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教学,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获得学习体会的过程。有效教学的核心应当是在肯定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获得最大化的教学效益。在此,我想谈谈自己在实施有效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創设有趣的物理情境,提高导入的有效性
课前导入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好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关注,为开展新课学习创造有利条件。而利用实验创设有效的物理情景进行导入,是物理课堂导入的主要方法。
例如在讲解大气压强时,我利用了简单的覆杯实验进行导入:首先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然后用一张硬纸片盖在杯口上,再按住纸片把水杯倒过来。此时请同学们猜想:当我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大多数同学都认为水会洒出来,但当我松手后同学们所看到的现象却让他们惊讶不已——硬纸片竟然好像“粘”在了杯口,完全把水封在了杯子中!这个有悖于学生思维定势的实验现象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为这节课抽象的物理知识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引领铺垫作用。
又如在讲解沸腾时,我先用酒精灯将烧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学生以为我的实验已经完成,但当烧瓶离开火焰后我又迅速的塞上了瓶塞,并马上用冷水向倒置的瓶底浇去。这时,前排的几个学生不自由主地用手做出挡脸的架势,担心烧瓶会对他们造成危险。当学生马上发现:当冷水浇下去时,不但没有发生危险,烧瓶中的水反而又重新沸腾起来。这个实验现象让学生在紧张后又马上兴奋起来,学习兴趣自然高涨。
当然,物理课堂教学还有许多不同的导入方法,也不能一味的选用实验作为导入的唯一方式。如果学生存在着常识性知识的错误概念,就需要选择能激起强烈思维冲突的方法导入;如果课题与前面所学知识的联系性较强,而学生的准备知识又不扎实,则可以选择复习导入的方法。只有符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新颖有创意的导入才能让学生时刻保持课堂上的注意力和良好的思维状态,并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汲取更多的物理知识。
二、学生自主经历探究过程,提高实验设计的有效性
在有效教学的课堂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有权利参与到一切的课堂环节中来,教师只有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较多的自主权,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多元化的习题选取,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物理实验做的热火朝天,但实验结束热情散去,这门学科仍然成为了很多学生成绩提升的“大难题”,究其原因,在于大多数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认识还只停留在浅显的实验现象表层,对于实验所反应出的物理规律缺乏深入学习的耐心和韧性。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如何提高习题课的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认为,在有效教学模式下的习题课,应随着教学实际而进行充分的随机应变,教师的一味代劳只会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丧失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热情。相对于板书规范、详实的解题步骤和答案,学生更需要的是来自于教师的解题思路和物理思维的形成与拓展。只有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激发出学生创造思维的热情,学生才能够通过主动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例如在讲解密度问题时,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某同学想要购买4.5kg的酒精,用一个容积为5L的塑料桶能装下吗?在学生的解答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的思路都是通过这4.5kg酒精的体积来进行判断。于是,我就马上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展:这个容积为5L的塑料桶最多能装下多少kg的酒精?如果4.5kg的某种液体刚好可以将这个塑料桶装满,会是哪种液体呢?
这两个我随即扩展出来的问题不仅能够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寻找解题的“密钥”,也能够让学生通过试题的解答感受到“一题多解、多题归一”的乐趣所在。这样的习题课能够让学生循序渐进的进行学习,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也能切实体会到物理离他们的生活很近,学习物理是有趣而且有用的。
课堂教学的改革之路永无止境,我对于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的体会也很浅显。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一切从教学的实际出发,顺应学情、讲究实效,就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并且具有科学气息的学习环境。只要我们能够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抓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闪光点,并引导他们主动地开展质疑、探究和总结,就必将会对课堂效率的提高以及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更大的帮助和提升!
一、創设有趣的物理情境,提高导入的有效性
课前导入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好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关注,为开展新课学习创造有利条件。而利用实验创设有效的物理情景进行导入,是物理课堂导入的主要方法。
例如在讲解大气压强时,我利用了简单的覆杯实验进行导入:首先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然后用一张硬纸片盖在杯口上,再按住纸片把水杯倒过来。此时请同学们猜想:当我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大多数同学都认为水会洒出来,但当我松手后同学们所看到的现象却让他们惊讶不已——硬纸片竟然好像“粘”在了杯口,完全把水封在了杯子中!这个有悖于学生思维定势的实验现象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为这节课抽象的物理知识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引领铺垫作用。
又如在讲解沸腾时,我先用酒精灯将烧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学生以为我的实验已经完成,但当烧瓶离开火焰后我又迅速的塞上了瓶塞,并马上用冷水向倒置的瓶底浇去。这时,前排的几个学生不自由主地用手做出挡脸的架势,担心烧瓶会对他们造成危险。当学生马上发现:当冷水浇下去时,不但没有发生危险,烧瓶中的水反而又重新沸腾起来。这个实验现象让学生在紧张后又马上兴奋起来,学习兴趣自然高涨。
当然,物理课堂教学还有许多不同的导入方法,也不能一味的选用实验作为导入的唯一方式。如果学生存在着常识性知识的错误概念,就需要选择能激起强烈思维冲突的方法导入;如果课题与前面所学知识的联系性较强,而学生的准备知识又不扎实,则可以选择复习导入的方法。只有符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新颖有创意的导入才能让学生时刻保持课堂上的注意力和良好的思维状态,并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汲取更多的物理知识。
二、学生自主经历探究过程,提高实验设计的有效性
在有效教学的课堂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有权利参与到一切的课堂环节中来,教师只有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较多的自主权,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多元化的习题选取,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物理实验做的热火朝天,但实验结束热情散去,这门学科仍然成为了很多学生成绩提升的“大难题”,究其原因,在于大多数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认识还只停留在浅显的实验现象表层,对于实验所反应出的物理规律缺乏深入学习的耐心和韧性。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如何提高习题课的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认为,在有效教学模式下的习题课,应随着教学实际而进行充分的随机应变,教师的一味代劳只会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丧失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热情。相对于板书规范、详实的解题步骤和答案,学生更需要的是来自于教师的解题思路和物理思维的形成与拓展。只有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激发出学生创造思维的热情,学生才能够通过主动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例如在讲解密度问题时,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某同学想要购买4.5kg的酒精,用一个容积为5L的塑料桶能装下吗?在学生的解答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的思路都是通过这4.5kg酒精的体积来进行判断。于是,我就马上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展:这个容积为5L的塑料桶最多能装下多少kg的酒精?如果4.5kg的某种液体刚好可以将这个塑料桶装满,会是哪种液体呢?
这两个我随即扩展出来的问题不仅能够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寻找解题的“密钥”,也能够让学生通过试题的解答感受到“一题多解、多题归一”的乐趣所在。这样的习题课能够让学生循序渐进的进行学习,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也能切实体会到物理离他们的生活很近,学习物理是有趣而且有用的。
课堂教学的改革之路永无止境,我对于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的体会也很浅显。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一切从教学的实际出发,顺应学情、讲究实效,就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并且具有科学气息的学习环境。只要我们能够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抓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闪光点,并引导他们主动地开展质疑、探究和总结,就必将会对课堂效率的提高以及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更大的帮助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