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2-000-01
摘 要 自篮球运动诞生以来,球员冲突充斥着篮球赛场,这种现象不仅在竞技篮球运动中普遍存在,近年来关于群众篮球比赛中球员冲突的报道也日渐增多。文章拟以社会学中的冲突理论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以期提高人们对冲突的认识并对群众篮球比赛中球员冲突问题的解决有所助益。
关键词 群众篮球比赛 球员冲突 冲突管理
一、前言
篮球运动自传入中国以来,因其简便易行、富有对抗性、趣味性、健身性和教育性等特点,在我国迅速开展起来。近年来,随着群众篮球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运动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人们已不再满足于把篮球运动作为一种游戏,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篮球比赛应运而生。然而,困扰竞技篮球的球员冲突问题在群众性篮球比赛中也无处不在,小到队友之间的争执争吵,大到参赛队员间大打出手,无时无刻不在各地的群众篮球比赛中上演着。这些球员冲突如处理不当,不仅会对当事人身心造成伤害,还可能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
二、对球员冲突的认识
(一)冲突的概念
美国社会学家科塞给冲突做出了这样的定义:冲突是有关价值、对稀有地位的要求、权力和资源的斗争,在这种斗争中,对立双方的目的是要破坏乃至伤害对方。由此可知,在群众篮球比赛中,小到对立双方的争执、争吵,大到双方大打出手都属于冲突的范畴。
(二)对冲突的观点
人们对冲突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观点,认为冲突是有害的,把冲突作为机能失调、非理性、暴力甚至破坏的代名词。第二种观点,认为冲突是无法避免的现象,不一定会带来不利影响,应接纳冲突,承认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第三种是冲突的相互作用观点,互动作用观点强调要鼓励有益的冲突,认为一定水平的有益的冲突会使组织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第三种观点是目前管理学中认为更为全面的观点,即把冲突作为人们互动的一种形式加以利用。
三、球员冲突的起因
科塞把冲突归因于两个方面:一是物质方面的原因,指权力、地位和资源的分配不均;二是非物质方面原因,即价值观的不一致。
然而,群众篮球比赛中球员冲突起因除具有以上冲突起因的共性之外,还有一些自身的特点:1.这是由篮球运动自身特点而决定的;首先,篮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性较强的项目,篮球运动常常需要依靠身体来创造有利的空间和位置,频繁的身体对抗可能引发球员冲突。其次,篮球运动是一项对协同配合要求很高的项目,队友之间关系不合、认识不同等有可能升级为冲突。2.这是由群众篮球比赛的业余性所决定的;首先,群众篮球比赛的业余性决定了他们在运动经历上的欠缺,缺乏磨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经验。其次,群众篮球的业余性还体现在比赛的组织管理上,如:比赛场地不合乎规格,裁判员的配备不符合要求,赛程编排不合理等,这些都是球员冲突的隐患。
四、群众篮球比赛中球员冲突的功能
(一)功能
在讨论冲突的功能时我们暂且将其分为队内冲突的功能和队外冲突的功能来讨论。
队内冲突的功能:1.队内冲突有助于集思广益,从而为做出更好的决策提供参考,而一味地回避冲突则可能与更好的决策失之交臂。2.队内冲突有利于发现矛盾,使大家在消解冲突之后真正做到步调一致。3.队内冲突有利于队内民主的发挥,从根本上动摇专权;一定水平的队内冲突可以打破队长或教练对整支队伍话语权的垄断,开创出积极交流、民主平等的队内氛围。
队外冲突的功能:1.队外冲突有利于提高比赛的激烈程度和观赏性,当然,这得以冲突控制在一个合适的水平为前提。2.队外冲突有利于为裁判员的判罚提供参考,因为双方队员间冲突的程度能够反映出比赛的控制情况。3.队外冲突有利于队伍内部的团结;就像一起战斗过的队伍更加有凝聚性一样,一定水平的队外冲突会使队伍内部抱成一团以对抗外来冲突。
此外,冲突还具有社会安全阀的功能,即利用篮球比赛中的冲突发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积累起来的不良情绪,起到排解压力和情绪的作用。
(二)消极作用
球员冲突也有一些消极作用,如影响比赛的正常进行,使冲突双方关系恶化,给冲突参与者造成不良的情绪体验等。
需要强调的是,球员冲突能否发挥出积极功能,关键在于对冲突的管理,如果管理不当,即使是富有建设性的冲突也可能带来消极的后果。因此,球员和教练员、裁判员都应加强自身管理冲突水平的提高。
五、小结
(一)树立正确的冲突观,正确而全面地认识冲突是科学处理冲突的先决条件。
(二)群众性篮球比赛中球员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这是由冲突存在的普遍规律和篮球运动的项目特点所决定的。
(三)球员冲突不单单具有消极作用,也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功能,我们应加强对冲突的管理,注重降低其消极影响,发挥其积极功能。
(四)提高群众篮球比赛中教练员和裁判员的业务水平并进行一些管理学方面知识的强化,加强队员对篮球规则的学习,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冲突。
参考文献:
[1]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180-183.
[2] 储节旺.管理学原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217-218.
摘 要 自篮球运动诞生以来,球员冲突充斥着篮球赛场,这种现象不仅在竞技篮球运动中普遍存在,近年来关于群众篮球比赛中球员冲突的报道也日渐增多。文章拟以社会学中的冲突理论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以期提高人们对冲突的认识并对群众篮球比赛中球员冲突问题的解决有所助益。
关键词 群众篮球比赛 球员冲突 冲突管理
一、前言
篮球运动自传入中国以来,因其简便易行、富有对抗性、趣味性、健身性和教育性等特点,在我国迅速开展起来。近年来,随着群众篮球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运动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人们已不再满足于把篮球运动作为一种游戏,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篮球比赛应运而生。然而,困扰竞技篮球的球员冲突问题在群众性篮球比赛中也无处不在,小到队友之间的争执争吵,大到参赛队员间大打出手,无时无刻不在各地的群众篮球比赛中上演着。这些球员冲突如处理不当,不仅会对当事人身心造成伤害,还可能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
二、对球员冲突的认识
(一)冲突的概念
美国社会学家科塞给冲突做出了这样的定义:冲突是有关价值、对稀有地位的要求、权力和资源的斗争,在这种斗争中,对立双方的目的是要破坏乃至伤害对方。由此可知,在群众篮球比赛中,小到对立双方的争执、争吵,大到双方大打出手都属于冲突的范畴。
(二)对冲突的观点
人们对冲突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观点,认为冲突是有害的,把冲突作为机能失调、非理性、暴力甚至破坏的代名词。第二种观点,认为冲突是无法避免的现象,不一定会带来不利影响,应接纳冲突,承认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第三种是冲突的相互作用观点,互动作用观点强调要鼓励有益的冲突,认为一定水平的有益的冲突会使组织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第三种观点是目前管理学中认为更为全面的观点,即把冲突作为人们互动的一种形式加以利用。
三、球员冲突的起因
科塞把冲突归因于两个方面:一是物质方面的原因,指权力、地位和资源的分配不均;二是非物质方面原因,即价值观的不一致。
然而,群众篮球比赛中球员冲突起因除具有以上冲突起因的共性之外,还有一些自身的特点:1.这是由篮球运动自身特点而决定的;首先,篮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性较强的项目,篮球运动常常需要依靠身体来创造有利的空间和位置,频繁的身体对抗可能引发球员冲突。其次,篮球运动是一项对协同配合要求很高的项目,队友之间关系不合、认识不同等有可能升级为冲突。2.这是由群众篮球比赛的业余性所决定的;首先,群众篮球比赛的业余性决定了他们在运动经历上的欠缺,缺乏磨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经验。其次,群众篮球的业余性还体现在比赛的组织管理上,如:比赛场地不合乎规格,裁判员的配备不符合要求,赛程编排不合理等,这些都是球员冲突的隐患。
四、群众篮球比赛中球员冲突的功能
(一)功能
在讨论冲突的功能时我们暂且将其分为队内冲突的功能和队外冲突的功能来讨论。
队内冲突的功能:1.队内冲突有助于集思广益,从而为做出更好的决策提供参考,而一味地回避冲突则可能与更好的决策失之交臂。2.队内冲突有利于发现矛盾,使大家在消解冲突之后真正做到步调一致。3.队内冲突有利于队内民主的发挥,从根本上动摇专权;一定水平的队内冲突可以打破队长或教练对整支队伍话语权的垄断,开创出积极交流、民主平等的队内氛围。
队外冲突的功能:1.队外冲突有利于提高比赛的激烈程度和观赏性,当然,这得以冲突控制在一个合适的水平为前提。2.队外冲突有利于为裁判员的判罚提供参考,因为双方队员间冲突的程度能够反映出比赛的控制情况。3.队外冲突有利于队伍内部的团结;就像一起战斗过的队伍更加有凝聚性一样,一定水平的队外冲突会使队伍内部抱成一团以对抗外来冲突。
此外,冲突还具有社会安全阀的功能,即利用篮球比赛中的冲突发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积累起来的不良情绪,起到排解压力和情绪的作用。
(二)消极作用
球员冲突也有一些消极作用,如影响比赛的正常进行,使冲突双方关系恶化,给冲突参与者造成不良的情绪体验等。
需要强调的是,球员冲突能否发挥出积极功能,关键在于对冲突的管理,如果管理不当,即使是富有建设性的冲突也可能带来消极的后果。因此,球员和教练员、裁判员都应加强自身管理冲突水平的提高。
五、小结
(一)树立正确的冲突观,正确而全面地认识冲突是科学处理冲突的先决条件。
(二)群众性篮球比赛中球员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这是由冲突存在的普遍规律和篮球运动的项目特点所决定的。
(三)球员冲突不单单具有消极作用,也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功能,我们应加强对冲突的管理,注重降低其消极影响,发挥其积极功能。
(四)提高群众篮球比赛中教练员和裁判员的业务水平并进行一些管理学方面知识的强化,加强队员对篮球规则的学习,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冲突。
参考文献:
[1]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180-183.
[2] 储节旺.管理学原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