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我国义务教育发展总体目标的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接受更加公平和更高质量教育的需要。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如何实现天津市河东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缩小校际差距,下面,谈谈我区近年来的几点做法。
完善学区管理,推进校际教育资源均衡
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河东区于2007年5月颁布《关于建立河东区中小学“教育发展协作校”的实施意见》,正式建立了“教育发展协作校”机制,依据地理位置临近,强弱搭配的原则,全区成立了4个小学协作校组织、4个中学协作校组织。由其中具有相对优势的学校担任组长校,负责召集开展研究与交流工作,成员校根据自身学校的优势和特色,协作分工。协作校组织各校领导层定期交流学校重点计划、教学管理、办学理念、学校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进一步完善了校际硬件资源、软件资源、人力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机制,使优质资源发挥了最大效益。
加强协作校组织内部教研联动,是校际协作的重点。在教师层面,通过互相听课研讨、区域集体备课、集体教研、教师跨校授课代课等方式开展互学互访。另外,还组织名师讲座、师徒结对、考试交流,共同举办教学活动,协作校组织内联动教研模式正在形成。牵头学校充分发挥优质资源带动作用,组织特级、名师到协作校指导课堂教学,参与学科教研等,促进了校际师资和教育教学水平逐步均衡。
合理师资流动,推进人力资源配置均衡
河东区着力从以下几方面促进校际干部教师队伍均衡发展:一是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业务素质,通过继续教育、全员培训等措施,使全体教师业务素质达标,从而有效保证校际师资水平基本均衡。二是实施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制度。自2009年起,河东区率先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开展学校岗位设置和绩效工资制度,根据教师工作能力确定工作岗位,根据教师工作业绩确定教师待遇,有力地保证和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有效促进校际教师收入水平均衡,从机制上有效地避免了骨干教师向优势校单向流动的现象。三是实施校际优秀教师流动制度。为提升全区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质量,扩大优质师资的服务面,促进全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从2008年开始每年从市区重点中学和部分小学中选派特级、名师、小中高教师到教育发展协作校(普通中小学)支援教育教学工作。
河东区一直在积极实施“校园级领导干部交流工作”,从三个方面加大校长流动力度,一是优质学校输出式交流。按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要求,把优质学校中一些业绩突出、德才兼备的副校长,输出交流到其他学校担任校长或主持工作的副校长,有效传承了优质学校的管理模式,又形成了激励青年干部继续发展的氛围。近五年,这些优质学校先后输出了26名校(园)长、副校(园)长到其他单位担任领导职务。二是任期轮岗式交流。为了实现优质教育管理资源共享,缩小校际间办学差距,河东区制定《关于河东区教育系统校(园)级领导干部交流工作的意见》中要求“在同一职位任职满六年的、在同一学校工作满二十年并任职六年以上的,均应有计划地进行交流”。三是实践锻炼式交流。为了构建富有活力的梯队级校长队伍,河东区注重校园级领导干部的岗位锻炼,根据知识特点、能力状况和岗位需要,让一些优质校校长、副校长、后备干部,到一般学校、特色学校等不同层次、不同特色的学校实践岗锻炼,为年轻干部提供多岗位锻炼的机会。
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实现校际生源均衡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要逐步缩小校际生源差距。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是促进校际生源均衡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河东区稳步推进招生制度改革。在小升初方面,在全市率先探索免试招生制度改革,免试招生比例始终居市内六区首位,今年更是率先实现优质高中、初中部100%指标定向分配的改革目标。在“考试择优”和“促进均衡”的抉择中,河东区首选均衡。这项改革措施把学生升学指标下放到小学,在保证均衡基础上,兼顾每所小学毕业班的基数,按一定比例定向分配,任何一所小学被推荐进入优质初中的几率都是一样的,这种做法淡化了校际间的成绩比较,有效地缓解了部分热点小学的择校现象和招生规模,也相对均衡了各初中校的生源水平。在初中升高中方面,河东区按照市里的统一要求,稳步推进招生制度的改革,率先进行了示范性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制度的改革实验。现在,这项改革制度已经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消除初中择校热的一项重要的举措,在全市范围大面积推开。
创建特色学校,促进学生发展机会均衡
在对各校进行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根据各校的发展实际,科学、合理地培育每一所学校的特色,以特色建设打造学校文化,形成品牌学校,是学校高水平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河东区高度重视学校特色建设,早在2005年,就颁布《关于在全区中小学校建立校史展览室的通知》,以挖掘整理校史为抓手,促进学校在继承中求创新,形成学校发展特色。
另外,河东区紧密结合教育教学中心工作,把学校特色建设与教研、科研工作相联系,以课程改革为抓手,推动各学校学科特色发展。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注重培育学校学科特色和课程开发管理方面的特色,形成一批学科特色逐步显现的学校。2012年,河东区出台《河东区特色高中建设实施方案》,在全区范围内完成特色高中实验项目的布点和启动任务。计划推动全区一批普通高中学校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鲜明的办学特色,促进普通高中由标准化、规范化向高质量、有特色的方向发展。同时,引导各中小学制订科学合理的特色发展规划,着力培育学校特色,促进学校形成先进办学理念,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推进学校特色建设和内涵发展。■
完善学区管理,推进校际教育资源均衡
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河东区于2007年5月颁布《关于建立河东区中小学“教育发展协作校”的实施意见》,正式建立了“教育发展协作校”机制,依据地理位置临近,强弱搭配的原则,全区成立了4个小学协作校组织、4个中学协作校组织。由其中具有相对优势的学校担任组长校,负责召集开展研究与交流工作,成员校根据自身学校的优势和特色,协作分工。协作校组织各校领导层定期交流学校重点计划、教学管理、办学理念、学校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进一步完善了校际硬件资源、软件资源、人力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机制,使优质资源发挥了最大效益。
加强协作校组织内部教研联动,是校际协作的重点。在教师层面,通过互相听课研讨、区域集体备课、集体教研、教师跨校授课代课等方式开展互学互访。另外,还组织名师讲座、师徒结对、考试交流,共同举办教学活动,协作校组织内联动教研模式正在形成。牵头学校充分发挥优质资源带动作用,组织特级、名师到协作校指导课堂教学,参与学科教研等,促进了校际师资和教育教学水平逐步均衡。
合理师资流动,推进人力资源配置均衡
河东区着力从以下几方面促进校际干部教师队伍均衡发展:一是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业务素质,通过继续教育、全员培训等措施,使全体教师业务素质达标,从而有效保证校际师资水平基本均衡。二是实施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制度。自2009年起,河东区率先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开展学校岗位设置和绩效工资制度,根据教师工作能力确定工作岗位,根据教师工作业绩确定教师待遇,有力地保证和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有效促进校际教师收入水平均衡,从机制上有效地避免了骨干教师向优势校单向流动的现象。三是实施校际优秀教师流动制度。为提升全区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质量,扩大优质师资的服务面,促进全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从2008年开始每年从市区重点中学和部分小学中选派特级、名师、小中高教师到教育发展协作校(普通中小学)支援教育教学工作。
河东区一直在积极实施“校园级领导干部交流工作”,从三个方面加大校长流动力度,一是优质学校输出式交流。按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要求,把优质学校中一些业绩突出、德才兼备的副校长,输出交流到其他学校担任校长或主持工作的副校长,有效传承了优质学校的管理模式,又形成了激励青年干部继续发展的氛围。近五年,这些优质学校先后输出了26名校(园)长、副校(园)长到其他单位担任领导职务。二是任期轮岗式交流。为了实现优质教育管理资源共享,缩小校际间办学差距,河东区制定《关于河东区教育系统校(园)级领导干部交流工作的意见》中要求“在同一职位任职满六年的、在同一学校工作满二十年并任职六年以上的,均应有计划地进行交流”。三是实践锻炼式交流。为了构建富有活力的梯队级校长队伍,河东区注重校园级领导干部的岗位锻炼,根据知识特点、能力状况和岗位需要,让一些优质校校长、副校长、后备干部,到一般学校、特色学校等不同层次、不同特色的学校实践岗锻炼,为年轻干部提供多岗位锻炼的机会。
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实现校际生源均衡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要逐步缩小校际生源差距。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是促进校际生源均衡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河东区稳步推进招生制度改革。在小升初方面,在全市率先探索免试招生制度改革,免试招生比例始终居市内六区首位,今年更是率先实现优质高中、初中部100%指标定向分配的改革目标。在“考试择优”和“促进均衡”的抉择中,河东区首选均衡。这项改革措施把学生升学指标下放到小学,在保证均衡基础上,兼顾每所小学毕业班的基数,按一定比例定向分配,任何一所小学被推荐进入优质初中的几率都是一样的,这种做法淡化了校际间的成绩比较,有效地缓解了部分热点小学的择校现象和招生规模,也相对均衡了各初中校的生源水平。在初中升高中方面,河东区按照市里的统一要求,稳步推进招生制度的改革,率先进行了示范性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制度的改革实验。现在,这项改革制度已经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消除初中择校热的一项重要的举措,在全市范围大面积推开。
创建特色学校,促进学生发展机会均衡
在对各校进行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根据各校的发展实际,科学、合理地培育每一所学校的特色,以特色建设打造学校文化,形成品牌学校,是学校高水平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河东区高度重视学校特色建设,早在2005年,就颁布《关于在全区中小学校建立校史展览室的通知》,以挖掘整理校史为抓手,促进学校在继承中求创新,形成学校发展特色。
另外,河东区紧密结合教育教学中心工作,把学校特色建设与教研、科研工作相联系,以课程改革为抓手,推动各学校学科特色发展。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注重培育学校学科特色和课程开发管理方面的特色,形成一批学科特色逐步显现的学校。2012年,河东区出台《河东区特色高中建设实施方案》,在全区范围内完成特色高中实验项目的布点和启动任务。计划推动全区一批普通高中学校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鲜明的办学特色,促进普通高中由标准化、规范化向高质量、有特色的方向发展。同时,引导各中小学制订科学合理的特色发展规划,着力培育学校特色,促进学校形成先进办学理念,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推进学校特色建设和内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