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引导那些以生命为载体的动态生成性资源,构建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新课堂,使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涌动生命的灵性呢?
一、预设教学设计,促进动态生成
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就必须改革“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为课堂的动态生成提供条件.
1. 摒弃模式,弹性设置
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既要遵循课程和学科发展要求,又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和认识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在与学生一起展开课堂教学过程时,要参照教学方案组织教学,同时要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活动情况与生活情形,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生命状态;在组织教学时既要适度考虑教学方案,也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发展需求,注重与学生一起互动,重视在互动中与学生一起生成新的教学过程以及新的课程资源和教学资源;既要关注教学方案,也要根据互动变化的新情况,及时调整原有的方案组织教学,开发和利用互动中形成的新资源,并把这些新资源转化为学生的新知识和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用系统观、辩证观和建立在复杂科学基础上的新的哲学观来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总之,强调预设的作用不等于把课堂教学变成教学方案的执行过程,而是承认预设的价值的同时,应有动态生成的意识和实践;而在重视生成的作用的时候,也要适当进行预设;预设是生成的基础和静态表现,生成则是预设的延续和动态升华,两者有机联系,并存互补,而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预设与生成都只是手段,两者都应服从和服务于促进学生发展这个教学的元目的.
2. 打破传统,活用教材
很多教师都知道:不要机械地教教材,而要创造性地用教材教.诚然,这样的表达本身并无不妥.但问题的另一方面,正是因为“要创造性地用教材教”,因而恰当地把握教材便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这一点也正是教师最为基本的教学能力.因此,在教学设计时采用 “调”“联”“扩”“删”等方法进行结构重组,使“活”的教学内“调”.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指出:“内容调整的原则是使其呈结构状态,改变过去主要按知识点组织每堂课教学内容的状态.”在设计时,我们可根据需要,有时把分散编排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结合.
二、捕捉动态生成的资源,展现课堂教学的真实性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课堂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师主宰一切的局面,形成了可变的师生多向互动关系,形成了开放的课堂.开放课堂滋长的信息是教育的资源,教师应善于捕捉课堂中生成和变动着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活的教育资源,努力创造条件去扶植它,栽培它,构建动态的课堂教学,让教学涌动生命的灵性.
1. 捕捉动态亮点,让智慧闪耀光芒
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我们必须用心倾听并及时充分肯定,让智慧闪耀光芒.
在上四年级的一节活动课“鸡兔同笼”问题时,当讲到“鸡兔共有16个头,44只脚,问鸡兔各有多少只”时,我就按照教材上的方法进行讲解,正当学生听得认真时,忽然听到最后一排一个声音在嘀咕着:“这样想太繁琐了,把每只兔子都砍掉两只脚,每只鸡都斩掉一只脚不就得了.”我听了开始一愣,马上心一动,立即让他走上讲台进行讲解:“鸡和兔共有44只脚,每只兔子砍去两只脚,每只鸡砍去一只脚,44只脚就少了一半即22只脚.这22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16,另一部分是兔子的只数:22—16=6(只).”
“多么有创意的见解呀!”我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这样一来,其他学生也兴趣盎然.我顺水推舟,干脆来个小组讨论.随着讨论的进行,不时有学生举手,不时有新的想法产生.直至下课,共有三种方法在大家的赞叹声中被公认为“奇思妙想”.由于我捕捉到的信息“价值不菲”,从而激活了其他学生的思维,迸发了智慧的火花.
2. 关注生命与发展,让学生感受温情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手握的是已知的教材,面对的永远是学生未知的答案.我们不仅要学会发现学生动态生成的亮点资源,也要及时捕捉学生出现尴尬的问题所在,巧妙地挖掘其中的“问题”资源,通过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体验等方式,把尴尬化为一次新的学习.
如在上《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时,我问:“你们会用‘9的乘法口诀’编除法算式吗?”学生纷纷说:“9÷1.”“45÷9.”……
“3÷9.”一个声音让课堂都静了下来.
这时学生都说错了.该学生的眼神黯淡,低下了头,难过得快要哭了,而我轻轻的抚摸他的头说:“同学们,其实他很了不起,这道题他没编错,只是要等到我们上六年级才会做呢……”后来在我巧妙的点拨中,该学生重新树立自信,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3. 放飞思维,让个性自主张扬
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课一开始,我就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在练习纸上试画两个圆,要求一个比“我的脸”稍小一些,另一个比“我的脸”大一些.于是,学生就拥有了充分的活动与体验时间.有了感性认识后,我请几个学生用语言描述怎样才能满足这一条件.学生的语言明显存在个性差异,我及时捕捉学生的想法,及时地合理地作出针对性的引导,师生产生积极地互动,最后得出结论:“圆规两脚尖之间的长度决定圆的大小.”学生在这个生动活泼的活动中,积极参与,主动探索,显示出教师事先无法预料到的动态生成能力.
三、师生互动,促进动态课堂的生成
课堂教学过程也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作为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灵感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认识图形》这一课就体现了这一点.首先,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学具(长方形、正方形、圆柱体和球体),通过摸一摸、滚一滚、看一看、数一数等探索活动,独立自主地进行研究.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自己都发现了什么?学生经过相互讨论,加深了对各种形体的特点的认识,使自己的认识更加丰富和全面,建构能力得到提高.他们在活动中喜笑颜开,个性得到了发展.在群体活动作用下,某些学生变羞怯为开朗,变消极为积极,独立代替了依赖,竞争代替了回避,这正是群体活动使他们超脱了自我.活动为每个孩子提供了发挥的机会,利于师生互动知识的形成,促进了动态课堂的生成.
动态生成课堂引起了教学各要素、教学流程展现等方面的彻底变化.学生在课堂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同时也有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动态生成的课堂,师生智慧碰撞,平等对话;动态生成的课堂,学生提升素养,积淀素质。我们的课堂若多点生成,多点动态,我们的学生就会涌动生命的灵性.
责任编辑罗峰
一、预设教学设计,促进动态生成
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就必须改革“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为课堂的动态生成提供条件.
1. 摒弃模式,弹性设置
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既要遵循课程和学科发展要求,又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和认识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在与学生一起展开课堂教学过程时,要参照教学方案组织教学,同时要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活动情况与生活情形,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生命状态;在组织教学时既要适度考虑教学方案,也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发展需求,注重与学生一起互动,重视在互动中与学生一起生成新的教学过程以及新的课程资源和教学资源;既要关注教学方案,也要根据互动变化的新情况,及时调整原有的方案组织教学,开发和利用互动中形成的新资源,并把这些新资源转化为学生的新知识和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用系统观、辩证观和建立在复杂科学基础上的新的哲学观来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总之,强调预设的作用不等于把课堂教学变成教学方案的执行过程,而是承认预设的价值的同时,应有动态生成的意识和实践;而在重视生成的作用的时候,也要适当进行预设;预设是生成的基础和静态表现,生成则是预设的延续和动态升华,两者有机联系,并存互补,而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预设与生成都只是手段,两者都应服从和服务于促进学生发展这个教学的元目的.
2. 打破传统,活用教材
很多教师都知道:不要机械地教教材,而要创造性地用教材教.诚然,这样的表达本身并无不妥.但问题的另一方面,正是因为“要创造性地用教材教”,因而恰当地把握教材便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这一点也正是教师最为基本的教学能力.因此,在教学设计时采用 “调”“联”“扩”“删”等方法进行结构重组,使“活”的教学内“调”.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指出:“内容调整的原则是使其呈结构状态,改变过去主要按知识点组织每堂课教学内容的状态.”在设计时,我们可根据需要,有时把分散编排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结合.
二、捕捉动态生成的资源,展现课堂教学的真实性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课堂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师主宰一切的局面,形成了可变的师生多向互动关系,形成了开放的课堂.开放课堂滋长的信息是教育的资源,教师应善于捕捉课堂中生成和变动着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活的教育资源,努力创造条件去扶植它,栽培它,构建动态的课堂教学,让教学涌动生命的灵性.
1. 捕捉动态亮点,让智慧闪耀光芒
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我们必须用心倾听并及时充分肯定,让智慧闪耀光芒.
在上四年级的一节活动课“鸡兔同笼”问题时,当讲到“鸡兔共有16个头,44只脚,问鸡兔各有多少只”时,我就按照教材上的方法进行讲解,正当学生听得认真时,忽然听到最后一排一个声音在嘀咕着:“这样想太繁琐了,把每只兔子都砍掉两只脚,每只鸡都斩掉一只脚不就得了.”我听了开始一愣,马上心一动,立即让他走上讲台进行讲解:“鸡和兔共有44只脚,每只兔子砍去两只脚,每只鸡砍去一只脚,44只脚就少了一半即22只脚.这22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16,另一部分是兔子的只数:22—16=6(只).”
“多么有创意的见解呀!”我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这样一来,其他学生也兴趣盎然.我顺水推舟,干脆来个小组讨论.随着讨论的进行,不时有学生举手,不时有新的想法产生.直至下课,共有三种方法在大家的赞叹声中被公认为“奇思妙想”.由于我捕捉到的信息“价值不菲”,从而激活了其他学生的思维,迸发了智慧的火花.
2. 关注生命与发展,让学生感受温情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手握的是已知的教材,面对的永远是学生未知的答案.我们不仅要学会发现学生动态生成的亮点资源,也要及时捕捉学生出现尴尬的问题所在,巧妙地挖掘其中的“问题”资源,通过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体验等方式,把尴尬化为一次新的学习.
如在上《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时,我问:“你们会用‘9的乘法口诀’编除法算式吗?”学生纷纷说:“9÷1.”“45÷9.”……
“3÷9.”一个声音让课堂都静了下来.
这时学生都说错了.该学生的眼神黯淡,低下了头,难过得快要哭了,而我轻轻的抚摸他的头说:“同学们,其实他很了不起,这道题他没编错,只是要等到我们上六年级才会做呢……”后来在我巧妙的点拨中,该学生重新树立自信,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3. 放飞思维,让个性自主张扬
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课一开始,我就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在练习纸上试画两个圆,要求一个比“我的脸”稍小一些,另一个比“我的脸”大一些.于是,学生就拥有了充分的活动与体验时间.有了感性认识后,我请几个学生用语言描述怎样才能满足这一条件.学生的语言明显存在个性差异,我及时捕捉学生的想法,及时地合理地作出针对性的引导,师生产生积极地互动,最后得出结论:“圆规两脚尖之间的长度决定圆的大小.”学生在这个生动活泼的活动中,积极参与,主动探索,显示出教师事先无法预料到的动态生成能力.
三、师生互动,促进动态课堂的生成
课堂教学过程也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作为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灵感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认识图形》这一课就体现了这一点.首先,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学具(长方形、正方形、圆柱体和球体),通过摸一摸、滚一滚、看一看、数一数等探索活动,独立自主地进行研究.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自己都发现了什么?学生经过相互讨论,加深了对各种形体的特点的认识,使自己的认识更加丰富和全面,建构能力得到提高.他们在活动中喜笑颜开,个性得到了发展.在群体活动作用下,某些学生变羞怯为开朗,变消极为积极,独立代替了依赖,竞争代替了回避,这正是群体活动使他们超脱了自我.活动为每个孩子提供了发挥的机会,利于师生互动知识的形成,促进了动态课堂的生成.
动态生成课堂引起了教学各要素、教学流程展现等方面的彻底变化.学生在课堂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同时也有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动态生成的课堂,师生智慧碰撞,平等对话;动态生成的课堂,学生提升素养,积淀素质。我们的课堂若多点生成,多点动态,我们的学生就会涌动生命的灵性.
责任编辑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