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动,关于中小学教育阶段的德育工作被重视起来。班主任教师作为班级的管理者,更是德育教育工作的助力者。本文针对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如何开展德育工作作出了系统的论述,并对其日常工作提供了相应的强化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班级管理;班主任管理工作;德育教育
引言:在中小学班级管理形式中,班主任是连接学生与科任教师之间的纽带,也相当于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第二任父母”,班主任既要对学生的学习方面予以辅导,更要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予以管理。随着现代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班主任更肩负起时代性的教育使命,提高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德育教育程度,也成为当下时代班主任教师的重要工作职责。
一、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意义
(一)实现现代化素质教育目标
多年以来,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使教育目标也在不断革新。在当下时代中,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注重素质化,这也促使了我国素质教育在不断的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的新时代中小学生,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基本目标,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深刻落实德育工作的内容与要求,是对学生教育的负责,也是对素质教育成果的巩固,更能够为我国的现代化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起到推动作用。在实践过程中,班主任教师应长期、持续的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才能见证德育教育的效果。
(二)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中小学教育阶段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处于青少年教育的初级时期,在这一阶段中的素质教育,更注重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进行培育。现代社会中生存压力越来越大,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所承担的学习压力也日益增加,这也促使了部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严重的影响了我国教育系统的纯洁性,也危害了社会治安。为有效避免校园案件的发生,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就格外重要,对此班主任教师应发挥教育主体作用,通过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道德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抵制不良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青少年接触社会信息的渠道也不断增加。而中小学生的成长时期正处于对社会极度好奇的阶段,社会上复杂的信息量对学生的影响有利也有弊,如网络中一些暴力或色情的信息,极容易对青少年造成恶劣的引导,成为校园恶劣事件的潜在推动者。况且青少年的成长时期具有较重的叛逆心理,强制性的管理措施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情绪,反而不利于教育工作的开展。班主任教师作为陪伴学生成长的“第二任父母”,可通過软化的方式,使德育教育观念渗透进学生的成长历程中,帮助学生形成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抵制不良文化的冲击与影响。
二、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策略
(一)拓展德育工作的方式
传统教育体系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方式主要是以“思想品德”课程为主,这一形式在落实过程中存在以下弊端:首先,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的思想品德课程作为辅助学科存在,常常被其他学科占用,落实情况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其次,思想品德类的辅助课程在教育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基于教材的道德说教与实际生活严重脱轨,使学生在接受途径上存在抵触情绪。再次,相关德育课程缺乏实践意义,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难以形成主观接受意识,故教育效果也无法实现。根据以上三点局限性,当下时代的中小学班主任的德育管理工作可适当拓展德育工作方式,建立全方位的德育教育体系,确保学生能够自主接受教育。
(二)德育工作与教学之间有机结合
自古以来,“读书”与“育人”是不可分割的,而“读书”的目的既是要提升综合能力,更是要秉承“育人”之要义。班主任作为连接学生与各科教师之间的纽带,在学科知识与德育教育之间的处理上,就要具备较强的教育能力。学生在学校受教育的主要形式,就是通过各门学科的知识学习完成学业需求,班主任教师应利用这一学习需求,具有针对性的开展德育工作。如班主任教师可与各科教师进行相关的调研工作,共同探讨研究如何在教学工程中发挥各自学科优势,再根据拟定的教学方案作出细致化的计划与总结。
(三)把握青少年的成长心理活动
由于青少年处于青春期这一特殊时期,在此阶段的德育管理工作要注重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逆反心理是青春期最为明显的心理特点,班主任教师在德育教育的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科学的避免教育中的冲突与问题,做到循循善诱、以理服人,降低学生对德育教育的排斥感。同时班主任教师还应弱化“管理者角色”,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才能消除学生的叛逆情绪。
结束语
中小学的德育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对学生而言,是树立人生方向与价值观的关键时期。采用科学的管理办法,制定适合青少年成长需求的德育计划,是提升学生道德修养的基本途径,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赵丽霞,武在争,阴山燕.中小学班主任德育能力的构建与提升[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6(05):44-46.
[2]商凤侠.浅析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实施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35):44.
关键词:中小学班级管理;班主任管理工作;德育教育
引言:在中小学班级管理形式中,班主任是连接学生与科任教师之间的纽带,也相当于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第二任父母”,班主任既要对学生的学习方面予以辅导,更要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予以管理。随着现代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班主任更肩负起时代性的教育使命,提高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德育教育程度,也成为当下时代班主任教师的重要工作职责。
一、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意义
(一)实现现代化素质教育目标
多年以来,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使教育目标也在不断革新。在当下时代中,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注重素质化,这也促使了我国素质教育在不断的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的新时代中小学生,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基本目标,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深刻落实德育工作的内容与要求,是对学生教育的负责,也是对素质教育成果的巩固,更能够为我国的现代化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起到推动作用。在实践过程中,班主任教师应长期、持续的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才能见证德育教育的效果。
(二)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中小学教育阶段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处于青少年教育的初级时期,在这一阶段中的素质教育,更注重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进行培育。现代社会中生存压力越来越大,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所承担的学习压力也日益增加,这也促使了部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严重的影响了我国教育系统的纯洁性,也危害了社会治安。为有效避免校园案件的发生,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就格外重要,对此班主任教师应发挥教育主体作用,通过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道德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抵制不良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青少年接触社会信息的渠道也不断增加。而中小学生的成长时期正处于对社会极度好奇的阶段,社会上复杂的信息量对学生的影响有利也有弊,如网络中一些暴力或色情的信息,极容易对青少年造成恶劣的引导,成为校园恶劣事件的潜在推动者。况且青少年的成长时期具有较重的叛逆心理,强制性的管理措施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情绪,反而不利于教育工作的开展。班主任教师作为陪伴学生成长的“第二任父母”,可通過软化的方式,使德育教育观念渗透进学生的成长历程中,帮助学生形成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抵制不良文化的冲击与影响。
二、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策略
(一)拓展德育工作的方式
传统教育体系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方式主要是以“思想品德”课程为主,这一形式在落实过程中存在以下弊端:首先,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的思想品德课程作为辅助学科存在,常常被其他学科占用,落实情况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其次,思想品德类的辅助课程在教育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基于教材的道德说教与实际生活严重脱轨,使学生在接受途径上存在抵触情绪。再次,相关德育课程缺乏实践意义,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难以形成主观接受意识,故教育效果也无法实现。根据以上三点局限性,当下时代的中小学班主任的德育管理工作可适当拓展德育工作方式,建立全方位的德育教育体系,确保学生能够自主接受教育。
(二)德育工作与教学之间有机结合
自古以来,“读书”与“育人”是不可分割的,而“读书”的目的既是要提升综合能力,更是要秉承“育人”之要义。班主任作为连接学生与各科教师之间的纽带,在学科知识与德育教育之间的处理上,就要具备较强的教育能力。学生在学校受教育的主要形式,就是通过各门学科的知识学习完成学业需求,班主任教师应利用这一学习需求,具有针对性的开展德育工作。如班主任教师可与各科教师进行相关的调研工作,共同探讨研究如何在教学工程中发挥各自学科优势,再根据拟定的教学方案作出细致化的计划与总结。
(三)把握青少年的成长心理活动
由于青少年处于青春期这一特殊时期,在此阶段的德育管理工作要注重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逆反心理是青春期最为明显的心理特点,班主任教师在德育教育的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科学的避免教育中的冲突与问题,做到循循善诱、以理服人,降低学生对德育教育的排斥感。同时班主任教师还应弱化“管理者角色”,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才能消除学生的叛逆情绪。
结束语
中小学的德育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对学生而言,是树立人生方向与价值观的关键时期。采用科学的管理办法,制定适合青少年成长需求的德育计划,是提升学生道德修养的基本途径,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赵丽霞,武在争,阴山燕.中小学班主任德育能力的构建与提升[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6(05):44-46.
[2]商凤侠.浅析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实施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3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