;壮族文化元素;教育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数学学科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可以说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存在着数学知识,如上学的路程,路边中的花草树木的数量,每天摄入的能量数等,这些都是数学相关知识的应用。基于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挖掘学生身边的素材,帮助学生提高學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与动力,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萌芽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对于壮族自治区来说,将优秀的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当中,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质量,还能够传承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这对于学生的发展也有着巨大的帮助。具体应用方式如下:
一、杆栏式建筑在“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教学中的应用
杆栏式建筑是壮族所居住的住所的建筑群统称,一般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层供人居住生活,下层则是存在一些杂物或是用于进行农事。一般杆栏式建筑的外形多为正方形、长方形、菱形、三角形等,十分端正,具有浓厚的空间美,一般壮族的学生在生活中都见过这些建筑,有些学生甚至就住在该建筑当中,因此对于这样的建筑十分熟悉。在“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事先收集一些杆栏式建筑的构造图,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将图片中自己认识的图形指出来,并说一说自己对于这个图形的认识,将自己能够找到的图形按照边数的不同,分成三边形与四边形。之后通过对于三边形与四边形的细节对比,来认知不同的三角形与四边形。再通过多个不同的建筑图的对比,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于图形与现实事物的关联性认知,强化学生对于图形与空间的认识。
二、壮锦在“图形的运动”教学中的应用
壮锦,又称壮族刺绣,是一项工艺历史悠久,独具壮族文化风格的艺术,其内容与题材十分丰富,刺绣人从古传承至今,技艺依旧十分精湛,制作的绣品不仅保留了本身的实用性,还突出了壮族文化中的民族丰富美,极具观赏性。一般壮锦是由刺绣人做好整个绣品后,再裁剪成不同的规则小块,之后拼接成整服,形成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些完整的壮锦上呈现出了各种样式一致而位置不同的图案,十分适合于“图形的运动”这一课程的教学。
(一)壮锦在“轴对称”教学中的应用
轴对称图形是选取中心轴,轴两边的图案对折后完全一致。教师便可以收集集中两两一对的不同的壮锦裁剪小块,先让学生熟悉壮锦上的团,之后让学生来观察教师给出的对照图片,每组对照图片上有什么特点。学生在细细观察之后发现每组图案在沿着相接的边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叠,这让学生不禁感叹族人的技艺,也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了轴对称图形的美。
(二)壮锦在“平移”教学中的应用
在平移教学当中,教师可以拿出一副完整的壮锦图片,让学生在上面寻找相同的图案,并用笔标注出来,并说说这些相同的图形是如何做到的。学生多数会回答是拼接而成的。在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演示:将相同的图案单独提取出来一块,将这块提取出来的图案一一与其他相同的图案重叠,之后再引入平移的概念,以此来强化学生对于此知识点的记忆。
(三)壮锦在“旋转”教学中的应用
在“旋转”的教学中,因为壮锦的颜色鲜艳,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壮锦上的鲜艳的蓝色图案适合用于旋转的教学。用壮锦教学能丰富学生关于图形旋转的感性经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旋转的定义,能用数学语言去描述图形的旋转过程,感悟旋转的特性。
壮锦当中所蕴含的丰富图形知识正适合于小学生进行空间域图形的知识学习,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升学生平面图形的掌握程度都有着很大的帮助。而且通过壮锦文化的宣传,能够大大加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也有着许多益处。
三、铜鼓在“圆”教学中的应用
铜鼓在壮族群众的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铜鼓一开始是作为随军的饮器使用,后来慢慢演变成民间乐器。铜鼓的鼓面为圆面,上面有太阳纹、雷纹和青蛙、飞鹭等图案,鼓身上有羽人舞姿、龙舟竞渡等图案,其中蕴含着壮族文化。在广西,很多重要的场所和文化宣传栏中都有铜鼓的身影。铜鼓可以说是每个壮族人都十分了解的事物,对于铜鼓的熟悉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圆”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整体的学习进度。如:
(一)铜鼓在“圆的认识”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圆的认识”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可以作为广西青铜文化代表的“重器”是什么?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铜鼓的了解,教师再对学生发言进行适当补充,让学生充分感受铜鼓文化的魅力,为民族文化感到自豪。在学生对铜鼓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出示铜鼓的模型,让学生从前面、左面、上面观察铜鼓。学生通过对熟悉的图形进行观察,更能建立对图形的表象,逐步培养抽象思维能力,为后续对圆的周长与面积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铜鼓在“圆的周长”教学中的应用
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相关教学中,教师可以出示铜鼓的鼓面及从中抽象出的平面图形。首先,教学圆的周长计算,课前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查找和收集铜鼓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铜鼓的形状特征和了解铜鼓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统一发放从铜鼓鼓面抽象出来的平面图形的图纸,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和探究图纸上的圆的周长,进而引导学生探究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结语
不仅是壮族文化元素,各个少数民族文化当中都有很多文化元素可以融入到教育教学当中,以此来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帮助学生构建起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与掌握程度,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为传承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贡献更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梁春妹,邹循东.壮族文化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20(25):22-23.
[2]黄燕华,邹循东.壮族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为例[J].广西教育,2020(25):26-28.
[3]杜丹阳. 文化融入藏区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资源开发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9.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第二小学 53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