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高考古诗词鉴赏题的依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理想成绩。如何将高考的要求落实到平时的教学中?如何解决审题意识薄弱,表达缺乏精度的问题?本文通过思考,结合自己的平时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注重積累、明确任务、狠抓要点等三个方面来做好高考古诗词鉴赏题的复习备考工作。本文对于高考古诗歌鉴赏题的复习备考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复习备考;重积累、明任务、抓要点
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弘扬传统文化,重建民族自信的根基,也是实现“中国梦”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多个场合提到要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普通高中语文课标标准》也强调,学生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要善于品位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发展辨析能力。
古诗词鉴赏一直以来都是考生平时学习、复习备考时耗时较多,提升较少的题型。一般情况下,学生在解题时因为读题意识不强,忽视题干中的术语,不能明了命题人的意图,导致答题不全或偏离要求。又因平时学习中基础与积累等方面的忽视,不理解意象在诗词中的作用,不清楚古诗词的表达技巧,没有领悟古诗词蕴含的思想内容,不了解文化常识等,导致答题时无话可说或是词不达意。如何将高考的要求落实到平时的教学中?如何解决审题意识薄弱,表达缺乏精度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积累,培养鉴赏能力,做好基本功
从近几年的高考卷来看,考查的知识点都离不开思想内容、表达手法、情感态度这三个方面。所以注重积累,积什么呢?
一是积意象。诗歌中不管是叙事、绘景、抒情都离不开意象及由意象构成的意境,这就要求我们能熟练掌握一些常用的意象。如“雁”有孤独飘零、忧伤哀怨、思乡思亲、消息传递等涵义,“露”有人生短促、生命易逝之意;“云”有游子漂泊、孤独无依之意……如(2015年四川卷)《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全诗无注释,但表达诗人情感与志向的两个关键意象是: “樊笼”和“松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久在樊笼里,忽得返自然”,“樊笼”指的是尘世,官场。“松桂”,“松”是傲霜斗雪的典范,坚挺、傲岸、坚强、富有生命力。“桂”具有秋芳冬荣、凌霜耐寒的特性,从而赋予了一种贞劲的品格。诗人常用它们表达自己高尚的品节。这两句诗就可以抓住诗人厌倦世俗,热爱自然,渴望归隐的情感和对高洁坚贞品格的追求。这首诗的内容就读懂了,答题就不会偏离题意。
二是积术语。古诗词鉴赏涉及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达技巧三个概念。有些同学对这三个概念混淆不清,答题方向不明确,思维混乱,表达不清,言不及义。古诗词修辞手法与现代汉语修辞手法相似,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通感、双关等。鉴赏某一个字、或某一句话,往往从修辞的角度考虑。也就是说炼字题一般要考虑修辞手法。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入景)、托物言志、怀古伤今、即事抒怀。描写方式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有白描、烘托、渲染。写景诗常用表达技巧有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乐衬哀,上下(或远近、俯仰、时空、声色、视听)结合。纵观近三年的全国卷第8题都为景物描写的相关题型。
三是积常识。如古诗词的语言风格或清新或明快或凝练或含蓄或华丽或质朴或晦涩等;如常见的人物形象分类: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转战沙场、舍身保国的形象;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孤傲高洁、坚持操守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等。还有如诗人的经历,时代的背景等文学史相关知识。
二、明确任务,专注鉴赏内容,做好审题工作
古诗词阅读答题时,要培养学生对材料的专注习惯,可以提出“四读”的要求。那么什么叫做“四读”呢?
一读标题。标题是诗词题材和诗词情感的风向标。如2015年江苏卷,刘禹锡的《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题目中有“新居”二字,说明朋友刚刚乔迁新居,前去祝贺那就是人之常情。同时诗人特意写诗,可以看出作者与窦员外志趣相投,都喜欢诗歌,喜欢闲适。全诗的情感就导向就出来。
二读作者。许多知名的诗人、词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由于自身的经历在创作上会形成较为稳定的思想感情和态度价值观。如2015年安徽卷的杜甫、福建卷的陆游,2016年全国卷的李白。尤其是陆游,学生对他的爱国情怀不可能不了解。
三读注释。“高考试卷无闲字”。题注是交代作者创作诗词时的缘由,写作背景等辅助性文字。尾注则是由出题者根据解题需要附加的注释,用以帮助考生了解作者、时代背景、文中典故或是关键词意义等。如:2016年全国卷Ⅰ 李白《金陵望汉江》: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鱼。读注释④的典故对解读李白当时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地有很大的帮助。
四读题干。“借题解文”,考生就能有的放矢的解答。一个题目包括很多要素,指向性要素即回答什么?解说性要素即怎么回答,限制性要素即结合什么回答。如2016年全国卷Ⅰ 《金陵望汉江》第一问: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前四句”就为我们圈定了区间——前四句。“描写什么景象”,指明了方向,景物描写对应的就是描写类的表现手法。
三、狠抓要点,提高理解精确度,规范答题意识
如何让学生在“四读”的基础上抓住诗歌表达的要点呢?这里提出“三抓”,帮助学生提高理解的精确度,并规范答题意识。那么,何谓“三抓”呢?
一抓典型意象。在解读古诗词时,不但要关注诗作中出现的人、景、物等,还要留意修饰描绘意象的词或句子。
二抓关键词句。抓住饱含作者情感态度的词语,极富表现力的词语和直接表明作者情感倾向的词语等。
三抓体裁特点,如写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即事感怀诗、怀古咏史诗、边塞征战诗。
古诗词鉴赏阅读,自2016年实行全国卷后,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只要切实做好备考工作,让学生掌握考查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储备相关的知识,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就一定能提高古诗词鉴赏题的得分率,增强文学鉴赏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11月版;
[2]刘良文.夯实基础,提升能力——高考古诗词复习几点谈[J].语文学刊.2015(04):139-140;
[3]聂亚军、邵燕.高考诗歌鉴赏题备考策略——近五年江西高考语文卷诗歌鉴赏题浅析[J].中学语文.2014(01):133-135;
[4]赵道权.高考古代诗词鉴赏题的复习与备课[J]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2012(01):9;
[5]段香转、陈伟伟.找准手法、把握情感——高考古诗鉴赏题指津[J].青苹果.2014(05):4-5;
[6]张燕.诗歌鉴赏题复习教学之我见[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01):123;
[7]陈仁龙.古代诗歌鉴赏题复习对策[J].考试(高考版).2004(03):21.
【关键词】: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复习备考;重积累、明任务、抓要点
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弘扬传统文化,重建民族自信的根基,也是实现“中国梦”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多个场合提到要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普通高中语文课标标准》也强调,学生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要善于品位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发展辨析能力。
古诗词鉴赏一直以来都是考生平时学习、复习备考时耗时较多,提升较少的题型。一般情况下,学生在解题时因为读题意识不强,忽视题干中的术语,不能明了命题人的意图,导致答题不全或偏离要求。又因平时学习中基础与积累等方面的忽视,不理解意象在诗词中的作用,不清楚古诗词的表达技巧,没有领悟古诗词蕴含的思想内容,不了解文化常识等,导致答题时无话可说或是词不达意。如何将高考的要求落实到平时的教学中?如何解决审题意识薄弱,表达缺乏精度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积累,培养鉴赏能力,做好基本功
从近几年的高考卷来看,考查的知识点都离不开思想内容、表达手法、情感态度这三个方面。所以注重积累,积什么呢?
一是积意象。诗歌中不管是叙事、绘景、抒情都离不开意象及由意象构成的意境,这就要求我们能熟练掌握一些常用的意象。如“雁”有孤独飘零、忧伤哀怨、思乡思亲、消息传递等涵义,“露”有人生短促、生命易逝之意;“云”有游子漂泊、孤独无依之意……如(2015年四川卷)《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全诗无注释,但表达诗人情感与志向的两个关键意象是: “樊笼”和“松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久在樊笼里,忽得返自然”,“樊笼”指的是尘世,官场。“松桂”,“松”是傲霜斗雪的典范,坚挺、傲岸、坚强、富有生命力。“桂”具有秋芳冬荣、凌霜耐寒的特性,从而赋予了一种贞劲的品格。诗人常用它们表达自己高尚的品节。这两句诗就可以抓住诗人厌倦世俗,热爱自然,渴望归隐的情感和对高洁坚贞品格的追求。这首诗的内容就读懂了,答题就不会偏离题意。
二是积术语。古诗词鉴赏涉及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达技巧三个概念。有些同学对这三个概念混淆不清,答题方向不明确,思维混乱,表达不清,言不及义。古诗词修辞手法与现代汉语修辞手法相似,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通感、双关等。鉴赏某一个字、或某一句话,往往从修辞的角度考虑。也就是说炼字题一般要考虑修辞手法。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入景)、托物言志、怀古伤今、即事抒怀。描写方式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有白描、烘托、渲染。写景诗常用表达技巧有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乐衬哀,上下(或远近、俯仰、时空、声色、视听)结合。纵观近三年的全国卷第8题都为景物描写的相关题型。
三是积常识。如古诗词的语言风格或清新或明快或凝练或含蓄或华丽或质朴或晦涩等;如常见的人物形象分类: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转战沙场、舍身保国的形象;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孤傲高洁、坚持操守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等。还有如诗人的经历,时代的背景等文学史相关知识。
二、明确任务,专注鉴赏内容,做好审题工作
古诗词阅读答题时,要培养学生对材料的专注习惯,可以提出“四读”的要求。那么什么叫做“四读”呢?
一读标题。标题是诗词题材和诗词情感的风向标。如2015年江苏卷,刘禹锡的《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题目中有“新居”二字,说明朋友刚刚乔迁新居,前去祝贺那就是人之常情。同时诗人特意写诗,可以看出作者与窦员外志趣相投,都喜欢诗歌,喜欢闲适。全诗的情感就导向就出来。
二读作者。许多知名的诗人、词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由于自身的经历在创作上会形成较为稳定的思想感情和态度价值观。如2015年安徽卷的杜甫、福建卷的陆游,2016年全国卷的李白。尤其是陆游,学生对他的爱国情怀不可能不了解。
三读注释。“高考试卷无闲字”。题注是交代作者创作诗词时的缘由,写作背景等辅助性文字。尾注则是由出题者根据解题需要附加的注释,用以帮助考生了解作者、时代背景、文中典故或是关键词意义等。如:2016年全国卷Ⅰ 李白《金陵望汉江》: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鱼。读注释④的典故对解读李白当时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地有很大的帮助。
四读题干。“借题解文”,考生就能有的放矢的解答。一个题目包括很多要素,指向性要素即回答什么?解说性要素即怎么回答,限制性要素即结合什么回答。如2016年全国卷Ⅰ 《金陵望汉江》第一问: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前四句”就为我们圈定了区间——前四句。“描写什么景象”,指明了方向,景物描写对应的就是描写类的表现手法。
三、狠抓要点,提高理解精确度,规范答题意识
如何让学生在“四读”的基础上抓住诗歌表达的要点呢?这里提出“三抓”,帮助学生提高理解的精确度,并规范答题意识。那么,何谓“三抓”呢?
一抓典型意象。在解读古诗词时,不但要关注诗作中出现的人、景、物等,还要留意修饰描绘意象的词或句子。
二抓关键词句。抓住饱含作者情感态度的词语,极富表现力的词语和直接表明作者情感倾向的词语等。
三抓体裁特点,如写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即事感怀诗、怀古咏史诗、边塞征战诗。
古诗词鉴赏阅读,自2016年实行全国卷后,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只要切实做好备考工作,让学生掌握考查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储备相关的知识,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就一定能提高古诗词鉴赏题的得分率,增强文学鉴赏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11月版;
[2]刘良文.夯实基础,提升能力——高考古诗词复习几点谈[J].语文学刊.2015(04):139-140;
[3]聂亚军、邵燕.高考诗歌鉴赏题备考策略——近五年江西高考语文卷诗歌鉴赏题浅析[J].中学语文.2014(01):133-135;
[4]赵道权.高考古代诗词鉴赏题的复习与备课[J]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2012(01):9;
[5]段香转、陈伟伟.找准手法、把握情感——高考古诗鉴赏题指津[J].青苹果.2014(05):4-5;
[6]张燕.诗歌鉴赏题复习教学之我见[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01):123;
[7]陈仁龙.古代诗歌鉴赏题复习对策[J].考试(高考版).2004(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