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入选语文教材的标准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080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近70年以来,鲁迅作品一直占据着中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地位。语文教育经历了无数次课改,鲁迅作品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标准不断变化,引发的热烈讨论早已超出了语文教育界。
  自1978年起,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少年闰土》一直保留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极具经典性。那么,鲁迅作品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标准是什么?我们认为,可以从文质兼美、贴近儿童自身经验、帮助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
  能否入选,尤其是能否长期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一个前提是作品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淘洗,具有经典的特质,文质兼美,带有鲜活的生活气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的是作者童年的读书生活,写景状物清新自然,描摹场景绘声绘色,具有天籁之音,令人回味悠长,是真正的汉语典范之作。文章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趣”。作者写百草园,只用白描的手法,简单几笔就勾勒出一个童年的乐园。这个乐园里有趣的事物多的让人想不到。有各式各样的植物:皂荚树、桑葚、菜花、何首乌、木莲、覆盆子;也是小动物们的乐园,“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这里还有“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回忆,这些都是那么的有趣。
  再比如,《社戏》。《社戏》选入课本时对原作品进行了节选,主要选取了“我”童年时在农村看戏的部分。这篇文章塑造了一幅宛如“桃花源”的农村景象。在这里,你闻到的香气是淡雅的,看到的风景是氤氲的,听到的声音是温柔的,一切的一切都是美的。“我”在这个偏僻的小村庄看了一场一生中最好的戏,也吃了一生中最好吃的豆子。小乡村虽然地处偏僻,也不富裕,但景色宜人,人情淳朴温厚。这种至纯至美的景象,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
  鲁迅所处的时代政治风云变化剧烈,可谓波诡云谲,许多作品都带有强烈的论战色彩,意识形态意味较为浓厚,清新可喜的较少。这两篇文章像两首散文诗,写景状物生动鲜活,惜墨如金,可谓字字珠玑,是鲁迅文章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因此能够入选语文教材几十年。
  二、贴近儿童的自身经验,让学生易于接受
  选入教材的作品需符合儿童的阅读需求,有利于儿童接受。这是一条重要的入选原则。蒙特梭利根据儿童心智的变化,将儿童的范畴划分为三个阶段:0-6岁、6-12岁、12-18岁。可见,在蒙特梭利看来,0-18岁都属于儿童的范畴。这个界定十分重要,这要求我们在编选教材时,一定要根据不同年龄段,选择最适合儿童能够接受的经典作品。鲁迅的富有童趣的作品入选,则可以大大降低中小学生对于文学经典的“畏惧感”与陌生感。
  仔细观察从新时期至今的各版中小學语文教材,从体裁上看,对鲁迅作品的选编还是较为合理的。小学教材主要选择了让人感到轻松愉快的小说《少年闰土》,让学生初步认识鲁迅作品,感受快乐的童年。初中教材所选鲁迅作品以回忆性散文、小说为主,虽然蕴含了一些深刻的道理,但有些情节在中学生的生活中也有所体会,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便于理解。高中教材所选鲁迅作品则以思辨性强的杂文为主,有助于提高高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以《少年闰土》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富有童心的经典作品对儿童的积极影响。《少年闰土》自1980年起基本上一直保留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非常具有生命力。《少年闰土》节选自小说《故乡》,题目《少年闰土》是编者后加的。在《少年闰土》这篇文章中,作者塑造的少年闰土是一个聪明伶俐、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我”是家里的少爷,闰土是“我”家帮佣的儿子,但是两人却经常在一起聊天。闰土给“我”讲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新奇与乐趣。编者连续选择这篇作品进入小学课本,最重要的就是作品展现了一个迥异于成人世界的新鲜的儿童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自由的,具有至真至纯的情感和友谊。这篇课文出现了两个不对等,从社会地位上看,“我”是少爷,闰土是帮佣的孩子;但在生活上,则是闰土知识丰富、眼界宽广,总能让“我”感到新奇。孩子的世界就是这么奇妙,这么简单,这两个不对等并没有影响二人的友谊,甚至从某些方面来说,闰土不光是朋友,更是“我”密闭生活中的一扇窗、一束光,他打开了“我”闭塞的世界,为“我”带来了快乐和生气。这篇课文打破了阶级的差距,描述了人与人之间单纯真挚的友谊,用生动有趣的故事为小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这一点,无论是在哪个时期,都非常具有教育意义,这也是本篇课文能一直被选录的原因。
  三、有利于培养审美感受,提高写作能力
  以上提到入选教材作品的标准一是文质兼美,二是适合儿童阅读,这两个因素都很重要。落实到运用上,还有一个标准,就是入选的作品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和写作能力。
  如果研究对比一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你就会发现,内容变化幅度之大超出人的想象。其中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为了形势的需要,不停地变化选编标准。但是语文教育有自己的独立性,有自己的编选标准。近年来,一个重要的变化是,语文教材的篇目稳定性在增加,就是考虑到了入选教材的文章既要具备经典性,也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还要能够帮助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写作能力。
  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意味着入选的作品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上,是能够让学生作为范本加以模仿,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文章的。著名学者孙郁曾说过:“因为鲁迅,白话文才有了比古文不差的资本。”毋容置疑,《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非常适合学生学习、模仿的。首先,该作品语言凝练、传神,带有热烈的情感,遣词造句都适合学生模仿。其次,这篇文章是写那个时代的校园生活的,有私塾先生和学生之间关系的描述,有对学习内容的呈现,尤其是对私塾先生陶醉于朗诵的神态的描写:“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这一段人物描写出神入化,学生完全可以比照观察,捕捉自己的任课教师讲课的精彩瞬间。再次,作品对自然风光的描绘,声情并茂:“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一段对植物色彩的呈现,对动物动作的描绘精准、洗练、传神,给人以至美的享受,启发学生在写景状物上下功夫。
  鲁迅作品自20世纪20年代初即被选入语文教科书,迄今已接近100年了。在中国现代作家当中,就重要性以及所引起的争论而言,鲁迅当之无愧地在教材中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经典的光辉,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加灿烂。只要我们的语文教材坚持正确的编选标准,就不会存在鲁迅作品退出语文教材的现象,因为作为民族魂的鲁迅,会给中国儿童带来丰富的精神食粮。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峪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 张 妤)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被广泛运用于教育活动中。古诗词作为汉语言文化的瑰宝,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古诗词教学自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多媒体技术的影响。  一、借助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往往来自自身的兴趣,通常来说,学生对某件事情的兴趣越高,其表现出来的学习积极性和动力就越高,学习效果自然更好。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由于教学手段单一,只能靠详尽的言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新一代公民“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小学教材中有不少说明性文章,它们篇幅短小、内容浅显,对传播现代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加强对此类文章教学的研究,通过充分挖掘文本教学价值,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背诵是积累知识的重要过程,只有在熟读的条件下,才能进一步实现对文学作品的深思,为此应该在语文学习中将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效地结合起来。  一、营造书卷气的校园氛围  不少初中学生认为熟读并将文段背诵下来的学习活动是一件苦差事,没有丝毫乐趣,每当语文教师为学生布置背诵课文的任务时,学生总是叫苦连连。为此,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愿意主动地去背诵课文,欣赏背诵文段的美感。而学校也可将校园环境营
期刊
言意融通中的“言”就是语言表达的意思,即体现文本本身的魅力和学生自身的语用能力。“意”是内容意境,即文本的意境、情感、思想和学生的理解、体悟、感受等。在教学中,教师要调动自身的知识经验对文本进行解读,走进文本深处,进行言语的实践活动,从而有效实现言意的转换,让言与意融通,即达到言意互补、互转,最终把人文熏陶和言语实践融为一体。  下面以苏教版第九册第26课《清平乐·村居》为例,探寻田园词教学中,引
期刊
发展学生的智慧,必须有智慧的课堂、智慧的教学。智慧的课堂又必须依靠有智慧的教师,而教师的智慧又来自教学研究与创新的过程之中。下面以小学六年级《圆的认识》为例,谈谈如何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打造多姿多彩、情理俱进、高效理想的数学智慧课堂。  一、核心素养的培养始于动手操作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表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
期刊
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怎样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美的境界,让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有效培养,这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教师要让古典诗词真正进入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能感受到诗词的摇曳和灵动,使古诗教学能唤起美的旋律。  一、创设情境,再造诗词的意境  教师应努力创设与诗词相关的情境,使学生学会诗词和词语,与诗词的作者进行对话,进而丰富情感素材,并自然融入诗词氛围,培养学生的情
期刊
初中数学教学中,常见的一个怪现象是教师精心准备教案,学生也很认真地听讲,但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就是难以提高。对于这种现象,教师其实应该充分考虑自己制定的教学方案是否切合学生实际,是否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确保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體地位,即是否做到“以学定教”。如果教师的教学未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教学实效低下也就是自然而然之事。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针对教学实效性低下的现象,教师要注重研“学”,在高度尊重学
期刊
当前,教学体系与结构框架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发生了变化。无论在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模式上,教师都应从各个方面进行设计和策略准备,尤其是学生数学作业的功能设计应建立在数学系统的相关概念、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以及信息技术的渗透之上,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设计的理论建设。它既要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实质,又要充分发挥数学作业的相关功能。因此,如何实施数学作业,优化数学作业设计,促进学生发展,是关键问题。  一、
期刊
总复习课复习什么?如何让复习课达到既梳理知识点又彰显学生生命活力的目的?如何把零散的数学知识串到一起进行有效的整合?在一个陌生的问题情境下,如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迁移的能力?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尝试。  一、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内容,鉴于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本册才学过,因此,课前教师让学生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
期刊
小学低段数学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和引导教育。低段数学教学担负着引导学生走进数学学习这片乐园、喜欢并乐于去学习数学的任务。笔者结合自己从事低段数学教学的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培养低段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一、巧妙利用学习材料,激发学習兴趣  美国教育家布鲁诺说,学习最大的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只有让低段学生对数学学习材料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让他们自主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能个性化地参与到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