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沃勒在《廊桥遗梦》中塑造的女主人公弗朗西斯卡诠释了女性在争取自己领地时面临的困惑和再度建构。本文通过福柯的主体建构理论剖析弗朗西斯卡的情感建构、伦理建构及如何将自己塑造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关键词 主体性 个体 伦理 情感 建构
中图分类号:H319.4文献标识码:A
Independent Individual
——Francesca 's Subjectivity Construction in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
BAI Aiwa
(Foreign Language &Literature Department, Shaanxi Education College, Xi'an, Shaanxi 710061)
AbstractRobert James Waller characterizes the heroine Francesca in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 who is confronted with dilemma and reconstructs herself when she strives to achieve freedom. This paper analyzes through Michel Foucault’s theory of subject construction Francesca’s emotional construction and moral construction and how she makes herself an independent individual.
Key wordssubjectivity; individual; morality; emotion; construction
1 情感建构
在《廊桥遗梦》中,作者沃勒向读者展示了弗朗西斯卡与罗伯特·金凯从相逢、相恋到相别的全过程,再现了一段浪漫的婚外情故事。婚外恋向来都是非常敏感,十分引人注意的话题,文学作品中正面反映婚外恋的也不多见。因为婚外恋在所有的国家都受法律限制和道德舆论的谴责,被视为情感的禁区。而沃勒以婚外恋为切入口,展示人们情感生活的深度和柔美境界,真可谓视角大胆独特。沃勒小心翼翼地打开了婚外恋的隐秘的情感天地,使人们从足以引起指责的越轨和羞耻的恋情中看到了坚贞、永恒、理智以及情感深厚的一面。
福柯认为主体是拥有自由的主体,反抗现存的规范和强制,伸张自己的愿望和生活方式。这种主体是一种主动形式,不再是屈从性的,而是通过一种自我技术来构造和创立自身的主体。主体性建构需要个体采取“关心自我”的方式改变、完善自己,以达到某种完美、幸福、纯洁或者无上力量的状态。弗朗西斯卡正是通过个体的自我追求和对爱情的追求来建构情感的灯塔。与罗伯特的相遇相识使弗朗西斯卡看到了一个曾经远去了的自我以及被现实生活掩盖住了的理想和追求,她想改变自我。表面上弗朗西斯卡过着平淡简单的生活,然而她的内心却并不是那么平静。她与罗伯特短暂的交往过程中,被他周身所散发的兼具诗人的细致和勇猛的气息所吸引。她内心追求自由、独立、幸福的主体意识在现实生活中被压抑了,而金凯的出现就像一把导火索, 重新点燃了她长期被现实生活压抑的主体意识。
主体是通过自由的实践建构起来的。主体的问题就是人的存在的问题,主体不是天生的“存在”而是在特定的主体化的过程中生成的。弗朗西斯卡的主体性也并非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她在与金凯的交往中建构起来的。作为话语的功能,主体的存在是由话语实践的整体结构关系所决定的,换言之,不是主体支配话语,而是话语生成主体,是话语决定了参与话语实践的我们是什么,它造就了我们的自我理解和判断善恶、真假、正误的能力。弗朗西斯卡正是这样建构自己的主体。
弗朗西斯卡主动提出为金凯带路,又主动邀请金凯去她家共进晚餐,他们有相似的饮食习惯和相同的兴趣爱好。同金凯一起去拍摄关于廊桥的照片,不惜冒着被邻居胡乱猜测的风险。弗朗西斯卡做出了这一系列违背父权社会传统的事,唯一的目的是积极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真爱。金凯自称是“最后的牛仔”,是一个像豹子一样敏捷、自然、本色、强有力的男人。她为此而被打动,而且喜欢金凯自由的特性和愤世嫉俗的性格。在弗朗西斯卡看来这四天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她与理查德结婚的二十多年。金凯的出现使她长期被压抑的自我意识获得了新生:“在四天之内,他给了我一生,给了我整个宇宙,把我分散的部件合成了一个整体。”弗朗西斯卡勇敢地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和真爱,这是弗朗西斯卡同父权制社会作斗争所取得的胜利。
2 伦理建构
弗朗西斯卡与金凯相爱的高潮时段,也是他们彼此做出选择的时刻。“我只有一件事要说,就这一件事,我以后再不会对任何人说,我要你记住:在一个充满混沌不清的宇宙中,这样明确的爱只会出现一次,不论你活几生几世,以后再也不会再现。”金凯的表达足以看出他们爱的深度。“我们对彼此的感觉,你认为会发生在别人身上,我们不再是分开的两个人。别人追求一生也找不到这种爱。有些人还认为它根本不存在。”爱是双方的,彼此得到了爱的回应。可是在面对选择的时候,究竟是保全家庭和婚姻还是追求爱情,弗朗西斯卡犹豫,矛盾,纠结。金凯坚定地说“我只会说这一次,以前(下转第238页)(上接第218页)我从没说过。因为这么肯定的事一生只有一次。”经过思想的斗争弗朗西斯卡选择了家庭,她的选择是理性的,是她的伦理建构和主体建构的过程。
尽管弗朗西斯卡在实践中反抗传统和父权法则,追求独立的自我主体,然而她在面对选择的时候表现出困惑、犹豫。她的反叛是对家人的、世俗的,也是对自身的反叛。她为爱而反叛,为爱而挣扎,她的反叛和挣扎均来自内心。一个独立自由的个体不仅仅需要通过情感建构来实现,而且还要在伦理道德上得以建构。
主体是以伦理行为为目的的伦理主体,它注重主体化形式和自身的实践,强调个体在与自身的关系和与他人的关系上如何努力把自身构建为一个道德主体。弗朗西斯卡并未在“寻欢作乐”中走出家庭,她的自我牺牲的选择,显示出她的理性和责任感,后来在面对情感和幸福与责任和家庭的抉择中,沃勒让她“回归”,从而成为一个“顾全大局”的人,这并非说她迷失自我,而相反,她是在伦理中确认自我、肯定自我,在伦理中建构自我。弗朗西斯卡没有在爱情中迷失自我,她的回归不是回归父权制,而是女性自我价值取向的做法。
由此可见,作者沃勒把弗朗西斯卡塑造成了一个具有反抗精神,勇于追求自由、幸福和真爱,反对父权社会制度的女权主义者形象。沃勒按照西方一直宣扬的重视人性与个性的哲学,赋予了弗朗西斯卡追求独立自由的个性,弗朗西斯卡这时的选择应是:勇敢的放弃死水一般的婚姻生活,与自己渴望一生的爱人远走高飞,重建幸福美满的人生。但事实恰恰相反,她虽然痛苦挣扎过,却仍选择了自己的家庭,放弃等待已久的爱情。因为她明白自己已不是少女时代的弗兰西斯卡,而是背负着对家庭深深的责任。她的情感生活中不仅仅是爱情,有母子情、夫妻情这样的亲情。尽管弗朗西斯卡也曾梦想过爱情,然而现实生活告诉她爱情并不是一个女人的整个生存。如果她不顾一切,只为了与金凯的爱情,那么他们的爱情生活最终也不会是幸福的。
弗朗西斯卡没有选择与金凯一起浪迹天涯不仅是出于道德观念的牵绊,更多的是她有明确的自我价值观和独立的主体意识。沃勒这样安排并非让弗朗西斯卡成为父权制的牺牲品,而是让她在情感建构的同时,也不断地建构成为一个道德的主体,从而使这个主体是独立的,更加完善完美。
3 结语
《廊桥遗梦》不仅是一部爱情小说,它的价值在于向我们指出了一种人生的选择,一种人生理想。它仿佛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现代都市人的生命情怀。对于生活在现代化都市中的人们,远离自然,生命被禁锢在很小的空间里,人们的生活更加程式化,人的真正自我、真正的主体在哪里?小说包含着某种严肃的含义。从弗朗西斯卡追求爱情及最后对爱情的取舍中可以看到女性在寻找自我,实现自我价值过程中主体建构的坚定性。弗朗西斯卡清醒的主体意识使她从情感到道德,终将自己建构成为一个独立的主体。这也为正在处于迷茫的现代女性寻找到了出口。
参考文献
[1]刘向全.理性的回归与寻梦的反思—从安娜的悲剧看弗朗西斯卡的形象意义[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5).
[2]郭彦.从女权主义的角度解读《廊桥遗梦》中的弗朗西斯卡[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6(12).
[3]王斯妮.梦的困惑—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廊桥遗梦》[J].韶关学院学报,2006(11).
[4]钟霖.文教资料浪漫爱情与道德理性的较量—《廊桥遗梦》女主人公情感历程解析[J].文教资料,2007(3).
关键词 主体性 个体 伦理 情感 建构
中图分类号:H319.4文献标识码:A
Independent Individual
——Francesca 's Subjectivity Construction in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
BAI Aiwa
(Foreign Language &Literature Department, Shaanxi Education College, Xi'an, Shaanxi 710061)
AbstractRobert James Waller characterizes the heroine Francesca in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 who is confronted with dilemma and reconstructs herself when she strives to achieve freedom. This paper analyzes through Michel Foucault’s theory of subject construction Francesca’s emotional construction and moral construction and how she makes herself an independent individual.
Key wordssubjectivity; individual; morality; emotion; construction
1 情感建构
在《廊桥遗梦》中,作者沃勒向读者展示了弗朗西斯卡与罗伯特·金凯从相逢、相恋到相别的全过程,再现了一段浪漫的婚外情故事。婚外恋向来都是非常敏感,十分引人注意的话题,文学作品中正面反映婚外恋的也不多见。因为婚外恋在所有的国家都受法律限制和道德舆论的谴责,被视为情感的禁区。而沃勒以婚外恋为切入口,展示人们情感生活的深度和柔美境界,真可谓视角大胆独特。沃勒小心翼翼地打开了婚外恋的隐秘的情感天地,使人们从足以引起指责的越轨和羞耻的恋情中看到了坚贞、永恒、理智以及情感深厚的一面。
福柯认为主体是拥有自由的主体,反抗现存的规范和强制,伸张自己的愿望和生活方式。这种主体是一种主动形式,不再是屈从性的,而是通过一种自我技术来构造和创立自身的主体。主体性建构需要个体采取“关心自我”的方式改变、完善自己,以达到某种完美、幸福、纯洁或者无上力量的状态。弗朗西斯卡正是通过个体的自我追求和对爱情的追求来建构情感的灯塔。与罗伯特的相遇相识使弗朗西斯卡看到了一个曾经远去了的自我以及被现实生活掩盖住了的理想和追求,她想改变自我。表面上弗朗西斯卡过着平淡简单的生活,然而她的内心却并不是那么平静。她与罗伯特短暂的交往过程中,被他周身所散发的兼具诗人的细致和勇猛的气息所吸引。她内心追求自由、独立、幸福的主体意识在现实生活中被压抑了,而金凯的出现就像一把导火索, 重新点燃了她长期被现实生活压抑的主体意识。
主体是通过自由的实践建构起来的。主体的问题就是人的存在的问题,主体不是天生的“存在”而是在特定的主体化的过程中生成的。弗朗西斯卡的主体性也并非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她在与金凯的交往中建构起来的。作为话语的功能,主体的存在是由话语实践的整体结构关系所决定的,换言之,不是主体支配话语,而是话语生成主体,是话语决定了参与话语实践的我们是什么,它造就了我们的自我理解和判断善恶、真假、正误的能力。弗朗西斯卡正是这样建构自己的主体。
弗朗西斯卡主动提出为金凯带路,又主动邀请金凯去她家共进晚餐,他们有相似的饮食习惯和相同的兴趣爱好。同金凯一起去拍摄关于廊桥的照片,不惜冒着被邻居胡乱猜测的风险。弗朗西斯卡做出了这一系列违背父权社会传统的事,唯一的目的是积极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真爱。金凯自称是“最后的牛仔”,是一个像豹子一样敏捷、自然、本色、强有力的男人。她为此而被打动,而且喜欢金凯自由的特性和愤世嫉俗的性格。在弗朗西斯卡看来这四天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她与理查德结婚的二十多年。金凯的出现使她长期被压抑的自我意识获得了新生:“在四天之内,他给了我一生,给了我整个宇宙,把我分散的部件合成了一个整体。”弗朗西斯卡勇敢地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和真爱,这是弗朗西斯卡同父权制社会作斗争所取得的胜利。
2 伦理建构
弗朗西斯卡与金凯相爱的高潮时段,也是他们彼此做出选择的时刻。“我只有一件事要说,就这一件事,我以后再不会对任何人说,我要你记住:在一个充满混沌不清的宇宙中,这样明确的爱只会出现一次,不论你活几生几世,以后再也不会再现。”金凯的表达足以看出他们爱的深度。“我们对彼此的感觉,你认为会发生在别人身上,我们不再是分开的两个人。别人追求一生也找不到这种爱。有些人还认为它根本不存在。”爱是双方的,彼此得到了爱的回应。可是在面对选择的时候,究竟是保全家庭和婚姻还是追求爱情,弗朗西斯卡犹豫,矛盾,纠结。金凯坚定地说“我只会说这一次,以前(下转第238页)(上接第218页)我从没说过。因为这么肯定的事一生只有一次。”经过思想的斗争弗朗西斯卡选择了家庭,她的选择是理性的,是她的伦理建构和主体建构的过程。
尽管弗朗西斯卡在实践中反抗传统和父权法则,追求独立的自我主体,然而她在面对选择的时候表现出困惑、犹豫。她的反叛是对家人的、世俗的,也是对自身的反叛。她为爱而反叛,为爱而挣扎,她的反叛和挣扎均来自内心。一个独立自由的个体不仅仅需要通过情感建构来实现,而且还要在伦理道德上得以建构。
主体是以伦理行为为目的的伦理主体,它注重主体化形式和自身的实践,强调个体在与自身的关系和与他人的关系上如何努力把自身构建为一个道德主体。弗朗西斯卡并未在“寻欢作乐”中走出家庭,她的自我牺牲的选择,显示出她的理性和责任感,后来在面对情感和幸福与责任和家庭的抉择中,沃勒让她“回归”,从而成为一个“顾全大局”的人,这并非说她迷失自我,而相反,她是在伦理中确认自我、肯定自我,在伦理中建构自我。弗朗西斯卡没有在爱情中迷失自我,她的回归不是回归父权制,而是女性自我价值取向的做法。
由此可见,作者沃勒把弗朗西斯卡塑造成了一个具有反抗精神,勇于追求自由、幸福和真爱,反对父权社会制度的女权主义者形象。沃勒按照西方一直宣扬的重视人性与个性的哲学,赋予了弗朗西斯卡追求独立自由的个性,弗朗西斯卡这时的选择应是:勇敢的放弃死水一般的婚姻生活,与自己渴望一生的爱人远走高飞,重建幸福美满的人生。但事实恰恰相反,她虽然痛苦挣扎过,却仍选择了自己的家庭,放弃等待已久的爱情。因为她明白自己已不是少女时代的弗兰西斯卡,而是背负着对家庭深深的责任。她的情感生活中不仅仅是爱情,有母子情、夫妻情这样的亲情。尽管弗朗西斯卡也曾梦想过爱情,然而现实生活告诉她爱情并不是一个女人的整个生存。如果她不顾一切,只为了与金凯的爱情,那么他们的爱情生活最终也不会是幸福的。
弗朗西斯卡没有选择与金凯一起浪迹天涯不仅是出于道德观念的牵绊,更多的是她有明确的自我价值观和独立的主体意识。沃勒这样安排并非让弗朗西斯卡成为父权制的牺牲品,而是让她在情感建构的同时,也不断地建构成为一个道德的主体,从而使这个主体是独立的,更加完善完美。
3 结语
《廊桥遗梦》不仅是一部爱情小说,它的价值在于向我们指出了一种人生的选择,一种人生理想。它仿佛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现代都市人的生命情怀。对于生活在现代化都市中的人们,远离自然,生命被禁锢在很小的空间里,人们的生活更加程式化,人的真正自我、真正的主体在哪里?小说包含着某种严肃的含义。从弗朗西斯卡追求爱情及最后对爱情的取舍中可以看到女性在寻找自我,实现自我价值过程中主体建构的坚定性。弗朗西斯卡清醒的主体意识使她从情感到道德,终将自己建构成为一个独立的主体。这也为正在处于迷茫的现代女性寻找到了出口。
参考文献
[1]刘向全.理性的回归与寻梦的反思—从安娜的悲剧看弗朗西斯卡的形象意义[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5).
[2]郭彦.从女权主义的角度解读《廊桥遗梦》中的弗朗西斯卡[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6(12).
[3]王斯妮.梦的困惑—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廊桥遗梦》[J].韶关学院学报,2006(11).
[4]钟霖.文教资料浪漫爱情与道德理性的较量—《廊桥遗梦》女主人公情感历程解析[J].文教资料,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