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艺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而发展,其中艺术心理一直是起着作用的,远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宗教文化中都有体现其思想。艺术心理学结合艺术学与心理学分析、解释艺术活动中的各种心理活动以及规律。本文以韩悠韩在歌剧《阿里郎》中体现的艺术创作心理作为案例,来应用吕景云、朱丰顺所著的《艺术心理学新论》一书中六大艺术心理特征理论。
关键字:艺术心理学;艺术创作;朝鲜民族音乐;韩悠韩;《阿里郎》
前言:
《阿里郎》不是固定的一首歌曲,而是歌谣群,在民间流传了六百多年,漫长的历史传承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象征性民族音乐符号,在近代受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时更是作为民族之声伴随着朝鲜民族人民,成为慰藉之音。
1.韩悠韩歌剧《阿里郎》艺术创作心理特征分析——意象性
意象性是艺术创作活动中的重要特征,音乐家在创作出艺术作品前都要在头脑中经过复杂的心理活动,形成一定的艺术意象。艺术家创作心理的意象性就体现在,将生活中所见到的现实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思维转化为反映现实,却又与之不同的艺术形象。
韩悠韩在抗日战争打响时,活跃于抗日爱国组织中,他看过人民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下的悲惨生活,也听过战场上的号角与哀鸣,在歌剧中以具有社会现实缩影性质的人物形象牧童、村女,来具现化了他头脑中的想象,以他们的抗战经历来抽象概括在那个时代无数为抗日战争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志士。
2.韩悠韩歌剧《阿里郎》艺术创作心理特征分析——倾向性
每一个艺术构思都是围绕核心进行的,倾向性包含艺术构思和意象中的主题、目的、意向、审美观、价值观、艺术观和艺术旨趣等內容,没有中心思想的艺术创作是漫无目的、缺少灵魂的。
《阿里郎》歌剧以“革命”为主题, 体现“抗战——胜利”的思想。全剧内容围绕着帝国主义的肆意侵略与爱国志士的奋起抗争来进行,并以具有民族符号意义的《阿里郎》歌曲贯穿全剧,打上了鲜明的朝鲜民族印记,歌剧最后革命胜利将国旗在此插上阿里郎山上的剧情,也是表达了韩悠韩对革命胜利的一种理想。
3.韩悠韩歌剧《阿里郎》艺术创作心理特征分析——想象性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艺术想象通过对表象进行分析、修改、夸张、强调、虚构和幻想等来完成现实中并不存在的艺术形象。
《阿里郎》歌剧中的男主角与女主角的爱情故事以及革命故事并非是真实存在的,而是韩悠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所虚构的。歌剧中男女主角为了国家而被迫离开故土,抛头颅洒热血的人物形象的情节是韩悠韩根据现实生活中而合理想像出来的,经过艺术的想象加工,创作成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象。
4.韩悠韩歌剧《阿里郎》艺术创作心理特征分析——审美性
审美是艺术心理的天性,审美性是艺术心理和思维区别于其他心理特征最明显、最重要的标志,只要是艺术心理就一定具有审美性。
韩悠韩在歌曲编写、伴奏编排、舞台布置、剧本编导上都是下足了功夫的,如何能以动听的音乐打动人心、如何以丰满的形象使人物鲜活、如何以恰到好处的布景使人震撼等等都是他对艺术的“美”所做出的思考。另外,歌剧《阿里郎》的创作也实现了韩悠韩个人的审美追求,在那样艰难的年代下,能够组织各方来完成一部完美的舞台歌剧,对艺术家来说也是一种艺术上的个人成就,在作品中表达民族情感,表达对抗战胜利的渴望也是他个人理想的超越。
5.韩悠韩歌剧《阿里郎》艺术创作心理特征分析——情感性
艺术的本质就是传达情感,艺术作品之所以能称之为艺术也是因为它包含着意义与情感,创作就是艺术家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
“恨”之美是朝鲜民族文化中重要的特征,而这种“恨”并非是消极悲观的恨,而是一种砥砺前行,在痛苦中奋起的精神,歌剧《阿里郎》也饱含着这样的情感,虽然美好的家园被烈火所破坏,洁白的圣山被鲜血染红,但是人民不会放弃希望,没有人可以打败他们,即使用无数人的血肉,也要夺回属于自己的家园。韩悠韩以这样的情感进行着创作,在歌剧中围绕着美好被打碎再重回希望的信念,表达着不屈服于帝国主义的民族精神。
6.韩悠韩歌剧《阿里郎》艺术创作心理特征分析——艺术个性心理
艺术个性是艺术家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各方面心理特征的总和,不同的个性心理使创作风格迥然不同,音乐家的个性形成与音乐家的艺术气氛、艺术修养及艺术经历相关,不同的艺术家在独特的个性心理下创作出具有个人独特风格的作品。
韩悠韩的爷爷和父亲都是爱国人士,他耳濡目染亲人的进步思想,把民族独立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以音乐作为武器来进行战斗。歌剧《阿里郎》的创作是出于韩悠韩对于民族对于祖国的个人认同心理所引发的结果,所以音乐风格上具有民族性、人民性,他的音乐取自人民群众的生活也为人们群众的娱乐所服务。
通过分析总谱可以发现《阿里郎》的伴奏乐队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中西混合乐队”,西洋乐器中有钢琴、提琴、口琴、萨克斯、吉他;中国乐器有二胡和一套打击乐器。而能够有能力编排这样复杂的配器,是源于韩悠韩具有中西方乐器的知识储备。另外,编排共五十多人的歌剧表演,完成歌剧的编写、编导以及表演是件并不容易的事,这也体现了韩悠韩作为指挥家的突出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建中.心哉美矣——中国古文论的艺术心理学价值[J].唐都学刊,1993(03):40-45.
[2]龚晓妍.论朝鲜民谣“阿里郎”在我国的生存脉系[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2):81-84.
[3]金宝姬,刘勇,钟芳芳.朝鲜族阿里郎研究[J].中国音乐,2018(01):55-61.
[4]吕景云, 艺术心理学新论[M], 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2){126-129}.
[5]彭冉龄, 普通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6]梁茂春.韩悠韩的歌剧《阿里郎》——一部特殊的韩国歌剧[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1)
作者简介:鲁昭君,女,汉族,1997年6月28日,吉林,研究生,延边大学,(133000) 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关键字:艺术心理学;艺术创作;朝鲜民族音乐;韩悠韩;《阿里郎》
前言:
《阿里郎》不是固定的一首歌曲,而是歌谣群,在民间流传了六百多年,漫长的历史传承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象征性民族音乐符号,在近代受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时更是作为民族之声伴随着朝鲜民族人民,成为慰藉之音。
1.韩悠韩歌剧《阿里郎》艺术创作心理特征分析——意象性
意象性是艺术创作活动中的重要特征,音乐家在创作出艺术作品前都要在头脑中经过复杂的心理活动,形成一定的艺术意象。艺术家创作心理的意象性就体现在,将生活中所见到的现实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思维转化为反映现实,却又与之不同的艺术形象。
韩悠韩在抗日战争打响时,活跃于抗日爱国组织中,他看过人民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下的悲惨生活,也听过战场上的号角与哀鸣,在歌剧中以具有社会现实缩影性质的人物形象牧童、村女,来具现化了他头脑中的想象,以他们的抗战经历来抽象概括在那个时代无数为抗日战争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志士。
2.韩悠韩歌剧《阿里郎》艺术创作心理特征分析——倾向性
每一个艺术构思都是围绕核心进行的,倾向性包含艺术构思和意象中的主题、目的、意向、审美观、价值观、艺术观和艺术旨趣等內容,没有中心思想的艺术创作是漫无目的、缺少灵魂的。
《阿里郎》歌剧以“革命”为主题, 体现“抗战——胜利”的思想。全剧内容围绕着帝国主义的肆意侵略与爱国志士的奋起抗争来进行,并以具有民族符号意义的《阿里郎》歌曲贯穿全剧,打上了鲜明的朝鲜民族印记,歌剧最后革命胜利将国旗在此插上阿里郎山上的剧情,也是表达了韩悠韩对革命胜利的一种理想。
3.韩悠韩歌剧《阿里郎》艺术创作心理特征分析——想象性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艺术想象通过对表象进行分析、修改、夸张、强调、虚构和幻想等来完成现实中并不存在的艺术形象。
《阿里郎》歌剧中的男主角与女主角的爱情故事以及革命故事并非是真实存在的,而是韩悠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所虚构的。歌剧中男女主角为了国家而被迫离开故土,抛头颅洒热血的人物形象的情节是韩悠韩根据现实生活中而合理想像出来的,经过艺术的想象加工,创作成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象。
4.韩悠韩歌剧《阿里郎》艺术创作心理特征分析——审美性
审美是艺术心理的天性,审美性是艺术心理和思维区别于其他心理特征最明显、最重要的标志,只要是艺术心理就一定具有审美性。
韩悠韩在歌曲编写、伴奏编排、舞台布置、剧本编导上都是下足了功夫的,如何能以动听的音乐打动人心、如何以丰满的形象使人物鲜活、如何以恰到好处的布景使人震撼等等都是他对艺术的“美”所做出的思考。另外,歌剧《阿里郎》的创作也实现了韩悠韩个人的审美追求,在那样艰难的年代下,能够组织各方来完成一部完美的舞台歌剧,对艺术家来说也是一种艺术上的个人成就,在作品中表达民族情感,表达对抗战胜利的渴望也是他个人理想的超越。
5.韩悠韩歌剧《阿里郎》艺术创作心理特征分析——情感性
艺术的本质就是传达情感,艺术作品之所以能称之为艺术也是因为它包含着意义与情感,创作就是艺术家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
“恨”之美是朝鲜民族文化中重要的特征,而这种“恨”并非是消极悲观的恨,而是一种砥砺前行,在痛苦中奋起的精神,歌剧《阿里郎》也饱含着这样的情感,虽然美好的家园被烈火所破坏,洁白的圣山被鲜血染红,但是人民不会放弃希望,没有人可以打败他们,即使用无数人的血肉,也要夺回属于自己的家园。韩悠韩以这样的情感进行着创作,在歌剧中围绕着美好被打碎再重回希望的信念,表达着不屈服于帝国主义的民族精神。
6.韩悠韩歌剧《阿里郎》艺术创作心理特征分析——艺术个性心理
艺术个性是艺术家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各方面心理特征的总和,不同的个性心理使创作风格迥然不同,音乐家的个性形成与音乐家的艺术气氛、艺术修养及艺术经历相关,不同的艺术家在独特的个性心理下创作出具有个人独特风格的作品。
韩悠韩的爷爷和父亲都是爱国人士,他耳濡目染亲人的进步思想,把民族独立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以音乐作为武器来进行战斗。歌剧《阿里郎》的创作是出于韩悠韩对于民族对于祖国的个人认同心理所引发的结果,所以音乐风格上具有民族性、人民性,他的音乐取自人民群众的生活也为人们群众的娱乐所服务。
通过分析总谱可以发现《阿里郎》的伴奏乐队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中西混合乐队”,西洋乐器中有钢琴、提琴、口琴、萨克斯、吉他;中国乐器有二胡和一套打击乐器。而能够有能力编排这样复杂的配器,是源于韩悠韩具有中西方乐器的知识储备。另外,编排共五十多人的歌剧表演,完成歌剧的编写、编导以及表演是件并不容易的事,这也体现了韩悠韩作为指挥家的突出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建中.心哉美矣——中国古文论的艺术心理学价值[J].唐都学刊,1993(03):40-45.
[2]龚晓妍.论朝鲜民谣“阿里郎”在我国的生存脉系[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2):81-84.
[3]金宝姬,刘勇,钟芳芳.朝鲜族阿里郎研究[J].中国音乐,2018(01):55-61.
[4]吕景云, 艺术心理学新论[M], 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2){126-129}.
[5]彭冉龄, 普通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6]梁茂春.韩悠韩的歌剧《阿里郎》——一部特殊的韩国歌剧[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1)
作者简介:鲁昭君,女,汉族,1997年6月28日,吉林,研究生,延边大学,(133000) 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