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良好的早期教育是使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目前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普遍存在,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危害到儿童的健康成长.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表现及其危害进行分析,并提出幼儿课堂教学应该回归到适合幼儿发展规律的游戏教学,为改善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提出建议.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游戏教学
幼儿期也叫做学前期,是儿童正式进入学校进行学习之前(3~7岁)的阶段,即儿童进入幼儿园的时期.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结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将适合幼儿特点的游戏活动有效地运用到幼儿园课程改革实践和教学过程之中,从而帮助幼儿发展其言语能力、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以使幼儿达到对社会环境的有效适应.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
(一)概念辨析
幼儿教育“小学化”,从字面很好解释,就是用小学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把本该教给小学生的学习内容教给幼儿.但是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幼儿教育“小学化”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1、课程内容的小学化.如,在幼儿园和学前班开设各种各样的技能特色班、兴趣班等,要求幼儿提前学习小学的课程.
2、对幼儿行为要求的小学化.例如,要求幼儿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对老师要绝对服从,在教室要坐得端正,手脚必须放在规定的位置,不许离开座位,不能随意喝水和去厕所等.
3、教学形式的小学化.教师在教育過程中的表现和小学教师无异,在教学方法上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儿童自主学习;教学内容中缺少图案、色彩,缺少游戏,课后留有家庭作业;教学评价中重视结果评价,忽视过程评价等等.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1、影响儿童的身体发育.年幼儿童的身体机能发育尚不完善,大脑皮层的抑制机制尚未成熟,因此难以长时间有意控制自己的认知和行为.而幼儿园按照小学生的课堂教育方式来安排幼儿的活动,要求儿童每天在教室坐几个小时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会制约儿童大脑及骨骼等身体机能的发育.
2、影响小学时期的学习效率.过早地在幼儿园将小学的知识传授给儿童,会使儿童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降低.在幼儿园时期提前学习小学知识导致学生正式进入小学之后再学习一次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对儿童后续学习不利.
3、影响儿童智力的发展.根据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在幼儿的认知活动中,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占据着主导地位.儿童主要是运用表象的形式对事物及知识进行认知加工,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为儿童进入小学时运用抽象逻辑思维来进行认知活动奠定基础.
二、拯救幼儿教育“小学化”——以幼儿为本,回归游戏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中国应试教育的制度之下,决定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将长期存在.如何进行幼儿课程改革,保证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全国不少地区也陆续推行各种课程改革措施,以改变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不良局面.而为了保证正确的课程改革方向,首先应清楚认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树立起“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教育理念.
(一)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教育理念
我国先后出台的政策文本,明确提出了幼儿教育需重视游戏活动的理念.在20世纪50年代,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研室与北京市教育局协作编写的《学前教育工作指南》中提出,“在正确的教育下,3~7岁儿童的主导活动是游戏.”当然,除了游戏活动,幼儿园教育同样也包括其他的活动,如,“作业活动”、“观察成人劳动及儿童自己的简单劳动”以及“庆祝节日和娱乐活动”等.我国教育学者陈帼眉教授在编写幼儿师范学院教师用书《游戏》一书时,将“主导活动”改为“基本活动”.在20世纪80年代,《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中规定,“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内容与要求是通过游戏、体育活动、上课、劳动、娱乐和日常生活等各种活动完成的,不可偏废”,只是“由于幼儿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幼儿最喜爱游戏,因此游戏成为幼儿生活中的基本活动.在游戏中幼儿最易接受教育,游戏在整个幼儿教育工作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进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的有力手段.”
(二)从游戏教学的视角来看待幼儿教育
1、重视课堂教学中的语言游戏,促进儿童言语能力的发展.3~7岁的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特点是词汇数量迅速增加,在语言实践中逐步地掌握语法结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幼儿期言语能力表现为从外部语言逐步过渡到内部语言,并初步掌握书面语言,幼儿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儿童实现言语能力发展的过渡.因此,合理巧妙地将语言游戏与幼儿园所教课程相融合,可以在不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使儿童在游戏之中提高学习语言的兴趣,促进儿童元语言意识的发展.语言游戏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针对年龄较小的幼儿进行的有绕口令、接龙、拍手歌谣等游戏,年龄稍大的幼儿运用多义、同音、双关等手法进行的语辞游戏.
2、课堂教学中开展创造性游戏,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创造性游戏是幼儿游戏中的高级表现形式,游戏中具有明显的主题、目的、规则和角色分配,内容丰富并且有逼真的情节.这类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发展其社会性,同时促进幼儿思维流畅性和创造性的发展.例如,在课堂当中,要求儿童自主地选择游戏的主题,儿童选择对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进行角色扮演,在游戏的过程中,儿童会对道具的运用和故事情节的改变进行思考,进而有可能自己构建另一个模拟的故事情境.这种游戏有助于儿童创造性的发展.同时,幼儿在游戏表演的过程中还能提高其表演才能和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张严.回归游戏教学——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思考[J].河南农业,2014,000(020):42-43.
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蜂岩镇幼儿园 李广兰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游戏教学
幼儿期也叫做学前期,是儿童正式进入学校进行学习之前(3~7岁)的阶段,即儿童进入幼儿园的时期.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结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将适合幼儿特点的游戏活动有效地运用到幼儿园课程改革实践和教学过程之中,从而帮助幼儿发展其言语能力、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以使幼儿达到对社会环境的有效适应.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
(一)概念辨析
幼儿教育“小学化”,从字面很好解释,就是用小学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把本该教给小学生的学习内容教给幼儿.但是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幼儿教育“小学化”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1、课程内容的小学化.如,在幼儿园和学前班开设各种各样的技能特色班、兴趣班等,要求幼儿提前学习小学的课程.
2、对幼儿行为要求的小学化.例如,要求幼儿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对老师要绝对服从,在教室要坐得端正,手脚必须放在规定的位置,不许离开座位,不能随意喝水和去厕所等.
3、教学形式的小学化.教师在教育過程中的表现和小学教师无异,在教学方法上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儿童自主学习;教学内容中缺少图案、色彩,缺少游戏,课后留有家庭作业;教学评价中重视结果评价,忽视过程评价等等.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1、影响儿童的身体发育.年幼儿童的身体机能发育尚不完善,大脑皮层的抑制机制尚未成熟,因此难以长时间有意控制自己的认知和行为.而幼儿园按照小学生的课堂教育方式来安排幼儿的活动,要求儿童每天在教室坐几个小时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会制约儿童大脑及骨骼等身体机能的发育.
2、影响小学时期的学习效率.过早地在幼儿园将小学的知识传授给儿童,会使儿童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降低.在幼儿园时期提前学习小学知识导致学生正式进入小学之后再学习一次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对儿童后续学习不利.
3、影响儿童智力的发展.根据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在幼儿的认知活动中,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占据着主导地位.儿童主要是运用表象的形式对事物及知识进行认知加工,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为儿童进入小学时运用抽象逻辑思维来进行认知活动奠定基础.
二、拯救幼儿教育“小学化”——以幼儿为本,回归游戏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中国应试教育的制度之下,决定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将长期存在.如何进行幼儿课程改革,保证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全国不少地区也陆续推行各种课程改革措施,以改变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不良局面.而为了保证正确的课程改革方向,首先应清楚认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树立起“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教育理念.
(一)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教育理念
我国先后出台的政策文本,明确提出了幼儿教育需重视游戏活动的理念.在20世纪50年代,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研室与北京市教育局协作编写的《学前教育工作指南》中提出,“在正确的教育下,3~7岁儿童的主导活动是游戏.”当然,除了游戏活动,幼儿园教育同样也包括其他的活动,如,“作业活动”、“观察成人劳动及儿童自己的简单劳动”以及“庆祝节日和娱乐活动”等.我国教育学者陈帼眉教授在编写幼儿师范学院教师用书《游戏》一书时,将“主导活动”改为“基本活动”.在20世纪80年代,《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中规定,“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内容与要求是通过游戏、体育活动、上课、劳动、娱乐和日常生活等各种活动完成的,不可偏废”,只是“由于幼儿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幼儿最喜爱游戏,因此游戏成为幼儿生活中的基本活动.在游戏中幼儿最易接受教育,游戏在整个幼儿教育工作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进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的有力手段.”
(二)从游戏教学的视角来看待幼儿教育
1、重视课堂教学中的语言游戏,促进儿童言语能力的发展.3~7岁的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特点是词汇数量迅速增加,在语言实践中逐步地掌握语法结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幼儿期言语能力表现为从外部语言逐步过渡到内部语言,并初步掌握书面语言,幼儿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儿童实现言语能力发展的过渡.因此,合理巧妙地将语言游戏与幼儿园所教课程相融合,可以在不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使儿童在游戏之中提高学习语言的兴趣,促进儿童元语言意识的发展.语言游戏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针对年龄较小的幼儿进行的有绕口令、接龙、拍手歌谣等游戏,年龄稍大的幼儿运用多义、同音、双关等手法进行的语辞游戏.
2、课堂教学中开展创造性游戏,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创造性游戏是幼儿游戏中的高级表现形式,游戏中具有明显的主题、目的、规则和角色分配,内容丰富并且有逼真的情节.这类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发展其社会性,同时促进幼儿思维流畅性和创造性的发展.例如,在课堂当中,要求儿童自主地选择游戏的主题,儿童选择对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进行角色扮演,在游戏的过程中,儿童会对道具的运用和故事情节的改变进行思考,进而有可能自己构建另一个模拟的故事情境.这种游戏有助于儿童创造性的发展.同时,幼儿在游戏表演的过程中还能提高其表演才能和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张严.回归游戏教学——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思考[J].河南农业,2014,000(020):42-43.
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蜂岩镇幼儿园 李广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