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来源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terti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可以从互联网中了解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在某些程度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结合疫情期间“停课不停教、不停学”情况,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下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对此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以期为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停课不停教、不停学;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
  一、引言
  目前,为制止疫情向校园蔓延,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健康,教育部发出通知,将2020年春季开学时间推迟,学生在家不外出、不聚会、不举办和参加集中性活动,各培训机构也按要求取消各类线下课程。与此同时,为保障学生延期开学后的学习进度,各地教育部门也为服务保障防控疫情期间中小学校“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做了大量工作。依托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平台,以互联网信息传播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使“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变为了可能。“互联网+教育”为教育新模式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利用網络优势,以网络为载体,利用个人移动终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成为当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
  二、互联网环境下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现状
  目前,在互联网环境下,学生的心理状况并不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的发展。学生虽然可以利用互联网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识,为学习和工作提供便利,但也会引起很多心理健康问题。
  (一)沉迷网络世界
  学生普遍沉迷于网络,主要是因为它具有虚拟性的特点,能得到日常生活所不能得到的乐趣。事实上,互联网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互动体验和娱乐,可以随时随地开展虚拟交流和游戏活动。因此,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存在着过度依赖网络的现象。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放纵自己的行为,导致学生的个人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变化。
  (二)交际能力下降
  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过度使用甚至依赖网络进行交流时,会削弱他们的交际能力,甚至在与他人交流时产生恐惧感。在当今社会中,人们不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甚至因为冷漠而产生情感障碍。目前,部分学生存在严重的社会障碍,例如:很多学生在面对面的状态下,无法沟通,甚至不知道如何沟通,长期封闭会导致心理焦虑、自卑等问题,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为了在网络的帮助下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他们试图在现实生活中迷失自我,最终脱离社会发展的轨道。
  (三)不够完善的学生心理健康平台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成为学校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但是,我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平台有待完善。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途径也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不能很好地达到学生的需求。借助互联网环境完善学生心理健康平台任重道远。
  三、互联网环境下学生心理健康应对策略
  (一)搭建科学的学生心理健康平台
  学校应为心理健康教育搭建良好的科学管理平台,同时也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现阶段,每所学校都有独立的网络教育系统,一些学校利用网络沟通平台构建合理的官方账号,并运用互联网技术构建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保证其完善性,准确把握学生的心之所想,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对教育内容进行合理设计,并及时更新,实现教育课程的规范化,使学校教育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其心理教育模式也得到了发展。同时,学校也需要确保平台具有高度的保密性,避免泄露学生隐私。此外,还必须确保网站工作人员具有高度的专业精神,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心理辅导人员参加专业化培训,掌握最新的辅导方法。
  (二)创新教育理念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围绕学生这个核心点,教师从中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放下警惕和抵触情绪。在此基础上,找出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从而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在当今社会,学生心理教育工作者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继承传统教育模式中的优秀方法。不仅如此,还需要将新课程改革等新时代理念渗透到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营造和谐平等的教育关系。此外,在利用新媒体开展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需求,增强学生的创造力、主动性和参与性,最大限度地深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三)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
  学校要重视对学生的互联网技术能力培训,使学生了解信息设备的基本使用方法,培养信息识别与处理的基本能力,通过对信息的评价和处理,解决实际问题。新时期的教育除了掌握互联网信息技术外,更要关注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断提升学生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创新实践的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扩大数字家庭和互联网教育的信息消费,积极从多方面整合信息技术和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奠定基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较为优质教育,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杨自犇.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停课不停学”的教学新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23):90-91.
  [2]杜炳鋆,张莹.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国际公关,2020(04):46+48.
  [3]昝瑛瑛,徐玲玲.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传媒论坛,2020,3(08):174.
  [4]李铭辉.互联网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与心理教育对策[J].嘉应大学学报,2003(02):86-88.
  [5]陈俊锋.微课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风,2020(12):63.
  [6]杨世震, 王方. 从“停课不停学”看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 37(04):233-234.
其他文献
【摘要】:心理辅导是班主任的工作重心,良好的心育教育则是促进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聊吧,用真心话换真情,营造“心理动力场”,促进实現每个学生良好人格发展,打造学生的“心灵家园”。  【关键词】:“聊吧”;心育教育 ;  班级管理中,学生的心育管理能力在班主任的专业素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要善于观察学生动态,准确诊断学生心理问题;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信念,拥有良好心态。基于此
期刊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老师逐渐开始在课堂中引入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且这种模式已经成为未来语文教学课堂的主要教学方式。因而,在教學课堂中如何更好的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成为老师目前研究的重点,教师只有找到更好的方式促进合作教学,学生的学习效果才可以得到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合作;探究  由于教学改革的推进,小学语
期刊
“数感”,笔者认为就是对数学的感觉、感受甚至感情,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意识。课程标准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标准》中第一次明确地把数感作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目标提了出来,这对每个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谈谈笔者的点滴思考:  一、联系生活,体验数感。  教学片段:我在教学《百
期刊
摘 要:整本书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本文例谈整本书阅读课例,从三个课型进行教学,分别是猜读导入,激发阅读兴趣,引发阅读期待;指导阅读,关注阅读进程,习得阅读方法;汇报交流,交流阅读成果,引领提升自我。以师生共读一本书为载体,以整本书为教学内容,有计划地开展读书活动。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师生共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倡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已经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被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为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促进作用。信息时代的到来让各种管理工作都得到了技术与理念方面的更新,其中的档案管理工作也渗透了许多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以此实现了对传统档案管理理念的有效弥补,借助信息化的档案管理理念妥善的处理了传统管理方式所无法处理的问题,推进了档案管理工作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全面促进了我国
期刊
摘要:科学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核心素养,这种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在实验和检验中探索真理,从而达到对于科学知识进行掌握的目的。在求证真理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以严谨的态度进行探索,还需要具有条理清晰、逻辑缜密,学会运用科学思维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科学思维能力,是人的大脑对所接受到的信息,以科学的认知方式进行加工和处理的一种途径。这种途径,主要是通过科学的方式,将各种独立的思维方法进行合理的统一。通过这种科
期刊
摘要:数学是小学教育中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数学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在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教师应顺应改革的潮流,树立全新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数学教学中,数学主题单元教学整合作为一项核心工作,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整合零散的知识点,将知识点串联起来,使学生容易吸收。本文主要论述小学数学主题单元教学的整合策略,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提供有效的帮助
期刊
摘要:采用基于核心素养的深度探究教学法来进行高中深度教学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传授正确的学习思维,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德育,加强美育。  关键词:核心素养;深度探究;教学策略  引言: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20
期刊
摘要: 由“点”到“面”的语文教学方法在承接以往优秀教学方法中突出学生的对话与思考,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优势外,试图更加注重教师对于教学文本的深入挖掘,注重教师在整个课堂进行过程中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点;面;课堂问题  引言:  针对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在学生、教学内容、老师三者之间建立更有效更清晰的联系,本文进行了由“点”到“面”的语文教学方法探究。  正文:  一、 点、面的概念  高中
期刊
习者,练习也; 贯者,连贯,连续也。习惯,即连续不断地练习,以求得技能的生成。小学是人生的起步阶段,也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初级阶段。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如何用新课程的理念——“自主、合作、探究”进行学科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合作学习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有一種喜悦叫学会自己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在浏览教材的时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