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10年由银监部门主导的年度信贷规模压降到2011年由人行主导的月度信贷规模控制,从2010年度人行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次上调基准利率到2011年人行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3次上调基准利率。中央政府控制通胀意图逐步强化,稳健货币政策的轨迹越来越清晰。在当前通货膨胀预期和反通胀调控措施的双重影响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经营环境更加复杂。笔者就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当前复杂背景下的业务经营策略试作简要探讨。
一、通货膨胀预期和信贷规模控制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影响分析
1、对负债业务的影响
从经营的政策环境上看,中央政府的货币政策从宽松走向稳健,将减少可运用的资金供应总量,流动性风险将逐步加大。
从资金组织成本上看,一方面,存款利率提高,资金组织成本将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存款的利率进入上升通道,客户担心利率再次提高,降低了客户选择存期较长的产品意愿,导致负债类业务结构将发生相应变化,负债期限将呈现短期化的趋势,相应又降低了银行组织资金的成本。但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存款结构分析,由于绝大部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地处县域经济和农村金融市场,存款上以定期储蓄存款为主,活期储蓄存款和单位存款相对较少,这就导致了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而言,资金组织成本总体上将明显上升。
从客户结构上分析。对所有金融机构而言,客户一般分为普通客户和高端客户。根据“二八”原则,银行的存款客户80%以上均是普通客户,其存款数额相对较小,投资的意识相对较弱。另外的20%属于高端客户,资金量大,对市场变化反应敏捷,投资渠道相对宽泛。后者更会将资金转移出银行,投资到其他渠道,规避或降低通胀带来的影响。而前者存货搬家的可能性则小得多。尤其是长期以来,大部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除了普通的存款外,很少有创新的负债类金融产品和投资类金融产品,而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则拥有诸如证券交易资金第三方存管业务、纸黄金、外汇通等一系列可以吸收稳定存款的负债类产品和各种类型的投资理财类产品。因此相较其他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高端存款客户的资金更易流出到系统外部,从而造成资金流失。
2、对资产业务的影响
央行采取控制信贷规模、提高准备金率等政策,使金融机构可发展的资产总规模受到限制。
从信贷市场竞争角度分析。目前在县域经济中信贷仍属于紧缺资源,调控手段的运用使得贷款更加稀缺。因此基于贷款的稀缺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信贷市场的议价能力将加强,贷款利率必将走高,从而使信贷业务的获利能力进一步增加。
从信贷风险角度分析。多种方式控制信贷规模政策的推行将会使一些长期依赖贷款维持生产经营的企业、投资过热的行业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的产业资金供求紧张,生产难以为继,形成新的贷款逾期风险和损失。同时,使一些发展前景很好的行业、贷款信誉度优良的企业不能得到充足的资金进行扩大再生产,使这些行业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影响,影响它们的还贷能力,造成银行利润的流失。而对一般的企业而言,基准利率的提高,使得贷款客户财务成本上升。而物价上涨使得企业产品成本进一步增加。企业所处的行业直接决定了企业是否有能力将增加的成本在价格上向上下游企业进行转移。如果不能有效进行转移,一旦企业经营资金严重短缺,企业经营则难以维持,企业偿还银行贷款的能力也随之下降,信贷资产将面临巨大的风险。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客户多为个体户或中小微企业,大部分客户都处于产业发展的末端或弱势地位,价格转移的能力不强,从这个角度而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所面临的信贷风险更大。
从盈利空间角度分析。存贷差收入空间有可能收窄。当前包括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内的中国银行业主要依靠存贷款利差收入作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虽然目前各行社均采取多种措施开辟中间业务收入,但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仍然较小,要实现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在短时间内大幅度增加面临着人员素质、科技水平、市场环境等多方面的困境。在当前通胀预期的背景下,利率虽然已进入了上升通道,但央行如果考虑到企业负担过重而采取不对称加息的政策,将使利差空间收窄,从而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益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面对当前复杂经济环境,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经营策略选择
1、按照利率市场化的原则,适时适度提高贷款利率上浮幅度
当前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社会融资总量,各家银行贷款规模受到严格控制,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趋紧,存贷款基准利率进入上升通道的背景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该在业务营销过程中充分提高议价能力,在有效把握客户信贷风险的基础上,可按照利率优先,投放优先的原则对信贷规模以模拟竞价方式进行投放,在风险不扩大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有限的信贷规模,努力实现风险和收益的有效匹配,进一步提高经营效益。
2、进一步推动中长期贷款业务发展,扩大利差空间
长期以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信贷业务以流动资金贷款为主,而存款业务上则以定期存款为主,这种业务结构不符合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要求,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收入的增长。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融资需求的扩大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握指成拳意识的增强,针对优质企业客户的中长期银团贷款业务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当前信贷规模受到控制的背景下,按照资产负债期限匹配管理的要求,进一步推动中长期贷款业务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扩大利差空间,增加收入而且也是在当前环境下适度介入黄金客户的有效措施。
3、推广银票敞口承兑业务,满足企业客户流动资金的需求
由于信贷规模按月控制,从而使一部分企业客户正常生产性流动资金需求得无法得到满足,在这种情况下,建议推广银票敞口承兑业务,以替代贷款在企业购买原材料、支付交易费用等方面的流动资金用途。银票敞口承兑业务作为银行在不占用存款资源的情况下主动运用自身信用对企业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一种模式,不仅能带来一定的中间业务收入,而且能带动一定的存款资源。在实践操作中建议按照对企业客户的信用等级、贡献度等因素给予不同的风险敞口比例,以最大限度的发挥银票业务的存款组织功能。
4、实行利率指数化,抵御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
利率指数化即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名义利率,以保持实际利率不变,从而保证了银行利润不会缩水。在债务契约中规定名义利率自动按通货膨胀率进行调整,这样就可以使通货膨胀不会对正常的债务活动等产生不利的影响,回避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此外,存款利率也要按通货膨胀率进行调整,以保护储户的利益,既便于银行吸引存款,也有利于储户进行储蓄的积极性。建议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现有的借款合同和信贷系统及时进行修正,在近期的借款合同中明确约定各种贷款利率实行浮动利率,按照人民银行最新的基准利率实时浮动,以保持实际利率水平不变。同时在约定时要注意增加在利率下行情况下的规避性条款。
5、加强贷后管理,促进业务持续稳健发展
当前的货币政策提高了企业借贷成本,降低企业盈利,信贷资产质量可能呈现下降趋势。因此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扎实加强贷后管理工作,密切监控企业经营风险,特别是密切关注在当前货币政策环境下,房地产、"两高一资"、出口等行业中有关企业的信贷风险变化,注意防范企业或集团资金链断裂的风险,维护和提高信贷资产质量。要对信贷客户的财务压力、利润来源以及产品市场情况进行重点关注。尤其是加大对受通胀影响较大的行业客户的整体情况分析和判断,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因客户经营困难引发的信用风险。
6、抓住时机,适时建立劣质信贷客户退出机制
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历史上,由于发放的大量贷款不实行及时跟踪监控和退出,结果给造成大量的不良贷款。控制信贷风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及时把握信贷的退出机会。大型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控制行业投向控制信贷风险,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大部分局限于县域经济发展,所面对的行业较窄,通过行业投向调整来控制信贷风险的空间不大。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立劣质信贷客户退出机制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尤为重要。在信贷实践中,对中小型客户一般不发放长期性贷款和担保承诺,只提供有限度的生产经营性流动资金贷款。在贷款到期后,中小型客户继续融资必须重新提出申请,金融机构保留是否继续提供融资的主动权。对于大型客户来说,要考察、判断这家大型企业或集团公司财务状况,达到既不影响维护客户关系的目的,又要保持对信贷风险强有力的控制,一是要考察企业的资产与负债比例状况;二是考察其有无持续稳定的现金流。一经发现有上述问题,应果断采取退出的决策。当前信贷规模控制政策从一定角度上讲正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建立劣质信贷客户退出机构的有利时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优化贷款的产业结构,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客户自身实力、经营情况来决定贷款的投向,坚持贷款自主权,针对不同的客户情况采取不同的退出策略。
7、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促进营收多元化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增加收入渠道,提高盈利能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注意发挥和培育人力资本、客户基础等方面的优势,加大在中间业务上的金融创新步伐和科技投入,抓住机遇,突出重点,打造中间业务品牌。并完善员工激励考核机制、强化营销,从而加快发展个人理财、财富管理、资产托管、保函、财务务顾问、代理保险等非利息收入业务,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促进经营水平的提高。
8、进一步做好富余资金营运工作,提升经营效益
由于信贷规模控制将导致富余资金明显增多,为进一步提升经营效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需要对资金营运工作进行重新梳理和科学部署,明确工作重点和方向,确保资金营运工作的高效、稳健运行。要准确匡算资金,关注资金动向,努力减少非生息资金的占用,通过委托存放、购买债券、存放同业等方式,积极营运富余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努力实现资金营运效益最大化。
9、成立票据融资中心,推动全系统票据业务发展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票据业务发展较为缓慢,其主要原因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开具的票据流动性不强,一是客户业务对象不愿接受,二是银行间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开具的票据带有歧视性,要不不接,要不提高贴现率。因此建议省联社建立票据融资中心,全面承接全省各成员社开具的票据,既可为各法人行社代签票据,又可承接各法人行社开具的票据进行贴现,这不仅搅活了全省系统内票据市场,沟通了系统内资金营运工作,而且还可利用省级联社的信用,对承接来的系统内票据进行打包,在票据市场上寻找交易对手进行转贴现,赚取利差。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
一、通货膨胀预期和信贷规模控制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影响分析
1、对负债业务的影响
从经营的政策环境上看,中央政府的货币政策从宽松走向稳健,将减少可运用的资金供应总量,流动性风险将逐步加大。
从资金组织成本上看,一方面,存款利率提高,资金组织成本将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存款的利率进入上升通道,客户担心利率再次提高,降低了客户选择存期较长的产品意愿,导致负债类业务结构将发生相应变化,负债期限将呈现短期化的趋势,相应又降低了银行组织资金的成本。但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存款结构分析,由于绝大部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地处县域经济和农村金融市场,存款上以定期储蓄存款为主,活期储蓄存款和单位存款相对较少,这就导致了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而言,资金组织成本总体上将明显上升。
从客户结构上分析。对所有金融机构而言,客户一般分为普通客户和高端客户。根据“二八”原则,银行的存款客户80%以上均是普通客户,其存款数额相对较小,投资的意识相对较弱。另外的20%属于高端客户,资金量大,对市场变化反应敏捷,投资渠道相对宽泛。后者更会将资金转移出银行,投资到其他渠道,规避或降低通胀带来的影响。而前者存货搬家的可能性则小得多。尤其是长期以来,大部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除了普通的存款外,很少有创新的负债类金融产品和投资类金融产品,而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则拥有诸如证券交易资金第三方存管业务、纸黄金、外汇通等一系列可以吸收稳定存款的负债类产品和各种类型的投资理财类产品。因此相较其他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高端存款客户的资金更易流出到系统外部,从而造成资金流失。
2、对资产业务的影响
央行采取控制信贷规模、提高准备金率等政策,使金融机构可发展的资产总规模受到限制。
从信贷市场竞争角度分析。目前在县域经济中信贷仍属于紧缺资源,调控手段的运用使得贷款更加稀缺。因此基于贷款的稀缺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信贷市场的议价能力将加强,贷款利率必将走高,从而使信贷业务的获利能力进一步增加。
从信贷风险角度分析。多种方式控制信贷规模政策的推行将会使一些长期依赖贷款维持生产经营的企业、投资过热的行业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的产业资金供求紧张,生产难以为继,形成新的贷款逾期风险和损失。同时,使一些发展前景很好的行业、贷款信誉度优良的企业不能得到充足的资金进行扩大再生产,使这些行业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影响,影响它们的还贷能力,造成银行利润的流失。而对一般的企业而言,基准利率的提高,使得贷款客户财务成本上升。而物价上涨使得企业产品成本进一步增加。企业所处的行业直接决定了企业是否有能力将增加的成本在价格上向上下游企业进行转移。如果不能有效进行转移,一旦企业经营资金严重短缺,企业经营则难以维持,企业偿还银行贷款的能力也随之下降,信贷资产将面临巨大的风险。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客户多为个体户或中小微企业,大部分客户都处于产业发展的末端或弱势地位,价格转移的能力不强,从这个角度而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所面临的信贷风险更大。
从盈利空间角度分析。存贷差收入空间有可能收窄。当前包括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内的中国银行业主要依靠存贷款利差收入作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虽然目前各行社均采取多种措施开辟中间业务收入,但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仍然较小,要实现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在短时间内大幅度增加面临着人员素质、科技水平、市场环境等多方面的困境。在当前通胀预期的背景下,利率虽然已进入了上升通道,但央行如果考虑到企业负担过重而采取不对称加息的政策,将使利差空间收窄,从而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益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面对当前复杂经济环境,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经营策略选择
1、按照利率市场化的原则,适时适度提高贷款利率上浮幅度
当前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社会融资总量,各家银行贷款规模受到严格控制,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趋紧,存贷款基准利率进入上升通道的背景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该在业务营销过程中充分提高议价能力,在有效把握客户信贷风险的基础上,可按照利率优先,投放优先的原则对信贷规模以模拟竞价方式进行投放,在风险不扩大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有限的信贷规模,努力实现风险和收益的有效匹配,进一步提高经营效益。
2、进一步推动中长期贷款业务发展,扩大利差空间
长期以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信贷业务以流动资金贷款为主,而存款业务上则以定期存款为主,这种业务结构不符合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要求,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收入的增长。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融资需求的扩大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握指成拳意识的增强,针对优质企业客户的中长期银团贷款业务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当前信贷规模受到控制的背景下,按照资产负债期限匹配管理的要求,进一步推动中长期贷款业务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扩大利差空间,增加收入而且也是在当前环境下适度介入黄金客户的有效措施。
3、推广银票敞口承兑业务,满足企业客户流动资金的需求
由于信贷规模按月控制,从而使一部分企业客户正常生产性流动资金需求得无法得到满足,在这种情况下,建议推广银票敞口承兑业务,以替代贷款在企业购买原材料、支付交易费用等方面的流动资金用途。银票敞口承兑业务作为银行在不占用存款资源的情况下主动运用自身信用对企业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一种模式,不仅能带来一定的中间业务收入,而且能带动一定的存款资源。在实践操作中建议按照对企业客户的信用等级、贡献度等因素给予不同的风险敞口比例,以最大限度的发挥银票业务的存款组织功能。
4、实行利率指数化,抵御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
利率指数化即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名义利率,以保持实际利率不变,从而保证了银行利润不会缩水。在债务契约中规定名义利率自动按通货膨胀率进行调整,这样就可以使通货膨胀不会对正常的债务活动等产生不利的影响,回避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此外,存款利率也要按通货膨胀率进行调整,以保护储户的利益,既便于银行吸引存款,也有利于储户进行储蓄的积极性。建议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现有的借款合同和信贷系统及时进行修正,在近期的借款合同中明确约定各种贷款利率实行浮动利率,按照人民银行最新的基准利率实时浮动,以保持实际利率水平不变。同时在约定时要注意增加在利率下行情况下的规避性条款。
5、加强贷后管理,促进业务持续稳健发展
当前的货币政策提高了企业借贷成本,降低企业盈利,信贷资产质量可能呈现下降趋势。因此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扎实加强贷后管理工作,密切监控企业经营风险,特别是密切关注在当前货币政策环境下,房地产、"两高一资"、出口等行业中有关企业的信贷风险变化,注意防范企业或集团资金链断裂的风险,维护和提高信贷资产质量。要对信贷客户的财务压力、利润来源以及产品市场情况进行重点关注。尤其是加大对受通胀影响较大的行业客户的整体情况分析和判断,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因客户经营困难引发的信用风险。
6、抓住时机,适时建立劣质信贷客户退出机制
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历史上,由于发放的大量贷款不实行及时跟踪监控和退出,结果给造成大量的不良贷款。控制信贷风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及时把握信贷的退出机会。大型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控制行业投向控制信贷风险,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大部分局限于县域经济发展,所面对的行业较窄,通过行业投向调整来控制信贷风险的空间不大。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立劣质信贷客户退出机制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尤为重要。在信贷实践中,对中小型客户一般不发放长期性贷款和担保承诺,只提供有限度的生产经营性流动资金贷款。在贷款到期后,中小型客户继续融资必须重新提出申请,金融机构保留是否继续提供融资的主动权。对于大型客户来说,要考察、判断这家大型企业或集团公司财务状况,达到既不影响维护客户关系的目的,又要保持对信贷风险强有力的控制,一是要考察企业的资产与负债比例状况;二是考察其有无持续稳定的现金流。一经发现有上述问题,应果断采取退出的决策。当前信贷规模控制政策从一定角度上讲正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建立劣质信贷客户退出机构的有利时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优化贷款的产业结构,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客户自身实力、经营情况来决定贷款的投向,坚持贷款自主权,针对不同的客户情况采取不同的退出策略。
7、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促进营收多元化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增加收入渠道,提高盈利能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注意发挥和培育人力资本、客户基础等方面的优势,加大在中间业务上的金融创新步伐和科技投入,抓住机遇,突出重点,打造中间业务品牌。并完善员工激励考核机制、强化营销,从而加快发展个人理财、财富管理、资产托管、保函、财务务顾问、代理保险等非利息收入业务,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促进经营水平的提高。
8、进一步做好富余资金营运工作,提升经营效益
由于信贷规模控制将导致富余资金明显增多,为进一步提升经营效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需要对资金营运工作进行重新梳理和科学部署,明确工作重点和方向,确保资金营运工作的高效、稳健运行。要准确匡算资金,关注资金动向,努力减少非生息资金的占用,通过委托存放、购买债券、存放同业等方式,积极营运富余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努力实现资金营运效益最大化。
9、成立票据融资中心,推动全系统票据业务发展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票据业务发展较为缓慢,其主要原因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开具的票据流动性不强,一是客户业务对象不愿接受,二是银行间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开具的票据带有歧视性,要不不接,要不提高贴现率。因此建议省联社建立票据融资中心,全面承接全省各成员社开具的票据,既可为各法人行社代签票据,又可承接各法人行社开具的票据进行贴现,这不仅搅活了全省系统内票据市场,沟通了系统内资金营运工作,而且还可利用省级联社的信用,对承接来的系统内票据进行打包,在票据市场上寻找交易对手进行转贴现,赚取利差。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