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社会审美教育是一种刚需,审美教育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两者有效融合将对语文教学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将审美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效的融合在一起为现代教育的关键。
关键词:审美教育;审美判断;引导学生;情境教学
美好的事物人人都能感知,只是缺少了发现的眼睛,再美好的事物也将会被遮蔽。众所周知,美是有力量的,不涉及到审美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乐”,强调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在物质供应日益丰沛、精神问题愈显突出的现代社会,审美能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对社会而言,审美能力也是培育历史文化意识的重要基础,美育俨然成为了一种“刚需”。
而如何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赋予美育应有的力量,去提升和培养每一个公民的审美能力,却长期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纵观众多学科,语文教学是最好与审美教育融合在一起的,实施审美教育有助于初中生审美感知能力的提高。
审美教育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两者有效融合将对语文教学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如何将审美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中值得思考,从我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首先,对于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需要进行培养,审美是以一个人爱好和趣味为出发点的,在所有的审美活动中,面对不同类型的审美对象,是否喜欢或感觉美不美,每个人的感受不同,反应不同,这实际就是一种审美判断。
审美判断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主体对事物审美特性的鉴别与评价。它以对象的审美特性为客观基础,以人对事物美的直接感知为出发点,是一种融和着情感的具有个性特征的主观判断。
由于审美判断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包括审美主体的个性能力,需求以及审美对象等,语文教学中学生通过视觉或听觉,进行审美判断,课堂上带领学生感受每一首古诗词所营造出的意境,感受每一首现代诗歌的内涵,感受每一部作品的语言之美。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表述自己感知到的美,这就是培养学生审美判断能力的过程。
其次,引导学生充分感知美。我上文中提过,每一首古诗词,每一首现代诗歌,每一个作品中都蕴含着不同的美,语文教材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料,包含了很多美的要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教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和解答,引导学生以审美的角度来解读和认知课文中的美。
举例来说,文学作品中多描绘一年四季的美景,教材中诸如此类的文章比比皆是,在教学此类文章时,教师应注重“美意”和“美情”的把握,学生在自我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加以引导,去感知课文中不同语句的美,让学生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到课文的文字景象中。
同时可对优美语句进行赏析,这就需要教师教导学生,培养学生的语句赏析能力。在进行初中语文教材的学习中,欣赏课文的语言美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学生通过对文章语句的品读,增强感悟力与感知力。由于大部分学生的语言系统并不完整,文学修养水平有待提高,在解读课文语言时并不得心应手,教师应增强对学生语言能力与理解能力的培养。通过反复的朗读课文,来增强记忆,在反复朗诵课文的过程中,感悟作者在描绘自己所见美景时用的词藻,是如何让人身临其境的感受美景。
再次,鼓励学生去追求美,站在审美的角度进入课文的学习。审美教育并不是一种强制性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侧重于引导学生去发现与感受美,促使他们产生追求美的愿望,让他们带着美的眼光去解读课文。
我所教学的学生这个年龄段思维非常活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征,让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语文教学多以解读文章为主,教师应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联想能力,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碰到同样情景时会如何赞美,运用怎样的词藻,感知语言的魅力。
最后,教學中融入合适的情境教学。教学不能局限于课本上所描述的内容,教师也不能只使用黑板进行教学,必要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音像或影像,利用声音与画面,视觉听觉双重作用下,使学生们完全进入到情境中,感知情境中的美。
在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方法,相比于枯燥无味的文章解读,学生更能接受情景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设定特定的情景,让学生们缓慢进入情境,更好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联想力。
举例来说,《春》这篇文章,与大自然有关,同时又是实际生活中能见到感知到的,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感知课文中所蕴含的美,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是否与现实生活中是一样的,同样的美景是否有亲身体验过,从而达到课堂教育,生活教育,审美教育三位一体。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于每一门教学的要求都越来越高,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学,教师应合理的利用现有资源,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将语文教育与审美教育高效融合,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力,增强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以后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高明泰.论初中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的有效融合[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2).
关键词:审美教育;审美判断;引导学生;情境教学
美好的事物人人都能感知,只是缺少了发现的眼睛,再美好的事物也将会被遮蔽。众所周知,美是有力量的,不涉及到审美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乐”,强调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在物质供应日益丰沛、精神问题愈显突出的现代社会,审美能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对社会而言,审美能力也是培育历史文化意识的重要基础,美育俨然成为了一种“刚需”。
而如何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赋予美育应有的力量,去提升和培养每一个公民的审美能力,却长期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纵观众多学科,语文教学是最好与审美教育融合在一起的,实施审美教育有助于初中生审美感知能力的提高。
审美教育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两者有效融合将对语文教学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如何将审美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中值得思考,从我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首先,对于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需要进行培养,审美是以一个人爱好和趣味为出发点的,在所有的审美活动中,面对不同类型的审美对象,是否喜欢或感觉美不美,每个人的感受不同,反应不同,这实际就是一种审美判断。
审美判断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主体对事物审美特性的鉴别与评价。它以对象的审美特性为客观基础,以人对事物美的直接感知为出发点,是一种融和着情感的具有个性特征的主观判断。
由于审美判断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包括审美主体的个性能力,需求以及审美对象等,语文教学中学生通过视觉或听觉,进行审美判断,课堂上带领学生感受每一首古诗词所营造出的意境,感受每一首现代诗歌的内涵,感受每一部作品的语言之美。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表述自己感知到的美,这就是培养学生审美判断能力的过程。
其次,引导学生充分感知美。我上文中提过,每一首古诗词,每一首现代诗歌,每一个作品中都蕴含着不同的美,语文教材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料,包含了很多美的要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教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和解答,引导学生以审美的角度来解读和认知课文中的美。
举例来说,文学作品中多描绘一年四季的美景,教材中诸如此类的文章比比皆是,在教学此类文章时,教师应注重“美意”和“美情”的把握,学生在自我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加以引导,去感知课文中不同语句的美,让学生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到课文的文字景象中。
同时可对优美语句进行赏析,这就需要教师教导学生,培养学生的语句赏析能力。在进行初中语文教材的学习中,欣赏课文的语言美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学生通过对文章语句的品读,增强感悟力与感知力。由于大部分学生的语言系统并不完整,文学修养水平有待提高,在解读课文语言时并不得心应手,教师应增强对学生语言能力与理解能力的培养。通过反复的朗读课文,来增强记忆,在反复朗诵课文的过程中,感悟作者在描绘自己所见美景时用的词藻,是如何让人身临其境的感受美景。
再次,鼓励学生去追求美,站在审美的角度进入课文的学习。审美教育并不是一种强制性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侧重于引导学生去发现与感受美,促使他们产生追求美的愿望,让他们带着美的眼光去解读课文。
我所教学的学生这个年龄段思维非常活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征,让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语文教学多以解读文章为主,教师应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联想能力,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碰到同样情景时会如何赞美,运用怎样的词藻,感知语言的魅力。
最后,教學中融入合适的情境教学。教学不能局限于课本上所描述的内容,教师也不能只使用黑板进行教学,必要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音像或影像,利用声音与画面,视觉听觉双重作用下,使学生们完全进入到情境中,感知情境中的美。
在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方法,相比于枯燥无味的文章解读,学生更能接受情景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设定特定的情景,让学生们缓慢进入情境,更好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联想力。
举例来说,《春》这篇文章,与大自然有关,同时又是实际生活中能见到感知到的,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感知课文中所蕴含的美,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是否与现实生活中是一样的,同样的美景是否有亲身体验过,从而达到课堂教育,生活教育,审美教育三位一体。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于每一门教学的要求都越来越高,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学,教师应合理的利用现有资源,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将语文教育与审美教育高效融合,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力,增强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以后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高明泰.论初中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的有效融合[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