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语言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流行词语的发展是当前社会生活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流行词语和一般词语相比,体现了更多的时代文化含义.
【关键词】:新词语;社会;文化
刘国正先生说过,“语言是躯壳,生活是血肉,思想感情是灵魂,他们水乳交融,难分难解”。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是当前时代的热点。
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些新词新语不断出现,在人际交往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酷、爽、白领、另类、炒作、克隆、网络、低保、黑客、攀岩、帅哥、辣妹、知本家、炒鱿鱼、卡拉ok、知识经济、终身教育”等等。新词新语的不断出现,不断丰富这汉语的词语宝库。究竟什么是新词新语呢?在语言学中,新词新语就是指一些最近铸造出来的,被吸收到普通话中来的词语。新词新语是要有时间和范围限制的,时间应限定在近几年或近十几年内,时间再久远了就不应再算作新词新语,必须是被普通话吸收的词语,那些即使产生时间很短但未被普通话吸收的词语也不应归入新词新语之中。
二
网络词语蕴涵了丰富的社会文化、心理因素。笔者以为,网络为网民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宣泄情感的窗口,网民的表现欲、想象力、自我意识和深层诉求都能够在信息交流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和抒写,他们对网络词语的创造曲折地表达了其对社会、人生的一般态度。也正因为如此,网络词语才形成不同于传统词汇的鲜明个性,诞生了许多有趣味性的,富于表现力的,生动活泼的词汇。
新词语体现网络文化对日常词语的冲击,任何一个新词语的出现均伴随一些网络现象或事件,对于关注网络的人们来说,此类词语可能不算“新”因为每天上网留言均用此类词语,但是对不是经常上网的人来说简直就无法理解。另外,因经济日益增长,人们各方面需求增多,新词语每天都产生一大堆,所谓来得快去得快,像快餐文化。一方面,流行文化促使此新词语的产生,如,“肥皂剧”一词起源于早期的欧美电视,原因是在晚间 ,电视台会播放一些搞笑的短片 ,没有深度 ,只求一笑,在这些断片里经常会夹杂着一些肥皂的广告。久而久之,大家都以肥皂剧来称呼这些短片。再接下来, 短片不断的拍摄 , 形成连续剧的形式 ,现在人说的肥皂剧大体和以前的含义差不多 , 但是主要的意思比较贬义,含有无聊 拖沓的意思。肥皂剧的起源其实和宝洁公司有关。在一百多年前,收听广播节目是当时的时髦事。而广播节目中常常会播放宝洁公司的肥皂广告,因此美国人就转而把那时候的节目称之为肥皂剧。这就是电视剧文化流行从而促使新词语的产生。又如七八十年代的美国流行街头文化,而“hip-hop”便是源于街头的文化现象,产生了一系列街头文化活动和生活方式,从而产生了“hip-hop”这一特殊的舞蹈名词,并且街舞也从美国传播到世界各地,蔚然成风!另一方面新词新语也从某种意义上为流行文化做了宣传工作,加大了流行文化的传播范围,使得文化与语言相溶,并且齐头并进。 所以说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的是一对孪生兄弟,他们互相促进,互相发展,相辅相成。
三
网络语言对于我们已经不再陌生,网络词语已经成为了一张不容忽视的新生语言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网络词语简洁、趣味、鲜活、新颖,流传的速度也十分惊人,这些词语被广泛地用于生活语言中,可谓是时代精神的标致。近年来,关于网络新词语的研究取得各个方面的成果。人生活在网络社会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网络生活中就会产生网络新词语,并在社会生活中使用,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给力”是近年来流行的一个网络走红的词语,官方盘点2010年汉语热词位居榜首。它最初的火热源于日本动漫《西游记·旅程的终点》中文配音版中悟空的一句抱怨:“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老师!”请根据它们在下列各句中的意思,分别用一个词语置换(每处不超过4个字)。
(1)“这课上得好枯燥,不给力啊,老师!”(答案:带劲/精彩)
(2)根除“霸王条款”,监管需“给力”(《济南时报》11月12日)(答案给予力量/鼓劲/加油 )
学生练完后感到很新鲜,很亲切。可见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既是命题老师关注的对象,也是学生喜欢的内容。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疏理探究单元有一板块,即《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人教版新教材课文中编入此内容,体现了编者们与时俱进的意识,同时也使得乐于接受新事物的中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有了一方广阔的学习和探究的天地。这一梳理探究课应该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课。可是或许由于急功近利的缘故,我们往往忽视了这块内容,甚至出现了排斥现象。听完泰安一中王春华老师的《网络语言探究》这节课后,我的感触颇多。我们每天似乎在做着与语文教学相悖的事情。脱离了时代生活的语文教学,还是语文教学吗?
其实探究新词新语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教材的新探索。它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特点,贯彻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理念。它的教学,应该是摆在我们所有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
韩少功在《马桥词典》中说过:“词是有生命的东西。它们密密繁殖,频频蜕变,聚散无常,沉浮不定,有迁移和婚合,有疾病和遗传,有性格和感情,有兴旺有衰竭还有死亡。它们在特定的事实情境里度过或长或短的生命。”所以拒绝它们是不对的,如何适应并梳理探究,使之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应是正确的选择,也是必须要做的。下面以“网络流行语”为例谈谈使用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时要注意的方面:
(一)使用网络语言必须建立在规范语言的基础上。例如一位女孩这样说:
偶是小美眉,偶有一个理想,那就是等 Me 长大了,要做一名“白骨精!”
这句话显然有三个词表述不当:“美眉”“Me” “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听起来很是让人费解。所以平时表达时应使用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被社会公认的社会流行语。国家语委和教育部连续多年发布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发布年度新词和流行语,这些发布的新词或流行语,已经被大众广泛认可,报刊可以直接采用。如“基民”“反导”“80后”等。而对未列入的流行语或网络新词,未被大众认可或熟知,在文字和语法规范的基础上,应予以必要的注释。
(二)使用网络语言必须注意场合、对象、口头语与书面语。例如下面这段话:
小婷上学时在小区门口碰上隔壁王奶奶,热情地打招呼:“王奶奶,您早恋(早晨锻炼)回来了?我发现您最近巨靓(很美丽),好养眼(好看)哦!”王奶奶愣在原地半天,摇摇头往家里走去。
王奶奶听到这些话会怎样呢?只能是无语了。
网络语言幽默诙谐、方便快捷、时尚个性,同时也承载了许多新思想和新观念。正确使用网络语言会丰富我们的涵养,反之会贻笑大方的。
网络语言幽默诙谐、方便快捷、时尚个性,同时也承载了许多新思想和新观念。正确使用网络语言会丰富我们的涵养,反之会贻笑大方的。使用网络语言的人群是一个特别的群体,大多数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上网聊天,是想感受网聊的趣味性,享受放松带来的愉悦。同时,为使自己的言谈更具吸引力,说话者需要选择更别致的方式。采用生动新颖的表达形式、营造一种轻松有趣的气氛,既展现了年轻人富有活力的特点,也是 现代 人追求轻松、富有情趣的生活方式的社会心理的自然体现。
【关键词】:新词语;社会;文化
刘国正先生说过,“语言是躯壳,生活是血肉,思想感情是灵魂,他们水乳交融,难分难解”。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是当前时代的热点。
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些新词新语不断出现,在人际交往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酷、爽、白领、另类、炒作、克隆、网络、低保、黑客、攀岩、帅哥、辣妹、知本家、炒鱿鱼、卡拉ok、知识经济、终身教育”等等。新词新语的不断出现,不断丰富这汉语的词语宝库。究竟什么是新词新语呢?在语言学中,新词新语就是指一些最近铸造出来的,被吸收到普通话中来的词语。新词新语是要有时间和范围限制的,时间应限定在近几年或近十几年内,时间再久远了就不应再算作新词新语,必须是被普通话吸收的词语,那些即使产生时间很短但未被普通话吸收的词语也不应归入新词新语之中。
二
网络词语蕴涵了丰富的社会文化、心理因素。笔者以为,网络为网民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宣泄情感的窗口,网民的表现欲、想象力、自我意识和深层诉求都能够在信息交流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和抒写,他们对网络词语的创造曲折地表达了其对社会、人生的一般态度。也正因为如此,网络词语才形成不同于传统词汇的鲜明个性,诞生了许多有趣味性的,富于表现力的,生动活泼的词汇。
新词语体现网络文化对日常词语的冲击,任何一个新词语的出现均伴随一些网络现象或事件,对于关注网络的人们来说,此类词语可能不算“新”因为每天上网留言均用此类词语,但是对不是经常上网的人来说简直就无法理解。另外,因经济日益增长,人们各方面需求增多,新词语每天都产生一大堆,所谓来得快去得快,像快餐文化。一方面,流行文化促使此新词语的产生,如,“肥皂剧”一词起源于早期的欧美电视,原因是在晚间 ,电视台会播放一些搞笑的短片 ,没有深度 ,只求一笑,在这些断片里经常会夹杂着一些肥皂的广告。久而久之,大家都以肥皂剧来称呼这些短片。再接下来, 短片不断的拍摄 , 形成连续剧的形式 ,现在人说的肥皂剧大体和以前的含义差不多 , 但是主要的意思比较贬义,含有无聊 拖沓的意思。肥皂剧的起源其实和宝洁公司有关。在一百多年前,收听广播节目是当时的时髦事。而广播节目中常常会播放宝洁公司的肥皂广告,因此美国人就转而把那时候的节目称之为肥皂剧。这就是电视剧文化流行从而促使新词语的产生。又如七八十年代的美国流行街头文化,而“hip-hop”便是源于街头的文化现象,产生了一系列街头文化活动和生活方式,从而产生了“hip-hop”这一特殊的舞蹈名词,并且街舞也从美国传播到世界各地,蔚然成风!另一方面新词新语也从某种意义上为流行文化做了宣传工作,加大了流行文化的传播范围,使得文化与语言相溶,并且齐头并进。 所以说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的是一对孪生兄弟,他们互相促进,互相发展,相辅相成。
三
网络语言对于我们已经不再陌生,网络词语已经成为了一张不容忽视的新生语言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网络词语简洁、趣味、鲜活、新颖,流传的速度也十分惊人,这些词语被广泛地用于生活语言中,可谓是时代精神的标致。近年来,关于网络新词语的研究取得各个方面的成果。人生活在网络社会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网络生活中就会产生网络新词语,并在社会生活中使用,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给力”是近年来流行的一个网络走红的词语,官方盘点2010年汉语热词位居榜首。它最初的火热源于日本动漫《西游记·旅程的终点》中文配音版中悟空的一句抱怨:“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老师!”请根据它们在下列各句中的意思,分别用一个词语置换(每处不超过4个字)。
(1)“这课上得好枯燥,不给力啊,老师!”(答案:带劲/精彩)
(2)根除“霸王条款”,监管需“给力”(《济南时报》11月12日)(答案给予力量/鼓劲/加油 )
学生练完后感到很新鲜,很亲切。可见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既是命题老师关注的对象,也是学生喜欢的内容。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疏理探究单元有一板块,即《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人教版新教材课文中编入此内容,体现了编者们与时俱进的意识,同时也使得乐于接受新事物的中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有了一方广阔的学习和探究的天地。这一梳理探究课应该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课。可是或许由于急功近利的缘故,我们往往忽视了这块内容,甚至出现了排斥现象。听完泰安一中王春华老师的《网络语言探究》这节课后,我的感触颇多。我们每天似乎在做着与语文教学相悖的事情。脱离了时代生活的语文教学,还是语文教学吗?
其实探究新词新语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教材的新探索。它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特点,贯彻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理念。它的教学,应该是摆在我们所有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
韩少功在《马桥词典》中说过:“词是有生命的东西。它们密密繁殖,频频蜕变,聚散无常,沉浮不定,有迁移和婚合,有疾病和遗传,有性格和感情,有兴旺有衰竭还有死亡。它们在特定的事实情境里度过或长或短的生命。”所以拒绝它们是不对的,如何适应并梳理探究,使之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应是正确的选择,也是必须要做的。下面以“网络流行语”为例谈谈使用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时要注意的方面:
(一)使用网络语言必须建立在规范语言的基础上。例如一位女孩这样说:
偶是小美眉,偶有一个理想,那就是等 Me 长大了,要做一名“白骨精!”
这句话显然有三个词表述不当:“美眉”“Me” “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听起来很是让人费解。所以平时表达时应使用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被社会公认的社会流行语。国家语委和教育部连续多年发布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发布年度新词和流行语,这些发布的新词或流行语,已经被大众广泛认可,报刊可以直接采用。如“基民”“反导”“80后”等。而对未列入的流行语或网络新词,未被大众认可或熟知,在文字和语法规范的基础上,应予以必要的注释。
(二)使用网络语言必须注意场合、对象、口头语与书面语。例如下面这段话:
小婷上学时在小区门口碰上隔壁王奶奶,热情地打招呼:“王奶奶,您早恋(早晨锻炼)回来了?我发现您最近巨靓(很美丽),好养眼(好看)哦!”王奶奶愣在原地半天,摇摇头往家里走去。
王奶奶听到这些话会怎样呢?只能是无语了。
网络语言幽默诙谐、方便快捷、时尚个性,同时也承载了许多新思想和新观念。正确使用网络语言会丰富我们的涵养,反之会贻笑大方的。
网络语言幽默诙谐、方便快捷、时尚个性,同时也承载了许多新思想和新观念。正确使用网络语言会丰富我们的涵养,反之会贻笑大方的。使用网络语言的人群是一个特别的群体,大多数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上网聊天,是想感受网聊的趣味性,享受放松带来的愉悦。同时,为使自己的言谈更具吸引力,说话者需要选择更别致的方式。采用生动新颖的表达形式、营造一种轻松有趣的气氛,既展现了年轻人富有活力的特点,也是 现代 人追求轻松、富有情趣的生活方式的社会心理的自然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