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印象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573249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波德戈里察名字的回归,是黑山乃至整个东欧国家返回欧洲的一个侧面。
  
  我刚到黑山首都波德戈里察,就接到国内一个朋友的电话。他问我在哪儿,我回答在黑山。他说,那你就顺便来一趟沈阳吧。我听后大笑道,此黑山非辽宁之黑山,它是巴尔干半岛上2006年才独立的一个国家。黑山很小,国土面积不足1.4万平方千米,而人口62万刚出点头,首都人口不到19万。开车两三天就转遍了黑山的东西南北,美丽的亚得里亚海滩,巍峨的高山,厚重的历史古城以及身材明显高大的黑山人,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不能过境”
  
  黑山位于巴尔干中西部,西北、东和南三面分别与波黑、塞尔维亚和阿尔巴尼亚接壤,在亚得里亚海沿岸与克罗地亚的少许领土相连。乘车从陆路由克罗地亚南部城市杜布罗夫尼克去黑山首都波德戈里察有两条路,一条近些但要穿过几公里的波黑领土,另一条远些但直接与黑山相连。开车前来接我的黑山小伙儿决定走前一条。这条路上被波黑隔断的地方有严格的边境控制,从克罗地亚出境没有什么麻烦问题,边检的小伙子还特意告诉我:“您的签证可以两次出入境。”但在进入波黑国土的时候,我却遇到了麻烦。一名边检人员拿着我的护照看了一会儿,又交给另一名看上去是个小头目的女警察。她又看了半天,最后摇了摇头,说我虽然有克罗地亚和黑山两国的签证,但没有波黑的,因此绝对不能过波黑的境。黑山小伙子苦苦地解释了半天,我也说刚刚去过波黑,但这些都不管用。最后,我们只好又退回克罗地亚,好在我是两次入境的签证,否则可就麻烦大了。另一条路不经过波黑,我两边的签证都有,出关入关都很顺利。特别是进入黑山,所需时间不超过一分钟,比在俄罗斯入境的速度要快上一百倍。
  进入黑山之后,开车的小伙话多了起来,但主要表达的是失落感。他说,五年前,黑山与塞尔维亚是一家,20年前与波黑、克罗地亚也是一家。那时的南斯拉夫是巴尔干半岛上最大的国家。可现在,不论向哪个方向,走不多远就是边境。他有些无奈地摇着头。的确,前南斯拉夫在铁托的领导下在世界上可都是鼎鼎有名的国家,又是搞自治社会主义,又是闹不结盟。但由于种种原因,前南斯拉夫在苏东剧变的大潮中一分为五。在接下来的日子,这个地区发生了波黑内战、科索沃战争、北约轰炸南联盟,社会转型充斥着血腥。2006年黑山与塞尔维亚和平分家,2008年科索沃宣布独立。至此,原南斯拉夫事实上分成了七个国家,前南地区的内部篱笆就这样扎起来了。多了边界,少了方便;多了警察,少了和谐;多了敌对,少了亲情。
  
  黑山的根与魂
  
  一国之所以能成为一国,必定有它的根和它的魂。黑山的根就是高山。“黑山”是意译,拉丁语的音译是“门地内格罗”,而斯拉夫语说快时的音与“可口可乐”相似,它们的含义都是“黑色的山”。所谓黑色,不过是灰色和深绿的夸张说法。黑山的山雄伟粗犷,色彩深沉、表面粗糙的山体,在一簇簇低矮灌木、一片片森林的映衬下显得既高大又厚重,远远望去,在蓝天白云之下连绵起伏。盘山公路就像长蛇一圈一圈地缠绕着高山,车行其上,左拐右转,仿佛上天入地。极致之地,一侧的悬崖和一侧的峭壁让你感到心惊肉跳。这样的高山孕育了黑山的早期国家,也造就了黑山民族。1040年,原属于古罗马的南达尔马提亚省首府多克里尔独立。又过了47年,它发展成为一个王国,称“泽塔”。在波德戈里察以西29公里的洛夫琴山脚下,有一个“石头城”,它就是采蒂涅。采蒂涅曾是泽塔王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有黑山的“历史博物馆”和“档案馆”之誉。从民族起源上说,黑山人原本就是塞尔维亚人,公元13~15世纪之间撑起塞尔维亚王国。15世纪,土耳其征服了巴尔干之后,一部分塞尔维亚人逃进黑山,逐渐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南部斯拉夫黑山民族。采蒂涅的博物馆中有一面布满弹孔的黑山国旗,它是黑山人同外来征服者浴血抗争的见证。
  高山更孕育了黑山的文化和精神。我去黑山之前到其驻华使馆取签证时,大使莉尔雅娜·托什科维奇女士将彼得·涅古什的一本长篇诗集《山地花环》作为礼物送给我。涅古什生于1813年,1830年成为黑山政教合一的最高统治者,在采蒂涅创建了第一个法庭、第一所学校、第一个印刷厂和第一个图书馆。19世纪30~50年代,他领导黑山人民打退了土耳其人的多次进攻,迫使后者承认黑山的独立。涅古什还是一位诗人,创作了多部描写黑山人与土耳其斗争的诗集,有“永恒的经典”之誉的《山地花环》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名言是:“我们绝不会不经流血就交出许多世纪以来用鲜血保卫的一切。我们宁肯牺牲,也不愿做土耳其的臣民。”如今,涅古什的陵墓就在采蒂涅的那座海拔1660米的高山上。在中北部另外一座更高的大山的峭壁上,镶嵌着有“三教圣地”之称的奥斯卓东正教教堂,教堂里面埋葬着一位“圣人”,其功绩就是将瓦西利耶从黑塞哥维那独立出来。教堂的最高处有一株葡萄藤,连藤带叶都被铁栏杆围着,朝拜者排着队亲吻着围栏上的名牌,在他们的心目中,这可是圣人亲手栽种的圣树呵!
  黑山的山傍着美丽的亚得里亚海,这也是一个滨海的国度,海成了黑山的魂。驾车行驶在弯弯曲曲的亚得里亚海岸公路上,清澈见底的海,浅黄泛白的海滩,建筑物桔红的屋顶,浅灰或白色的墙,成荫的绿树,与蓝天白云一起构成了一幅又一幅美丽绝伦的风景画。拜伦曾赞美说:“宇宙诞生之时,海洋与陆地的最美丽邂逅就在黑山的海岸。当大自然的珍珠撒播时,其中一大把就落到了这片土地上。”科托尔海峡上的古城科托尔被说成是古代水手、建筑师、科学家之乡和博物馆城市,建城已有2500多年的布德瓦是夏日剧院和狂欢节小城,著名港口巴尔是外界窥视黑山的窗口,斯万提斯蒂凡小城留下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卓别林、索菲娅·罗兰等世界显贵名流的足迹,乌尔齐尼则被称为东方化的西方小城或者最西方化的东方小城。黑山的深沉在于高山,而它的明快则在于大海。
  
  命运轨迹
  
  然而,黑山毕竟是小国,根与魂还得与命运抗争。它的首都波德戈里察名称的演变就是一个很好的注脚。波德戈里察处于里布尼察河和莫拉察湾的交汇处,河水弯弯曲曲地流经波德戈里察市区,因而河上有好几座桥。其中,离市中心最近处的两座桥给我留下的印象比较深。一座是白色的斜拉铁索桥,看上去是新建的,上面可以跑汽车。另一座是比较旧的人行休闲桥,桥上一侧还有不少椅子。文献上说,波德戈里察最早可能是伊利里亚人部落的中心,后来成为古罗马的一个客栈。中世纪之初是一个封建邦国的首府,称里布尼察,1326年改称波德戈里察。在以后的日子里,土耳其人于1474年、奥地利人于1916年、意大利人于1941年、德国人于1943年先后占领过波德戈里察。到1944年底,铁托领导的游击队控制了黑山大部分地区,而黑山共产党人是铁托的坚定支持者。所以,1945年,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建立时,黑山成为六个联邦主体之一。为了感谢铁托,1946年,黑山人将波德戈里察改称“铁托格勒”。铁托是前南斯拉夫的主要领导人,而“格勒”则是俄语中“城”的意思,大体可以译成“铁托城”或“铁托市”。这种起源来自苏联,名称类似的城市有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加里宁格勒等等。在原东欧其他国家中,按苏联模式用主要领导人命名的城市只有这一个。这说明波德戈里察与苏联有着一种特别的关系。在上面提到的那座人行休闲桥的两端,桥体上对称地竖着两块玻璃,上面除了图案之外还刻有“莫斯科”和“波德戈里察”的俄文字。1992年,南联邦解体后,“铁托格勒”又改回了“波德戈里察”。波德戈里察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独立的和西方的属性,而铁托格勒带有依附的和东方的特点。在它名称改变的背后,黑山人有着一言难尽的坎坷命运。波德戈里察名字的回归,是黑山乃至整个东欧国家返回欧洲的一个侧面。
  黑山的外表没有装饰,也不豪华,缺少现代气息,但却原汁原味朴实得彻底。同样让人赞叹的是,在这些朴实无华的外表之下,黑山和黑山人书写了太多太多的传奇和故事。比如,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前南斯拉夫电影《桥》中的那座桥,其复制品现在还矗立在塔拉河上。再比如,寫那本有名的《新阶级》一书的前南斯拉夫著名的持不同政见者米洛万·吉拉斯就是黑山人。
   (作者供图)
其他文献
中国制造的影响力,甚至充分体现在了美国灾难大片《2012》中:片中那些在劫难之际拯救人类的巨大“方舟”。而“只有中国人才能完成这样的任务”这句台词,在中国观众中引发的情感却是复杂而微妙的。  而让中国制造再次成为关注焦点的,是2009年岁末一则有政府背景、由中国几家商业协会联手打造的、在美国电视有线新闻网(CNN)播出的商业广告。这则广告围绕“中国制造,世界合作”的理念,用时尚、流行的元素演绎了新
前些日子中央电视台连续几天报道了中国投资移民者在美国被骗的事件。那是一个叫作芝加哥会议中心的项目,负责人塞斯只有29岁却称有15年房地产业经验,要在芝加哥机场附近建造一个世界最大规模的低碳环保酒店,向290多名投资者(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国)出售了他自己公司1.45亿美元的股份。几年之后这个酒店还没有建起来,项目负责人却在2013年初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指控伪造证件,1亿多美元的外国人投资款均被冻结。
这个民族在缅甸若开邦居住的历史已超过1300年;他们是阿拉伯穆斯林、阿富汗人、摩尔人、波斯人、土耳其人和孟加拉人的直接后裔;他们非常贫困并受到种种限制,纷纷逃往东南亚其他国家……    2009年1月,一个人权组织透露,将近1000名罗兴伽人于2008年底逃到泰国避难,但泰国军人拒绝他们入境,并且把只装了少量粮食和饮水的难民船拖回大海,还把船上的发动机弄坏,任其在海上漂流。这些难民大约有一半在印尼
“位高权轻”,曾经位至台湾地区副领导人,但没有实际权力,抱怨自己是“深宫怨妇”; 长期特立独行,在党内没有自己的派系,被形容为民进党内的“政治孤鸟”——她就是台湾的所谓“第一才女”吕秀莲。  曾经的“党外第一才女”  吕秀莲,1944年6月7日出生于台湾桃园县的农民家庭。自幼她特别欣赏孙中山、胡适自由开放的思想。高中毕业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台大法律系。1967年毕业后,她在报社跑了三个月的新闻,
在台湾政坛,李登辉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物。他曾是国民党主席,却使国民党四分五裂,失去执政权;他不是民进党主席,却暗地里帮助民进党赢得2000年“大选”的胜利,让一个成立仅13年的“台独”政党登上了执政的舞台;他的各种媚日言论言行又让坊间关于他是日本人之说甚嚣尘上。今天,就让我们来揭开他的庐山真面目。  “皇民”之子  1923年1月15日,李登辉出生于新北市三芝乡埔坪村的“源兴居”。  李登辉生长在
2013年的初冬对中国、欧盟以及中东欧国家别具意义。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中国未来的全面深入改革锚定了明确方向;继而中国与欧盟第16次领导人会晤举行,共同发表《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清晰规划了中欧全方位合作的路径;数日之后,李克强总理远赴布加勒斯特,正式访问罗马尼亚并参加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第二次会晤以及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  暖冬之旅  尽管天气寒冷,但布加勒斯特却充满着
近日,“棱镜”、“颞颥”等美英系列秘密监控项目相继曝光,全球一片哗然。美前中情局雇员爱德华·斯诺登接二连三曝出“猛料”,称美英情报部门无网不入,从简单的通话记录到直接进入谷歌、苹果、脸谱等九大互联网巨头服务器获取电邮、网络浏览和聊天记录、照片、存储数据、视频会议、文件传输以及使用社交网络情况等各种“网络踪迹”,再到目标国家的骨干网络和重要系统,无一不是美国的囊中之物。斯诺登掀开的不仅是美国秘密监控
在警报声的“指挥棒”下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  第22天,  第23天.  今天已经是自7月7日夜“护刃行动”开始以来的第23天了。  每天,不知哪个时刻,刺耳、凄厉的防空警报就会响彻特拉维夫全城,这意味着火箭弹又飞到了这座城市的上空。警报一响,就如挥舞在空中的指挥棒,在建筑物里的所有人必须快速离开房间,冲到庇护室躲藏;在露天区域的人得疾跑到附近的公共庇护室;而开车的人则必须
近日,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同期访华,引起国内外各界高度关注。本刊特约记者、国际网总裁张慧君就此采访了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前驻埃及、突尼斯兼巴勒斯坦、阿尔及利亚、黎巴嫩大使安惠侯。  “向东看”就是向亚洲看,  主要是向中国看  张慧君(以下简称张):连日来,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前后脚相继访问中国,这在国际关系史和中国外交史上都非常罕见。中
马英九成功连任台湾地区领导人,避免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形势的逆转与倒退,也为下一步两岸关系发展、规划创造了重要条件与难得的历史机遇。但马英九连任后,能否开创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局面、深化经济合作、促进两岸真正和解与社会融合?可以预期,未来四年,两岸在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方面会有重大发展,但要打破两岸政治僵局,讨论或协商敏感的政治议题仍面临许多困难,签署两岸“和平协议”可能仍只是一种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