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22日,等了许久的《奇遇人生》第二季终于回来治愈我们的心灵了。第一期节目“杨颖与徐玉坤老人的加拿大骑行之旅”播出后,随即引发了大家对旅行的热议。“诗和远方不应该被现实嘲笑,柴米油盐与远方的风并不冲突。”一段旅行就像一场让人受益终身的讲座,教我们如何好奇、如何思考、如何觀察,让我们重新燃起对生活的热情。
“旅行是无知的解药。”旅行,不是不顾一切,而是生活与梦的平衡,是现实与梦想的交集。关于旅行的意义,旅行的动机,旅行的费用……这些行前就需要考虑的问题,两个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在《在路上的毕业典礼:46天横跨欧亚大陆》中是这样思考和准备的:
我们真的了解这个世界吗?
我们常说“出去看看更大的世界”,但我们真的看到更大的世界了吗?很多情况下,我们对世界知之甚少。非洲是片失落的大陆,曾有千载辉煌灿烂的文明;大洋洲是片“看不见的大陆”,除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外,还有十多个岛国;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同为被联合国确定的官方语言,皆有非常广泛的国家和地区使用……我们对这些地方了解吗,或者说,我们还知道些什么?
我们所看到的信息,所接受的教育,所在的行业,未能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的完整面貌。我们认为我们看到了世界,但其实只是管中窥豹,甚至冰山一角。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说,我们是“无知”的。而旅行正是无知的解药,它可以改变我们固有的想法、观点,甚至是某些信以为真的东西。
通过旅行,通过亲身体验,我们真真切切地感知:我们原本看到的世界是多么渺小,我们并非世界的中心,这个世界除了我们看到的那部分之外,还有更多元的文化、说着各种语言的人、不同的特色美食和景点……这些都等着我们去探索和发现。
旅行的钱从哪来?
在我们之前,早已有很多周游世界的旅行者,他们有着不同的经历和人格魅力,也有人将其经历写成引人入胜的作品。当我们去谈论别人的成绩时,有些声音会把这些成绩归功于这个人的外国国籍,归功于他(她)拿到电视台或者旅游公司的赞助,又或者是其殷实的家境等。与之相反,对于大多数不谙世事的普通年轻人来说,他们没有这样的出身、人脉或者是社会资源,所以会有这样的断言:“这样的旅途是不可能完成的,也是不可复制的。”在我们看来,这种声音并没有错误,这也是我们从最开始就在考虑的问题——没钱,没外界的帮助,怎么实现环游世界?
作为没有稳定收入的在校大学生,我们选择了最笨但也是最脚踏实地的方法:自己赚钱。为了毕业之际的这段旅行,我们各尽其力地赚钱:学习之余帮人修改英文简历、求职信,以及各种留学申请文书;靠着优异的学习成绩和各种竞赛奖励,多次拿到学校和国家奖学金。加上我们平时生活费的结余,经过一年时间的积累,我俩总凑齐了一路上的各种基础开销。
旅行的动机是什么?
每个人的故事都会有其特殊性,如自身的某些条件、家庭条件或者自身性格,也可能会是某些机遇。假如某个人来自条件殷实的家庭,但他年少时并没有独闯世界的梦,那日后他会遇到相应的机遇、资源让他走出去吗?他的脑海中若没有对远方的憧憬,自然无法主动连接到相应的资源。我俩并非随遇而安的人,对于学业和事业都有一种不懈追求。我们不会拿“远方”“梦想”这些词在你眼前晃来晃去,引诱你不计任何成本(时间和金钱)去开始一段说走就走的旅行,这是对读者朋友的不负责,也是对我们远行目的的亵渎。
“看看书中描写的事物具体是怎么一番景象”“要去看更大的世界,见不同的人”“结识各国的朋友”“做一件很酷的事情”……这些念头都可以看成是我们开始旅行的种种动机。但更为重要的是,在穿越欧亚大陆的旅途之中,我们获得了与自己对话的宝贵时间,让自己得以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思考正在做的事情和正在追求的目标是出于真诚的热爱,还是随波逐流。
一路上,我们都在考虑“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今后事业的责任,对自己人生的责任。我们一直带着疑问,反复思考着自己和“应尽责任”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以旅行的名义去回避现实的问题。简而言之,我们出去旅行,是为了更好地回来。
旅行为什么要趁年轻?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会逐渐丧失一种叫作“可能性”的东西。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对于未来的意义不容小觑。在大学毕业之际,我们即将面临和多数人一样的人生轨迹:找工作,买房子,结婚生子,抚养下一代……我们多次问自己。这种人生轨迹,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是的,我们终归会拥抱这样的人生轨迹,但在这之外,我们还想拥有一些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可以抚慰我们的内心,可以让我们在回忆时获得难以比拟的幸福感。对我们而言,这样的人生才是完整的。
当然,也不是说旅行非趁年轻不可,只是年龄越大,需要考虑的因素越多。所以,最好趁着年轻就出发,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加单纯,更加勇敢,更加热爱旅行。
总之,无须多言,行动起来,出发吧,外界的所有声音都只是注解。
“在路上,我们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即使现在我们和世界只隔一个屏幕的距离,但书中栩栩如生的描述,只有自己身临其境才能切身体会。如今在钢筋水泥都市里忙碌奔波的我们,是否还记得童年望着灿烂星河时的幻想?是否还保留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是否还想实践当年环游世界的诺言?如何一步步规划梦想,如何一步步践行,如何一步步实现看似痴人说梦的目标,书中都能给你答案。
“旅行是无知的解药。”旅行,不是不顾一切,而是生活与梦的平衡,是现实与梦想的交集。关于旅行的意义,旅行的动机,旅行的费用……这些行前就需要考虑的问题,两个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在《在路上的毕业典礼:46天横跨欧亚大陆》中是这样思考和准备的:
我们真的了解这个世界吗?
我们常说“出去看看更大的世界”,但我们真的看到更大的世界了吗?很多情况下,我们对世界知之甚少。非洲是片失落的大陆,曾有千载辉煌灿烂的文明;大洋洲是片“看不见的大陆”,除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外,还有十多个岛国;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同为被联合国确定的官方语言,皆有非常广泛的国家和地区使用……我们对这些地方了解吗,或者说,我们还知道些什么?
我们所看到的信息,所接受的教育,所在的行业,未能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的完整面貌。我们认为我们看到了世界,但其实只是管中窥豹,甚至冰山一角。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说,我们是“无知”的。而旅行正是无知的解药,它可以改变我们固有的想法、观点,甚至是某些信以为真的东西。
通过旅行,通过亲身体验,我们真真切切地感知:我们原本看到的世界是多么渺小,我们并非世界的中心,这个世界除了我们看到的那部分之外,还有更多元的文化、说着各种语言的人、不同的特色美食和景点……这些都等着我们去探索和发现。
旅行的钱从哪来?
在我们之前,早已有很多周游世界的旅行者,他们有着不同的经历和人格魅力,也有人将其经历写成引人入胜的作品。当我们去谈论别人的成绩时,有些声音会把这些成绩归功于这个人的外国国籍,归功于他(她)拿到电视台或者旅游公司的赞助,又或者是其殷实的家境等。与之相反,对于大多数不谙世事的普通年轻人来说,他们没有这样的出身、人脉或者是社会资源,所以会有这样的断言:“这样的旅途是不可能完成的,也是不可复制的。”在我们看来,这种声音并没有错误,这也是我们从最开始就在考虑的问题——没钱,没外界的帮助,怎么实现环游世界?
作为没有稳定收入的在校大学生,我们选择了最笨但也是最脚踏实地的方法:自己赚钱。为了毕业之际的这段旅行,我们各尽其力地赚钱:学习之余帮人修改英文简历、求职信,以及各种留学申请文书;靠着优异的学习成绩和各种竞赛奖励,多次拿到学校和国家奖学金。加上我们平时生活费的结余,经过一年时间的积累,我俩总凑齐了一路上的各种基础开销。
旅行的动机是什么?
每个人的故事都会有其特殊性,如自身的某些条件、家庭条件或者自身性格,也可能会是某些机遇。假如某个人来自条件殷实的家庭,但他年少时并没有独闯世界的梦,那日后他会遇到相应的机遇、资源让他走出去吗?他的脑海中若没有对远方的憧憬,自然无法主动连接到相应的资源。我俩并非随遇而安的人,对于学业和事业都有一种不懈追求。我们不会拿“远方”“梦想”这些词在你眼前晃来晃去,引诱你不计任何成本(时间和金钱)去开始一段说走就走的旅行,这是对读者朋友的不负责,也是对我们远行目的的亵渎。
“看看书中描写的事物具体是怎么一番景象”“要去看更大的世界,见不同的人”“结识各国的朋友”“做一件很酷的事情”……这些念头都可以看成是我们开始旅行的种种动机。但更为重要的是,在穿越欧亚大陆的旅途之中,我们获得了与自己对话的宝贵时间,让自己得以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思考正在做的事情和正在追求的目标是出于真诚的热爱,还是随波逐流。
一路上,我们都在考虑“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今后事业的责任,对自己人生的责任。我们一直带着疑问,反复思考着自己和“应尽责任”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以旅行的名义去回避现实的问题。简而言之,我们出去旅行,是为了更好地回来。
旅行为什么要趁年轻?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会逐渐丧失一种叫作“可能性”的东西。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对于未来的意义不容小觑。在大学毕业之际,我们即将面临和多数人一样的人生轨迹:找工作,买房子,结婚生子,抚养下一代……我们多次问自己。这种人生轨迹,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是的,我们终归会拥抱这样的人生轨迹,但在这之外,我们还想拥有一些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可以抚慰我们的内心,可以让我们在回忆时获得难以比拟的幸福感。对我们而言,这样的人生才是完整的。
当然,也不是说旅行非趁年轻不可,只是年龄越大,需要考虑的因素越多。所以,最好趁着年轻就出发,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加单纯,更加勇敢,更加热爱旅行。
总之,无须多言,行动起来,出发吧,外界的所有声音都只是注解。
“在路上,我们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即使现在我们和世界只隔一个屏幕的距离,但书中栩栩如生的描述,只有自己身临其境才能切身体会。如今在钢筋水泥都市里忙碌奔波的我们,是否还记得童年望着灿烂星河时的幻想?是否还保留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是否还想实践当年环游世界的诺言?如何一步步规划梦想,如何一步步践行,如何一步步实现看似痴人说梦的目标,书中都能给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