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体现人文关怀,做到尊重学生主体,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体验学习,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注重多维活动,增强课堂的生命活力激发参与热情,建构学生的知识智慧。
关键词:信息技术;人文关怀;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7-057-01
一、 尊重学生主体,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必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应注重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知识实际、情感实际、认知规律来设计知识点的学习顺序。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还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康的个性,应体现认识、能力、方法和情感目标的统一。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即学生是自身发展的主体,其主动性、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应受到充分地尊重,给予其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应让学生充分参与,以发挥其主体精神,教师的主导,要导出课堂的神韵,导出教学的整体价值,体现教育是发展人的精髓。同时,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状态及发展的可能性,因材施教,力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和发展。
二、重视体验学习,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
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和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性学习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突出特征,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它表现为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动手操作,需要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亲自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因此,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强调学生参与,强调“活动”,强调“操作”,强调“实践”,强调“探究”,强调“经历”,使学生进入体验性学习。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除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之外,应从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深入挖掘教材深层的多元教学要素,使学生受到求真、崇善、尚美的生命体验和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例如:笔者在讲解“在幻灯片中插入视频”一课时,在讲新课之前,给同学们播放了几张关于《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的图像、生平简介及评书“青梅煮酒论英雄”等幻灯片,同学们从声音、色彩、形象、情节等方面创设与当前学习任务相关的学习情景。有了任务情境的烘托,接着笔者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提出任务——在幻灯片中加入视频,使学生明确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及任务所包含的教学目标。同学们在此情境下,表现得跃跃欲试,谁都不甘落后,都想做出这样的视频效果。
三、注重多维活动,增强课堂的生命活力
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而对自然、对社会、对世界、对人生充满好奇和憧憬的青少年儿童的生命活动更应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朝气蓬勃的生命活力中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能和强烈的创新欲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对话,努力为每个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提供广泛的可能性。从生命的高度,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活动成为学生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让学生“主动”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让学生的内在能量释放出来。只有这样,才会使课堂教学不再机械、不再沉闷、不再程式化,而是充满生气和乐趣,充满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才会焕发师生的生命活力,体现教与学的交融,实现教法与学法的相互转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实现教学方法最优化,促进学生乐学、会学、生动活泼地学。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营造创新的民主气氛和人际环境。作为平等主体的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不只是语言上和行为方式上的你来我往,更是心与心的“对话”。用雅斯贝尔斯的话说,“是人与人精神的相契合”,“是人与人的主体间的灵肉交流活动”。这种对话式的交往关系不仅是一种认识关系,更重要的是一种创造关系,它有助于师生超越单一的视角,有助于师生发展起一种富有建设性的批判意识和富有人文性的民主气氛。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互动,是一个充满生命魅力的、可变化的、动态演化的过程,如果没有师生在一起的交互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就缺乏人气。教师的教学过程不是教“书”,而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将教学设计方案转化为学生的生命活动实践的一个互动、转化和实现的过程。一个真正尊重学生生命存在的课堂教学活动,必然是关注学生成长的多方面需求,要尽一切可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师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都会焕发出生命活力。
四、 激发参与热情,建构学生的知识智慧
决定知识发挥作用的并不是知识掌握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是理解了的内化了的智慧型知识,是活的随时可以提取的程序性知识,是系统的、网络化的知识结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促进知识的建构和内化。因此,知识是活动、情境和文化的产物,是学习者相互对话和协商的产物,协作互动可以加速个体的知识建构,可以使建构的知识更加结构化、系统化。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及先前形成的认知图式,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合作和探索,可以集智取长、共同提高,形成一个广泛的学习共同体。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传授知识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而越来越多地是激励学生去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从而为知识建构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积极的支持,加速个人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内化的知识更快更好地转知成智,成为创新的翅膀而不是羁绊。
关键词:信息技术;人文关怀;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7-057-01
一、 尊重学生主体,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必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应注重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知识实际、情感实际、认知规律来设计知识点的学习顺序。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还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康的个性,应体现认识、能力、方法和情感目标的统一。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即学生是自身发展的主体,其主动性、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应受到充分地尊重,给予其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应让学生充分参与,以发挥其主体精神,教师的主导,要导出课堂的神韵,导出教学的整体价值,体现教育是发展人的精髓。同时,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状态及发展的可能性,因材施教,力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和发展。
二、重视体验学习,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
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和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性学习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突出特征,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它表现为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动手操作,需要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亲自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因此,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强调学生参与,强调“活动”,强调“操作”,强调“实践”,强调“探究”,强调“经历”,使学生进入体验性学习。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除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之外,应从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深入挖掘教材深层的多元教学要素,使学生受到求真、崇善、尚美的生命体验和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例如:笔者在讲解“在幻灯片中插入视频”一课时,在讲新课之前,给同学们播放了几张关于《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的图像、生平简介及评书“青梅煮酒论英雄”等幻灯片,同学们从声音、色彩、形象、情节等方面创设与当前学习任务相关的学习情景。有了任务情境的烘托,接着笔者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提出任务——在幻灯片中加入视频,使学生明确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及任务所包含的教学目标。同学们在此情境下,表现得跃跃欲试,谁都不甘落后,都想做出这样的视频效果。
三、注重多维活动,增强课堂的生命活力
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而对自然、对社会、对世界、对人生充满好奇和憧憬的青少年儿童的生命活动更应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朝气蓬勃的生命活力中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能和强烈的创新欲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对话,努力为每个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提供广泛的可能性。从生命的高度,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活动成为学生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让学生“主动”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让学生的内在能量释放出来。只有这样,才会使课堂教学不再机械、不再沉闷、不再程式化,而是充满生气和乐趣,充满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才会焕发师生的生命活力,体现教与学的交融,实现教法与学法的相互转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实现教学方法最优化,促进学生乐学、会学、生动活泼地学。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营造创新的民主气氛和人际环境。作为平等主体的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不只是语言上和行为方式上的你来我往,更是心与心的“对话”。用雅斯贝尔斯的话说,“是人与人精神的相契合”,“是人与人的主体间的灵肉交流活动”。这种对话式的交往关系不仅是一种认识关系,更重要的是一种创造关系,它有助于师生超越单一的视角,有助于师生发展起一种富有建设性的批判意识和富有人文性的民主气氛。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互动,是一个充满生命魅力的、可变化的、动态演化的过程,如果没有师生在一起的交互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就缺乏人气。教师的教学过程不是教“书”,而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将教学设计方案转化为学生的生命活动实践的一个互动、转化和实现的过程。一个真正尊重学生生命存在的课堂教学活动,必然是关注学生成长的多方面需求,要尽一切可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师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都会焕发出生命活力。
四、 激发参与热情,建构学生的知识智慧
决定知识发挥作用的并不是知识掌握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是理解了的内化了的智慧型知识,是活的随时可以提取的程序性知识,是系统的、网络化的知识结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促进知识的建构和内化。因此,知识是活动、情境和文化的产物,是学习者相互对话和协商的产物,协作互动可以加速个体的知识建构,可以使建构的知识更加结构化、系统化。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及先前形成的认知图式,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合作和探索,可以集智取长、共同提高,形成一个广泛的学习共同体。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传授知识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而越来越多地是激励学生去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从而为知识建构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积极的支持,加速个人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内化的知识更快更好地转知成智,成为创新的翅膀而不是羁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