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有一件依恋物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cer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有依恋物,并不能说明我们的养育方式有问题
  微信群里,一位妈妈诉说了她的苦恼:
  “我家孩子都一年级了,睡觉的时候必须要拿着她的小毛巾,半夜醒了先找小毛巾才能继续睡觉,是安全感不足么?是我们的养育方式出了问题吗?”
  这个话题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大家都讲了自家孩子的故事,才发现,原来很多孩子都有一个难分难舍的“宝贝”,有的是毛绒玩具,有的是睡衣,还有的是小毯子或者枕头。这类物品有一些共同特征:要么触感温和柔软,要么带着妈妈或者自己熟悉的味道。它们通过感觉器官,直接将“舒适安全”这样的信息传递给孩子,让孩子安心、放松。
  依恋物其实是孩子在面对外部世界的变化与挑战时,主动为自己寻找的缓解压力,调整情绪的一种方式。我们会发现,当生活有一些变动,比如搬家、旅行、弟弟妹妹出生,或者上幼儿园,孩子对依恋物的需求就会更加强烈。所以,依恋物的存在,并不能说明父母的养育方式有什么差错,反而可以说是协助我们为孩子提供了额外的帮助。
  依恋物比妈妈更加“便携”和“及时”。孩子可以把毛绒小熊一直带在身边,可以在睡觉时一直闻着小毯子的味道。谁的妈妈能做到这样随叫随到,时刻陪伴呢?
  依恋物不在身边时,怎么办
  有天,天天跟着妈妈去外婆家过周末,洗完澡上床的时候才发现,他的恐龙小被子忘带了。天天立刻皱着小鼻子要哭:“没有小被子,我会睡不着的。”外婆也有点慌,她知道天天总是要摸着被子角才能睡。


  “哎呀,今天真是的,怎么会把我们的小被子忘了呢。”妈妈在天天身边躺下,把天天搂在怀里温柔地说:“天天最喜欢小被子了,因为小被子有妈妈味,还有天天的奶味,对不对?而且小被子摸起来也很舒服呢。”
  天天缩在妈妈怀里,一个劲地点头。“来,今天妈妈搂着,咱们来按摩按摩背。妈妈按摩背最舒服了。你还可以闭着眼睛,听那个《大大熊和小小熊》的故事。”
  妈妈一边轻轻按摩天天的背,一边给他讲他最喜欢的故事。天天也困了,慢慢放松下来,在妈妈的怀里蹭着,捏着妈妈的衣角,慢慢睡着了。
  当孩子的依恋物因为某种原因临时缺席,大人首先要冷静,然后再给予孩子充分地、真诚地认同与共情,孩子不那么焦虑之后,再看看有没有别的方法安抚孩子。
  千万不要焦虑,不要着急转移注意力,不要讲道理,更不要说“不就是个旧毯子吗,有什么大不了的”或者“你都长大了,怎么还离不开小熊啊”之类的话。
  几个提示:
  ● 一些“特别”的依恋物并不需要特别担心。
  小宝宝都多少有“吃手”的情况。“手指”是小宝宝最方便好用的自我安抚工具。对待“吃手”的态度与对待孩子的其他安慰物一样,只要情况不是特别严重,就不要强制孩子“戒掉”。
  如果孩子吃手的情况很严重,就需要仔细检查是不是生活中有什么变化(比如断奶)让孩子感到压力和缺少安全感,通过多给孩子补充爱和亲密来缓解吃手问题。
  还有的宝宝喜欢摸着妈妈的头发、皮肤,甚至胸部入睡。对孩子来说,无论依恋物是什么,孩子的需求都是一样的,不必担心有什么心理问题。
  ● 依恋物的“气味”尤其重要。
  游游最近总是洗完脸不肯抹擦脸油,妈妈很奇怪——“这个擦脸油明明是你自己说很喜欢,我才买的呀,为什么用了两天就不用了?”
  游游吭哧半天才说:“擦脸油的气味太香了,我都闻不到小毛的味儿了。”(“小毛”是游游妈妈旧睡衣上剪下来的一块布,游游睡觉前总要捏着“小毛”,闻上面的“妈妈味儿”。)妈妈这才恍然大悟,给游游换了一种几乎没有香味的擦脸油,她就不再抗拒了。
  有的孩子会因为发现自己的毛绒玩具或者其他依恋物被爸爸妈妈给洗了而特别伤心,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味儿不对了”。
  越是孩子随身带着的东西,父母越关注卫生问题,这一点完全能够理解,但也要尊重孩子“熟悉的气味”的需求。
  这个问题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比如游游妈妈就用睡衣剪了好几块“小毛”,其中一块儿洗了,可以用别的。而洗过的这块儿,游游同意在妈妈枕头下面放两天,就又有“妈妈味儿”了。
  ●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寻找方便携带,容易“备份”的依恋物。
  有个小朋友刚入园的时候天天都费力地搬着一个大枕头去幼儿园,那一定是他的依恋物了。一般来说,小个儿的毛绒玩具,小块儿的手绢和毛巾之类的依恋物是最方便的,既好带,也容易做到多准备几个一样的,以备不时之需。
  爸爸妈妈如果提前有“依恋物”的概念,可以对孩子的依恋物做一些有意识地引导。也可以尝试和孩子商量,一起选择一个孩子喜欢,又方便携带的依恋物。
  只要爸爸妈妈对依恋物和孩子的需求有足够的认同和尊重,孩子就会容易配合。不过,大原则仍然是——不要强迫。
其他文献
承认吧!很多时候我们是在利用孩子满足自己的需要  朋友是个年轻的妈妈,有段时间她有个苦恼,就是孩子习惯了姥姥的照看,晚上被父母接回家就很不乐意。这让她心里很不是滋味。  朋友问我有没有这样的一种理论:“孩子从小跟爸爸妈妈睡,对身心健康会带来更多的好处。”假如有这个结论,她就可以更理直气壮一点,坚持把孩子接回家。  可惜,我没有这种理论。  我在想,这种理论真正的用途在哪里呢?也许她希望用这个说法镇
期刊
小家伙有段时间特别淘气,不好好吃饭,对青菜完全不感兴趣;性子很急,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发脾气;经常拉着大人跟他比赛,还只能他得第一,输了就哭;玩具经常乱扔乱放,讲也讲不听……  那段时间,刚好是我和他妈妈特别忙的时候,所以,也不是特别有心情和精力跟他慢慢讲道理,但是,我做了一件事情……  那天晚上,帮他脱了衣服钻进被子里,忽然想起白天他幼儿园老师跟我说,小家伙现在每天午睡后都能自己把衣服穿得很好。我
期刊
令人窒息的家庭氛围  “我是你的优乐美”加我好友的时候,是刚放寒假的第二天。那天是周末,几乎每个周末,爸爸都会有这样那样的聚会、应酬,妈妈也出门参加婚宴了,难得就我一个人在家。  爸爸是我们县某局的副局长,虽然不是一把手,但总有吃不完的饭,忙不完的应酬。为了能让妈妈有时间管家、管我,爸爸通过关系,把妈妈从医院一线调到了后勤。  从小,妈妈拿出管病人的方法来照顾我,时间长了,我老觉得喘不上气来,今天
期刊
上周末带女儿在公园玩,坐在长椅上休息,走过来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儿,挤在我旁边坐下。过了几秒钟,他冲我大嚷:“阿姨,你屁股太大,挤得我都没地方坐啦!”人听得真真切切。我瞪着他,羞愧难当,却无言以对。人家孩子说得没错,我是屁股大,这是不争的事实;况且出自一个孩子之口,我又能怎样?  这时,男孩的妈妈走过来,没有丝毫歉意,只是敷衍地说了句:“童言无忌、童言无忌。”就兀自拉着孩子走开了。如果说刚才我是三条黑
期刊
亲子阅读≠花钱买书  周末,女儿兜兜把最近三年积攒的《百问百答》全部摆在床头,仔细点数了两遍,不满地对我说:“妈妈,我才只有21本,聪聪有24本!您再给我买3本,不然我就不是班里的故事大王了!”  “兜兜,就像咱们早餐吃的面包,我买回来了,但我没有吃,它就不是我的;你吃了,面包的营养积蓄在了你的体内,它才是你的,对吗?所以,买书和读书是两码事,不是谁买的书多,谁的知识就多。把书中的知识记在心中,需
期刊
一个假日的下午,我正陪弟弟午睡呢,9岁的女儿小鹿闯进房间把我叫醒,问我:“妈妈,我现在该做什么?”我十分恼怒。我们以前约定好的,妈妈陪弟弟午睡的时候不要来打扰。  我正要起床,睡着的弟弟因为有动静也被惊醒,哭着要妈妈抱,我只好先哄睡弟弟,小鹿识趣地先退出了房间。  我哄好弟弟出来,看到小鹿正在阳台浇花,我有点儿气恼地问她:“你叫妈妈起来干嘛?”小鹿说她不知道现在该做什么。还没等我说话,小鹿突然想起
期刊
我们和老师是平等的  家校沟通通常都会涉及权威的问题,只要父母觉得“孩子在学校上学,自己多少受制于老师”,那么校方的权威感就产生了。因为这样想的父母占多数,从而“老师做权威”也成为一个通常的现象。老师不仅是做孩子的权威,也做家长的权威。  然而,任何的权威感都是我们赋予的,校方的权威感也不例外,如果父母处于平等的心态,对方也很难权威起来。平等的沟通不在于对方怎样,而在于我们自己,我们自己是平等的,
期刊
“妈妈,是不是理论上说,等到我们来例假之后,就可以怀孕生小孩儿了?”  “是的,亲爱的。而且不仅仅是理论上,现实中也是这样,来过例假的小姑娘,她的身体就具备怀孕的能力了;这个时候,如果她做爱的时候不避孕,就有可能会因此怀孕的。”  以上对话,发生在我家女儿大概9岁时候的某一天。  我还记得,那是一个晚上,临睡之前,她洗完澡从浴室里走出来,就一边擦着头发,一边故作轻松地,对我提出了以上这个小困扰。当
期刊
老爹:  老爹说,聊一聊跟着自己一起成长的都有哪些毛病,就是那些想改一直改不掉的缺点呗。不觉得自己是个有突出缺点的人,而且缺点和优点的界限怎么能够分得很清楚呢?老爹看着上火的缺点,自己揽在怀里,还舍不得改呢。  翻个底掉,找一下自己最大的毛病,大概是自控力不强。什么事情没有非常的专心,没有专心致志做,包括老妈常年唠叨的拖延症。自始自终不走神不分心干一件事在今天应该很难吧?年轻人的通病吧?作业拖到最
期刊
在育儿杂志工作过很多年,对低幼儿童的身体认知和性教育是常常被提起的话题。总的来说,为新教育理念欣赏并且倡导的方式是:  1. 自然到达。遇到相关话题时不回避,未曾有合适的时机,也不贸然堆叠信息。  2. 简单准确。以孩子的理解力为基准,给予客观的态度,正确的名称和科学的解释。  比如,管乳房就叫“乳房”,而非其他代用词,就是许多育儿专家提倡的态度。因为这种自然的传达,能够让孩子从小了解,“乳房”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