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心理障碍问题已成为当今重要的社会问题。不少学生因学习压力过大、家庭期望过高等原因,对父母和教师产生了抵触情绪,导致父母与子女关系、师生关系紧张,出现了严重“焦虑”症状,在人际交往中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在生活中不能忍受困难和挫折。可见,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障碍;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造成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家庭影响、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等。它反映了学校教育、社会、家庭等方面的许多矛盾,只有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成因,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去避免和改善。
1. 家庭环境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所学校。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和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家庭良好的教育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但家庭的教育不当则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隐患。自新世纪以来,大批的独生子女来到校园,由于受到家庭的不同影响,有的学生懒散,有的好胜争强,有的孤独封闭,有的多愁善感,表现出一些不良的品性和心理缺陷。大部分学生没有受过挫折,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都较差,一旦遇到困难或挫折,就容易产生心理重负,形成心理障碍,甚至是心理疾病。此外,单亲家庭的影响,分数挂帅,盲目攀比等都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隐患。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2. 学校教育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由于我们学校的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学校或教师在教育思想、方法上的不当或失误也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一些教师忽视学生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时采用不当的方法,如体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因被教师所嫌弃而失去上进心,自暴自弃。
3. 社会影响
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孩子们生活得无忧无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溺爱与迁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呵护和企盼;现实社会的万紫千红、五彩斑斓,以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物欲诱惑、不健康的思想、情感、行为,都严重地毒害着学生的心灵。特别在当前,各种社会的传媒,信息化的作用等负面的影响,都会加重学生心理负担和内心矛盾,造成心理障碍。可惜对于这种悄悄来到的变化,小学生自身没有思想准备,我们的一些家长、老师也往往缺乏充分思想准备,没有主动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帮助他们度过“过渡时期”“危险年龄”,致使这一时期成为心理问题的多发时期。这应当引起家长和老师足够的重视。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
1. 对许多教师来说,普遍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仅仅属于德育工作,只是班主任和政教人员、团队工作者的任务。其实,正是因为缺乏心理健康知识,才会把学生表面的行为“上纲上线”到品行不良的高度,而忽视了行为背后潜藏的真正原因——学生的心理需求,所以只理解为是班主任和政教、团队工作者的任务。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所有的任课教师都应当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担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去寻找科学的途径,并尊重学生真正的心理需求,建立理解、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
2. 很多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只是个别心理有障碍或品行不好的学生。显然,心理有障碍或品行不好的学生确实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于精神医学诊疗,前者是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后者只是对精神疾病的治疗和纠正。“学生处于情绪与情感的‘疾风怒涛’时期,情绪与情感的两极性明显。”每个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面临生理、心理发育以及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的挑战,一些“好”学生也往往因为学习成绩或某一方面“好”掩盖了其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一面,以至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帮助,甚至因为长期被宠、被捧,心理承受能力变得非常脆弱。所以,正在成长中的每一个学生,都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阳光和雨露。
3.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上,许多学校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单纯地开设心理课,或开展心理咨询,或进行心理测验。诚然,设置心理课程可以使时间、阵地有保证,开展咨询可以使个别学生可能得到一些帮助,进行心理测试或许能调查到一些数据。而这些测试往往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和训练,带有较大的随意性、盲目性和片面性,以致公开结果,人为分类,分析不当,不仅造成了浪费,还有可能无意中伤害了学生,完全违背了教育原则,使心理测试成为赶时髦,而与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差很远。
因此,我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仍处于“初级阶段”,如何科学地界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是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师需要重新认识和认真对待的问题。
三、如何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 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此外,要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这对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同时,应对学校进行整体改革,端正教育思想,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融洽师生关系,创设一个使学生心情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
2. 加强对家长的指导与沟通
据调查,目前小学生的父母有很大一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尤其很少学过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很多家长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方式,让家长懂得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使家长了解小学生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学生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对学生教育既要鼓励,也要适当批评,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希望孩子成才,这是人之常情,但压力过大,也会适得其反。另外,“问题家庭”的学生,学校更要特别留意关心和沟通,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
3. 开设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不仅仅是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稳定、意志坚强、行为协调、适应人际关系变化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4. 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在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阅览室、心理活动室等,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变化,对已有心理障碍问题的学生,要耐心细致地给予疏导与治疗。定期为师生举办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专题讲座。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生活辅导、职业指导等,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并将其作为班主任、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实施心理健康训练,应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品质训练,如进行挫折心理训练,百折不挠心理训练,公众场合不怯场心理训练,胜不骄败不馁心理训练等,使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总之,小学阶段是人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這一时期生理发育很快,而心理几乎从零开始,只有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晓文.学生自我发展心理学探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刘益民.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障碍;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造成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家庭影响、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等。它反映了学校教育、社会、家庭等方面的许多矛盾,只有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成因,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去避免和改善。
1. 家庭环境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所学校。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和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家庭良好的教育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但家庭的教育不当则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隐患。自新世纪以来,大批的独生子女来到校园,由于受到家庭的不同影响,有的学生懒散,有的好胜争强,有的孤独封闭,有的多愁善感,表现出一些不良的品性和心理缺陷。大部分学生没有受过挫折,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都较差,一旦遇到困难或挫折,就容易产生心理重负,形成心理障碍,甚至是心理疾病。此外,单亲家庭的影响,分数挂帅,盲目攀比等都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隐患。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2. 学校教育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由于我们学校的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学校或教师在教育思想、方法上的不当或失误也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一些教师忽视学生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时采用不当的方法,如体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因被教师所嫌弃而失去上进心,自暴自弃。
3. 社会影响
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孩子们生活得无忧无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溺爱与迁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呵护和企盼;现实社会的万紫千红、五彩斑斓,以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物欲诱惑、不健康的思想、情感、行为,都严重地毒害着学生的心灵。特别在当前,各种社会的传媒,信息化的作用等负面的影响,都会加重学生心理负担和内心矛盾,造成心理障碍。可惜对于这种悄悄来到的变化,小学生自身没有思想准备,我们的一些家长、老师也往往缺乏充分思想准备,没有主动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帮助他们度过“过渡时期”“危险年龄”,致使这一时期成为心理问题的多发时期。这应当引起家长和老师足够的重视。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
1. 对许多教师来说,普遍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仅仅属于德育工作,只是班主任和政教人员、团队工作者的任务。其实,正是因为缺乏心理健康知识,才会把学生表面的行为“上纲上线”到品行不良的高度,而忽视了行为背后潜藏的真正原因——学生的心理需求,所以只理解为是班主任和政教、团队工作者的任务。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所有的任课教师都应当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担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去寻找科学的途径,并尊重学生真正的心理需求,建立理解、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
2. 很多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只是个别心理有障碍或品行不好的学生。显然,心理有障碍或品行不好的学生确实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于精神医学诊疗,前者是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后者只是对精神疾病的治疗和纠正。“学生处于情绪与情感的‘疾风怒涛’时期,情绪与情感的两极性明显。”每个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面临生理、心理发育以及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的挑战,一些“好”学生也往往因为学习成绩或某一方面“好”掩盖了其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一面,以至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帮助,甚至因为长期被宠、被捧,心理承受能力变得非常脆弱。所以,正在成长中的每一个学生,都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阳光和雨露。
3.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上,许多学校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单纯地开设心理课,或开展心理咨询,或进行心理测验。诚然,设置心理课程可以使时间、阵地有保证,开展咨询可以使个别学生可能得到一些帮助,进行心理测试或许能调查到一些数据。而这些测试往往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和训练,带有较大的随意性、盲目性和片面性,以致公开结果,人为分类,分析不当,不仅造成了浪费,还有可能无意中伤害了学生,完全违背了教育原则,使心理测试成为赶时髦,而与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差很远。
因此,我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仍处于“初级阶段”,如何科学地界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是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师需要重新认识和认真对待的问题。
三、如何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 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此外,要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这对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同时,应对学校进行整体改革,端正教育思想,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融洽师生关系,创设一个使学生心情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
2. 加强对家长的指导与沟通
据调查,目前小学生的父母有很大一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尤其很少学过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很多家长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方式,让家长懂得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使家长了解小学生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学生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对学生教育既要鼓励,也要适当批评,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希望孩子成才,这是人之常情,但压力过大,也会适得其反。另外,“问题家庭”的学生,学校更要特别留意关心和沟通,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
3. 开设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不仅仅是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稳定、意志坚强、行为协调、适应人际关系变化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4. 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在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阅览室、心理活动室等,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变化,对已有心理障碍问题的学生,要耐心细致地给予疏导与治疗。定期为师生举办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专题讲座。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生活辅导、职业指导等,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并将其作为班主任、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实施心理健康训练,应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品质训练,如进行挫折心理训练,百折不挠心理训练,公众场合不怯场心理训练,胜不骄败不馁心理训练等,使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总之,小学阶段是人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這一时期生理发育很快,而心理几乎从零开始,只有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晓文.学生自我发展心理学探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刘益民.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