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 美好寓意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2s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崇尚天人合一,所以中国人也习惯借具体物象来表达心中愿景,例如:松柏象征长寿,石榴暗示多子,葫芦寓意福禄。寓情、寓意是紫砂壶艺创作的常用表现手法之一,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等在心灵手巧的艺人手中,演变为承载美好祝愿的紫砂作品,如“鱼化龙壶”寓意吉祥,鱼跃龙门,平步青云,名利双收;“报春壶”寓意春暖花开,好运来临;利用竹子、蝙蝠谐音制作而成的“祝福壶”,寓意祝福无限。
  吉祥如意历来是中华民族恒久的美好祝愿,《庄子·人间世》中云:“虚室生日,吉祥止止”,成玄英《疏》:“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徵。”吉祥亦作吉羊。“如意”是吉祥的化身,自古就受到人们喜爱。
  如意概念源远流长,据《事物纪原·什物器用部》记载,战国时就有如意,但有关如意的确切记载最早当推《晋书·石崇传》。宋、元时期以后,特别是在明清两朝,社会流行说吉利话的礼俗,在此社会背景之影响下,吉祥文化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如意的制作也是这种习俗的具体表现。清代满族统治阶层十分崇尚如意的吉祥寓意,因此在清宫中制作并收藏有大量不同质地的如意,如意成了社会的高级馈赠品,不但材料力求贵重,精益求精,其纹饰内容更是突出吉祥的寓意所在。纵观各朝代、各款式的如意,其上的吉祥图案纷繁斑斓,足以让人领略到博大的中华文化以及艺术品中所蕴含的人生哲学。
  明代天启至崇祯年间著名陶工陈用卿(1624-1644)制作的“弦纹金钱如意壶”(见图1)验证了如意在紫砂创作中早有先例:该壶紫砂泥色深褐,夹砂质感若隐若现;盖钮透雕成浑圆的金钱球状;壶盖以浅浮雕刻如意云头纹饰;弯曲的壶嘴与弧形的把手分量匀称;壶腹上部以一度凸弦纹围绕一周,为笨重的器身增加线条美感;壶身一面以草书刻五言诗及名款:诗人吟白雪,才子步青云。古人所做“如意壶”已经如此精美优雅,足可见如意美好的寓意在多年前就已经受到广泛的应用。
  理想中的“如意壶”应该有美好的寓意、精湛的制作工艺,既有前人的风范,又有现代的风尚。在细细揣摩前人制作的多款“如意壶”后,又翻阅查找了各类书籍,设计出多款草图,最终创作了这把“吉祥如意壶”(见图2),该壶以具有悠然典雅之美的传统壶为蓝本,饱满圆润,着眼于演绎经典。紫砂壶器整体器型的气质、壶型的把握是艺人水平的体现,基本的衡量标准是比例恰当、轮廓线条流畅,在实际使用中能使人拿捏舒服。这把“吉祥如意壶”骨肉亭匀、身筒刚劲挺拔,流与把衔接非常连贯。细看此壶,壶钮为如意形桥梁式,平缓舒展,巧妙地凸起能令壶的重心上移;壶的口沿采用暗工衔接,严丝合缝;壶钮中正有力,给人以舒适之感;壶嘴胥出稍作改动,悠长秀美、含蓄挺拔、富有力度、收放得宜,出水干净利落;壶把随壶身乘势而起,张弛有度、收放自如,与壶的流遥相呼应,完整地构成一种饱满的气势,且与壶身如意贯通,过渡自然,线面都较为灵活;壶身圆融,腹部装饰如意图形,大方得体、虚实相通,显得精实有神,不致扁塌,使整把紫砂壶器经由行云流水的线条之美,呈现出一种柔而不弱的爽利感,给人以丰腴的贵妃美人体的感觉,又很好地演绎了如意的吉祥寓意。制作完成后的“吉祥如意壶”胎泥精练、作工精细、气度恢弘、神韵大度,令人赏心悦目。传统经典再次演绎,简洁饱满,壶体的凸凹面随着线条的流动组合,若浮云漂浮,诗意盎然。
  精心创意的“吉祥如意壶”经过了五行锻炼而成陶,承载了祈福的美好愿望,在我们欣赏它时,也希望万事都能如人之意,给人美满的生活,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是紫砂的魅力。同时,通过该壶的创作,使我领悟到:一把好的紫砂作品是用心演绎的过程,唯有真心投入,静心其中,安心创意,才会心手合一。
其他文献
在紫砂创作中,很多时候都会在作品中灌注了我们情感与语言的表达,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却又复杂多变。当我们面对一个事物,首先我们要感知认识它、了解它,然后才是接受它。这一过程,是情感由感性到理性的碰撞,产生个人的艺术认识与风格。所以,个人的艺术修养也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的载体,发现与创造艺术,是艺术风格与魅力的体现。  一些转眼即逝的东西,往往令我们难以忘却。一种记忆、一种情感常常能勾起人们强烈的、想要
期刊
紫砂器的形式构成主要表现在造型和装饰两个方面,并以造型为主体,装饰相辅相成的方式,呈现这一传统手工技艺的绝代风华。中国人自古以来便酷爱茗饮,茶文化的发展催化了饮茶器皿的更新完善,时至今日,来自宜兴的紫砂壶已成为世人公认的首选茶器,其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等亦逐步攀升,古人云“壶里乾坤大”,一把小小的紫砂壶往往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寓意和精神内涵,是集俱实用和欣赏的艺术臻品,对世人之影响深远。  造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传承数百年,是形式与内涵的统一,缺一不可。徒有形式缺少内涵,那便仅仅是器物,而非艺术品;徒有内涵,形式简陋,也就脱离了紫砂壶实用性的本质。“金龟菩提壶”是二者统一结合的产物,高度体现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原则。  关键词 菩提壶;构思;造型;文化寓意  紫砂壶历经明、清时期兴盛传承至今,在历经千年文化的中华文明史中只能算是沧海一粟,对于文化艺术体系的形成更是显得短暂,但就是在
期刊
宜兴紫砂陶器皿类别丰富、层出不穷,除了耳熟能详的紫砂茗壶外,紫砂花盆、紫砂水缸、紫砂雕塑等器物也是构成绚丽多姿的紫砂艺术的重要内容,一代又一代的紫砂艺人承前启后,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推动了各类紫砂器皿的长足发展。紫砂器皿的造型设计、装饰及文化提炼都需要长期的积累,“缶缘风水尊”(见图1)就是充分融入风水哲学和励志精神,以徐悲鸿的《愚公移山图》为母本,重点进行装饰刻画描述,凝聚了创作者的艺术见解和
期刊
摘 要 本文通过对“五谷丰登壶”创意理念、造型特征及自然风韵的研讨,论证壶艺创作题材可从自然界和生活中汲取这一原理。取寓意丰收的稻谷和竹篾编织、农家用来装纳谷物的箩筐进行组合搭配,经艺术提练成为壶的造型,其形态生动,主题表现鲜明,自然风韵清新;内蕴的创意丰富,歌唱丰收,生活气息浓郁,艺术美感强烈。  关键词 五谷丰登壶;创意理念;造型特征;自然风韵  紫砂壶艺的创作素材大多源于自然,壶艺家通过深入
期刊
摘 要 宜兴以紫砂壶闻名于世,享誉海内外,但紫砂壶并非独秀,陶刻陶板画亦有独到之处。陶刻陶板画作为陶瓷艺术作品之一,相较于其他陶刻于紫砂壶、陶瓶上的陶刻作品来说,更具有纯粹的艺术性,它集书画艺术手法与陶刻于一体,在展现中国古典艺术美的同时,又将传统手工艺以简朴的方式表现出来。  关键词 陶刻;中国画;太行人家  中国作为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更是拥有悠久的制陶史,而陶刻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文明时期,
期刊
窑变主要是指陶瓷在烧制过程中,由于窑内温度和气氛发生变化而导致其表面釉色发生的不确定性自然变化。古人对窑变的定义,相对来说,更加宽泛,甚至将陶瓷器型的变化也包括在内。  在紫砂艺术里,窑变作为特殊的紫砂艺术和手法,吸引着一批艺人去为之探索。所谓紫砂窑变,是在小小紫砂壶的表面形成氧化和还原不同的气氛,导致紫砂壶器表面生成不同的色彩,赋予古老的紫砂壶耳目一新的感觉。  紫砂个人风格的形成,最重要的成分
期刊
明代文人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创始篇》中曾记载:“金沙寺僧逸其名,闻之陶家云:僧闲静有致,习与陶缸瓮者处,搏其细土,加以澄练,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傅口柄盖的,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讲述了紫砂壶诞生的时间和过程。宜兴紫砂,得天独厚,冠绝于世,它因茶而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在品类众多的饮茶器皿中,唯紫砂壶被世人视作最佳茗具,不仅因其材质特殊,适合泡茶品茗,更在于其
期刊
宜兴是紫砂文化的重要发源地,随着时代的发展,紫砂渐呈欣欣向荣之势,成为中国陶瓷工艺的代表之一。紫砂壶不单单是一件煮茶器物,紫砂艺人在创作时将中国传统文化、吉祥符号、宗教文化、政治思想及自身感悟融入其中,赋予精神内涵和艺术魅力,引起人们的共鸣,增加壶的收藏价值,这也是紫砂工艺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历代文人雅士喜饮茶、性高洁、好清雅,自然重视盛茶器具的雅致。晋代时期,茶文化和紫砂文化开
期刊
紫砂花货的出现并不是一个偶然,而是紫砂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与人们的审美情趣相符。所谓紫砂花货是紫砂艺人将自然形态中富有美学价值的部分,采用浮雕或半浮雕的手法设计出的紫砂壶,形象地展现中华民族的生活画卷,在中国陶瓷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寅仙指出,紫砂花货的创作与自然形态密切相关,通过粗中取精、艺术加工,将之升华成高于生活的艺术品,满足人们精神的诉求。因此,紫砂花货是立足于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