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浙江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 :浙江人大·公报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cd920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浙江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我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认真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大力推进“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着力稳增长、抓转型、控物价、惠民生、促和谐,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较好地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经济保持平稳发展。预计全省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首次突破3万亿元大关。三大需求保持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8%,比上年提高9.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4%,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逐步增强。外贸出口首次超过2000亿美元,增长19.9%。三大收入稳步增加。企业效益有所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10%左右。地方财政收入按可比口径增长15.2%,税收结构进一步优化,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为93.7%。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3%、15.6%,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7.2%和9.5%。物价上涨过快势头得到初步遏制。认真落实国务院稳定物价的政策措施,切实加强价格监管,物价涨幅持续回落,居民消费价格月度涨幅从6月份的6.4%回落到11月份的4%。预计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4%,涨幅与年初确定的控制目标存在差距,但与全国涨幅基本持平(全国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目标为涨幅控制在4%左右,全年实际涨幅为5.4%)。此外,针对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问题,省委省政府及时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一揽子政策,设立10亿元省级财政中小企业再担保资金,实行社会保险“五缓四减三补贴”等措施,有效促进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条件的改善。
  (二)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新进展。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23万亩,启动建设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137个、主导产业示范区298个、特色农业精品园684个,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稳定增产。工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召开全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员大会,制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意见,组织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百项工程”,推进42个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支持146家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5和1.2个百分点。服务业持续较快发展。制定实施11个服务业重点行业“十二五”规划,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意见》,抓好服务业目标任务分解和工作督查,大力推进40个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200个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着力培育108家省级服务业重点企业,积极推进杭州、宁波及金华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高于生产总值增速,占GDP比重稳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扎实推进,296个重大科技专项项目顺利实施,新认定创新型试点企业53家、示范企业81家。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达1.96%。产业集聚区建设扎实推进。1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完成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约550亿元,产业项目投资约1150亿元,引进签约重大项目协议投资约3100亿元。
  (三)“三大国家战略”全面启动。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扎实推进。省委召开海洋经济专题工作会议,组织实施规划和试点方案,制定政策意见,设立10亿元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建立10亿元海洋产业基金,编制出台海洋新兴产业发展、重要海岛开发利用与保护等专项规划,推进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举办首届中国海洋经济投资洽谈会,组织浙台海洋经济恳谈签约等重大活动,签署一批省部战略合作协议,实施一批海洋经济发展重大项目。舟山群岛新区启动建设。组织编制新区发展规划,认真研究相关政策措施,启动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建设,开展设立舟山保税港区前期工作。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认真实施。建立省市联动、部省合作推进机制,编制实施改革试点三年实施计划,探索“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出台海关联网监管、精简涉税事项审批等政策,努力为国际贸易营造高效便利的发展环境。
  (四)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扎实开展“围绕重大决策、推进重大项目”专项行动,积极主动攻坚克难,有效推进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点项目建设。“三个千亿”工程投资计划超额完成。全年完成投资2180亿元,完成计划投资的111.2%。其中,千亿基础网络工程、千亿惠民安康工程、千亿产业提升工程分别完成投资1300亿元、620亿元、260亿元,分别完成计划投资的104.8%、132%和103.2%。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预计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20亿元,完成计划投资的110%左右。其中,交通项目完成投资845亿元,杭甬、宁杭客专线下工程基本完成,绍诸高速公路、黄衢南高速公路、台金高速东延段等建成投入使用;能源项目完成投资165亿元,新增发电装机容量326万千瓦,嘉兴电厂三期、绍兴滨海热电工程、杭嘉天然气输气管线等建成投入使用;水利项目完成投资115亿元,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上虞段、台州永宁江治理二期、嘉兴市海盐东段围涂等工程建成。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扎实推进国家审批、核准的重大项目和省审批、核准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九景衢铁路浙江段、嘉兴独山煤炭中转码头工程、甬台温天然气输气管道、苍南电厂等19个“国批”项目获批。
  (五)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统筹城乡、区域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效明显。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快城市群和中心城市建设。全面推进中心镇发展改革和小城市培育试点,编制实施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持体系,加快推进“两百双千”工程建设。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完善镇村布局规划,开展整乡整镇的环境综合治理和先进县创建活动,60%以上的行政村得到整治,改造建设农村住房41.4万户。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制定实施新一轮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政策意见,对欠发达地区尤其是重点欠发达县等给予特别扶持,深入实施山海协作、结对帮扶等工程。对口支援工作扎实推进。制定实施援疆、援藏“十二五”规划和项目年度计划,扎实开展对口支援阿克苏地区的各项工作,加快推进新一轮援藏各项任务。及时启动实施援青建设项目。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大。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启动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能源消费总量“双控”工作。加强重点能耗和污染企业监管,加强新建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进一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进25个循环经济试点基地、180项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建设,实施工业循环经济“733”示范工程。强化生态环境保护,部署实施清洁水源、清洁空气、清洁土壤专项行动,重点区域、流域、行业和企业污染整治进一步加强。八大水系、运河和主要湖库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76%,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面积达到4000万亩。
  (六)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工作不断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得到加强。新增城镇就业90万人,帮助39万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健全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推进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保障医保“一卡通”。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新增204万、214万、100万、128万和106万。文化、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快。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大工程76个项目,完成投资974.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3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启动文化产业发展“122”工程,深入开展“送文化下乡”、“千镇万村种文化”等文化活动,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启动实施《教育规划纲要》,加快实施13项国家级、31项省级教育改革试点,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生均日常公用经费标准提高到小学450元、初中650元。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成功举办第八届全国残运会。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超额完成任务。抓好房地产调控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住房20.9万套,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深化“平安浙江”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开展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推进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保持“三下降”。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
  (七)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各项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扎实推进。全面实施国家及有关部委在我省实施的各项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国家发改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联系点工作,在率先建立转变发展方式综合评价制度、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启动中农办农村改革试验联系点工作,扎实开展农村土地管理、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地方金融改革创新加快推进。积极申报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试点,制定加强民间融资管理指导意见,推进小额贷款公司改革发展,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新增52家小额贷款公司、25家村镇银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完成医改三年五项重点任务,基本实现全民医保,提前一年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全覆盖。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改革工作扎实推进,县乡村医疗卫生资源统筹配置改革试点得到李克强副总理的批示肯定。全面启动29个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引进来”和“走出去”步伐加快。召开首届世界浙商大会,制定实施鼓励浙商创业创新的政策措施,大力实施浙商回归工程。加强与央企战略合作和项目对接,与中石油、中石化、中国兵装等央企对接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切实做好引进外资工作,大力引进跨国公司和行业龙头企业。支持企业走出去开展资产并购、资源开发、营销网络建设等。全省实际利用外资116.7亿美元,增长6%。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下行特征比较明显。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回落势头仍在延续,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依然较大,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经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我省经济结构仍然不够合理,产业层次较低、创新能力较弱、竞争力不够强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服务业发展需进一步加快,内生增长动力亟待增强。资源环境要素约束强化。经济持续发展的要素约束加剧,能源资源消耗增长偏快,“两高”行业增长依然较快。受少数高耗能项目新增产能等影响,预计全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左右,与年初确定目标相差约0.5个百分点,节能减排压力进一步加大。社会矛盾依然较多。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社会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部分中小企业资金链可能断裂带来的潜在风险较大。对于上述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2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和工作措施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总体看,我们仍然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世界经济在大调整大变革中仍将缓慢复苏,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持续推进,省内三大国家战略启动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力度加大、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等,都给我省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2012年也将是经济形势更为复杂的一年。世界经济增长放缓,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加深,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世界经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我国经济运行中一些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交织,“宏观复杂”和“微观困难”叠加。我省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多年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凸显。为此,既要看到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进一步坚定信心;又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估计形势的复杂性、严峻性,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准备。
  2012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扎实推进“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按照“调结构、抓转型,重投入、兴实体,强改革、优环境,惠民生、促和谐”的思路,着力推进“三大国家战略”、“四大建设”、“五大统筹”,切实增强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普惠性和可持续性,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考虑到需要和可能,并与“十二五”规划《纲要》相衔接,提出2012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的初步考虑(见表二):
  
  (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主要考虑:一是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持续显现,与2011年增速相比,适当调低一些增长速度预期目标,既可客观反映经济走势,也有利于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在调结构、促转型上来。二是与“十二五”规划确定的8%左右的目标衔接。三是在外部环境变数较多的情况下,保持合理的增速,有利于增强发展信心,增加就业,改善民生。
  根据生产总值增长目标,考虑三大需求的预期目标分别为: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一方面,2012年投资保持合理增长的压力较大:一是房地产投资回落影响较大;二是清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降等给一些基础设施项目和公共建设项目的资金筹措带来压力;三是实体经济投资信心回落、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加大等,工业投资增长动力有待提升。另一方面,我省“十二五”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将陆续进入开工高峰期,三大国家战略推进和产业集聚区建设等新的投资增长点正在形成等,有利于支撑一定的投资规模。
  ——外贸出口增长10%。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放慢,外需下滑压力增大,外贸出口形势总体趋于严峻。受国内生产成本上升和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叠加影响,我省出口比较优势有所减弱。出口订单等先行指标持续回落,也预示着出口增速回落趋势短期难以改变。但我省企业总体适应能力较强等将推动出口保持一定增长。考虑到国外发展环境变数较多、2011年高基数等因素,2012年出口增速趋于回落。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2012年消费仍将稳定增长。一是国家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日趋完善;二是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步增加;三是保障性住房、农村住房改造等消费需求继续释放,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热点正在形成。但住房、汽车两大消费热点降温等给消费增长带来压力。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迫切需要提高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着力优化投资结构,着力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促进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努力推动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一是积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着力拓宽消费领域,完善鼓励节能、节水、环保产品消费的政策,积极培育居民文化、旅游、健身、养老、家政等消费热点。积极发展网络购物等新兴消费业态。着力优化消费环境,加快建立健全城乡商贸体系,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工程,推进农村连锁超市便利店建设,大力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着力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着力抓好投资消费结合点,深入实施中心镇“两百双千”工程、小城市培育试点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二是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三个千亿”工程计划、重点项目计划、“国批”和“省批”项目前期计划、省级政府投资计划、央企对接合作项目推进计划等重大计划实施,积极引导民间资金投入实体经济,确保实体经济投资有效增长。扎实推进一批重点电源项目和电网项目建设,加快海上风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积极拓展与能源资源富集省份、能源央企和国际能源合作。扎实做好援疆、援藏、援青等对口支援工作。三是优化实体经济投资环境。大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提升,加强民营企业服务机构建设,积极打造浙商总部经济基地,强化对浙商回归项目的跟踪服务、协调工作。完善建设用地投入产出考核评价机制,加快低效建设用地二次开发,继续抓好标准化厂房建设,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研究细化民间投资“新36条”配套措施。切实改善企业投资预期,落实国家有关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社会保险缓缴、减免等措施,切实降低中小企业实际融资成本。四是努力保持外贸稳定增长。加大开拓市场力度,组织企业参加境外各类展会,鼓励建设境外营销网络。加大促转型力度,扎实推进出口品牌和基地建设。积极鼓励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进口。加大“走出去”力度,鼓励优势企业开展海外并购,重点推进境外生产基地、研发基地、营销基地、经贸合作区、资源合作开发项目建设。
  (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左右、9%左右和9.5%左右;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提高到2.1%;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左右,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以及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减少2.5%、2.5%、2.5%和3%。提出这个组合目标的主要考虑:坚定不移地推进我省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尽快走上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轨道。一是更加突出产业转型升级的工作导向,大力推动制造业、服务业融合提升发展,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切实增强核心竞争力;二是更加突出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按“十二五”规划要求,实施十大重大科技专项和十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确保研究与试验经费占GDP比例稳步提高,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三是更加突出节能减排的倒逼作用,推动产业高端化,切实降低消耗、控制污染、提高效益。
  为此,要立足加快转型、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扎实推进“四大建设”,着力推进自主创新,着力促进三次产业协调联动发展,着力降低消耗和保护环境,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强化规划引领,扎实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海洋新兴产业规划、重要海岛开发利用规划等一批重大规划实施,力争国家早日批复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强化项目推进,扎实推进一批“十二五”海洋经济发展重大项目,争取设立舟山保税港区,加大要素保障、招商引资和项目实施力度。着力构建以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为重点的“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强化政策争取,研究制订舟山群岛新区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目录,力争在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的体制机制、对外开放、用地用海、财税金融等方面取得突破。二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加快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主导产业品质提升工程,夯实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深入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大“两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进经营管理机制创新。抓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三是着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11个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规划、42个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规划,扎实推进省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和技术创新赶超工程,制定实施“五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推进1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建设提速提质,严格落实“优、新、高、特”的产业导向和准入要求,积极做好扶持政策的落实和要素保障工作。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九大领域专项规划的贯彻落实,争取在生物、新能源、物联网等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四是努力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组织实施服务业重点行业“十二五”规划和年度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加快制定出台促进服务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推进40个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和200个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大力培育108家省级服务业重点企业。扎实做好杭州、宁波两个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五是切实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开展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能源消费总量“双控”管理,严格执行新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标准和环保标准,确保完成国家下达我省的淘汰落后产能年度目标任务。深入开展“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狠抓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深化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提升,加强环境风险防控。加快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推进杭州低碳城市试点、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试点。深入开展“365”节约集约用地行动计划,提高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六是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各项工作。加快青山湖科技城、未来科技城等科技大平台建设,确定一批创新型试点示范企业,建设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进杭州、宁波、嘉兴三个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深入实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省151人才工程、海外引智“双百计划”。
  (三)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主要考虑:一是国家控物价一揽子政策效应仍将逐步显现、猪肉等食品类价格涨势趋缓等都有利于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二是引起价格上涨的因素仍然较多:2011年我省物价上涨对2012年翘尾影响较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压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积极稳妥推进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价格上涨的压力。三是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确定为4%左右,既考虑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又为价格改革预留了一定空间。
  为此,要把稳定市场物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做好保障供应、价格调控等各项工作。一是强化重要商品保障供应。落实“米袋子”、“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快推进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和储备体系建设,严格执行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切实保障煤电油气稳定供应。二是强化市场价格监管。深入治理规范市场价格秩序,严肃查处价格欺诈、价格垄断、不按规定明码标价等违法行为。组织开展涉企收费、商业银行收费、涉农价费等专项检查。三是强化价格监测预警。认真落实重要消费品及服务价格监测报告制度,及时准确掌握市场价格动态。加快建立我省价格调节基金。四是强化民生价格和清费减负政策落实。加强药品、教育、体育、养老等公益性服务价格管理。清理整顿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落实对小微企业三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
  (四)保障和改善民生
  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际增长8.5%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主要考虑:坚持发展经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机结合,把解决好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就业方面,虽然受经济增速放缓、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仍然较大等影响,重点群体就业难矛盾仍将比较突出,但就业局势将保持总体稳定。居民收入方面,2012年国家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将提速、我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高等有利于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但经济增速回落、农业生产成本较快上升等将对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带来不利影响。为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力争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与经济增长大体保持同步。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完善为民办事的体制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务求取得新的成效,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省人民。一是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着力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健全最低工资标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继续推进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推进企业及行业性、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扶贫开发政策,进一步提高扶贫标准。大力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千万农民素质提升等工程,推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下山搬迁、结对帮扶、产业化带动工作,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完善困难群众价格补贴机制。二是切实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退役士兵就业问题。加快企业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扩面,推进城乡医疗保障制度整合。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事业、老龄事业、残疾人事业和慈善事业,推进国家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三是大力推动社会事业发展。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扶持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文化产业园建设。实施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规划,大力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加快推进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制定实施“健康浙江”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全民健康行动计划。四是确保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如期完成。全面完成行动计划五年目标任务。编制实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落实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标准和保障措施。健全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五是认真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推进国家优生项目试点工作,实施妇女健康素质提升工程和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具有浙江特色的流动人口社会管理新模式。六是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加大文化、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保障性住房、欠发达地区发展、公共安全等民生领域投入。
  为实现2012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用足用好各类改革试点政策,努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我省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一是扎实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完善国家发改委改革联系点制度,健全上下联动的试点推进机制,深入开展11个主题的改革试点。制定阶段实施计划和年度实施意见,明确主攻方向、突出工作重点,分阶段、有步骤地加以推进。完善试点考核督查制度,及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为全省面上改革提供借鉴。
  二是加快推进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组织推进改革试点三年实施计划,健全部、省、市三级联动的试点推进机制,着力在建立“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打造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综合保税区等国际贸易发展平台,完善国际贸易服务体系,推进小商品市场转型发展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是加快地方金融制度创新。加快实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和“民间财富管理中心”建设行动计划。推进第二批10家农信社股份制改革。扩大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试点。推进金融创新示范县(市、区)试点。争取国家及早批复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方案。开展规范民间融资管理试点。
  四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扩大覆盖面,提高城乡居民医保待遇和保障水平,加快推进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并轨,完善社会保障医保“一卡通”体系,实施异地即时结算机制。促进基本药物制度向村卫生室和县及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延伸覆盖。推进嘉兴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29个县级公立医院实施以破除“以药养医”机制为重点的综合改革试点。深化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
  五是积极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进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改革试点,实施低效建设用地二次开发试点。完善居民生活用电阶梯式价格制度。深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探索建立氮氧化物、氨氮交易机制,开展省级二氧化硫交易工作。研究制定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改革调整排污费征收标准。
  六是深化农村改革。认真做好中农办农村改革试验联系点工作,加快推进七方面体制机制创新,推进16个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开展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开发实施政策性小麦、大麦保险新险种,出台鼓励地方探索开发特色农业保险品种的政策,加快构建政策性农业、农房保险基层服务体系。
  七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等改革。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和规范非行政许可事项和前置条件,以投资、社会事业和非行政许可领域为重点,建立健全新设行政审批事项和前置审批条件准入制度,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研究制定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的意见及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行为规范。开展政府绩效管理试点。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扎实开展国家规范与创新招投标试点省工作。
  三、确保以重点建设项目为主体的“三个千亿”工程计划圆满完成
  2012年是“三个千亿”工程(即“千亿基础网络工程、千亿惠民安康工程、千亿产业提升工程”)的收官之年。在项目安排上,主要考虑:一是突出转型升级。围绕我省海洋经济建设、“四大建设”、新兴产业培育、服务业发展等重大战略部署,加大实体经济投入,着力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全面推进一批事关长远、技术含量高、经济支撑力强的重大项目。二是突出民生保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富民惠民安民工程建设,不断完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努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三是突出市场导向。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全力支持浙商创业创新,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和创业创新氛围。
  初步安排:2012年“三个千亿”工程共156项,完成投资2160亿元。其中,千亿基础网络工程69项,投资1199亿元;千亿惠民安康工程42项,投资704亿元;千亿产业提升工程45项,投资257亿元。同时,初步安排2012年省重点建设投资计划1350亿元。
  (一)千亿基础网络工程
  按照“结构优化、效益综合、空间均衡”的要求,高起点构建基础设施网络,加快推进综合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网络建设,进一步强化经济转型升级的硬件支撑。
  加快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力争建成宁杭客专、杭甬客专、萧山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杭长高速工程二期、杭州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长湖申线湖州段四改三航道改造工程等项目。加快建设杭长客专、金温铁路扩能工程、宁波铁路枢纽、宁波市地铁工程、温州永强机场飞行区扩建工程、龙庆高速公路、杭新景高速公路建德寿昌至开化白沙关段、嘉兴独山煤炭中转码头等项目。加快推进京杭运河浙江段、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杭金衢高速公路拓宽、杭宁高速公路拓宽、龙浦高速公路、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等项目前期工作。
  加快能源网络建设。实施天然气热电联产抢建行动计划,争取建成100万千瓦以上装机容量。加快建设舟山六横电厂、苍南电厂、仙居抽水蓄能电站、三门核电一期等项目,推进台州第二电厂、温州电厂四期、华能长兴电厂等项目前期工作。完成电网项目投资140亿元,建成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1500公里、变电容量1600万千伏安,加快建设皖电东送二期特高压交流、溪洛渡-浙西特高压直流、500千伏、220千伏输变电等工程。稳步提高天然气利用水平,着力推进甬台温、金丽温天然气输气管道,甬绍金衢成品油长输管道等项目。因地制宜发展风电、生物质、太阳能光伏发电。
  加快水利网络建设。基本建成浙东引水萧山枢纽工程、永嘉楠溪江供水工程、杭嘉湖南排独山排涝应急工程等项目,加快舟山大陆引水二期、平阳顺溪水利枢纽工程、杭州闲林水库等项目建设,力争开工建设太湖治理五大工程、嘉善太浦河取水二期工程、临海方溪水库。有序推进临海南洋涂、玉环漩门三期、嵊泗县小洋山北侧围涂、宁海县下洋涂等围垦工程,完成圈围面积12万亩。
  加快信息网络建设。实施固定电话网、移动通信网、传输网、数据网、支撑网“五网建设工程”。加快3G移动网络建设,继续完善和提升网络的覆盖效果和质量。新增250万线以上FTTH(光纤到户)的覆盖能力,新增骨干带宽1000G以上。推进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发展,全面提高我省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
  (二)千亿惠民安康工程
  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低收入农户奔小康等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富民惠民安民的各项工程建设,确保民生事业有新突破。
  扎实推进强塘固房工程。新加固水库200座、海塘100公里、主要堤防150公里。加快推进温州西向排洪工程、永嘉三塘隧洞分洪应急工程、丽水盆地好溪堰水系整治工程等防洪排涝骨干工程建设。加快实施39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整治河道180公里。建成100个农村住户改造示范村,完成农村住房改造建设30万户,其中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4.2万户。
  扎实推进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加快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推进浙江档案馆新馆、浙江小百花艺术中心、杭州市科技馆等项目建设。全面完成校舍安全工程规划建设任务,开工建设50个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建设项目,积极落实支持欠发达地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等政策,90%以上的乡镇(街道)建成等级中心幼儿园,加快建设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等高等学校新校区建设工程。扎实推进省儿童医院滨江院区扩建、省立同德医院扩建、省人民医院滨江院区改扩建、省老年医疗中心新建等项目,加大对庆元、平阳、磐安等欠发达地区综合性医院投入,确保在建中央投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如期建成。建设小康体育村3000个和一批全民健身中心(广场)、村级体育俱乐部。
  扎实推进住房保障和社会救助工程。大力实施城镇保障性住房工程,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4.1万套,其中公共租赁住房5万套。新建120个乡镇(街道)社区服务中心、1000个村级社区服务中心,建设300个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800个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新增养老机构床位1.6万张。力争开工建设省残疾人康复中心扩建、省华强中等职业学校二期等特殊训练及康复建设工程。
  扎实推进环保生态工程。深入实施万里清水河道二期、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等工程建设,完成农村河道综合整治2000公里,完成60个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新增城镇污水配套管网1500公里。加快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完成3500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全省村庄整治率达80%左右。建设重点防护林19万亩。继续推进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中央预算内投资重大项目、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建设。
  扎实推进帮扶致富工程。积极推动发达地区产业与欠发达地区深化产业项目合作,新实施山海协作特色产业项目200个,完成投资40亿元以上。欠发达地区高山远山、重点库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偏远海岛异地搬迁6万人以上,新解决210万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加快完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新建设一批陆岛码头、库区码头及撤渡建桥项目,新建设农村联网公路1000公里。
  扎实推进防灾减灾工程。实施100个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和避让搬迁工程。改扩建避灾安置场所300个,改扩建救灾仓储20个。加大信息采集与预警系统、应急抢险和基础能力等应急能力建设,完成10个县(市、区)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建设完善1500公里公路临水临崖安全设施。
  (三)千亿产业提升工程
  围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现代农业、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努力打造具有浙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高效生态农业项目建设。组织实施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137个,建成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30个、特色农业精品园100个,新建集中连片的稳产高产高效粮食功能区100万亩,建成一批以蔬菜、水产、茶叶、蚕桑等为重点的高效生态特色农业生产基地。
  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项目建设。加快提升块状经济,扎实推进技术改造“双千工程”。加快巨化集团公司氟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项目、绍兴县印染产业升级一期工程、浙江医药年产2万吨维生素E项目、永兴特钢等项目建设。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项目建设。在九大领域中集中力量抓若干具有突破性、带动性、示范性的产业,组织实施100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大力推进杭州生物产业、信息产业、软件产业、高技术服务业和宁波新材料等5个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力争建成浙江大华11.4万套安全防范音视频监控产品产业化、嘉善富士康电子项目二期等项目。
  加快装备制造、临港工业等先进制造业项目建设。力争建成嘉兴石化年产80万吨PTA项目、青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年产25万台发动机项目、三一装备有限公司年产1527台履带起重机项目、星月集团年产120台地毯簇绒成套设备等项目。推进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乘用车项目、南车城市轨道交通电气设备制造及车辆维修组建基地等项目前期工作。
  加快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杭州国际博览中心、龙湾城市综合体、温岭市银泰城、世界名牌折扣店华东旗舰中心现代服务产业园、杭州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嘉兴(现代)西南物流基地、义乌市国际物流中心、杭州白马湖生态创意城、阿里巴巴“淘宝城”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
  
  各位代表,做好2012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全面落实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的决议和部署,自觉接受省人大的监督,认真听取省政协的意见和建议,奋发有为,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顺利完成2012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其他文献
(2011年9月30日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六十三条第二款规定, 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对宁波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的《宁波市机动车维修业管理条例》进行了审议,现决定予以批准,由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期刊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宁波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于2011年8月31日修订通过了《宁波市停车场规划建设和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根据立法法的规定,现报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并就修订本条例的有关问题作以下说明:  一、修订条例的必要性  《宁波市停车场规划建设和管理条例》自2002年1月1日施行以来,对加强我市的停车场规划、建设和管理,保障城市交通有序、安全和
期刊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杭州市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11年6月30日经杭州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根据立法法的有关规定,现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现在,我受杭州市人大常委会的委托,就条例的有关情况作如下说明:  一、条例制定的必要性和经过  我市是较早开展烟花爆竹禁售禁放的城市之一,1994年即制定了《杭州市禁止销售燃放
期刊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今年7月,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了省人民政府提请的《浙江省资源综合利用促进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会后,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将草案印发各市县区人大常委会、省人大代表、省有关部门和部分地方立法专家库成员征求意见,并在浙江人大网、地方立法网全文刊登,公开向社会征集意见。同时,派员先后赴湖州、长兴、磐安、永康、兰溪等地进行立法调研,直接听取基层政府及
期刊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2011年7月底,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了省人民政府提请的《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会后,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将草案印发各市县区人大常委会、省人大代表、省有关部门和部分地方立法专家库成员,并在浙江人大网、地方立法网上发布,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同时,派员先后赴宁波、象山、桐乡等地进行立法调研,进一步听取当地人大、政府、有关部门和省人
期刊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经杭州市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根据立法法的有关规定,报请省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现在,我受杭州市人大常委会的委托,就条例的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  一、制定条例的经过  条例是杭州市人大常委会2011年立法计划项目。2011年4月,杭州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了市人大财经委员会提
期刊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代表与选举任免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陈小恩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杭州、宁波等8个设区的市人大明年6月底前进行换届选举;全省县乡两级人大今年下半年开始进行同步换届选举。现将确定部分设区的市和县(市、区)、自治县新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名额的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名额,地方组织法第四十一条规定:“设区的
期刊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省人大常委会本次会议对《浙江省资源综合利用促进条例(草案修改稿)》、《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草案修改稿)》、和杭州市、宁波市人大常委会报请批准的《杭州市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管理条例》、《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条例》、《宁波市停车场规划建设和管理条例》、《宁波市机动车维修业管理条例》,进行了分组审议。常委会组成人员总的认为,资源综合利用促进条例草案、河道管理条例草
期刊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宁波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于2011年8月31日审议通过了《宁波市机动车维修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根据立法法的规定,现报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并就制定本条例的有关问题作以下说明:  一、制定条例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机动车正逐步成为群众的代步工具和普通家庭的重要财产。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宁
期刊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2011年7月和9月,杭州市、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分别将《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条例》、《杭州市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管理条例》和《宁波市机动车维修业管理条例》、《宁波市停车场规划建设和管理条例》报省人大常委会批准。接到报批文本后,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即送省有关部门征求意见。9月14日,法制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对报批文本进行了审议,现将审议修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