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品质高中对课程的实践诉求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kl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高中各学科新的课程标准公布,意味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带着素质教育的深度诉求走向学校,普通高中肩负着高品质发展的重托步入课程改革的深水区。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普通高中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行为、学习方式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但目前课程实施中理念与实践错位、主动创新与被动应对等现象普遍存在,课程建设的不充分、不平衡已成为制约普通高中高品质发展的瓶颈。如何从实践的层面上审视课程改革和普通高中发展的现状,思索和搭建课程改革和普通高中发展在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规范与品质之间的联接路径显得格外迫切。笔者认为,当前进一步聚焦课程改革,推进普通高中提升办学品质,关键是进一步着眼宏观、做实微观,优化课程评价机制,精化课程建构特色、强化课程实施能力。
  一、宏观推进,微观重构,以科學的课程评价机制激活普通高中高品质发展的动力
  课程评价的改革是推动课程改革的杠杆,高考选拔人才制度的评价是推动学校进行课程改革最有力的宏观指挥棒,学校内部完善的校本评价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内驱力。
  1.从宏观上,要充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进新课程高考方案的改革,科学发挥高考评价的导向引领功能
  江苏省现行的高考方案和教育部试点省份的高考方案多采取“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这些方案坚持从基础教育实际和高等教育需要出发,采取三部分组合,语数外统考、学业水平测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结合,共同构成完整的高中学生综合评价体系,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中学推进课程改革。但是理念目标和实际操作存在着磨合的距离,江苏和试点省份都存在学校压力增大、老师和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的情况,师生比以往更忙于应对新高考,课程实施中“旧瓶装新酒”的现象反弹。因此应认真总结近几年高考改革的成功经验,积极借鉴上海、浙江等试点做法,探索过程与终结评价结合、招生和考试分离、综合素质评价真实意义上参与录取等运行机制,努力解决知识单一导向、考试单一导向和评价单一导向,引领普通高中放下包袱做课程,以培养学生素养为要义构建课程实现学校高品质发展。
  2.从微观上,要进一步重构校本评价机制,以“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只有重构科学完整的学校内部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机制,才能更好地激活学校发展的内动力,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富有学校特色的项目规划,制定国家课程校本化方案、校本课程精品化细则,出台项目跟进和校本课程评价条例,完善课程常规管理及课程质量考核细则,建立学生发展和教师成长台帐等。高中学生发展性评价是校本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重构评价体系的重点和难点。应坚持“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着力机制创新,以综合素质评价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校本的学生发展性评价方式。要进一步注重评价命题方式的改革,努力探索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客观与主观相结合、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必做与选做相结合、学科与活动相结合等多元评价途径,通过综合性与开放性的评价,展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状况,用符合本校实际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发展。
  二、宏观规划、微观创新,以富有特色的课程建构彰显普通高中高品质发展的魅力
  高品质学校只有用高质量的特色课程做支撑才具生命力。学校为学生设置什么样的课程,学生就有什么样的素质。一所学校有什么样的特色课程,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办学特色。没有特色课程支撑,就谈不上真正的办学品质。
  1.从宏观上,要传承学校文化,培植特色课程点亮学校高品质发展的水平和层次
  富有特色的学校课程既要体现和落实国家的课程理念,又要实现学校的教育追求和办学目标。学校课程规划应涵盖学生发展目标、教师发展目标和课程发展目标,课程结构应突出学校发展特色、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从学校特色课程到有办学特色、品质形成,是一个复杂的渐进过程,是对学校文化的不断传承、发展和创新,是对课程规划的不断扬弃、整合和融通。
  2.从微观上,要坚持建构创新,整合课程资源催生适合学生高品质发展的路径和通道
  建构主义告诉我们,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者完成建构受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结构性经验背景”的影响,所以应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和情境性,即强调在真实的活动和情境中加深体验。据此普通高中的高品质发展,不仅要求建立健全课程体系以完善的课程结构去适应学生高素质发展,而且要突出重点,整合课程,挖掘资源创造性地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去适应不同智能结构的学生个性化、高品质学习。应着力于实践站位的活动性课程探索,着力于前瞻理念的创意建设,着力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突破运用,让学生时时处处接受课程、融入课程、内化课程。
  三、宏观引领、微观提升,以强有力的课程实施能力保障普通高中高品质发展的定力
  质量是品质的生命,品质是质量的外显,我们只能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寻求高中教育的高品质发展之路,这就要求我们加强课程能力建设,以强有力的课程实施能力保障普通高中的高品质发展。
  1.从宏观上,要加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对课程领导力
  作为省、市、县教育主管部门是课程改革的领导者,应在政策引导、法规制定、研究培训、督查整改等对学校课程改革加强领导和监控,尤其是在指导学校品质发展上,加强理论引领、区域规划、项目创建和政策扶持,使普通高中发展更上层次、更有作为。作为学校课程的领导者,校长要提高对学校课程的领导力。校长要静心学习,挖掘研究,与时俱进,不断地捕捉新动态,掌握新方法,把学来的理念内化,把挖掘的资源转化,通过民主程序将先进的理念上升为学校意志,将独特的思想和研究转化为特色的课程规划。面对社会转型,面临机遇与挑战,校长更需平静浮躁心态,不仅要有继承学校传统、锦上添花的定力,更应有提炼办学特色、特上加特的智慧。
  2.从微观上,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课程能力建设,提升学校课程实施的能力
  这主要包括:加强校本的培训能力,使学校课程方案深入人心,提高教师课程的自觉意识;提高课程的研究能力,聚焦问题开展校本教研,在研究中拓宽课程实施的视野;提高课程的开发能力,尤其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开发水平;提高教师课程的教学能力,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提高课程的评价能力,要通过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保证课程实施和学校发展的持续稳定发展。
  课程改革是一肩责任和一种使命,高品质发展是更高目标和更高追求,我们应该从整个民族的前途着想,抛却功利做法,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入手,使新课程改革真正推进、科学推进,使普通高中教育真正发展、高品质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遇到挫折无法适从,找不到解决办法的现象,我们应该在小学阶段就对学生进行抗挫折能力的教育,从小培养其顽强的心理素质,塑造健全的人格,促使其能承受心理压力和生活压力。  【关键词】抗挫折教育 人格塑造 快乐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108-02  引言  《战狼2》,可能很多家长和我一样带孩子一起去
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存在着教育壁垒.劳动力的教育文化素质影响甚至决定着劳动力转移的难易度、转移后的职业及收入、转移的区间等,劳动力有效转移对劳动力文化知识和能力素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不仅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而且是社会和时代前进的必然。本文从“内在动因”的四个方面阐述高中语文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可操作模式。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师 专业能力 提升 操作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7】GHB3222)的阶段性研究
溶胶.凝胶自蔓燃合成也称低温燃烧合成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合成工艺。这种依靠反应自身放热使化学反应继续进行并合成出所需材料的技术有以下优点:它点火温度低(300~500
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的道德哲学基础是公平正义的观念(Justice asfairness),而"原初立场"和"无知之幕"是其理论中两个最基本的概念.他首先在一国之内得出了民主宪政两个政
【摘要】当今世界教育界最流行一个名词“核心素养”,什么是核心素养,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养成,这已经成为教育界各大教育家热议的话题,从初中化学学科入手,浅浅地谈谈化学教师在对九年级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學方式,使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化学思维能力,进而为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而努力。  【关键词】新时代背景 初中化学教学 核心素养  【中图
【摘要】考试测试是一种有效的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手段,能使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进行强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当前的教育核心已成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数学命题设计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教师要充分的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设计教学情境,进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文章就核
自2008年12月世界瞩目的气候变化波兹南会议以来,联合国气候谈判就一直成为全球气候变化及相关领域以及媒体关注的焦点。今年3月和6月,联合国又在德国波恩举行了两次全球气候谈
【摘 要】红色教育是小学阶段学生价值观养成的重要方面,是革命精神的传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內核,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红色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坚强自立、勇往直前,如何让孩子接受红色教育,如何引起学生心灵上的认可和共鸣,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不断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红色教育;小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