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提高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是外语教学的出发点和依归。对于学生来说,也有许多因素影响着学生在英语上的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学习到运用,除了受到教师方法的影响外,学生本身各方面的情况也对学习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 中学英语 灵活应用 交际能力
外语教学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就是要会运用。这就要求学生经过思维对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进行整理,从而正确流利表达自己的想法,通俗地说也就是灵活运用。虽然教师心中清楚地知道只有做到灵活运用英语,才是真正意义上“学好英语”。
学习效果不好,并不等于教师的工作做得不够多。其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各种英语氛围,学生似乎也很感兴趣,但最终都还是离不开教师或多或少的提醒和帮助。而为什么在中国学英语会有这么多“哑巴”英语的现象?首先从教师角度来看:1.小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不准,受中学英语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以知识为本,重知识传授,轻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2.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教室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单纯的机械训练,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任务驱动性学习;3.教师所创设的教学语境不够真实,缺乏生活化的真情实感的语言实践偏重语言知识的终结性评价。以上这些原因最终使学生处在被动地位,久而久之缺少了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思想就象套上了枷锁,无法真正表达自己的情感。
要真正做到灵活运用,在教师监督下打好基础是必需的,其次才是让学生发散思维。根据上述情况,从学生角度来说,造成不能灵活应用英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解决语言积累不够的问题
(一)依托朗读培养良好语感。
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它和语文教学一样,重在反复读,时刻练,从而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朗读是巩固旧知、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培养学生美的语音、语调、语感的好方法。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如下方法来对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的培养,例如跟录音机读、师徒结队、培养领读小朋友,促进全面发展。
(二)大量背诵积累语言素材。
为了学生将来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景时能够将英语脱口而出,就要求学生把功能句型整句背诵,借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这是流利表达的基础。因此,要求教师要制定出一个捆绑式的背诵方案,学生互相帮助背诵。
二、解决学生脑海中没有语篇感的问题
学英语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即使是在大量背诵的基础上,在陌生环境中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脑海中最先出现的仍可能只是几个关键词。所以在实际生活的自由表达中,会有不知从何说起的感觉。于是,表演课文就成了许多教师采用的方法。表演课文之前,要让学生至少能有完整的一句话的输出。如果能做到在任何情况都能“逢问能答”的程度,就为从“句”的输出到“篇”的输出奠定了基础,因为能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逢问能答”说明学生是真正理解意思的。这就避免了某些学生背得很熟,却是有口无心的现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按课文表演,这是必不可少的过程。
三、解决不能灵活表达的问题
经过前面几个步骤的训练,如果此时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说英语,他们往往会觉得无话可说,还是会出现冷场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前几个步骤中都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来回答,或是教师创设情景,学生在接到任务后进行对话。这些活动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所以学生的思维也是被动的,自然而然也就谈不上灵活运用了。解决这种无话可说的现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学会提问。
交流通常是以信息差为基点,通过信息传递达到填补信息差而产生的。在形式上可以是问答形式,也可以是描述形式。但无论是何种形式都必须有思想的参与。因此,要引起交流的因素之一就是要有问题。而我们的实际情况是学生不会提问,而是更习惯回答别人的问题。这是因为在实际教学课堂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情况出现较多,学生常常处在被动状态,学生的思维也就被定格在“你问我答”的形式中。
(二)联系实际,随时体验。
无论是教师创设情景还是学生自己创设情景,只有当学生
运用英语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在自由对话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时,学生才会对所学语言有更深刻的记忆,才能做到真正的灵活运用。
中学生学习英语需要大量的可供模仿的目标语言输入。在语言输入过程中,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意义上,而不是外在的语言形式上,并且在这个习得的过程中形成听和说的习惯。我们应把交际语言的习得作为获得语言交际能力的手段,而非只是把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目的。这在教学过程中也是我们要区分开的,否则我们的教学整体上就会显得很不和谐。
关键词 中学英语 灵活应用 交际能力
外语教学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就是要会运用。这就要求学生经过思维对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进行整理,从而正确流利表达自己的想法,通俗地说也就是灵活运用。虽然教师心中清楚地知道只有做到灵活运用英语,才是真正意义上“学好英语”。
学习效果不好,并不等于教师的工作做得不够多。其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各种英语氛围,学生似乎也很感兴趣,但最终都还是离不开教师或多或少的提醒和帮助。而为什么在中国学英语会有这么多“哑巴”英语的现象?首先从教师角度来看:1.小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不准,受中学英语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以知识为本,重知识传授,轻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2.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教室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单纯的机械训练,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任务驱动性学习;3.教师所创设的教学语境不够真实,缺乏生活化的真情实感的语言实践偏重语言知识的终结性评价。以上这些原因最终使学生处在被动地位,久而久之缺少了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思想就象套上了枷锁,无法真正表达自己的情感。
要真正做到灵活运用,在教师监督下打好基础是必需的,其次才是让学生发散思维。根据上述情况,从学生角度来说,造成不能灵活应用英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解决语言积累不够的问题
(一)依托朗读培养良好语感。
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它和语文教学一样,重在反复读,时刻练,从而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朗读是巩固旧知、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培养学生美的语音、语调、语感的好方法。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如下方法来对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的培养,例如跟录音机读、师徒结队、培养领读小朋友,促进全面发展。
(二)大量背诵积累语言素材。
为了学生将来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景时能够将英语脱口而出,就要求学生把功能句型整句背诵,借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这是流利表达的基础。因此,要求教师要制定出一个捆绑式的背诵方案,学生互相帮助背诵。
二、解决学生脑海中没有语篇感的问题
学英语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即使是在大量背诵的基础上,在陌生环境中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脑海中最先出现的仍可能只是几个关键词。所以在实际生活的自由表达中,会有不知从何说起的感觉。于是,表演课文就成了许多教师采用的方法。表演课文之前,要让学生至少能有完整的一句话的输出。如果能做到在任何情况都能“逢问能答”的程度,就为从“句”的输出到“篇”的输出奠定了基础,因为能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逢问能答”说明学生是真正理解意思的。这就避免了某些学生背得很熟,却是有口无心的现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按课文表演,这是必不可少的过程。
三、解决不能灵活表达的问题
经过前面几个步骤的训练,如果此时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说英语,他们往往会觉得无话可说,还是会出现冷场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前几个步骤中都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来回答,或是教师创设情景,学生在接到任务后进行对话。这些活动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所以学生的思维也是被动的,自然而然也就谈不上灵活运用了。解决这种无话可说的现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学会提问。
交流通常是以信息差为基点,通过信息传递达到填补信息差而产生的。在形式上可以是问答形式,也可以是描述形式。但无论是何种形式都必须有思想的参与。因此,要引起交流的因素之一就是要有问题。而我们的实际情况是学生不会提问,而是更习惯回答别人的问题。这是因为在实际教学课堂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情况出现较多,学生常常处在被动状态,学生的思维也就被定格在“你问我答”的形式中。
(二)联系实际,随时体验。
无论是教师创设情景还是学生自己创设情景,只有当学生
运用英语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在自由对话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时,学生才会对所学语言有更深刻的记忆,才能做到真正的灵活运用。
中学生学习英语需要大量的可供模仿的目标语言输入。在语言输入过程中,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意义上,而不是外在的语言形式上,并且在这个习得的过程中形成听和说的习惯。我们应把交际语言的习得作为获得语言交际能力的手段,而非只是把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目的。这在教学过程中也是我们要区分开的,否则我们的教学整体上就会显得很不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