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堂成功、有效的课既离不开预设,也不能没有生成,如完全按照预设进行的教学,将会导致无视或忽视孩子学习的自主性,尽管这堂课多么的“环环相扣”,突出的是教师个人精彩的“表演”;但如果一味追求课堂上即时的“生成”,也许这堂课会热热闹闹,但因为缺乏目标,会出现“放而失度”的现象。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预设”与“生成”相统一,寻求一种课堂中的”动态平衡’呢?
一、课堂生成,因预设而精彩
预设的含义简而言之就是“预先的设定”、“预先设计”。因此,预设是生成的基础。高质量的预设是教师发挥组织者作用的重要保证,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预设不是为了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这种生成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性,它有利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过程,使教学能有序地展开,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探究活动的效率。生成是预设的精彩,注重课堂的生成是学生主体性的重要体现,它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整个课堂洋溢出鲜活的生命力。
二、关注生成,呈现精彩课堂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生成”是指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自主产生的活动。教学不应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创造与开发的过程。“动态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不再由教师主宰,而是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该如何使生成成为课堂主流?生成需要怎样的课堂生态环境?这是摆在每个老师面前的一道思考题。教学实践告诉我,尊重学生的发现,课堂会因生成而变得美丽。笔者就一些教学片段,谈谈想法:
案例一:找规律的教学片段
师:请按规律填数:1、2、4、()、()、()
生1:我认为填:(7)、(11)、(16),前后两个数的差再依次增加1、2、3、4、5??
生2:我认为填:(8)、(16)、(32),前一个数重复相加为后一个数。
师:大家都填对,而且很有道理。
(这时我发现有一位同学在想与不想举手,犹豫不决,于是,我请他大方地讲)
生3:我认为填(1)、(2)、(4),觉得重复也是一种规律。
师:这种填法是对的,你真会动脑筋。
生4:我认为填(1)、(2)、(9)、(1)、(2)、(16)??前两个数重复,第三个数分别填2乘2、3乘3。
??
案例中,当老师得到两种正确、较好的答案后,一位学生说出填(1)、(2)、(4),这位学生的想法比较简单,我完全可以作简单的评价后进入下一环节,但我没有这样做,而是示意这位同学说出他的想法,通过这种想法,学生又想到另一种填法??
这样,我们理智地放弃了预设,尊重了生成,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留给学生较大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体味。让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在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使有效的课堂教学在学生的需求中生成。
三、精心预设,把握生成,实现课堂的“动态平衡”
1、捕捉生成亮点
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我们必须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让智慧闪耀光芒。老师的一句:“多么有创意的见解呀!”大家情不自禁地认同他,这样一来,其他学生也兴趣盎然。教师顺水推舟,随着讨论的进行,不时有同学举手,不时有新的想法产生。由于教师捕捉到的信息“价值不菲”,从而激活了其他学生的思维,迸发了智慧的火花。
2、倾听不同声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宜以自己的思想去束缚或代替学生的思想,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去统一、规范、限制学生的思维活动,应允许不同的声音同时存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想法和看法,学生才得以畅所欲言。教师应该为动态生成的课堂提供适宜的环境。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以自身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思维,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独特的心灵世界.他们以自己的方法为最佳,即使这个方法是不正确的。以自己“发明”方法为快乐,即使这个“发明”不能称得上是发明。他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理解数学,用各种不同的语言诠释发现。而这一切,也许会让我们成人的眼睛迷茫,甚至不屑。我们应小心翼翼的呵护每个孩子的发现,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
3、及时调整课堂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手握的是尽心的设计,而面对的永远是学生未知的答案。面对富有价值的生成资源,教师不应拘泥于预设的教学规程,而应独具慧眼,将“弹性灵活的成分、始料未及的信息”等生成性资源及时捕捉并纳入课堂临场设计的范畴中,从而真正让课堂教学呈现出灵动的生机和跳跃的活力。
案例一:乘法应用题的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思考解答:某班同学去公园游船,每条船限乘4人,他们租了6条船,这个班共有多少人参加游船?
生1:6×4=24(人)
生2:4×6=24(人)
师:你们都回答得很对,要求这个班一共有多少人参加?就是求6个4是多少。
生3:老师,有可能只有22人?师: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生4:我想船为什么一定要坐满呢?第四条船只坐2人,则只有22人了。
生5:老师,我想可能是21人。
……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预料之中的答案往往是满意的,对学生精彩的生成性答案是惊喜的,但重视不够,不是放置不顾,就是手忙脚乱,不会处理。因此,教师要敢于追求生成,善于用好“动态生成”资源,这样,课堂成了师生对话的场所,其教学效益在教师敢于追求生成,给予正确的引导和交流对话中不断生成与建构,让学生在探讨、尝试中充分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使课堂教学更精彩。
总之,预设与生成是相互联系的。预设是生成的基础,它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有章可循;而生成是预设的升华,它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作者单位:宿迁市宿豫区侍岭中心小学江苏】
一、课堂生成,因预设而精彩
预设的含义简而言之就是“预先的设定”、“预先设计”。因此,预设是生成的基础。高质量的预设是教师发挥组织者作用的重要保证,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预设不是为了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这种生成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性,它有利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过程,使教学能有序地展开,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探究活动的效率。生成是预设的精彩,注重课堂的生成是学生主体性的重要体现,它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整个课堂洋溢出鲜活的生命力。
二、关注生成,呈现精彩课堂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生成”是指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自主产生的活动。教学不应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创造与开发的过程。“动态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不再由教师主宰,而是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该如何使生成成为课堂主流?生成需要怎样的课堂生态环境?这是摆在每个老师面前的一道思考题。教学实践告诉我,尊重学生的发现,课堂会因生成而变得美丽。笔者就一些教学片段,谈谈想法:
案例一:找规律的教学片段
师:请按规律填数:1、2、4、()、()、()
生1:我认为填:(7)、(11)、(16),前后两个数的差再依次增加1、2、3、4、5??
生2:我认为填:(8)、(16)、(32),前一个数重复相加为后一个数。
师:大家都填对,而且很有道理。
(这时我发现有一位同学在想与不想举手,犹豫不决,于是,我请他大方地讲)
生3:我认为填(1)、(2)、(4),觉得重复也是一种规律。
师:这种填法是对的,你真会动脑筋。
生4:我认为填(1)、(2)、(9)、(1)、(2)、(16)??前两个数重复,第三个数分别填2乘2、3乘3。
??
案例中,当老师得到两种正确、较好的答案后,一位学生说出填(1)、(2)、(4),这位学生的想法比较简单,我完全可以作简单的评价后进入下一环节,但我没有这样做,而是示意这位同学说出他的想法,通过这种想法,学生又想到另一种填法??
这样,我们理智地放弃了预设,尊重了生成,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留给学生较大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体味。让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在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使有效的课堂教学在学生的需求中生成。
三、精心预设,把握生成,实现课堂的“动态平衡”
1、捕捉生成亮点
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我们必须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让智慧闪耀光芒。老师的一句:“多么有创意的见解呀!”大家情不自禁地认同他,这样一来,其他学生也兴趣盎然。教师顺水推舟,随着讨论的进行,不时有同学举手,不时有新的想法产生。由于教师捕捉到的信息“价值不菲”,从而激活了其他学生的思维,迸发了智慧的火花。
2、倾听不同声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宜以自己的思想去束缚或代替学生的思想,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去统一、规范、限制学生的思维活动,应允许不同的声音同时存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想法和看法,学生才得以畅所欲言。教师应该为动态生成的课堂提供适宜的环境。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以自身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思维,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独特的心灵世界.他们以自己的方法为最佳,即使这个方法是不正确的。以自己“发明”方法为快乐,即使这个“发明”不能称得上是发明。他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理解数学,用各种不同的语言诠释发现。而这一切,也许会让我们成人的眼睛迷茫,甚至不屑。我们应小心翼翼的呵护每个孩子的发现,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
3、及时调整课堂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手握的是尽心的设计,而面对的永远是学生未知的答案。面对富有价值的生成资源,教师不应拘泥于预设的教学规程,而应独具慧眼,将“弹性灵活的成分、始料未及的信息”等生成性资源及时捕捉并纳入课堂临场设计的范畴中,从而真正让课堂教学呈现出灵动的生机和跳跃的活力。
案例一:乘法应用题的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思考解答:某班同学去公园游船,每条船限乘4人,他们租了6条船,这个班共有多少人参加游船?
生1:6×4=24(人)
生2:4×6=24(人)
师:你们都回答得很对,要求这个班一共有多少人参加?就是求6个4是多少。
生3:老师,有可能只有22人?师: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生4:我想船为什么一定要坐满呢?第四条船只坐2人,则只有22人了。
生5:老师,我想可能是21人。
……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预料之中的答案往往是满意的,对学生精彩的生成性答案是惊喜的,但重视不够,不是放置不顾,就是手忙脚乱,不会处理。因此,教师要敢于追求生成,善于用好“动态生成”资源,这样,课堂成了师生对话的场所,其教学效益在教师敢于追求生成,给予正确的引导和交流对话中不断生成与建构,让学生在探讨、尝试中充分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使课堂教学更精彩。
总之,预设与生成是相互联系的。预设是生成的基础,它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有章可循;而生成是预设的升华,它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作者单位:宿迁市宿豫区侍岭中心小学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