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场人数再创新高
今年香港书展入场人数是83万人次,比去年的76万多了差不多7万人次,为历届新高;参展商则由去年的475家增至今年的483家。据传媒报道,大部分参展商的销售额平均升幅达10%~15%左右。
83万入场人数是怎样的一个概念呢?假设全香港人口为700万,书展的进场人数比率是11.85%,每10名香港居民之中有1名多进场,比较全世界的城市,相信再难找到一个可以创造相近的进场比率,香港可自夸是个阅读城市了。香港贸易发展局也把香港书展当作吸引游客来访的旅游项目,积极与深圳和广州的旅行社合作,提供进场的特别安排。就笔者在会场所见,来凑热闹的内地游客大有人在,他们也认为书展是香港一年一度盛事,值得专程过来捧场。
至于参展商的数目,则很难企求增加,香港书展在港岛城市中心区的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但由于扩建施工,展览场馆面积有限,没有扩展空间,原来的参展商也一律冻结分配到的摊位数目,想加强招商也无摊位可调拨,参展商的数目能稍有增加已实属不易。大家都期望明年,等会展中心扩建完成后,主展览场馆面积增大一倍,无论参展商的数目及获分配的摊位都可如愿大大增加。
嘉年华会式购书活动
书展开幕前,参展商都没有抱太大的希望,都说今年世界经济不景气,通货膨胀冲击,顾客的消费力下降,恐怕营业额会缩减。但展场内所见却全不是那回事,市民依然成群结队,拖着行李箱蜂拥进场,人潮把场馆挤爆,部分摊位依然插针不入,抢购者众多,购书热潮有增无减。
笔者的分析是,香港书展已成为市民一年一度嘉年华会式购书活动节目,一早便作好预算,带好足够金钱,一家大小齐齐进场,找到适合阅读,感觉有需要,加上打了折扣的图书便尽情消费,大手购入,绝不吝啬。怪不得市民虽然大声叫穷,书展的销售额却逆流而上。据书展后初步消息,参展商纷纷传来喜讯,今年应该会再创佳绩。
多元参与兼容并包
毋庸否认,香港书展本质上颇能反映香港主流社会的消费习惯,设立地摊式的大卖场,以大减价高折扣为号召,吸引市民来凑热闹捡便宜货,加上明星歌星名人偶像纷纷出书,到场签名,更提高书展对青少年的吸引力。这种大卖场式的促销手法,使重视书展的图书质量、配套的文化活动、国际视野及文化内涵的文化人看得很不顺眼,觉得书展只讲销售,欠缺深度。但如果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承认香港的特色在于整体城市的多元化,则不难发现其中可贵之处:一方面大批市民来凑热闹捡便宜货,另一方面,香港书展也招揽到为数不少的另类图书、文化产品及出版人,他们专门为小众服务,展出极具另类特色的图书和文化产品。这正是香港书展的独特之处,多元化的参与,兼容并包,顾客除抢购大路货之外,其实有很多热门话题畅销货品以外的选择。例如,展场内不乏教育器材、辅助教具、益智玩具和模型的供货商,针对特定市场推出产品,在教育和育儿范畴内举足轻重;又如书展会场中年年出现,坚持不懈的宗教出版社,每年都各展新貌。
近年来香港贸易发展局努力借着书展的方便,主动与其他机构合作,举办各式各样的讲座,如找来《亚洲周刊》办文化讲座,邀请两岸三地作家来交流;如请香港艺术发展局协助,评选本年度好书,编印好书介绍,向进场的读者推介;又如与香港出版总会合作,请来出版界的国际知名人物与本地出版专业人士交流,都有助提升香港书展的层次。今年到来的,有不少文化性甚强的作家,如台湾来的名作家朱天文和张大春、电视片集《大国崛起》策划人麦天枢,还有封笔20年的香港作家钟晓阳……香港书展已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多层次的多元活动,顾客读者各取所需。
阅读世界走向世界
今年的香港书展以“阅读世界,走向世界”为口号,特别设立了国际文化村,邀请了19个国家来参加。不过,就会场所见,参展单位主要是各国驻香港的领事馆代表,没有多少图书展出,也少见该国的出版同业到来。西班牙馆对参展比较重视,来了好几位具代表性的业界人士,可惜往访该馆的本港业者和读者甚少,恐怕也免不了乘兴而来、败兴而去的后果。比较今年二月的台北书展,人家大力提高其国际参与程度,不惜免费提供展览场地,支付来出席开幕仪式贵宾和出任讲座活动讲者的机票和住宿,大力争取各国办事处文化参赞的支持,成果有目共睹,到来的参展国家,无论德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韩国和几个东欧国家,声势浩瀚携书参展,构成了颇具规模的国际馆。笔者不相信台北的阅读口味比香港国际化,不少国家参加台北书展,目的都在文化交流多于版权交易,同样只展不卖,台北书展能办得到,为何香港书展不能?看来要达到“阅读世界,走向世界”的目标,香港还需再加把劲。
今年香港书展入场人数是83万人次,比去年的76万多了差不多7万人次,为历届新高;参展商则由去年的475家增至今年的483家。据传媒报道,大部分参展商的销售额平均升幅达10%~15%左右。
83万入场人数是怎样的一个概念呢?假设全香港人口为700万,书展的进场人数比率是11.85%,每10名香港居民之中有1名多进场,比较全世界的城市,相信再难找到一个可以创造相近的进场比率,香港可自夸是个阅读城市了。香港贸易发展局也把香港书展当作吸引游客来访的旅游项目,积极与深圳和广州的旅行社合作,提供进场的特别安排。就笔者在会场所见,来凑热闹的内地游客大有人在,他们也认为书展是香港一年一度盛事,值得专程过来捧场。
至于参展商的数目,则很难企求增加,香港书展在港岛城市中心区的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但由于扩建施工,展览场馆面积有限,没有扩展空间,原来的参展商也一律冻结分配到的摊位数目,想加强招商也无摊位可调拨,参展商的数目能稍有增加已实属不易。大家都期望明年,等会展中心扩建完成后,主展览场馆面积增大一倍,无论参展商的数目及获分配的摊位都可如愿大大增加。
嘉年华会式购书活动
书展开幕前,参展商都没有抱太大的希望,都说今年世界经济不景气,通货膨胀冲击,顾客的消费力下降,恐怕营业额会缩减。但展场内所见却全不是那回事,市民依然成群结队,拖着行李箱蜂拥进场,人潮把场馆挤爆,部分摊位依然插针不入,抢购者众多,购书热潮有增无减。
笔者的分析是,香港书展已成为市民一年一度嘉年华会式购书活动节目,一早便作好预算,带好足够金钱,一家大小齐齐进场,找到适合阅读,感觉有需要,加上打了折扣的图书便尽情消费,大手购入,绝不吝啬。怪不得市民虽然大声叫穷,书展的销售额却逆流而上。据书展后初步消息,参展商纷纷传来喜讯,今年应该会再创佳绩。
多元参与兼容并包
毋庸否认,香港书展本质上颇能反映香港主流社会的消费习惯,设立地摊式的大卖场,以大减价高折扣为号召,吸引市民来凑热闹捡便宜货,加上明星歌星名人偶像纷纷出书,到场签名,更提高书展对青少年的吸引力。这种大卖场式的促销手法,使重视书展的图书质量、配套的文化活动、国际视野及文化内涵的文化人看得很不顺眼,觉得书展只讲销售,欠缺深度。但如果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承认香港的特色在于整体城市的多元化,则不难发现其中可贵之处:一方面大批市民来凑热闹捡便宜货,另一方面,香港书展也招揽到为数不少的另类图书、文化产品及出版人,他们专门为小众服务,展出极具另类特色的图书和文化产品。这正是香港书展的独特之处,多元化的参与,兼容并包,顾客除抢购大路货之外,其实有很多热门话题畅销货品以外的选择。例如,展场内不乏教育器材、辅助教具、益智玩具和模型的供货商,针对特定市场推出产品,在教育和育儿范畴内举足轻重;又如书展会场中年年出现,坚持不懈的宗教出版社,每年都各展新貌。
近年来香港贸易发展局努力借着书展的方便,主动与其他机构合作,举办各式各样的讲座,如找来《亚洲周刊》办文化讲座,邀请两岸三地作家来交流;如请香港艺术发展局协助,评选本年度好书,编印好书介绍,向进场的读者推介;又如与香港出版总会合作,请来出版界的国际知名人物与本地出版专业人士交流,都有助提升香港书展的层次。今年到来的,有不少文化性甚强的作家,如台湾来的名作家朱天文和张大春、电视片集《大国崛起》策划人麦天枢,还有封笔20年的香港作家钟晓阳……香港书展已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多层次的多元活动,顾客读者各取所需。
阅读世界走向世界
今年的香港书展以“阅读世界,走向世界”为口号,特别设立了国际文化村,邀请了19个国家来参加。不过,就会场所见,参展单位主要是各国驻香港的领事馆代表,没有多少图书展出,也少见该国的出版同业到来。西班牙馆对参展比较重视,来了好几位具代表性的业界人士,可惜往访该馆的本港业者和读者甚少,恐怕也免不了乘兴而来、败兴而去的后果。比较今年二月的台北书展,人家大力提高其国际参与程度,不惜免费提供展览场地,支付来出席开幕仪式贵宾和出任讲座活动讲者的机票和住宿,大力争取各国办事处文化参赞的支持,成果有目共睹,到来的参展国家,无论德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韩国和几个东欧国家,声势浩瀚携书参展,构成了颇具规模的国际馆。笔者不相信台北的阅读口味比香港国际化,不少国家参加台北书展,目的都在文化交流多于版权交易,同样只展不卖,台北书展能办得到,为何香港书展不能?看来要达到“阅读世界,走向世界”的目标,香港还需再加把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