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杜威课程理论中的“经验课程观”是其课程理论中最基本和较为复杂的理论,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对其有着一定的误读。根据杜威经验课程理论,我们应重新审视课程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能动性,关注基于过程的教育体验和生活体验,突破传统课程结构,丰富课程功能价值。
【关键词】:经验 经验课程 杜威经验课程 教育体验 课程功能价值
一、杜威教育理论的基本概念——经验
在杜威的教育理论中,尤其是课程理论中,“经验”是最基本的、最关键的概念。他认为,“离开了经验的理论,甚至不能肯定被理解为理论。”杜威提出许多与其相关的教育命题,如“对民主的信仰就是对教育、对经验的的信仰”、“教育即经验改造”等等。但是,我们大都对杜威所强调的“经验”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误解。有人认为是杜威是指“间接经验”,有人则认为是“直接经验”。这就直接导致我们对杜威教育与课程思想的误读。因此,我们需要重新理解杜威所提出“经验”的真正涵义。
杜威所认为的经验不再只是通过人的感官被动获取的一些零碎的感觉呈现,他认为经验是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个体会产生一定的变化,环境也可能会随着个体作用而发生一定的改变。再利用已有经验经过一定的加工和改造,促进下一经验的形成。这就是利用经验指导经验,利用经验改善经验,从而帮助个体的发展。杜威对理性的认识是重新建立在理性与感性二者统一的基础之上的。由此看出,他破除了传统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割离局面,并重构了新意义的“经验”。
二、杜威经验课程的特点
1.主体能动性
杜威把经验看作是一个主动的认识过程,这与把经验看作是个体被动认识的感觉主义经验论所不同。主动的认识过程的经验意味着在课程中不再只是受教育者被环境所影响和塑造,还包括受教育者对环境的主动自发的改造或影响。其实传统课程也强调了受教育者主体性,可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受教育者好像就成为了“第三者”,传统课程中教师大量知识的讲授使得受教育者的主体能动性无法充分体现。杜威尤其强调转变传统的课程观,应落实“从做中学”,通过主体的探究、反思和行动来发挥其能动性,使经验课程的发挥最佳作用。因此,课程即经验,课程即教育者,课程即受教育者。
2.动态生长性
杜威认为:“经验首先是一个经历的过程,是维护某种事物的过程,经验是行动与行动后果的结合。”因此,经验的课程是一种“过程体验”的课程观,而过程本身就代表千变万化的动态,过程本身也意味着从开始到后来的一种发展的趋势,即是一种动态生长的课程观。由于传统的课程对学生这种动态过程体验的忽视,导致课程自身失去了很多有价值的课程内容、课程方法等等。而杜威所强调的经验课程聚焦于对受教育者学习整个过程以及成长发展空间。他提出了“教育即生长”这一著名的教育哲学命题也正是他尊重受教育者的动态发展、有机生长的充分体现。这其实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儿童的发展有自己的规律,是一个特定的动态的过程。而这一定的条件不能极端,既不能认为教材能够囊括儿童的一切,也不能过于理想的看待儿童的一切行为和想法。在两个极端之间找到适当的和正常的条件,才能够对儿童的生长和发展有清晰的想法。
三、杜威经验课程观的教育启示——“教育即经验改造”
(一)重新审视课程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
在课程中学科知识要适应学生已有经验、生活和发展的需求,只是要紧密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掌握有助于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式方法,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经验并促进受教育者良好实践能力的形成。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学习体验是学科知识与学生学习结果之间的摆渡船,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经验,建立起二者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的学习理解,将各种学科知识转化为有益于学生发展的有意义有价值的学习资源。
(二)重视受教育者主体能动性
杜威重视人的主体性和儿童的价值,用儿童现有的经验当做起点,把成人的知识经验当做终点。因此,学生的经验形成是重点,而学生能否主动形成经验更是重中之重。这就是受教育者主体能动性需要被充分发挥的重要原因。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主动探索知识、表达经验、不能被动的被灌输式地接受经验,“从做中学”,引导学生形成自我归纳、自我总结、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的能力。
(三)关注基于过程的教育体验和生活体验
杜威反对将外在的、固有的、成人自己的、不考虑儿童真正需求的教育目的强加给儿童,以儿童的自然生长为教育目的。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从前的错误在于认为关于儿童和课程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放任儿童的自我,另一种是强加儿童的真理。其实忽略的是,这个世界上没有单纯的自我活动,也没有强加给人的真理。而是应该通过教育者,让儿童在特定的情境或环境中,感受和体验,再经由教育者间接的、适当的引导,使儿童自己产生经验,体验经验、总结经验、发展经验。杜威强调“经验即生活”,复演社会生活中的某些活动,适切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体验实际情景,关注学生的真实情感,还原生活,改变生活。使学生在各种经验的累积、更新的过程中获得生命历程的完整。
(四)突破传统课程结构,丰富课程功能价值
传统课程结构以学科课程为中心,关注的是受教育者受教育后的对社会生产作用的价值。而杜威的课程观重视经验课程、活动课程,这对传统的课程结构来说是一种突破和冲击,扩大了整个教育的范围和空间。课程的功能价值也不再只是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促進人类知识的再生产,而产生更多具有实质性、有价值的意义:促进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和整个社会的整体进步。有人这样评论经验:“经验是社会性的。”经验改造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改变个人,还在于改造社会。通过经验的改造,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而培养出的人才对外部的社会环境进行新一轮的革新创造。因此,经验课程要求我们突破传统的课程结构,再丰富课程的功能价值。
【参考文献】
【1】[美]约翰·杜威.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58.
【2】褚洪启.杜威教育思想引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关键词】:经验 经验课程 杜威经验课程 教育体验 课程功能价值
一、杜威教育理论的基本概念——经验
在杜威的教育理论中,尤其是课程理论中,“经验”是最基本的、最关键的概念。他认为,“离开了经验的理论,甚至不能肯定被理解为理论。”杜威提出许多与其相关的教育命题,如“对民主的信仰就是对教育、对经验的的信仰”、“教育即经验改造”等等。但是,我们大都对杜威所强调的“经验”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误解。有人认为是杜威是指“间接经验”,有人则认为是“直接经验”。这就直接导致我们对杜威教育与课程思想的误读。因此,我们需要重新理解杜威所提出“经验”的真正涵义。
杜威所认为的经验不再只是通过人的感官被动获取的一些零碎的感觉呈现,他认为经验是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个体会产生一定的变化,环境也可能会随着个体作用而发生一定的改变。再利用已有经验经过一定的加工和改造,促进下一经验的形成。这就是利用经验指导经验,利用经验改善经验,从而帮助个体的发展。杜威对理性的认识是重新建立在理性与感性二者统一的基础之上的。由此看出,他破除了传统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割离局面,并重构了新意义的“经验”。
二、杜威经验课程的特点
1.主体能动性
杜威把经验看作是一个主动的认识过程,这与把经验看作是个体被动认识的感觉主义经验论所不同。主动的认识过程的经验意味着在课程中不再只是受教育者被环境所影响和塑造,还包括受教育者对环境的主动自发的改造或影响。其实传统课程也强调了受教育者主体性,可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受教育者好像就成为了“第三者”,传统课程中教师大量知识的讲授使得受教育者的主体能动性无法充分体现。杜威尤其强调转变传统的课程观,应落实“从做中学”,通过主体的探究、反思和行动来发挥其能动性,使经验课程的发挥最佳作用。因此,课程即经验,课程即教育者,课程即受教育者。
2.动态生长性
杜威认为:“经验首先是一个经历的过程,是维护某种事物的过程,经验是行动与行动后果的结合。”因此,经验的课程是一种“过程体验”的课程观,而过程本身就代表千变万化的动态,过程本身也意味着从开始到后来的一种发展的趋势,即是一种动态生长的课程观。由于传统的课程对学生这种动态过程体验的忽视,导致课程自身失去了很多有价值的课程内容、课程方法等等。而杜威所强调的经验课程聚焦于对受教育者学习整个过程以及成长发展空间。他提出了“教育即生长”这一著名的教育哲学命题也正是他尊重受教育者的动态发展、有机生长的充分体现。这其实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儿童的发展有自己的规律,是一个特定的动态的过程。而这一定的条件不能极端,既不能认为教材能够囊括儿童的一切,也不能过于理想的看待儿童的一切行为和想法。在两个极端之间找到适当的和正常的条件,才能够对儿童的生长和发展有清晰的想法。
三、杜威经验课程观的教育启示——“教育即经验改造”
(一)重新审视课程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
在课程中学科知识要适应学生已有经验、生活和发展的需求,只是要紧密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掌握有助于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式方法,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经验并促进受教育者良好实践能力的形成。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学习体验是学科知识与学生学习结果之间的摆渡船,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经验,建立起二者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的学习理解,将各种学科知识转化为有益于学生发展的有意义有价值的学习资源。
(二)重视受教育者主体能动性
杜威重视人的主体性和儿童的价值,用儿童现有的经验当做起点,把成人的知识经验当做终点。因此,学生的经验形成是重点,而学生能否主动形成经验更是重中之重。这就是受教育者主体能动性需要被充分发挥的重要原因。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主动探索知识、表达经验、不能被动的被灌输式地接受经验,“从做中学”,引导学生形成自我归纳、自我总结、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的能力。
(三)关注基于过程的教育体验和生活体验
杜威反对将外在的、固有的、成人自己的、不考虑儿童真正需求的教育目的强加给儿童,以儿童的自然生长为教育目的。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从前的错误在于认为关于儿童和课程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放任儿童的自我,另一种是强加儿童的真理。其实忽略的是,这个世界上没有单纯的自我活动,也没有强加给人的真理。而是应该通过教育者,让儿童在特定的情境或环境中,感受和体验,再经由教育者间接的、适当的引导,使儿童自己产生经验,体验经验、总结经验、发展经验。杜威强调“经验即生活”,复演社会生活中的某些活动,适切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体验实际情景,关注学生的真实情感,还原生活,改变生活。使学生在各种经验的累积、更新的过程中获得生命历程的完整。
(四)突破传统课程结构,丰富课程功能价值
传统课程结构以学科课程为中心,关注的是受教育者受教育后的对社会生产作用的价值。而杜威的课程观重视经验课程、活动课程,这对传统的课程结构来说是一种突破和冲击,扩大了整个教育的范围和空间。课程的功能价值也不再只是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促進人类知识的再生产,而产生更多具有实质性、有价值的意义:促进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和整个社会的整体进步。有人这样评论经验:“经验是社会性的。”经验改造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改变个人,还在于改造社会。通过经验的改造,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而培养出的人才对外部的社会环境进行新一轮的革新创造。因此,经验课程要求我们突破传统的课程结构,再丰富课程的功能价值。
【参考文献】
【1】[美]约翰·杜威.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58.
【2】褚洪启.杜威教育思想引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