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举办新闻发布会聚焦河南教育70年历史变迁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ma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宣传展示好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唱响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的昂扬旋律,河南省政府新闻办近日组织举办了“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聚焦教育主题新闻发布会。
  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郑邦山做主发布,介绍了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河南教育改革发展的有关情况。
  第一,协调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实现重大跨越。基础教育逐步普及、惠及全省百姓。从目不识丁到读书看报,数十年持续努力,2007年顺利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从集资办学到政府埋单,通过跨世纪的不懈追求,2013年真正意义的免费义务教育得以实现。1949年,小学、普通中学在校生分别有161.45万人、4.08万人,2018年分别达到994.6万人、661.94万人,均居全国第一位,分别增长了5.2倍、161.2倍。全省85%的县(市、区)实现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职业教育从小到大、逐步壮大,从1949年的8所职业学校、在校生1573人,发展到现在的838所、236.63万人,均居全国第一位。少林武术、长垣厨师、林州建工等职教品牌叫响全国,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走在前列。高等教育由“精英”到“大众”,如今即将迈入普及化阶段,高校从1949年的1所到现在的141所,在校生从当初的800人到今天的220万人,高等教育的阳光普照千家万户。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双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规划,实现了河南高等教育的历史性突破。
  第二,支撑发展,办学条件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有门没法关,有窗垒着砖,有顶漏着天”,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省农村中小学面貌的真实写照,仅有的几所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办学条件也极端落后。70年来,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很多地方实现了“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美的环境在校园”。2018年教育财政支出达1664.7亿元,居全国第四,中小学、职业学校、高校校舍面积分别达到15856万平方米、1503万平方米、6197万平方米。信息化教育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大幅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1949年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仅3.9万人,学历合格率非常低;2018年达到了99.26万人,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100%、99.69%和98.23%。高校专任教师由1949年的不足千人增加到现在的11.54万人,其中副高级职称以上的从10人增加到38796人。教师社会地位越来越高,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更加浓厚。
  第三,创新发展,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义务教育建立了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职业教育建立了分级管理、以省辖市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高等教育形成了省和省辖市两级管理、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改革顺利推进,民办教育蓬勃发展,成为教育新的增长极,目前全省民办学校2.05万所、在校生674.9万人,分别占全省的38.35%和25.78%。教育对外开放成效显著,实现了从无到有质的突破、由少到多量的提升。目前,全省共有288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11个孔子学院(课堂),5所高校海外分校。
  第四,共享发展,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越来越强。新中国成立之初,我省学前教育几乎空白,小学净入学率仅为43.7%,小学升初中的比例只有70.23%,能上大学者凤毛麟角,青壮年文盲比例达80.01%。2018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8.1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4.6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1.2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5.6%,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6年。我省成为全国第一教育人口大省,各级各类学校达5.36万所,教育人口2817.06万人,占全国的9.49%。学生资助的“河南模式”保障了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残疾儿童、留守儿童等群体受教育权利得到有力保障。
  第五,融入发展,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水平不断提升。70年来,全省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我省经济社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仅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高校累计培养毕业生近300万人。目前,每万人口接受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数达到224人,而1978年仅为3.86人,新中国成立之初则更少,40年间增长了近57倍。高校成为科学研究的主力军,每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科基金项目占全省的90%以上,一批关系发展全局的关键技术研发取得突破,一批原创性科技成果加快推广。
  郑邦山在发布会上指出,经过70年的接续奋斗,全省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建设实现了由“宽松软”到全面加强的转变,义务教育实现了由大家办到政府办、由缓慢发展到全面普及再到基本均衡的转变,职业教育实现了由低速徘徊、水平不高到高速发展、提质增效的转变,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化到大众化、由外延式发展到内涵式发展的转变,我们走出了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教育发展之路,正处于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跨越的重要阶段。
  郑邦山强调,回顾7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切体会到,党的领导是教育发展的根本保障,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为党育人的鲜明底色越擦越亮;人民群众是教育发展的坚强后盾,必须坚持发展教育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教育发展成果;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尊重教育规律,扎根中原大地办教育,下功夫突破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教师队伍是教育发展的关键基础,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教师办学,切实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服务社会是教育发展的历史使命,必须坚持主动融入、主动服务,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这些宝贵经验,对于新时代全省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启迪作用,我们要积极传承、发扬光大。
  我們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跨越的新阶段,我省教育事业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教育大而不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科学的教育理念尚未牢固确立,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制约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
  郑邦山指出,兴豫先兴教。新时代中原更出彩,关键靠人才,根基在教育。全省教育大会开启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征程。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贯彻好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好《河南教育现代化2035》及五年实施方案,大力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高等教育内涵提质发展,力争到2022年,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取得重要进展,全面实现各级各类教育普及目标,多样化、可选择的优质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入园难”“择校热”“大班额”等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教育总体实力和影响力大幅提升,中原更加出彩,因教育而更有底气;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省行列,“入园难”“大班额”“择校热”成为历史,把校园建成最美丽、最安全的场所,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敬的职业,让人民群众从教育中收获更多的幸福感。我们坚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河南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何 教)
其他文献
全国新课标数学学科《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和《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与2013年相比较,在内容、能力要求、时间、分值(含选修内容比例)、题型、题量,以及考试说明后面的题型示例等几个方面都未发生明显变化。在备考最后阶段,怎样利用《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和教材?如何调整备考策略?考试中如何解题?应注意哪些环节?
个子不高、身材瘦削,言谈举止干净利落,初见刘均鼎,他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刘均鼎是内乡县第五小学的校长,在内乡县城,家长们总愿意把孩子送到五小。这其中有什么缘由?心中的好奇促使记者几次约访,但都被他婉拒了。这次,他终于同意与记者见面,但时间被限定在1小时以内,因为他说待会儿还要主持召开一个教研会,不能耽误了工作。  1979年,19岁的刘均鼎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内乡城镇一小。在近四十年的从教经
作为行走教坛20余年的教育工作者,我一路走来,有旖旎的风光,有充实的收获,也有很多难解的困惑。这些困惑包括学生成长的烦恼、家长教育的无奈、教师发展的迷茫,也包括学校前进的瓶颈,都使我备感忧思。我尝试了很多方法试图解决这些问题,可是有的收效甚微,有的操作性差,总是找不到规律性的东西。  2013年,正是“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在林州蓬勃开展之际。责任使然,我带领全校师生开展了以“读”为主旋律的语文课堂教
金水区未来小学于2016年9月投入使用,为避免学校在发展中出現同质化的现象,促进学校高起点发展,我们对学校特色建设进行了探索。  一、开展调查,凝聚各方智慧  围绕“未来三问”——未来为何、教育为何、学生为何,我们进行深入研究,为未来小学的办学思想定位。  一是文献调查——主要是了解区域资源历史和现状,了解同行的地位,了解“未来学校”的特质。  二是决策层调查——针对学校定性、发展方向、名称、识别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十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于7月中旬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我省立足省情,积极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并于9月16日至17日召开了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对事关我省长远发展的问题进行又一次的重大战略部署,这将对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
按照《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有关规定,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9科由省级教育部门统一组织考试。《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指出,我省在2018年实行高考综合改革以后,除语文、数学、外语参加全国统考外,其余由学生根据报考的高校要求及自己的专业兴趣和学科优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
在众多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试点学校中,能够打破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壁垒,同时为学生提供升学与就业的教育模式,越来越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焦点和实践的方向。  而确保普职融通高中顺利实现普教与职教双重功能的则是课程。对于课程建设,学校应坚守教育理想,以人为本,恪守教育规律,寻求能更好促进学生成长的现代课程体系。  学校要强调以培养“完整的人”或帮助学生“自我实现”为目标,课程设置要适合全体学生,与学生的
近年来,农村基础教育的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教育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整体水平较低、发展严重滞后仍然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农村中学学生流失现象依然严重,教育现状和发展前景令人堪忧。为了弄清农村中学学生流失的原因,笔者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冷静的思考,现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校园硬件设施不完备  随着全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度的不断提升,中央和地方先后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环境
过渡是指行文中各意义单位之间的衔接。恰当的过渡方式既能使行文层次清晰,中心明确,又能使各意义单位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使文气贯通,行文流畅。过渡的方式一般有三种:用过渡词进行过渡,用过渡句进行过渡,用过渡段进行过渡,而以后两种为主。  在行文时,在两部分内容之间用过渡句进行衔接是最常见的方式。  在《长江三日》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  如果说瞿塘峡像一道闸门,那么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
“三生教育”实践研究的意义  立德树人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我校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学校,学生素质较好,然而一些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很高,这就难免使学生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出现一些心理和行为上的问题。基于此,学校通过增加有关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重要性、珍爱生命,掌握生存技能,提高生命质量,树立正确的生活观,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