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题背景下的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是教师以主题为背景,根据数学教育目标,有目的地创设与主题相关联的数学区域,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学习方式以及速度进行个别化的探索实践活动,是保证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获得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使数学区域充分发挥作用,我们针对数学区域的创设,抓住一个“巧”字,在游戏内容、材料、场所及玩法上下功夫,展开了探讨和尝试。
一、巧设内容——生趣味
幼儿积极感知周围事物,并不是因为事物本身的价值、意义,而在于自己的兴趣、意愿。因此,在设计区域活动时,教师不但要考虑到目标及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还要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入手,巧妙捕捉幼儿感兴趣的元素,设计游戏内容,使游戏有趣。如,大班开设的“三元星期八小镇”,就是教师从与同伴分享“上海星期八小镇”愉快经历时而产生的灵感。教师模仿“上海星期八小镇”,结合正在进行的主题“我们的社区”陆续开设了棋馆、钟表店、服装店、超市、银行、烧烤一条街等多个游戏区,每个区都贴有图文并茂的数学游戏规则。进区前,除各区的“经理”(小组轮换)外,其他每人都可以领到一张旅行图、10元“钱”,根据旅行流程,孩子们可以自己去发掘和体验蕴涵在其中的各种有趣环节。求职、打工、赚取、存钱、取钱、消费,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玩得不亦乐乎!不知不觉中获得了关于数、量、形、时间与空间等多方面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感知体验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二、巧投材料——保新鲜
材料是教育意图的物质载体,材料的巧妙投放决定着幼儿的活动欲望、活动持续时间的长短及获得的学习经验。研究表明,对于同一种数的概念或空间概念属性,幼儿必须通过多次操作才能逐步建立和理解。因此,我们在投放材料时力求做到新颖、多变,根据主题的变化巧妙更换,使游戏保鲜,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如在小班“百宝箱”区域活动中,教师结合主题“真好玩”为幼儿提供已上锁的形状大小不一的箱子、钥匙,每个箱子中都装有各种各样的瓶宝宝、盖子(盖子上有点子)、蚕豆,新颖的材料深深吸引着幼儿积极探索;当主题进行到“好吃的糖果”时, 我们又将“百宝箱”里的材料更换为各种各样的糖盒子(盒身上有点子)、糖盒盖子、糖纸及木珠,材料的巧妙更换又一次激起幼儿探究的欲望。幼儿在开锁、配盖子、数点子、装豆子(盖子上有几个点子就装几粒蚕豆)、做糖果、装糖果的过程中获得了关于对应、形状、大小、数数、空间等多方面的经验,从而概括抽象出相关的概念属性。
三、巧换场所——变新颖
活动室是幼儿主要的生活与学习场所,一般情况下,幼儿数学区域活动都是在室内进行,容易导致幼儿产生视觉疲劳及厌烦情绪。为此,我们尝试变换游戏场所,使游戏变得新颖有趣,从而有意识地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如,我们充分利用走廊,在墙上画上“喜羊羊数学棋盘”,用纸盒做成大骰子,骰子上写着算式题,引导幼儿根据算式结果走棋子;在窗户下挂上用呼啦圈、尼龙线做成的筛子,并用数字标上序号,鼓励幼儿将钓来的鱼及时晒到相应的筛子里(鱼身上有算式题),活动场所由桌面换成了地面、墙面,幼儿常常玩得不亦乐乎。又如,我们将“算式接龙”“按规律排序”等游戏搬到室外进行,将游戏卡片用一根根鱼线或毛线串起来挂在树枝上,让幼儿按照一定的要求接着往下串,新颖又有趣,幼儿特感兴趣,玩在其中,乐在其中。
四、巧升玩法——有价值
巧升玩法即巧妙升级玩法,是教师对游戏中的幼儿进行充分观察、诊断之后的升级,能保证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的发展。例如,在小班幼儿刚入园不久,我们开展了区域游戏“喂动物”,提供了勺子、立体大嘴巴动物(嘴巴为圆形、方形、三角形)及相应形状的“饼干”,让幼儿根据动物嘴巴的形状喂相应形状的饼干。大约两周后大部分幼儿对此游戏失去了兴趣。于是,我们进行了第一次升级:将动物嘴巴变成不同颜色的图形,并提供多种颜色的橡皮泥、塑料小刀、泥工板及多种形状的模具,让幼儿做相应颜色、形状的食物喂。能力强的幼儿能用搓、压、切的方法做食物,能力弱的幼儿则是选择了模具做,他们玩得都很开心。但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看似热闹的游戏背后已不能满足部分幼儿的发展需求,于是我们又将游戏进一步升级:在动物身上添上点子,使幼儿在玩的时候不但要注意食物的颜色、形状,还要注意数量的一致。此次升级,分为桌面和墙面两种,所谓墙面就是将动物的嘴巴做大挂在墙上,在距动物约0.8米、1米、1.2米处的地上放上栏杆,让幼儿在栏杆外投掷喂动物……幼儿游戏时自主选择,充分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目前,幼儿对数学区域活动的兴趣特别浓厚,他们在“玩”数学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我们的探索与实践将会继续……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县级机关幼儿园)
一、巧设内容——生趣味
幼儿积极感知周围事物,并不是因为事物本身的价值、意义,而在于自己的兴趣、意愿。因此,在设计区域活动时,教师不但要考虑到目标及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还要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入手,巧妙捕捉幼儿感兴趣的元素,设计游戏内容,使游戏有趣。如,大班开设的“三元星期八小镇”,就是教师从与同伴分享“上海星期八小镇”愉快经历时而产生的灵感。教师模仿“上海星期八小镇”,结合正在进行的主题“我们的社区”陆续开设了棋馆、钟表店、服装店、超市、银行、烧烤一条街等多个游戏区,每个区都贴有图文并茂的数学游戏规则。进区前,除各区的“经理”(小组轮换)外,其他每人都可以领到一张旅行图、10元“钱”,根据旅行流程,孩子们可以自己去发掘和体验蕴涵在其中的各种有趣环节。求职、打工、赚取、存钱、取钱、消费,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玩得不亦乐乎!不知不觉中获得了关于数、量、形、时间与空间等多方面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感知体验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二、巧投材料——保新鲜
材料是教育意图的物质载体,材料的巧妙投放决定着幼儿的活动欲望、活动持续时间的长短及获得的学习经验。研究表明,对于同一种数的概念或空间概念属性,幼儿必须通过多次操作才能逐步建立和理解。因此,我们在投放材料时力求做到新颖、多变,根据主题的变化巧妙更换,使游戏保鲜,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如在小班“百宝箱”区域活动中,教师结合主题“真好玩”为幼儿提供已上锁的形状大小不一的箱子、钥匙,每个箱子中都装有各种各样的瓶宝宝、盖子(盖子上有点子)、蚕豆,新颖的材料深深吸引着幼儿积极探索;当主题进行到“好吃的糖果”时, 我们又将“百宝箱”里的材料更换为各种各样的糖盒子(盒身上有点子)、糖盒盖子、糖纸及木珠,材料的巧妙更换又一次激起幼儿探究的欲望。幼儿在开锁、配盖子、数点子、装豆子(盖子上有几个点子就装几粒蚕豆)、做糖果、装糖果的过程中获得了关于对应、形状、大小、数数、空间等多方面的经验,从而概括抽象出相关的概念属性。
三、巧换场所——变新颖
活动室是幼儿主要的生活与学习场所,一般情况下,幼儿数学区域活动都是在室内进行,容易导致幼儿产生视觉疲劳及厌烦情绪。为此,我们尝试变换游戏场所,使游戏变得新颖有趣,从而有意识地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如,我们充分利用走廊,在墙上画上“喜羊羊数学棋盘”,用纸盒做成大骰子,骰子上写着算式题,引导幼儿根据算式结果走棋子;在窗户下挂上用呼啦圈、尼龙线做成的筛子,并用数字标上序号,鼓励幼儿将钓来的鱼及时晒到相应的筛子里(鱼身上有算式题),活动场所由桌面换成了地面、墙面,幼儿常常玩得不亦乐乎。又如,我们将“算式接龙”“按规律排序”等游戏搬到室外进行,将游戏卡片用一根根鱼线或毛线串起来挂在树枝上,让幼儿按照一定的要求接着往下串,新颖又有趣,幼儿特感兴趣,玩在其中,乐在其中。
四、巧升玩法——有价值
巧升玩法即巧妙升级玩法,是教师对游戏中的幼儿进行充分观察、诊断之后的升级,能保证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的发展。例如,在小班幼儿刚入园不久,我们开展了区域游戏“喂动物”,提供了勺子、立体大嘴巴动物(嘴巴为圆形、方形、三角形)及相应形状的“饼干”,让幼儿根据动物嘴巴的形状喂相应形状的饼干。大约两周后大部分幼儿对此游戏失去了兴趣。于是,我们进行了第一次升级:将动物嘴巴变成不同颜色的图形,并提供多种颜色的橡皮泥、塑料小刀、泥工板及多种形状的模具,让幼儿做相应颜色、形状的食物喂。能力强的幼儿能用搓、压、切的方法做食物,能力弱的幼儿则是选择了模具做,他们玩得都很开心。但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看似热闹的游戏背后已不能满足部分幼儿的发展需求,于是我们又将游戏进一步升级:在动物身上添上点子,使幼儿在玩的时候不但要注意食物的颜色、形状,还要注意数量的一致。此次升级,分为桌面和墙面两种,所谓墙面就是将动物的嘴巴做大挂在墙上,在距动物约0.8米、1米、1.2米处的地上放上栏杆,让幼儿在栏杆外投掷喂动物……幼儿游戏时自主选择,充分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目前,幼儿对数学区域活动的兴趣特别浓厚,他们在“玩”数学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我们的探索与实践将会继续……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县级机关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