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周围静脉输液无痛穿刺中的应用方法和成效?方法 以62例2013.1.1.~2014.1.1.之间在我院接受周围静脉输液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穿刺手段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前者应用的传统穿刺手法,后者是在循证护理的前提下进行的无痛穿刺,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与满意度?结果 在疼痛和满意度上,观察组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对周围静脉输液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患者的疼痛?
关键词:周围静脉输液;无痛穿刺;循证护理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methods and effectiveness in the peripheral vein infusion painless puncture method:.To 62 cases 2013.1.1 ~ 2014.1.1 in our hospital between patients receiving peripheral intravenous infusion for research object,depending on the patient puncture means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32 cases)and control group(30 cases),the traditional approach of the former puncture application,which is painless puncture in the context of evidence-based care were observed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pain and satisfaction with the results:the pain and satisfaction,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Conclusion:the clinic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surrounding intravenous infusion in patients Evidence-based car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reduce the patient's pain.
Key words:peripheral intravenous infusion;painless puncture;evidence-based care;
前言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静脉输液属于常规性操作之一,并且在操作频率上较高,与此同时,在执行该操作的时候,患者还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感,甚至会导致部分患者产生惧怕[1]?因此有效的减轻患者穿刺的疼痛,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成为了当下广大临床护理工作者共同思考的课题?目前我国针对于该情况实施的是循证护理,在护理成效上与传统的穿刺手法相比较之下,效果具有显著性,现在我们将详细的探讨,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以62例2013.1.1.~2014.1.1.之间在我院接受周围静脉输液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6例,患者的年龄在5~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3±2.5)岁,所有患者均无疼痛感觉障碍,且神志清醒,所患者的疾病种类主要包括急性肾炎?支气管哮喘?上呼吸道感染等,在住院观察期间,行穿刺的次数在215~430次之间,并且都是经由专业的护理人员执行的操作,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仅具有可比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对照组的30例患者采用的是传统穿刺手法,也就是将经脉选择,将止血带绑扎,同时要求患者将拳头紧握,并对穿刺部位的皮肤进行消毒处理?而护理操作者则借助左手将患者的皮肤绷紧,将穿刺针用右手握持,将针尖的斜面向上刺入患者的皮肤,并保证针尖向前前行,一定距离之后向血管刺入,在有回血的情况下,将针梗向前继续推进,长度为针梗的2/3左右?这时要求患者将拳头放松,并将止血带松解,将调节器开启,将针头固定,对滴数进行准确的调节?
而观察组的32例患者则是实施的循证护理周围静脉输液无痛穿刺方法,具体的方法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点:一是对循证问题予以确定,通常情况下患者在进行周围静脉输液的时候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进而使患者对疼痛产生畏惧,而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不与医护人员配合,尤其是儿童患者,严重的甚至排斥输液,进而不利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2]?故而有效的减轻患者穿刺过程中的疼痛成为了目前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二是对循证护理的依据进行查找,并进行综合评估,同时也护理人员的临床操作经验和技能相结合,具体的方法主要包括了以下六点:①对患者进行行为心理干预和认知干预,使患者的注意力得以分散,同时将疼痛感有效的缓解;②将神经区注射部位科学合理的选择,部分学者在研究中指出第三掌骨头?桡骨茎突?尺骨茎突这三者所形成的三角区域与其他区域的神经疼痛敏感度相比较之下要明显的低处许多;③将小号且锋利的穿刺针选择,与其它型号的针相比较之下,5.5号针头可以讲表皮与针头接触的面积有效的减少,并且在穿刺过程中,所受到的皮肤阻力也随之减轻,这样就达到了有效减轻患者穿刺疼痛的目的;④将进针的长度缩短,但是其前提必须是能够满足针头固定的长度,这样也就减少了针梗进入患者皮肤和血管的长度,自然也就有效的减轻了穿刺的疼痛;⑤将快速大角度进针方法选择,也就是保证皮肤呈45度角的情况下将针快速的进入,使患者的疼痛时间减少,并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提升;⑥要求患者在手法上保持空杯状,也就是对患者的皮肤进行常规性消毒,并要求患者将手腕自然的下垂和放松,将4指向掌心并拢,使患者的手背如同空杯隆起?在此基础上帮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再者就是依据以上的作法对患者的发神经去静脉进行选择,并将止血带正确的绑扎,同时要求患者保持空杯状拳头,对穿刺部位的皮肤进行消毒处理,将患者的静脉用护理人员的左手固定,将5.5号的穿刺针用右手握持,拨正针与皮肤呈45度角快速进入,当血管上壁被针头穿过的时候,有回血的情况下,平行走向的将针头顺着静脉方向向前送入,将止血带松开,并要求患者将拳头缓慢的放松,将调节器打开,将针头固定,将滴数进行调节[3]?在执行以上操作的时候,必须对患者进行全程的心理干预,如加强沟通和交流,或者是播放舒缓的音乐,使患者保持身心的愉悦,将注意力转移,进而将穿刺的疼痛感有效的减轻? 3.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与穿刺满意度?
4.评价方法
将患者根据疼痛程度的不同分为五级,即0级:代表的是无痛,也就是患者在进行静脉穿刺的时候,局部没有痛感?没有反应?面部表情没有任何改变;1级:代表的是微痛,也就是患者在进行周围静脉穿刺的时候,穿刺部位有8s以内的疼痛刺痛感,其它方面没有任何变化;2级:代表的是中度疼痛,也就是患者在行周围静脉穿刺的时候,穿刺部位的疼痛持续时间达到8~10s,并且出现了皱眉反应;3级:代表的是重度疼痛,也就是患者再行周围静脉穿刺的时候,穿刺部位的疼痛时间持续时长达到了10~12s,并且患者紧闭口唇?皱眉;4级:代表的是剧痛,也就是患者在进行周围静脉穿刺之后,患者穿刺部位的持续疼痛时间达到12s以上,头部抬起,肢体反射性抬高或者是回缩,张口呻吟或者是紧闭口唇,并且皱眉,患者不可耐受?
5.统计学处理 对调查的两组患者的病历资料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处理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当P<0.05的情况下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
二?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方式的周围静脉输液穿刺之后,在在疼痛程度上,观察组均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对照组0~4级疼痛的人数分别为5例?8例?6例?7例和4例;而观察组0~4级疼痛的人数分别为9例?8例?8例?5例和2例;在穿刺满意度上,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63.33%(19/30)?78.13%(25/32),
可见两组差异性显著,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穿刺疼痛感比较(n)
分组
人数
0级
1级
2级
3级
4级
对照组
30
5
8
6
7
4
观察组
32
9
8
8
5
2
X2值
5.612
8.214
6.213
5.632
4.561
P值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三?结论
对于机体而言,疼痛属于一种自我防御,假如疼痛表现出持续性,就会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造成严重的影响?但是对于医疗卫生服务而言,周围静脉输液穿刺属于一种常见性操作,并且伴随着致痛性,进而就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加强疼痛方面的护理至关重要?而循证护理作为一种有效性?科学性的护理手段,目前在临床静脉输液穿刺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通过以上的循证护理我们了解到对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手段与传统的穿刺手段相比较之下缓解疼痛的效果更佳,并且在满意度上也要明显的高出许多?由此可见,在临床周围静脉穿刺过程中将循证护理大力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执行以上操作的时候,护理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并且与患者能够很好的进行交流和沟通,使患者的注意力有效的转移,进而将疼痛不适感有效的缓解和降低?在操作上避免主观性和盲目性,保证规范性?有效性和科学性的进行周围静脉血无痛穿刺,使患者和家属的需求能够得到最大化的满足,促进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并将和谐的医患关系构建,促进医疗服务质量水平的提升和医疗卫生事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杰,雷婷婷,年夫春,等.循证护理在周围静脉输液无痛穿刺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4,10:1664-1666.
[2]邹卫红,曾淑萍,钟春兰,胡晶,廖丽霞,付萍.循证护理在减轻小儿静脉输液疼痛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3,02:113-115.
[3]尹雅娟,杨桂芝.循证护理在静脉输液教学中的应用[A].中华护理学会.中华护理学会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护理学会:,2009:3.
[4]李勤.静脉输液穿刺角度再探讨中的循证意识[A].中华护理学会.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静脉治疗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护理学会:,2009:4.
关键词:周围静脉输液;无痛穿刺;循证护理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methods and effectiveness in the peripheral vein infusion painless puncture method:.To 62 cases 2013.1.1 ~ 2014.1.1 in our hospital between patients receiving peripheral intravenous infusion for research object,depending on the patient puncture means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32 cases)and control group(30 cases),the traditional approach of the former puncture application,which is painless puncture in the context of evidence-based care were observed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pain and satisfaction with the results:the pain and satisfaction,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Conclusion:the clinic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surrounding intravenous infusion in patients Evidence-based car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reduce the patient's pain.
Key words:peripheral intravenous infusion;painless puncture;evidence-based care;
前言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静脉输液属于常规性操作之一,并且在操作频率上较高,与此同时,在执行该操作的时候,患者还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感,甚至会导致部分患者产生惧怕[1]?因此有效的减轻患者穿刺的疼痛,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成为了当下广大临床护理工作者共同思考的课题?目前我国针对于该情况实施的是循证护理,在护理成效上与传统的穿刺手法相比较之下,效果具有显著性,现在我们将详细的探讨,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以62例2013.1.1.~2014.1.1.之间在我院接受周围静脉输液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6例,患者的年龄在5~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3±2.5)岁,所有患者均无疼痛感觉障碍,且神志清醒,所患者的疾病种类主要包括急性肾炎?支气管哮喘?上呼吸道感染等,在住院观察期间,行穿刺的次数在215~430次之间,并且都是经由专业的护理人员执行的操作,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仅具有可比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对照组的30例患者采用的是传统穿刺手法,也就是将经脉选择,将止血带绑扎,同时要求患者将拳头紧握,并对穿刺部位的皮肤进行消毒处理?而护理操作者则借助左手将患者的皮肤绷紧,将穿刺针用右手握持,将针尖的斜面向上刺入患者的皮肤,并保证针尖向前前行,一定距离之后向血管刺入,在有回血的情况下,将针梗向前继续推进,长度为针梗的2/3左右?这时要求患者将拳头放松,并将止血带松解,将调节器开启,将针头固定,对滴数进行准确的调节?
而观察组的32例患者则是实施的循证护理周围静脉输液无痛穿刺方法,具体的方法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点:一是对循证问题予以确定,通常情况下患者在进行周围静脉输液的时候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进而使患者对疼痛产生畏惧,而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不与医护人员配合,尤其是儿童患者,严重的甚至排斥输液,进而不利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2]?故而有效的减轻患者穿刺过程中的疼痛成为了目前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二是对循证护理的依据进行查找,并进行综合评估,同时也护理人员的临床操作经验和技能相结合,具体的方法主要包括了以下六点:①对患者进行行为心理干预和认知干预,使患者的注意力得以分散,同时将疼痛感有效的缓解;②将神经区注射部位科学合理的选择,部分学者在研究中指出第三掌骨头?桡骨茎突?尺骨茎突这三者所形成的三角区域与其他区域的神经疼痛敏感度相比较之下要明显的低处许多;③将小号且锋利的穿刺针选择,与其它型号的针相比较之下,5.5号针头可以讲表皮与针头接触的面积有效的减少,并且在穿刺过程中,所受到的皮肤阻力也随之减轻,这样就达到了有效减轻患者穿刺疼痛的目的;④将进针的长度缩短,但是其前提必须是能够满足针头固定的长度,这样也就减少了针梗进入患者皮肤和血管的长度,自然也就有效的减轻了穿刺的疼痛;⑤将快速大角度进针方法选择,也就是保证皮肤呈45度角的情况下将针快速的进入,使患者的疼痛时间减少,并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提升;⑥要求患者在手法上保持空杯状,也就是对患者的皮肤进行常规性消毒,并要求患者将手腕自然的下垂和放松,将4指向掌心并拢,使患者的手背如同空杯隆起?在此基础上帮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再者就是依据以上的作法对患者的发神经去静脉进行选择,并将止血带正确的绑扎,同时要求患者保持空杯状拳头,对穿刺部位的皮肤进行消毒处理,将患者的静脉用护理人员的左手固定,将5.5号的穿刺针用右手握持,拨正针与皮肤呈45度角快速进入,当血管上壁被针头穿过的时候,有回血的情况下,平行走向的将针头顺着静脉方向向前送入,将止血带松开,并要求患者将拳头缓慢的放松,将调节器打开,将针头固定,将滴数进行调节[3]?在执行以上操作的时候,必须对患者进行全程的心理干预,如加强沟通和交流,或者是播放舒缓的音乐,使患者保持身心的愉悦,将注意力转移,进而将穿刺的疼痛感有效的减轻? 3.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与穿刺满意度?
4.评价方法
将患者根据疼痛程度的不同分为五级,即0级:代表的是无痛,也就是患者在进行静脉穿刺的时候,局部没有痛感?没有反应?面部表情没有任何改变;1级:代表的是微痛,也就是患者在进行周围静脉穿刺的时候,穿刺部位有8s以内的疼痛刺痛感,其它方面没有任何变化;2级:代表的是中度疼痛,也就是患者在行周围静脉穿刺的时候,穿刺部位的疼痛持续时间达到8~10s,并且出现了皱眉反应;3级:代表的是重度疼痛,也就是患者再行周围静脉穿刺的时候,穿刺部位的疼痛时间持续时长达到了10~12s,并且患者紧闭口唇?皱眉;4级:代表的是剧痛,也就是患者在进行周围静脉穿刺之后,患者穿刺部位的持续疼痛时间达到12s以上,头部抬起,肢体反射性抬高或者是回缩,张口呻吟或者是紧闭口唇,并且皱眉,患者不可耐受?
5.统计学处理 对调查的两组患者的病历资料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处理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当P<0.05的情况下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
二?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方式的周围静脉输液穿刺之后,在在疼痛程度上,观察组均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对照组0~4级疼痛的人数分别为5例?8例?6例?7例和4例;而观察组0~4级疼痛的人数分别为9例?8例?8例?5例和2例;在穿刺满意度上,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63.33%(19/30)?78.13%(25/32),
可见两组差异性显著,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穿刺疼痛感比较(n)
分组
人数
0级
1级
2级
3级
4级
对照组
30
5
8
6
7
4
观察组
32
9
8
8
5
2
X2值
5.612
8.214
6.213
5.632
4.561
P值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三?结论
对于机体而言,疼痛属于一种自我防御,假如疼痛表现出持续性,就会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造成严重的影响?但是对于医疗卫生服务而言,周围静脉输液穿刺属于一种常见性操作,并且伴随着致痛性,进而就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加强疼痛方面的护理至关重要?而循证护理作为一种有效性?科学性的护理手段,目前在临床静脉输液穿刺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通过以上的循证护理我们了解到对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手段与传统的穿刺手段相比较之下缓解疼痛的效果更佳,并且在满意度上也要明显的高出许多?由此可见,在临床周围静脉穿刺过程中将循证护理大力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执行以上操作的时候,护理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并且与患者能够很好的进行交流和沟通,使患者的注意力有效的转移,进而将疼痛不适感有效的缓解和降低?在操作上避免主观性和盲目性,保证规范性?有效性和科学性的进行周围静脉血无痛穿刺,使患者和家属的需求能够得到最大化的满足,促进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并将和谐的医患关系构建,促进医疗服务质量水平的提升和医疗卫生事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杰,雷婷婷,年夫春,等.循证护理在周围静脉输液无痛穿刺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4,10:1664-1666.
[2]邹卫红,曾淑萍,钟春兰,胡晶,廖丽霞,付萍.循证护理在减轻小儿静脉输液疼痛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3,02:113-115.
[3]尹雅娟,杨桂芝.循证护理在静脉输液教学中的应用[A].中华护理学会.中华护理学会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护理学会:,2009:3.
[4]李勤.静脉输液穿刺角度再探讨中的循证意识[A].中华护理学会.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静脉治疗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护理学会:,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