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逐渐得以完善,教学质量也随之提高。但目前,仍然存在着填鸭式的教学,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面对这一问题,本文笔者从“信息技术、自主探究、实际生活”这三个方面对教学方法展开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兴趣;应用意识
数学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性课程,既是学生发展理性思维的重要推动力,还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然而,在传统教育理念的背景下,课堂教学还呈现出“灌输式”的教学,使得学生的“学”变得被动、机械,进而对学生的长期全面是极其不利的。为了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首先应跟上新时代发展的步伐,并运用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特点的方法展开教学活动,这样不仅体现出教学活动的双边性特点,还能够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使他们积极融入到学习活动中,从而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
一、借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在课堂中普遍存在,并且对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传统教育模式的背景下,教师没有充分研究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水平之间的矛盾,仍然照本宣科,造成教与学产生相脱节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教师可借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具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促进教与学实现有机统一。
以“几种函数增长快慢的比较”为例,为了使学生掌握几种常用函数增长快慢的比较方法,并使他们熟悉一般规律,笔者利用函数图像,并借用多媒体技术列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对比表,使学生更加清晰地观察到几种常用函数增长趋势,进而总结出函数增长快慢的一般性结论。具体的操作为笔者首先列举实例,引导学生作图、列表比较、验证,找到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规律,再以巩固练习的方式,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函数增长快慢的比较方法及步骤,从而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得到能力方面的提高。
二、运用自主探究模式,发挥能动作用
自主探究模式是传统教育模式的一次创新,也是发挥学生能动作用的主要途径。然而,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只是体现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但并没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课堂也缺乏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的频率。因此,为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教师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运用自主探究模式,营造出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氛围,从而让学生拥有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并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等差数列”为例,为了使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等差数列解决实际问题,笔者首先展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自学,即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这样的数列称是什么?若等差数列的首项为
,公差为
,则其通项
是多少?如何理解等差数列的自然语言与符号语言的关系?于是笔者给学生一定的探索空间,使他们自主探究以上问题,并发挥每个学生的能动作用,从而使他们充分理解了等差数列的相关知识。因此,运用自主探究模式,不仅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等差数列的形成过程,还激发了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从而塑造了他们的自主学习习惯。
三、联系实际生活问题,塑造应用意识
数学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来源于生活,并作用于生活。由于数学知识的这一特点,教师应在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联系实际生活,将生活问题引入教学活动中,这样不仅能够体现出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还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同时,使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时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塑造其应用意识。
以“名字和映射”为例,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映射的概念和含義,并能够判断给出的对应关系是否为映射,笔者考虑到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有一定的困难。因此,笔者首先联系实际生活,提出问题,即:全国有多少人和你的名字相同?你有几个名字?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名字可以一人多名,也可能出现多人一名,使学生对映射有了感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笔者再次引导学生回忆“户口本、身份证”等证件上的名字是“唯一确定、正式的名字”,使学生深入理解“映射的定义”,并使他们对“象、原象”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由此可见,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展示出来,能够降低学生理解过程的难度,也能够潜移默化地提升他们的应用意识。
综上所述,教师作为新课改的主力军,应以新课改理念作为导向,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契合。同时,在这一形势下,一方面,教师需要与时俱进,借用现代信息技术这一辅助工具,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乐趣,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探究空间,使他们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探究出新知识、总结出新结论,进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联系实际生活,将数学知识赋予生活化的特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以此提高自我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顾金楼.高中数学教学中多样化教学方法探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7(12).
[2]陈克文.关于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关爱明天,2016(5).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兴趣;应用意识
数学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性课程,既是学生发展理性思维的重要推动力,还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然而,在传统教育理念的背景下,课堂教学还呈现出“灌输式”的教学,使得学生的“学”变得被动、机械,进而对学生的长期全面是极其不利的。为了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首先应跟上新时代发展的步伐,并运用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特点的方法展开教学活动,这样不仅体现出教学活动的双边性特点,还能够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使他们积极融入到学习活动中,从而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
一、借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在课堂中普遍存在,并且对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传统教育模式的背景下,教师没有充分研究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水平之间的矛盾,仍然照本宣科,造成教与学产生相脱节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教师可借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具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促进教与学实现有机统一。
以“几种函数增长快慢的比较”为例,为了使学生掌握几种常用函数增长快慢的比较方法,并使他们熟悉一般规律,笔者利用函数图像,并借用多媒体技术列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对比表,使学生更加清晰地观察到几种常用函数增长趋势,进而总结出函数增长快慢的一般性结论。具体的操作为笔者首先列举实例,引导学生作图、列表比较、验证,找到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规律,再以巩固练习的方式,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函数增长快慢的比较方法及步骤,从而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得到能力方面的提高。
二、运用自主探究模式,发挥能动作用
自主探究模式是传统教育模式的一次创新,也是发挥学生能动作用的主要途径。然而,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只是体现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但并没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课堂也缺乏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的频率。因此,为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教师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运用自主探究模式,营造出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氛围,从而让学生拥有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并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等差数列”为例,为了使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等差数列解决实际问题,笔者首先展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自学,即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这样的数列称是什么?若等差数列的首项为
,公差为
,则其通项
是多少?如何理解等差数列的自然语言与符号语言的关系?于是笔者给学生一定的探索空间,使他们自主探究以上问题,并发挥每个学生的能动作用,从而使他们充分理解了等差数列的相关知识。因此,运用自主探究模式,不仅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等差数列的形成过程,还激发了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从而塑造了他们的自主学习习惯。
三、联系实际生活问题,塑造应用意识
数学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来源于生活,并作用于生活。由于数学知识的这一特点,教师应在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联系实际生活,将生活问题引入教学活动中,这样不仅能够体现出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还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同时,使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时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塑造其应用意识。
以“名字和映射”为例,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映射的概念和含義,并能够判断给出的对应关系是否为映射,笔者考虑到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有一定的困难。因此,笔者首先联系实际生活,提出问题,即:全国有多少人和你的名字相同?你有几个名字?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名字可以一人多名,也可能出现多人一名,使学生对映射有了感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笔者再次引导学生回忆“户口本、身份证”等证件上的名字是“唯一确定、正式的名字”,使学生深入理解“映射的定义”,并使他们对“象、原象”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由此可见,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展示出来,能够降低学生理解过程的难度,也能够潜移默化地提升他们的应用意识。
综上所述,教师作为新课改的主力军,应以新课改理念作为导向,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契合。同时,在这一形势下,一方面,教师需要与时俱进,借用现代信息技术这一辅助工具,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乐趣,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探究空间,使他们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探究出新知识、总结出新结论,进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联系实际生活,将数学知识赋予生活化的特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以此提高自我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顾金楼.高中数学教学中多样化教学方法探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7(12).
[2]陈克文.关于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关爱明天,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