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道德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型性变化,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利益关系、目标追求、价值观念也呈现出多元性、多变性和现实性等发展趋势。然而,我们学校的道德教育并未及时根据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做出有效的调整,以致在观念、内容和方法上明显滞后于时代要求。具体表现在三个“脱离”上:一是脱离了社会的生活实际。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引起了所有制、分配制度等内容的变化。然而,我们学校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还滞留在社会转型前的水平上,难以解释普遍发生于学生视野中的行为规范、风气变化等不道德现象,难以解答学生因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的矛盾而产生的道德困惑。二是脱离学生的年龄实际。我们现行的学校道德教育常常脱离学生道德发展实际水平,以致出现了“小学进行共产主义教育”,“中学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大学进行做人教育”的奇怪现象。这种本末倒置的道德教育,直接影响了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三是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家庭、社会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巨大的作用,是影响德育效果的重要因素。然而,学校教育却忽视这个“重要因素”的存在,总是把学生当成无知的对象,用统一不变的规范进行灌输,不重视根据中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去创设特定的情景;不重视根据学校的实际去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去体验、去内化,从而导致知行脱节,造成德育的“高空作业”,难以真正收到实际效果。
面对这种新情况、新问题,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必须立足于市场经济的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提高德育的实效。要努力体现主体性思想品德教育和规范思想品德教育的统一、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和学生生活实际的统一。关注学生生活实际,通过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一个个具有真实性的德育情境,为学生提供理解、体验人生的价值和生活中的美德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去追求真、善、美,并在实践中自觉养成符合时代要求的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所谓德育实效,实际上是德育价值的实现,即德育活动对学生的作用或意义的实际产生,也就是德育活动作为客体一方对作为主体一方的社会成员(学生)的需要的实际满足,表现为德育活动与学生需要的接近、符合、一致和统一。学校组织德育活动要提高实效,应该把眼光由德育活动本身转变到德育活动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上,聚焦于学生生活实际。
一是关注和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对在校学生而言,学习是其社会义务,也是他们的主要活动之一,我们要注重帮助和引导中小学生明确其学习目标并将之具体化、层次化,甚至帮助学生制定达到既定学习目标的步骤。并通过强化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参加“树理想、学知识、练本领”活动,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把学习与自己的发展成才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增强其学习的动力和坚持力。
二是关注和指导学生的交往生活。当代中小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明显提高,学习、生活节奏加快且更趋紧张,人与人之间直接接触减少,人际交往问题越来越突出,出现了不敢交往、不善交往和畸形交往的问题,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为此,我们学校德育要十分重视指导中小学生学会交往,教给学生有关人际交往的基础知识,培养和锻炼他们的交往能力,引导他们勇于和善于建立起平等友爱、互帮互助、开放宽容、诚实守信的良好人际关系,为自身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协调做好人际储备。
三是关注和引导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人们的物质生活比以前大大充裕,以怎样的方式进行消费,养成怎样的生活习惯,就成为摆在当代青少年学生面前突出的新问题。我们学校德育要积极地向学生传授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有关知识,指导他们以勤劳节俭、自尊自爱、量入为出的方式生活,引导他们体验这种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是遵循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把德育与学生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注重学生的生活实效,让中小学德育从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王国里走出来,回归生活,关注和引导中小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在各种生活情境中理解、体现、践行所要求的价值和美德,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新生活,以文明健康的方式享用新生活。■
面对这种新情况、新问题,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必须立足于市场经济的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提高德育的实效。要努力体现主体性思想品德教育和规范思想品德教育的统一、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和学生生活实际的统一。关注学生生活实际,通过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一个个具有真实性的德育情境,为学生提供理解、体验人生的价值和生活中的美德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去追求真、善、美,并在实践中自觉养成符合时代要求的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所谓德育实效,实际上是德育价值的实现,即德育活动对学生的作用或意义的实际产生,也就是德育活动作为客体一方对作为主体一方的社会成员(学生)的需要的实际满足,表现为德育活动与学生需要的接近、符合、一致和统一。学校组织德育活动要提高实效,应该把眼光由德育活动本身转变到德育活动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上,聚焦于学生生活实际。
一是关注和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对在校学生而言,学习是其社会义务,也是他们的主要活动之一,我们要注重帮助和引导中小学生明确其学习目标并将之具体化、层次化,甚至帮助学生制定达到既定学习目标的步骤。并通过强化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参加“树理想、学知识、练本领”活动,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把学习与自己的发展成才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增强其学习的动力和坚持力。
二是关注和指导学生的交往生活。当代中小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明显提高,学习、生活节奏加快且更趋紧张,人与人之间直接接触减少,人际交往问题越来越突出,出现了不敢交往、不善交往和畸形交往的问题,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为此,我们学校德育要十分重视指导中小学生学会交往,教给学生有关人际交往的基础知识,培养和锻炼他们的交往能力,引导他们勇于和善于建立起平等友爱、互帮互助、开放宽容、诚实守信的良好人际关系,为自身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协调做好人际储备。
三是关注和引导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人们的物质生活比以前大大充裕,以怎样的方式进行消费,养成怎样的生活习惯,就成为摆在当代青少年学生面前突出的新问题。我们学校德育要积极地向学生传授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有关知识,指导他们以勤劳节俭、自尊自爱、量入为出的方式生活,引导他们体验这种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是遵循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把德育与学生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注重学生的生活实效,让中小学德育从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王国里走出来,回归生活,关注和引导中小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在各种生活情境中理解、体现、践行所要求的价值和美德,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新生活,以文明健康的方式享用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