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3月15日,江西省军区阳明宾馆餐厅一派喜庆热闹的景象,省军区有关领导正在这里为一位老红军举行隆重的百岁华诞庆典。南京军区政治部发来贺电,并派人专程来南昌为这位老红军祝寿。这位百岁老红军就是胡定千将军。胡老18岁离开老家湖北孝感投身革命,20岁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参加过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亲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他转战山东、江苏、浙江等地,参加了莱芜、孟良崮、淮海和渡江等著名战役。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浴血奋战,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手、腿和头部多处负重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历任华东军区政治干部学校副校长,江西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顾问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这位戎马一生、在江西工作过多年的老将军,听说我要采访他时,立刻摆摆手婉言拒绝,并言词恳切地说:“我只是千千万万革命战士中普通的一员,感谢党和人民给了我很高的荣誉及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回想过去,最使我不能忘怀的是那些为国家、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人民的自由、幸福而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战友们。他们是无名英雄,他们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我几经解释和请求,这位百岁老红军终于答应讲述几个自己经历过的故事。在胡老对那段峥嵘岁月的追忆中,他的深沉从容溢于言表,他对牺牲的战友的思念与缅怀情真意切,让我深深为之感动。
征途漫道志不屈
提起长征那段历史,胡老感慨万端。长征时他在红四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从嘉陵江边出发到会宁,地图上直线距离不到1000华里,可却用了一年半的时间,迂回往返行程超过1万华里,仅草地就反复走了3次,其艰苦程度不言而喻。
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刚开始长征,指战员体力较好且物资储备较多,第一次过草地减员率较小。但后来张国焘坚持错误路线,拒不执行中共中央原定继续北上的决定,而命令全军挥师南下,妄图率部“打到成都吃大米”。红四方面军和原属红一方面军后来编入左路军的红五、红三十二军不得不掉头南下,再次过草地,向粮食较多的宝兴、芦山、天全一带进发。
红四方面军第三次过草地时,因当地人烟稀少且多属少数民族,筹粮更为困难。但红军指战员凭着坚强的意志,并总结前两次过草地的经验,硬是通过了泥沼密布、气候变化无常的数百里茫茫草地,进入了甘肃南部。胡老回忆说:“草地的天气,一日多变,温差特别大,如果遇上下雨,行进就更难。过草地时,我们很多战友因为饥饿而出现浮肿,全身无力。我们一边和恶劣环境作斗争,一边顽强抵抗国民党军的袭击。草地看上去很平静但却暗藏危险,有的战友一步不小心踩进沼泽里,先是看到半截身子,最后整个人都看不见。草地像巨蟒一样不知无情地吞没了我们多少战友啊!”
在红四方面军南下与川军的一次激战中,胡定千因腿部中弹而掉队了。可他顾不得钻心的疼痛,拄着路边捡来的一根树枝,拖着一条断腿,沿着大部队的脚印,日夜兼程,追赶部队。对于怀着坚定革命信仰的他来说,红军就是他最亲的亲人,红军在哪里,家就在哪里。经过多日的艰难跋涉,他终于赶上了部队,像孩子重回母亲的怀抱一样,激动和兴奋让他忘记了伤痛。1937年,组织上派胡定千到延安“抗大”学习。后来,他和其他一些优秀学员被选派到苏皖地区,充实当地抗日根据地和新四军的干部队伍。
烈火丹心生死情
对当年和战友们在淮南津浦路东抗日根据地一起工作和战斗的情景,胡老仍记忆犹新。他告诉我,淮南津浦路东抗日根据地地处长江水网地带,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淮南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巩固和发展这个根据地,对保卫华中局,确保新四军军部和第二师师部指挥顺畅,以及支援淮北友邻地区作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940年3月,当皖东新四军主力在路西反击桂系顽军之际,国民党韩德勤部集中1万多兵力,于3月21日围攻新四军路东第五支队驻地半塔集地区。当时,第五支队主力已去路西参加反顽作战,半塔集仅有留守机关及部队约千人,形势十分危急。刘少奇当即令路东部队回守待援,同时,令挺进纵队主力和江北指挥部率第五支队、苏皖支队立即驰救。胡定千当年也参加了此次作战。他们与国民党顽军激战8昼夜,击退敌人10余次进攻,守住了阵地,争取了歼敌时间,最终取得半塔集保卫战的胜利,有力地推动了淮南抗日根据地的迅速建立。“我们的战士不论在反‘扫荡’中还是在反抗国民党顽军的斗争中都很英勇。”胡老深有感触地说,“战斗结束后,一些战士累得瘫在地上爬不起来。有一次,在撤离战场途中,有的同志在马上睡着了,经过树林时,帽子被树枝挂住了都不知道。战争年代,频繁紧张的战斗恐怕是和平时期的人们难以想像的。”
1940年4月,为把路东建成巩固的抗日根据地,在中原局刘少奇同志的领导下,成立了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江北指挥部抽调部分主力组建路东地方部队。胡定千先后担任独立团的副团长兼参谋长、天高支队司令。他同团长饶守坤、政委刘景胜等同志在天长、仪征、扬州地区开展工作。他们按上级要求一面组织人民武装自卫军,一面在农村组建半脱产与不脱产的民兵抗日队伍,根据地逐渐形成了主力部队、地方部队和自卫军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在多次反“扫荡”、反“蚕食”斗争的严峻考验中,路东这块抗日根据地不断得到巩固和壮大,我抗日武装也扩充了实力,提高了战斗力。
1940年9月7日,在江苏六合县的盘山,我14团与日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夺战。面对来势凶猛的敌人,我军将士拼杀英勇,战斗达到白热化。在侧面阻击战场上,14团3营9连的战士们奋勇冲入敌阵,与之展开肉搏,霎时刀光闪闪,杀声震天。数小时后,枪声渐渐稀疏,胡定千便催火线炊事员立即挑饭上前线。不一会儿,胡定千见他们又挑着饭回来了,觉得很奇怪,便问:“怎么了?”老炊事班长半天才吱出一句话:“阵地上的同志们全牺牲了……”胡定千脑袋“嗡”了一下,如同炸开一般。但是他马上镇定下来,因为他知道作为基层指挥员,这时的情感表露必定会影响大家的斗志,于是他对炊事员嚷道:“再送!不要停,再送!”接着,他又对其他战友说:“山上打得真够激烈,吃饭都顾不上……”说着眼睛湿润了,激愤使他暗自攥紧拳头。其实,他清楚这是在骗别人,也是在骗自己。后来每当想起战友在离开这个世界前都未能饱餐一顿,胡定千的心就犹如刀割一般的痛,悲愤在心中不断翻滚。
经过5个多小时的激战,我方将士虽然伤亡严重,但仍坚守阵地,死死地顶住了敌人。当胡定千刚到一战沟边时,突然右腿被日军的子弹打穿,眼前一黑便倒了下去,不省人事。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苏醒过来时,发现自己被一个人背着跑,那名战士块头很大,胡定千依稀中看见“大个子”身上也已血浸衣衫(显然也受了重伤),就一遍遍地央求他把自己放下来,但都被“大个子”拒绝。“是他将我从死亡线上救出来,当时我的血流到他身上,他身上也在不停地流血,我们的血融在一起,已分不清身上哪一处血是他的,哪一处血是我的……”说到这,胡老哽咽了,再也说不下去,泪水夺眶而出。后来,当打听到那“大个子”姓名时,胡老才知道“大个子”已经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了。
“涟水战斗相当惨烈”
1947年5月16日,我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于山东孟良崮一举歼灭国民党军“五大主力”部队之一的“王牌军”??整编74师,歼敌3万余人。这一仗意义深远,它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山东的重点进攻,极大地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孟良崮战役告捷的当天下午,雷雨方歇,雾破云开,曾参加涟水战斗的将士都长舒了一口气:“涟水之战的仇终报矣!”
胡定千是孟良崮战役和涟水之战的亲历者。他回忆道:“孟良崮一战距我们撤出涟水城刚好5个月。涟水之战敌强我弱,我军顶着敌人猛烈的炮火,几进几出,进行拉锯式的多次争夺,双方伤亡都很大。”说着胡老不禁黯然神伤,心中涌起了对战友的无限哀思。
1946年6月下旬,蒋介石调集50万大军对苏皖解放区大举进攻,我军被迫撤出淮南根据地。随后,张灵甫率领74师沿运河长驱直入,占领淮阴后,又向苏北重镇涟水发起猛攻。涟水城是连接山东、华中解放区的枢纽,军事上有特殊的战略意义。为保卫涟水,我6师王必成副师长将全师梯次展开,构筑纵深的野战工事,经过9天9夜的激战,我军顽强地将进攻之敌阻挡在涟水南面。后来,敌74师凭借其精良装备、强大火力,从涟水西门、南门先后突进城内,与我军进行逐街逐屋的搏斗。城内的房屋在敌军猛烈炮火攻击之下纷纷倒塌,纵横的街道被火焰喷射器烧得焦黑,到处一片浓烟烈火,我军不得不撤出涟水城。撤出时,我军有些指战员被困在城里未能冲出来而壮烈牺牲。“涟水战斗相当惨烈,有的地方尸首堆积起来有将近一米高。可以说,每一场战役的胜利都来之不易,是将士们舍生忘死用鲜血换来的。”胡老语气沉重地说道。
亲历国庆10周年大阅兵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年。60年来,我国共举行14次大阅兵。这次采访时,我看见胡老有一张珍藏多年的黑白合影,照片上密密麻麻有上百人。那是在1959年10月3日,胡定千和上百名国庆观礼团代表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后的合影。跟随胡老的追忆,我们重温了国庆10周年阅兵的情景。
1959年10月1日,毛主席陪同10多个社会主义国家和60多个国外共产党的领导人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受阅部队由15个徒步方队、14个车辆方队和6个空中梯队组成。受阅部队官兵身着新式军服,佩戴军衔。与国庆5周年阅兵相比,这次阅兵受阅武器装备基本实现国产化,这标志着中国军队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那天,分列式开始后,军事学院方队第一个通过天安门广场。学员们身着深蓝色陆军校官礼服,佩戴着金黄色肩章,翻领上绣着彩色图案。走在这个队列最前面的是胡定千和吴夺华两位少将。他们军姿威武挺拔,步伐矫健,一招一式展现了中国军人特有的风采。他俩成为我军历史上第一批阅兵典礼上领队的将军,在我国阅兵史上留下了光辉、精彩的一页。伴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步兵学校、炮兵学校、工程兵学校、坦克兵学校等学员方队紧接军事学院方队之后通过。由144门各种口径火炮组成的7个炮兵方队,似海浪一波接一波井然有序地通过天安门广场。受阅的装甲兵方队由99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组成。正当人们向火炮、坦克兵、装甲车队组成的“钢铁方队”招手欢呼时,由155架喷气式轰炸机和歼击机组成的空中梯队出现在天安门广场上空,广场上顿时人声鼎沸,掌声雷动。
据胡老回忆,为完成这次光荣的受阅任务,他们经过了4个多月严格而艰苦的训练,其中最后一个月在北京进行了集中强化训练。面对高温酷暑的天气,他们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常常为一个动作反复操练成百上千次。为确保队列中大家动作一致,使手同时甩出去且在同一水平线上,他们就用牵拉绳索的办法进行多次定形训练。训练中,大家常常汗流浃背,有的战士鞋子里甚至能倒出汗水来。
永葆本色百岁康
胡老平日生活俭朴,爱好学习,虽然已百岁高寿,依然每天坚持读书看报不少于两个小时。他离休后,仍然关心国家、部队的建设和发展,关心爱护下一代的成长。他90多岁高龄时,仍积极为社会贡献余热,时常为部队官兵、学校和社会作革命传统报告。
几年前,胡老的老伴辞世,省军区领导到胡老家中看望他时,他生怕给单位添麻烦,忍住悲伤说:“我很好,感谢组织的关心。现在正在召开十七大,你们赶快回去组织大家学习十七大精神。”几句朴实的话使大家不由得竖起大拇指:“真不愧是老布尔什维克!”胡老不仅严于律己,而且平时常以革命本色教育子女。有一次,他把几十年前自己穿的衣服交给子女,说:“我没有什么财产留给你们,只有这些旧衣服,我知道这些衣服你们穿不上,但革命传统不能丢……”
闪烁着人性光芒的红军精神和革命本色,是革命先辈留给后人和社会的一笔无价财富。它像不凋的青松,以博大的生命张力感召、激励后人百折不挠、奋勇前行。
责编/木艮
这位戎马一生、在江西工作过多年的老将军,听说我要采访他时,立刻摆摆手婉言拒绝,并言词恳切地说:“我只是千千万万革命战士中普通的一员,感谢党和人民给了我很高的荣誉及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回想过去,最使我不能忘怀的是那些为国家、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人民的自由、幸福而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战友们。他们是无名英雄,他们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我几经解释和请求,这位百岁老红军终于答应讲述几个自己经历过的故事。在胡老对那段峥嵘岁月的追忆中,他的深沉从容溢于言表,他对牺牲的战友的思念与缅怀情真意切,让我深深为之感动。
征途漫道志不屈
提起长征那段历史,胡老感慨万端。长征时他在红四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从嘉陵江边出发到会宁,地图上直线距离不到1000华里,可却用了一年半的时间,迂回往返行程超过1万华里,仅草地就反复走了3次,其艰苦程度不言而喻。
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刚开始长征,指战员体力较好且物资储备较多,第一次过草地减员率较小。但后来张国焘坚持错误路线,拒不执行中共中央原定继续北上的决定,而命令全军挥师南下,妄图率部“打到成都吃大米”。红四方面军和原属红一方面军后来编入左路军的红五、红三十二军不得不掉头南下,再次过草地,向粮食较多的宝兴、芦山、天全一带进发。
红四方面军第三次过草地时,因当地人烟稀少且多属少数民族,筹粮更为困难。但红军指战员凭着坚强的意志,并总结前两次过草地的经验,硬是通过了泥沼密布、气候变化无常的数百里茫茫草地,进入了甘肃南部。胡老回忆说:“草地的天气,一日多变,温差特别大,如果遇上下雨,行进就更难。过草地时,我们很多战友因为饥饿而出现浮肿,全身无力。我们一边和恶劣环境作斗争,一边顽强抵抗国民党军的袭击。草地看上去很平静但却暗藏危险,有的战友一步不小心踩进沼泽里,先是看到半截身子,最后整个人都看不见。草地像巨蟒一样不知无情地吞没了我们多少战友啊!”
在红四方面军南下与川军的一次激战中,胡定千因腿部中弹而掉队了。可他顾不得钻心的疼痛,拄着路边捡来的一根树枝,拖着一条断腿,沿着大部队的脚印,日夜兼程,追赶部队。对于怀着坚定革命信仰的他来说,红军就是他最亲的亲人,红军在哪里,家就在哪里。经过多日的艰难跋涉,他终于赶上了部队,像孩子重回母亲的怀抱一样,激动和兴奋让他忘记了伤痛。1937年,组织上派胡定千到延安“抗大”学习。后来,他和其他一些优秀学员被选派到苏皖地区,充实当地抗日根据地和新四军的干部队伍。
烈火丹心生死情
对当年和战友们在淮南津浦路东抗日根据地一起工作和战斗的情景,胡老仍记忆犹新。他告诉我,淮南津浦路东抗日根据地地处长江水网地带,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淮南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巩固和发展这个根据地,对保卫华中局,确保新四军军部和第二师师部指挥顺畅,以及支援淮北友邻地区作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940年3月,当皖东新四军主力在路西反击桂系顽军之际,国民党韩德勤部集中1万多兵力,于3月21日围攻新四军路东第五支队驻地半塔集地区。当时,第五支队主力已去路西参加反顽作战,半塔集仅有留守机关及部队约千人,形势十分危急。刘少奇当即令路东部队回守待援,同时,令挺进纵队主力和江北指挥部率第五支队、苏皖支队立即驰救。胡定千当年也参加了此次作战。他们与国民党顽军激战8昼夜,击退敌人10余次进攻,守住了阵地,争取了歼敌时间,最终取得半塔集保卫战的胜利,有力地推动了淮南抗日根据地的迅速建立。“我们的战士不论在反‘扫荡’中还是在反抗国民党顽军的斗争中都很英勇。”胡老深有感触地说,“战斗结束后,一些战士累得瘫在地上爬不起来。有一次,在撤离战场途中,有的同志在马上睡着了,经过树林时,帽子被树枝挂住了都不知道。战争年代,频繁紧张的战斗恐怕是和平时期的人们难以想像的。”
1940年4月,为把路东建成巩固的抗日根据地,在中原局刘少奇同志的领导下,成立了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江北指挥部抽调部分主力组建路东地方部队。胡定千先后担任独立团的副团长兼参谋长、天高支队司令。他同团长饶守坤、政委刘景胜等同志在天长、仪征、扬州地区开展工作。他们按上级要求一面组织人民武装自卫军,一面在农村组建半脱产与不脱产的民兵抗日队伍,根据地逐渐形成了主力部队、地方部队和自卫军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在多次反“扫荡”、反“蚕食”斗争的严峻考验中,路东这块抗日根据地不断得到巩固和壮大,我抗日武装也扩充了实力,提高了战斗力。
1940年9月7日,在江苏六合县的盘山,我14团与日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夺战。面对来势凶猛的敌人,我军将士拼杀英勇,战斗达到白热化。在侧面阻击战场上,14团3营9连的战士们奋勇冲入敌阵,与之展开肉搏,霎时刀光闪闪,杀声震天。数小时后,枪声渐渐稀疏,胡定千便催火线炊事员立即挑饭上前线。不一会儿,胡定千见他们又挑着饭回来了,觉得很奇怪,便问:“怎么了?”老炊事班长半天才吱出一句话:“阵地上的同志们全牺牲了……”胡定千脑袋“嗡”了一下,如同炸开一般。但是他马上镇定下来,因为他知道作为基层指挥员,这时的情感表露必定会影响大家的斗志,于是他对炊事员嚷道:“再送!不要停,再送!”接着,他又对其他战友说:“山上打得真够激烈,吃饭都顾不上……”说着眼睛湿润了,激愤使他暗自攥紧拳头。其实,他清楚这是在骗别人,也是在骗自己。后来每当想起战友在离开这个世界前都未能饱餐一顿,胡定千的心就犹如刀割一般的痛,悲愤在心中不断翻滚。
经过5个多小时的激战,我方将士虽然伤亡严重,但仍坚守阵地,死死地顶住了敌人。当胡定千刚到一战沟边时,突然右腿被日军的子弹打穿,眼前一黑便倒了下去,不省人事。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苏醒过来时,发现自己被一个人背着跑,那名战士块头很大,胡定千依稀中看见“大个子”身上也已血浸衣衫(显然也受了重伤),就一遍遍地央求他把自己放下来,但都被“大个子”拒绝。“是他将我从死亡线上救出来,当时我的血流到他身上,他身上也在不停地流血,我们的血融在一起,已分不清身上哪一处血是他的,哪一处血是我的……”说到这,胡老哽咽了,再也说不下去,泪水夺眶而出。后来,当打听到那“大个子”姓名时,胡老才知道“大个子”已经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了。
“涟水战斗相当惨烈”
1947年5月16日,我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于山东孟良崮一举歼灭国民党军“五大主力”部队之一的“王牌军”??整编74师,歼敌3万余人。这一仗意义深远,它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山东的重点进攻,极大地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孟良崮战役告捷的当天下午,雷雨方歇,雾破云开,曾参加涟水战斗的将士都长舒了一口气:“涟水之战的仇终报矣!”
胡定千是孟良崮战役和涟水之战的亲历者。他回忆道:“孟良崮一战距我们撤出涟水城刚好5个月。涟水之战敌强我弱,我军顶着敌人猛烈的炮火,几进几出,进行拉锯式的多次争夺,双方伤亡都很大。”说着胡老不禁黯然神伤,心中涌起了对战友的无限哀思。
1946年6月下旬,蒋介石调集50万大军对苏皖解放区大举进攻,我军被迫撤出淮南根据地。随后,张灵甫率领74师沿运河长驱直入,占领淮阴后,又向苏北重镇涟水发起猛攻。涟水城是连接山东、华中解放区的枢纽,军事上有特殊的战略意义。为保卫涟水,我6师王必成副师长将全师梯次展开,构筑纵深的野战工事,经过9天9夜的激战,我军顽强地将进攻之敌阻挡在涟水南面。后来,敌74师凭借其精良装备、强大火力,从涟水西门、南门先后突进城内,与我军进行逐街逐屋的搏斗。城内的房屋在敌军猛烈炮火攻击之下纷纷倒塌,纵横的街道被火焰喷射器烧得焦黑,到处一片浓烟烈火,我军不得不撤出涟水城。撤出时,我军有些指战员被困在城里未能冲出来而壮烈牺牲。“涟水战斗相当惨烈,有的地方尸首堆积起来有将近一米高。可以说,每一场战役的胜利都来之不易,是将士们舍生忘死用鲜血换来的。”胡老语气沉重地说道。
亲历国庆10周年大阅兵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年。60年来,我国共举行14次大阅兵。这次采访时,我看见胡老有一张珍藏多年的黑白合影,照片上密密麻麻有上百人。那是在1959年10月3日,胡定千和上百名国庆观礼团代表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后的合影。跟随胡老的追忆,我们重温了国庆10周年阅兵的情景。
1959年10月1日,毛主席陪同10多个社会主义国家和60多个国外共产党的领导人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受阅部队由15个徒步方队、14个车辆方队和6个空中梯队组成。受阅部队官兵身着新式军服,佩戴军衔。与国庆5周年阅兵相比,这次阅兵受阅武器装备基本实现国产化,这标志着中国军队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那天,分列式开始后,军事学院方队第一个通过天安门广场。学员们身着深蓝色陆军校官礼服,佩戴着金黄色肩章,翻领上绣着彩色图案。走在这个队列最前面的是胡定千和吴夺华两位少将。他们军姿威武挺拔,步伐矫健,一招一式展现了中国军人特有的风采。他俩成为我军历史上第一批阅兵典礼上领队的将军,在我国阅兵史上留下了光辉、精彩的一页。伴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步兵学校、炮兵学校、工程兵学校、坦克兵学校等学员方队紧接军事学院方队之后通过。由144门各种口径火炮组成的7个炮兵方队,似海浪一波接一波井然有序地通过天安门广场。受阅的装甲兵方队由99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组成。正当人们向火炮、坦克兵、装甲车队组成的“钢铁方队”招手欢呼时,由155架喷气式轰炸机和歼击机组成的空中梯队出现在天安门广场上空,广场上顿时人声鼎沸,掌声雷动。
据胡老回忆,为完成这次光荣的受阅任务,他们经过了4个多月严格而艰苦的训练,其中最后一个月在北京进行了集中强化训练。面对高温酷暑的天气,他们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常常为一个动作反复操练成百上千次。为确保队列中大家动作一致,使手同时甩出去且在同一水平线上,他们就用牵拉绳索的办法进行多次定形训练。训练中,大家常常汗流浃背,有的战士鞋子里甚至能倒出汗水来。
永葆本色百岁康
胡老平日生活俭朴,爱好学习,虽然已百岁高寿,依然每天坚持读书看报不少于两个小时。他离休后,仍然关心国家、部队的建设和发展,关心爱护下一代的成长。他90多岁高龄时,仍积极为社会贡献余热,时常为部队官兵、学校和社会作革命传统报告。
几年前,胡老的老伴辞世,省军区领导到胡老家中看望他时,他生怕给单位添麻烦,忍住悲伤说:“我很好,感谢组织的关心。现在正在召开十七大,你们赶快回去组织大家学习十七大精神。”几句朴实的话使大家不由得竖起大拇指:“真不愧是老布尔什维克!”胡老不仅严于律己,而且平时常以革命本色教育子女。有一次,他把几十年前自己穿的衣服交给子女,说:“我没有什么财产留给你们,只有这些旧衣服,我知道这些衣服你们穿不上,但革命传统不能丢……”
闪烁着人性光芒的红军精神和革命本色,是革命先辈留给后人和社会的一笔无价财富。它像不凋的青松,以博大的生命张力感召、激励后人百折不挠、奋勇前行。
责编/木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