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着重论述政治教师在新课程改革深入的形势下,面对传统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模式,应不断反思;在取其精华的基础上,摒弃那些束缚学生发展的陈旧枷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使自己不断成长,以适应学生,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反思教师角色备课侧重点师生关系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而我们教师在长期从事教学过程中很容易从主观经验出发进行教学。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面对一届又一届,一班又一班的不同生源,仅凭经验、认真是远远不够的,反思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师角色的反思
新课程改革进行了好几年,很多教师仍然走不出传统的角色,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热衷于对政治知识归纳总结,梳理得井井有条、一丝不漏,然后传授给学生。按照新课改精神,教师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引而不发,不只是知识的传递,重要的是引导方法和思维,表现为一种思维的启迪。因此,教师应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进而研究,也就是国外一直倡导的“行为研究”,即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研究,反思以前的教学模式、教学行为,走出固有的旧经验、旧方法,才能改变我们长期形成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套路。我在“违法与犯罪的关系”这一重点知识时,利用了发生在我们扬州市的一个案例,围绕案例设计了三个问题:
1.请你做法官,来辨别他的哪些行为是违法的?哪些行为是犯罪?说出依据。
2.列出他走向违法犯罪的原因。
3.这件事对你有何影响。
学生熟知案例,积极主动参与,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的主动性得以体现,学生不仅很好地归纳出所学的知识,对于他们以后的行为也是一个警示。所以教师只有切实改变自己的角色,学生的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摆脱教师“关怀备至”的说教束缚,真正地解放出来,学生才能主动地去思考、去辨别,在实践、体验过程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总结出结论真理,才能真正放飞他们的想象和思维。
二、备课侧重点的反思
备课是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花了很多的时间与精力,很多优秀的教案,无论从内容、形式、布局和时间上都是出类拔萃的,印证着教师们花费的心血。教师常常对授课内容驾轻就熟,但在对于学生这一层面上,备课内容远远不够。新课标要求,课程已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而体验课程的主体是学生,是学生体验、感受、思考、领悟的过程。那么一堂好课应是学生积极参与、认知体验授课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不仅要体现因材施教,更要关注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因人施教,对学生的来源、生活环境、文化基础、知识结构乃至情趣好恶以及所授课内容相关的知识储备都应属于备课范畴。当然这要求教师必须付出更多劳动,因此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课堂上学生们的参与度、接受能力以及教学效果。
曾有这样一件怪事:一位十分优秀的教师带着自己的教案去某偏僻的乡村中学上示范课,结果上砸了,问起原因,说是当地学生不配合。到底是谁不配合呢?备课的侧重点是应该侧重于教材还是学生?我们不得不进行反思。当时教师互动一个关于污染的话题,学生们感到茫然。教师启发,比如:光污染。学生们还是茫然。很多城市优秀的教师到农村中学去上示范课效果不尽人意,不能简单地说是学生不配合,因为优秀教案从大城市拿到小乡村,它本身已出现了缺陷,不适合这里的学生。学生们很想配合,但是由于知识结构链接不上,师生很难互动起来。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只有在备课中深入调查学生,精心地思考、研究学生,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关注学生,关注他们的情绪、语言、情感、思想等,因为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三、师生反思的反思
“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然而在应试教育下,学校的氛围不容乐观。平时人们常说“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在学校推行的教师评比、奖励、晋升等一系列考核机制中,班级学生考试的分数排名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有不少民办学校还据此进行末位淘汰,分数也成为任课教师的命根。不难想象,教师在面临着竞争、淘汰等各种压力,老师既有着父亲式的严厉惩罚又有着母亲式的唠叨。从早读到晚自习,处处时时全方位的看管、监督,难怪社会上流传着在现在的各行各业中“教师最累,学生最苦”的说法。学生把学校看成监狱,把自己比喻为犯人,老师就像是监狱长。教师为学生筹划一切、包办代替,表面上教师事事关心,实质上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教师走进教室,学生皱眉头;教师有事上自习,学生举手欢呼。我们不得不反思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既然师生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那么改善师生关系迫在眉睫。
改善师生关系首先要从教师自身行为开始。只有先改变自己,学生才会改变;学生有了改变,心境才会改变;心境有了改变,言辞才会改变;言辞有了改变,态度才会有改变;态度有了改变,行为也会改变;行为有了改变,彼此关系也随之改变。我班有位同学,况味是桀骜不驯,老师的话从来不听,更别说主动给老师打招呼。一次在市场我遇到他和他妈妈,我主动问候:“XX,陪妈妈买菜呢?”他扭向一边的脸转了过来,脸上的表情很尴尬。从那次以后,他的抵触情绪明显消减了很多,对老师和学习的态度也大有好转。他的变化源于老师一次意外的问候,他冻结心灵开始融化。初中生,正处于十三四岁的叛逆期,他们的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有时甚至盲目地相信自己,简单地摆事实、讲道理已经很难打动他们,因此教师就应该反思以往的一些具体做法,试着适应他们,走进他们的心灵,走进他们的群体,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真诚的回报,才能在情感上让学生接纳你。
其次,改善师生关系要不断完善自己、展现个人魅力。光情感投入还不能保证长期赢得学生的认可,还要有过硬的实力。面对沉迷于网吧的学生,家长万念俱灰,认为他已经无可救药了。刚分来的班主任找到他,建议与他比赛打一场难度很高的过关游戏,学生在确认老师没有嘲弄讽刺的意思后,摩拳擦掌地对阵了,但出乎意料,一向自认为游戏高手的他,却惨败在教师手下,不由地心生佩服。第二天上课,这位学生不再像以前那样呼呼大睡,开始注意他的新班主任,老师幽默的语言、漂亮的板书、可亲的微笑,让他惊奇异常。他在心里叫道,这老师真棒,由原来的佩服上升到敬仰甚至崇拜,暗暗下决心:我要学他,以他为榜样。就这样被认为不可挽回的学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此时就发展在身边对我感触很大,因此也在反省自己,如何更快更好的提升自己,以增加自己的影响力。
我在从事教学的同时,每时每刻都在反思,学习是学生的任务也是教师的任务,不断学习,向书本、向社会、向学生,在教学中不断地反思不断成长,与学生同喜同忧,良好的师生氛围使人愉快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更能激发学习的潜能。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诚哉,斯言。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都市丁沟镇中学)
【关键词】新课程反思教师角色备课侧重点师生关系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而我们教师在长期从事教学过程中很容易从主观经验出发进行教学。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面对一届又一届,一班又一班的不同生源,仅凭经验、认真是远远不够的,反思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师角色的反思
新课程改革进行了好几年,很多教师仍然走不出传统的角色,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热衷于对政治知识归纳总结,梳理得井井有条、一丝不漏,然后传授给学生。按照新课改精神,教师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引而不发,不只是知识的传递,重要的是引导方法和思维,表现为一种思维的启迪。因此,教师应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进而研究,也就是国外一直倡导的“行为研究”,即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研究,反思以前的教学模式、教学行为,走出固有的旧经验、旧方法,才能改变我们长期形成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套路。我在“违法与犯罪的关系”这一重点知识时,利用了发生在我们扬州市的一个案例,围绕案例设计了三个问题:
1.请你做法官,来辨别他的哪些行为是违法的?哪些行为是犯罪?说出依据。
2.列出他走向违法犯罪的原因。
3.这件事对你有何影响。
学生熟知案例,积极主动参与,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的主动性得以体现,学生不仅很好地归纳出所学的知识,对于他们以后的行为也是一个警示。所以教师只有切实改变自己的角色,学生的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摆脱教师“关怀备至”的说教束缚,真正地解放出来,学生才能主动地去思考、去辨别,在实践、体验过程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总结出结论真理,才能真正放飞他们的想象和思维。
二、备课侧重点的反思
备课是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花了很多的时间与精力,很多优秀的教案,无论从内容、形式、布局和时间上都是出类拔萃的,印证着教师们花费的心血。教师常常对授课内容驾轻就熟,但在对于学生这一层面上,备课内容远远不够。新课标要求,课程已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而体验课程的主体是学生,是学生体验、感受、思考、领悟的过程。那么一堂好课应是学生积极参与、认知体验授课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不仅要体现因材施教,更要关注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因人施教,对学生的来源、生活环境、文化基础、知识结构乃至情趣好恶以及所授课内容相关的知识储备都应属于备课范畴。当然这要求教师必须付出更多劳动,因此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课堂上学生们的参与度、接受能力以及教学效果。
曾有这样一件怪事:一位十分优秀的教师带着自己的教案去某偏僻的乡村中学上示范课,结果上砸了,问起原因,说是当地学生不配合。到底是谁不配合呢?备课的侧重点是应该侧重于教材还是学生?我们不得不进行反思。当时教师互动一个关于污染的话题,学生们感到茫然。教师启发,比如:光污染。学生们还是茫然。很多城市优秀的教师到农村中学去上示范课效果不尽人意,不能简单地说是学生不配合,因为优秀教案从大城市拿到小乡村,它本身已出现了缺陷,不适合这里的学生。学生们很想配合,但是由于知识结构链接不上,师生很难互动起来。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只有在备课中深入调查学生,精心地思考、研究学生,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关注学生,关注他们的情绪、语言、情感、思想等,因为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三、师生反思的反思
“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然而在应试教育下,学校的氛围不容乐观。平时人们常说“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在学校推行的教师评比、奖励、晋升等一系列考核机制中,班级学生考试的分数排名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有不少民办学校还据此进行末位淘汰,分数也成为任课教师的命根。不难想象,教师在面临着竞争、淘汰等各种压力,老师既有着父亲式的严厉惩罚又有着母亲式的唠叨。从早读到晚自习,处处时时全方位的看管、监督,难怪社会上流传着在现在的各行各业中“教师最累,学生最苦”的说法。学生把学校看成监狱,把自己比喻为犯人,老师就像是监狱长。教师为学生筹划一切、包办代替,表面上教师事事关心,实质上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教师走进教室,学生皱眉头;教师有事上自习,学生举手欢呼。我们不得不反思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既然师生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那么改善师生关系迫在眉睫。
改善师生关系首先要从教师自身行为开始。只有先改变自己,学生才会改变;学生有了改变,心境才会改变;心境有了改变,言辞才会改变;言辞有了改变,态度才会有改变;态度有了改变,行为也会改变;行为有了改变,彼此关系也随之改变。我班有位同学,况味是桀骜不驯,老师的话从来不听,更别说主动给老师打招呼。一次在市场我遇到他和他妈妈,我主动问候:“XX,陪妈妈买菜呢?”他扭向一边的脸转了过来,脸上的表情很尴尬。从那次以后,他的抵触情绪明显消减了很多,对老师和学习的态度也大有好转。他的变化源于老师一次意外的问候,他冻结心灵开始融化。初中生,正处于十三四岁的叛逆期,他们的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有时甚至盲目地相信自己,简单地摆事实、讲道理已经很难打动他们,因此教师就应该反思以往的一些具体做法,试着适应他们,走进他们的心灵,走进他们的群体,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真诚的回报,才能在情感上让学生接纳你。
其次,改善师生关系要不断完善自己、展现个人魅力。光情感投入还不能保证长期赢得学生的认可,还要有过硬的实力。面对沉迷于网吧的学生,家长万念俱灰,认为他已经无可救药了。刚分来的班主任找到他,建议与他比赛打一场难度很高的过关游戏,学生在确认老师没有嘲弄讽刺的意思后,摩拳擦掌地对阵了,但出乎意料,一向自认为游戏高手的他,却惨败在教师手下,不由地心生佩服。第二天上课,这位学生不再像以前那样呼呼大睡,开始注意他的新班主任,老师幽默的语言、漂亮的板书、可亲的微笑,让他惊奇异常。他在心里叫道,这老师真棒,由原来的佩服上升到敬仰甚至崇拜,暗暗下决心:我要学他,以他为榜样。就这样被认为不可挽回的学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此时就发展在身边对我感触很大,因此也在反省自己,如何更快更好的提升自己,以增加自己的影响力。
我在从事教学的同时,每时每刻都在反思,学习是学生的任务也是教师的任务,不断学习,向书本、向社会、向学生,在教学中不断地反思不断成长,与学生同喜同忧,良好的师生氛围使人愉快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更能激发学习的潜能。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诚哉,斯言。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都市丁沟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