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胆小怯懦的孩子虽然对别人不会构成伤害。但是,他自己会有不自然甚至难受的感觉。这种社会退缩性格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是十分不利的。一个学生一旦形成怯懦的性格,往往从怀疑自己的能力到不能表现自己的能力,从怯于与人交往到孤僻地自我封闭,而由此形成的不良人际关系,反过来又会加深怯懦。作为一名心理老师,我认真分析了现象背后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帮助学生从自卑的沼泽地走出来,并促使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缺乏自信 心理分析 矫正
一、个案简介
魏啸,男,11岁,性格内向、胆小,缺乏自信。课堂上能认真听讲,但是害怕被老师提问,每次回答老师的问题时神情紧张,目光不敢与老师对视,同时说话也呈现出结结巴巴,几句话没说完便满面通红,急切地盼望老师让其快点坐下。课堂讨论时,他总是低着头,在小组同学的督促下也只是小声说:你们说吧,我听着。别人逼他说就用书把自己的脸遮起来,试图躲开别人的注意。课间活动时,其他同学嬉戏打闹时,他却远远地望着,从不主动参与活动。班主任老师也试着用一些方法改变他,也没有任何效果。老师和同学感到很难走近他,而他自己对任何事情的淡漠反应也让老师很担心。
二、个案分析
根据班主任老师提供的情况,我对他进行了观察与分析,发现他的不自信主要有以下原因:
1.家庭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是造成他胆小不自信的维持因素
语文老师告诉我,魏啸在日记中提到过:妈妈对他的学习要求很严格,不允许出现错误,否则就要挨打。经过了解,他的父母工作都很忙,与孩子交流的机会很少,面对孩子的错误言行,不顾孩子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不容许孩子有辩驳的机会,处理孩子成长的偏差简单粗暴;同时对家中这唯一的孩子期望值太高,只定目标,而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更不了解孩子内在的心理需求,对孩子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错误,不能宽容疏导,不能进行实际分析和准确判断,使孩子没有了自己的主张。家庭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是造成孩子胆小缺乏自信的根本原因。
2.个人的自信心欠缺是造成他胆小不自信的易感因素
胆小不自信的孩子总是过于在乎别人的评价,对于别人的话过于敏感,所以别人的一句否定或批评可能就会使他闷闷不乐、耿耿于怀,从而让自己沉浸在不良情绪中难以自拔。魏啸由于胆小不自信,过分惧怕在大家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学校从来不敢表达自己的欲望,老师和同学为他提供的展示机会也被他的自卑和不自信浪费掉了。展示机会的丢失,使他与人交流时成功的体验贫乏,从而没有了交往的信心、勇气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主动性、勇气和信心的缺乏可能就错过了原本属于他的快乐和幸福。
三、具体措施
1.面对现实,树立信心
在我校的知心小屋里,魏啸告诉我,很希望自己很勇敢,但是遇到事情就控制不住自己了。看来只是凭借他个人的力量很难找回自信,他需要外力的帮助。我告诉他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有时候我们也要学会原谅自己,不要对自己太苛刻。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可以养成自信的性格的,是可以克服胆小的,也可以控制自己的。让他相信只要他愿意改变自己就一定会成为一个自信的男子汉的。
2.提供平台,树立信心
与魏啸的任课老师一起,为他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课前,语文宋老师告诉他课堂上老师将要提问的问题,有意让他通过查找资料、请教别人,弄懂问题,然后在课堂上大胆发言,最终受到同学们的赞赏,让他在别人的赞赏中获得快乐。老师的特殊关照给他提供了外在的支持与帮助,为增强他的自信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帮助他,我采用了具体目标法逐步增强要求,在适合他自己的情况下一点点提要求。我告诉他,其实在大家面前讲话是一种人与人交流的正常方式,对他的具体训练要求为:抓住每一节课都要主动举手发言,争取回答问题的机会;到教室争取从前门大步地走进教室;课间要主动与附近的同学说说话;无论什么时间读书都大声地去读;试着跟同学讲讲自己遇到的快乐的事情;试着找一个问题与老师交流……这些小建议得到了他的认可。训练逐步进行,不太高的要求是他用自己的速度慢慢地在寻找自信,并且出现了良好的效果。
3.加强交流,改变观念
家庭是一个独特的社会化场所。父母的言行举止、教育方式都对孩子的性格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其实,面对自己的孩子,家长自己也是恨铁不成钢,可是却没有更好的方式。为此,我给家长推荐了有李亚平教授编写的《父母与孩子的心灵对话》家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简明教程一书,并与他们保持联系,引导家长主要从改变孩子的行为习惯入手,促使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自信,使家长明白,孩子的不自信跟家庭教育的方式有一定的关系,家长也要不断学习,才能与孩子一起成长。
四、辅导效果
经过一学期的心理辅导,在任课老师的配合下,在家长的努力下,在班主任营造的氛围中,孩子的性格得到了改变,逐步树立了自信。现在他在课堂上能大胆发言了,并有与人交往的欲望,他自己也在课堂发言中找到了成功的快乐,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找到了友谊的可贵,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尝到了亲情的温暖。这些为他走向自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许,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他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相信他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处理好的。
五、体会与启示
孩子的问题告诉我们:现在的家长能给孩子提供足够的物质满足,却赢不得孩子的心灵。家长需要学习,需要与孩子一起成长。孩子的转变告诉我们:适当的心理训练是可以把孩子的潜能挖掘出来的。孩子的辅导过程告诉我们:教师需要有心理学知识和技能,懂得心理辅导的方法,做好家庭、学校和孩子与他人沟通的桥梁。教育是人格对人格、心灵对心灵、智慧对智慧的一种活动,教师需要用自己的整个身心来开展教育活动,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源,避免师源性伤害,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缺乏自信 心理分析 矫正
一、个案简介
魏啸,男,11岁,性格内向、胆小,缺乏自信。课堂上能认真听讲,但是害怕被老师提问,每次回答老师的问题时神情紧张,目光不敢与老师对视,同时说话也呈现出结结巴巴,几句话没说完便满面通红,急切地盼望老师让其快点坐下。课堂讨论时,他总是低着头,在小组同学的督促下也只是小声说:你们说吧,我听着。别人逼他说就用书把自己的脸遮起来,试图躲开别人的注意。课间活动时,其他同学嬉戏打闹时,他却远远地望着,从不主动参与活动。班主任老师也试着用一些方法改变他,也没有任何效果。老师和同学感到很难走近他,而他自己对任何事情的淡漠反应也让老师很担心。
二、个案分析
根据班主任老师提供的情况,我对他进行了观察与分析,发现他的不自信主要有以下原因:
1.家庭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是造成他胆小不自信的维持因素
语文老师告诉我,魏啸在日记中提到过:妈妈对他的学习要求很严格,不允许出现错误,否则就要挨打。经过了解,他的父母工作都很忙,与孩子交流的机会很少,面对孩子的错误言行,不顾孩子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不容许孩子有辩驳的机会,处理孩子成长的偏差简单粗暴;同时对家中这唯一的孩子期望值太高,只定目标,而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更不了解孩子内在的心理需求,对孩子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错误,不能宽容疏导,不能进行实际分析和准确判断,使孩子没有了自己的主张。家庭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是造成孩子胆小缺乏自信的根本原因。
2.个人的自信心欠缺是造成他胆小不自信的易感因素
胆小不自信的孩子总是过于在乎别人的评价,对于别人的话过于敏感,所以别人的一句否定或批评可能就会使他闷闷不乐、耿耿于怀,从而让自己沉浸在不良情绪中难以自拔。魏啸由于胆小不自信,过分惧怕在大家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学校从来不敢表达自己的欲望,老师和同学为他提供的展示机会也被他的自卑和不自信浪费掉了。展示机会的丢失,使他与人交流时成功的体验贫乏,从而没有了交往的信心、勇气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主动性、勇气和信心的缺乏可能就错过了原本属于他的快乐和幸福。
三、具体措施
1.面对现实,树立信心
在我校的知心小屋里,魏啸告诉我,很希望自己很勇敢,但是遇到事情就控制不住自己了。看来只是凭借他个人的力量很难找回自信,他需要外力的帮助。我告诉他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有时候我们也要学会原谅自己,不要对自己太苛刻。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可以养成自信的性格的,是可以克服胆小的,也可以控制自己的。让他相信只要他愿意改变自己就一定会成为一个自信的男子汉的。
2.提供平台,树立信心
与魏啸的任课老师一起,为他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课前,语文宋老师告诉他课堂上老师将要提问的问题,有意让他通过查找资料、请教别人,弄懂问题,然后在课堂上大胆发言,最终受到同学们的赞赏,让他在别人的赞赏中获得快乐。老师的特殊关照给他提供了外在的支持与帮助,为增强他的自信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帮助他,我采用了具体目标法逐步增强要求,在适合他自己的情况下一点点提要求。我告诉他,其实在大家面前讲话是一种人与人交流的正常方式,对他的具体训练要求为:抓住每一节课都要主动举手发言,争取回答问题的机会;到教室争取从前门大步地走进教室;课间要主动与附近的同学说说话;无论什么时间读书都大声地去读;试着跟同学讲讲自己遇到的快乐的事情;试着找一个问题与老师交流……这些小建议得到了他的认可。训练逐步进行,不太高的要求是他用自己的速度慢慢地在寻找自信,并且出现了良好的效果。
3.加强交流,改变观念
家庭是一个独特的社会化场所。父母的言行举止、教育方式都对孩子的性格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其实,面对自己的孩子,家长自己也是恨铁不成钢,可是却没有更好的方式。为此,我给家长推荐了有李亚平教授编写的《父母与孩子的心灵对话》家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简明教程一书,并与他们保持联系,引导家长主要从改变孩子的行为习惯入手,促使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自信,使家长明白,孩子的不自信跟家庭教育的方式有一定的关系,家长也要不断学习,才能与孩子一起成长。
四、辅导效果
经过一学期的心理辅导,在任课老师的配合下,在家长的努力下,在班主任营造的氛围中,孩子的性格得到了改变,逐步树立了自信。现在他在课堂上能大胆发言了,并有与人交往的欲望,他自己也在课堂发言中找到了成功的快乐,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找到了友谊的可贵,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尝到了亲情的温暖。这些为他走向自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许,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他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相信他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处理好的。
五、体会与启示
孩子的问题告诉我们:现在的家长能给孩子提供足够的物质满足,却赢不得孩子的心灵。家长需要学习,需要与孩子一起成长。孩子的转变告诉我们:适当的心理训练是可以把孩子的潜能挖掘出来的。孩子的辅导过程告诉我们:教师需要有心理学知识和技能,懂得心理辅导的方法,做好家庭、学校和孩子与他人沟通的桥梁。教育是人格对人格、心灵对心灵、智慧对智慧的一种活动,教师需要用自己的整个身心来开展教育活动,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源,避免师源性伤害,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