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了许多优秀教师的语文课, 常常被他们较高的素质所折服:个个精神抖擞、表情丰富,声音也抑扬顿挫,加上准备充足的教具,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包括听课教师的眼球。但40分钟的热热闹闹之后,走出课堂,想回忆起什么,却难以找到一些永恒的瞬间。寻其原因,可能是教师们太注意外在的东西,学生被眼花缭乱的形式搞得心浮气躁,而应有的感动和体悟却没有发生!在如今追求时尚、追寻潮流、个性张扬的信息化社会,语文课做到生动我们可以,但要让学生心动,真的很难!
语文教育更是一种精神教育,应当指涉人的心灵,应当具有情感关怀的使命。谢象贤先生指出:“语文教学只有在它不仅对智慧发生作用,而且同时于心灵和情思也发生作用时,才能对学生发生真正的影响作用。”语文课因“心动”才美丽!
笔者就曾被几堂课感动,至今仍记忆犹新,现与大家共享,更希望能探讨、总结出其中的点滴奥妙所在。
一、转换角色,渐入佳境,悄然心动
《生命桥》讲述的是在狩猎队的追击下,老羚羊用死亡架起一座生命之桥,使年轻羚羊井然有序地成功飞跃悬崖求得生存的故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学习区区弱者在生死的关键时刻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若站在旁观者、局外人的角度去讲述、分析这个故事,只会落入繁琐分析、生硬说教的窠臼。现代阅读理论认为,作为阅读者应该与作者的情感在一个节律上跳动,应该在作品描绘的情境中徜徉。若巧妙引导学生转换角色、渐入佳境,则又是一番奇妙天地。
师(指名一生读: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而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 下坠的身体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对面的悬崖边,而老羚羊就像一只短翅的鸟,笔直的坠入了山涧!):你读得真好!如果把你的心与老羚羊的心贴得更近一些,你会读得更好!不信,你把自己当成小羚羊来读一读。
生:当我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我的蹄下,而我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
师(当生读到“猛蹬”一词,动情地问):小羚羊,老羚羊是你的亲人,你舍得蹬吗?
生:不舍得,也得蹬!(露出哀伤又坚定的表情。)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如果不蹬,两人都得死。
师:是的,前面是深渊,后面是猎人的追杀,这是生存的必须!不舍得,因为他是你的亲人,不舍得蹬,这是多么的无可奈何。无可奈何也得蹬!请你再读读。
(学生完全进入情境,动情地读。)
师:你过去了,而老羚羊死了!你站在岸上,你的心情如何?
生:痛苦!
师:把这种痛苦读出来!(生更加动情地读,大家齐读。)
师:孩子们,尝试当老羚羊再读一次,会有不同的收获。
生: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我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而年轻羚羊在我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体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对面的悬崖边,而我就像一只短翅的鸟,笔直的坠入了山涧!
师(学生读到“刚好”时):老羚羊,你的身体处在别人的蹄下,你就要坠入深渊,为什么还说“刚好”?
生:那是我的愿望!
师(当生读到“像断了翅的……”):你的翅膀被折断了,是被谁折断的?
生:人类!
师:他们对人类充满了恨。(出示书上的插图)看老羚羊的那双眼睛里充满了什么?
生:那双眼睛里有恨,有爱,有痛苦,但也有欣慰!
师:带着你原来的感受从第三者的角度再读读文章,你的体会会更深!
生放声朗读,不少禁不住落泪、抽泣。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如亲”——叶圣陶所说的道理,在这样的课堂里得到了实践。正是源于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假如你是年轻羚羊”、“假如你是老羚羊”、“回到第三者的角度读文章”,没有分析讲解,只是让学生变换角色读文章,进入情境,读出了无可奈何,读出了痛苦,读出了仇恨,更读出了钦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文本,真正把自己和文章融为一体,情感如泉涌。用朗读来倾吐自己的心声就会读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地再现其情其境,这时学生才是一个真正的阅读主体,他们在阅读中才能真正体验到自己劳动带来的成功感,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
二、拓展阅读,探索作者的心路历程,幡然心动
《月光启蒙》描绘了在皎洁的月光下母子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的优美画面。若仅读此文,我们至多只能让学生感受到童谣的趣、童年的乐、母亲的爱。而对月光下母亲的启蒙教育(即“为什么简简单单的童谣能让我飞向诗歌的王国”)及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与感激的情怀却难以把握。若在阅读教学中适当地开展拓展性阅读,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探索作者的心路历程, 则会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引起情感的共鸣!
面对真实的学生,就让我们用真挚的感情在课堂的每一分钟创造爱的永恒,用真实的心灵在课堂四十分钟里体验生命的增值和律动。用爱去创造奇迹,让学生的心随我们的语文课堂而动!
语文教育更是一种精神教育,应当指涉人的心灵,应当具有情感关怀的使命。谢象贤先生指出:“语文教学只有在它不仅对智慧发生作用,而且同时于心灵和情思也发生作用时,才能对学生发生真正的影响作用。”语文课因“心动”才美丽!
笔者就曾被几堂课感动,至今仍记忆犹新,现与大家共享,更希望能探讨、总结出其中的点滴奥妙所在。
一、转换角色,渐入佳境,悄然心动
《生命桥》讲述的是在狩猎队的追击下,老羚羊用死亡架起一座生命之桥,使年轻羚羊井然有序地成功飞跃悬崖求得生存的故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学习区区弱者在生死的关键时刻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若站在旁观者、局外人的角度去讲述、分析这个故事,只会落入繁琐分析、生硬说教的窠臼。现代阅读理论认为,作为阅读者应该与作者的情感在一个节律上跳动,应该在作品描绘的情境中徜徉。若巧妙引导学生转换角色、渐入佳境,则又是一番奇妙天地。
师(指名一生读: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而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 下坠的身体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对面的悬崖边,而老羚羊就像一只短翅的鸟,笔直的坠入了山涧!):你读得真好!如果把你的心与老羚羊的心贴得更近一些,你会读得更好!不信,你把自己当成小羚羊来读一读。
生:当我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我的蹄下,而我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
师(当生读到“猛蹬”一词,动情地问):小羚羊,老羚羊是你的亲人,你舍得蹬吗?
生:不舍得,也得蹬!(露出哀伤又坚定的表情。)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如果不蹬,两人都得死。
师:是的,前面是深渊,后面是猎人的追杀,这是生存的必须!不舍得,因为他是你的亲人,不舍得蹬,这是多么的无可奈何。无可奈何也得蹬!请你再读读。
(学生完全进入情境,动情地读。)
师:你过去了,而老羚羊死了!你站在岸上,你的心情如何?
生:痛苦!
师:把这种痛苦读出来!(生更加动情地读,大家齐读。)
师:孩子们,尝试当老羚羊再读一次,会有不同的收获。
生: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我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而年轻羚羊在我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体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对面的悬崖边,而我就像一只短翅的鸟,笔直的坠入了山涧!
师(学生读到“刚好”时):老羚羊,你的身体处在别人的蹄下,你就要坠入深渊,为什么还说“刚好”?
生:那是我的愿望!
师(当生读到“像断了翅的……”):你的翅膀被折断了,是被谁折断的?
生:人类!
师:他们对人类充满了恨。(出示书上的插图)看老羚羊的那双眼睛里充满了什么?
生:那双眼睛里有恨,有爱,有痛苦,但也有欣慰!
师:带着你原来的感受从第三者的角度再读读文章,你的体会会更深!
生放声朗读,不少禁不住落泪、抽泣。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如亲”——叶圣陶所说的道理,在这样的课堂里得到了实践。正是源于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假如你是年轻羚羊”、“假如你是老羚羊”、“回到第三者的角度读文章”,没有分析讲解,只是让学生变换角色读文章,进入情境,读出了无可奈何,读出了痛苦,读出了仇恨,更读出了钦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文本,真正把自己和文章融为一体,情感如泉涌。用朗读来倾吐自己的心声就会读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地再现其情其境,这时学生才是一个真正的阅读主体,他们在阅读中才能真正体验到自己劳动带来的成功感,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
二、拓展阅读,探索作者的心路历程,幡然心动
《月光启蒙》描绘了在皎洁的月光下母子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的优美画面。若仅读此文,我们至多只能让学生感受到童谣的趣、童年的乐、母亲的爱。而对月光下母亲的启蒙教育(即“为什么简简单单的童谣能让我飞向诗歌的王国”)及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与感激的情怀却难以把握。若在阅读教学中适当地开展拓展性阅读,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探索作者的心路历程, 则会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引起情感的共鸣!
面对真实的学生,就让我们用真挚的感情在课堂的每一分钟创造爱的永恒,用真实的心灵在课堂四十分钟里体验生命的增值和律动。用爱去创造奇迹,让学生的心随我们的语文课堂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