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妈妈”的家教秘籍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uxun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文英简介】大连市通才计算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大连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职业教育分会主任。曾获得“大连市信息产业十年优秀个人”、全国家庭教育知识传播激励计划卓越人物、大连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2009年1月19日,在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的前一天,《大连晚报》有这样一则报道:《大连小伙早就看好奥巴马》,还刊登了该男孩与奥巴马拥抱的照片。这个男孩就是刘文英的儿子刘寅飞。当人们惊叹并问及男孩的勇气和自信由何而来时,作为母亲,刘文英的感悟是:点滴积累,汇成细流;精彩瞬间,并非偶然。
  
  家长的心理底线
  自从儿子拥抱奥巴马的照片刊登出来后,很多人问我,你是怎么教育儿子的?看到人们探密般的目光,我不想再缄默。我不敢说儿子是成功的,更不敢说我们的家庭教育是成功的,因为关于成功的定义,人们有太多的标准和理解,因为世界上有太多的优秀家庭和他们的优秀子女,但是面对日渐成熟的儿子,我们是幸福的。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选择的力量,更看到了自信的力量。
  我的儿子和许多孩子一样,有着撒谎、打游戏、逃学、打架的经历。我们从长辈、老师和朋友那里讨教经验,尽量跟上时代,了解孩子,以应对我们难以驾驭的局面,在探索中前进。
  我和丈夫从不贬低儿子的点滴成绩。在我们眼里,儿子是最优秀的。我们竭尽全力寻找机会和搭建平台,让孩子的微小进步和才能得以放大、张扬,让他在自信中成长。
  我和丈夫从不奢望儿子多么出众,多么优秀,因为成功是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的。很早就有人问我:“你为什么不把让孩子考取北大、清华作为培养目标?”我说:“我们没有精力和能力陪伴他参与竞争。考上北大、清华是学业优秀的证明,可它不是人生的全部。”我和丈夫当年的学业并不优秀,如今我们一样拥有各自热爱的工作,并从中体味到了成就和满足,我们何必强求孩子一定要学业优秀?
  社会是复杂的,家庭是风格各异的,父母是千差万别的。无论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社会都是包容的。只不过,作为这个作品的作者——父母,最终得到的回报和结局是不同的。
  前段时间,网上有一篇报道:一个初中生中考没考好,只差一分没有考上重点中学,于是跳楼自杀了。他给母亲的短信留言让人痛心:“妈妈,你好烦,经常唠叨我,我不想待在这个家里了,麻烦你帮我收尸吧!”妈妈的回复也让我们深思:“儿子,妈妈是最爱你的,你还有大好前途。”
  这件事情,除了反映孩子心理的脆弱以外,我们做父母的还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妈妈该怎样爱孩子?妈妈的爱,孩子为什么体会不到?
  我的儿子高考以两分之差没能达到一本线。当时孩子的失落情形,至今历历在目,想起来就后怕。我在书中写道:“每天我都战战兢兢,感觉空气都凝固了。”“人,往往一念之差,会留下一生之痛。”我们没去指责孩子,一直保持沉默,给了孩子发泄、反思的空间,为孩子的心理自愈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我不太在意孩子的学业是否最优,因为我知道现行教育的考试弊端,只要孩子的学习成绩在班级的第一方阵(前三分之一)就行。可我很在意孩子是否心智健全,孩子的生存能力如何。如果我们把孩子的品行培养好,把他的社会生存能力教到位,他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缺少什么,会主动寻找和获得,我们会很开心地看着孩子快乐成长。
  我下过乡,做过职业学校老师、民办职业学校校长。在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中,在与教师、家长、企业家的接触中,在教育孩子和经营家庭中,我总结出家庭教育及职业教育的经营理念:选择教育和阳光教育。
  在培养儿子的过程中,我从没想过要搭上自己的全部人生。孩子只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孩子会有自己的未来。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每位家长都要有心理底线。我的心理底线是:孩子身体健康,心智健全,能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不给社会和他人添麻烦。孩子有能力自立于社会,就是我们做家长的成功。明确了孩子的培养目标,家长就放下了许多虚荣、偏执、不切实际的东西,会从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出发,科学地把握和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关注孩子,与孩子共同成长。
  每一位母亲都想把最好的东西送给孩子,都想让孩子优秀,都想让孩子拥有美好的未来。但什么是最好的?你到底想要什么样的孩子?这是每一位母亲的选择题,也是必答题。但是,社会的压力和浮躁,让许多母亲迷失,进而走进教育的误区。
  在家庭教育中,容易出现哪些误区呢?我认为,最容易出现的误区是“重学习,轻心智”,也就是说,只抓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心智发展,好像孩子的人生唯有走上“上大学”这条路才保险,才能拥有美好的未来。再有就是盲目攀比,包办太多,不能尊重并平等地对待孩子,等等。
  得不了第一怎么办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学习成绩拿第一,我跟丈夫却从没这样的奢望。我们结婚时都是大龄青年,我30岁才做母亲,当时,我们觉得孩子能够生长发育正常就满足了。孩子出生后,活泼健康,八斤四两,我们很开心,这是意外的惊喜,大大超过我们的预期。到了孩子读书的时候,我忙于创业,丈夫在单位也很忙,我们顾不上儿子的学习,因此对他要求不高。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获得表扬,都想要获得第一,可第一只有一个。爱孩子首先要给孩子真爱,教会孩子去爱。在孩子考试失利需要安慰的时候,家长的理解和减压,会使孩子舒缓情绪,度过心理脆弱期。这个时候家长的关爱是孩子永生难忘的。
  当我们把最宝贵的思想和品质给了孩子,教会他们选择,教会他们共情,教会他们能力,当孩子知道人生不是只有高考这一件事,高考没考好照样也可以拥有未来,思维和视野会开阔起来,当家长把孩子的其他优点和特质挖掘出来,让孩子拥有自信,家长和孩子就都有了阳光心态。
  虽然说学习成绩不是最重要的,但是每当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如班上的其他孩子时,家长的攀比之心仍然不可避免。攀比主要表现在学习和生活两个方面。就学习而言,孩子和家长都应该有个理性思考,不能盲目攀比。有句话叫做“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历史地、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任何事情都要量力而行。这就需要了解自己,优劣比较,能做最好的自己就足够了。
  每每我看到和听到别人的孩子多么优秀,多么出众,羡慕、嫉妒、攀比之心还是有的,只是不久我就会恢复平静,理性思考,正确对待,不给孩子施压。
  理论上如此,生活中往往露馅。我姐姐的孩子在我们家族中学习成绩最优秀。大连重点高中毕业,保送南京大学,之后顺利拿到美国华盛顿大学全额奖学金。羡慕之余,我会不时拿姐姐的孩子说事。儿子最烦我说的一句话就是“向明明哥哥学习”。
  后来,我想也是啊!让儿子学什么?儿子已经很优秀了,在爸妈各忙各的情况下,人家自主管理,没让爸妈操心,学业一直跟得上第一梯队,我还想要什么呢?
  还有,两个孩子没有可比性。姐姐的公公是科学家,婆婆是教授,他们全家是南方人,连遗传基因都不一样,让孩子怎么比?我岂不成了不讲理的妈妈了?要比就先比比我们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距吧!
  姐姐在儿子成长期一直陪伴儿子,我在哪儿?明明哥哥的爷爷和奶奶能在英语和数理化等知识上辅导孙子,可我们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想到这些,我就会自我宽慰,减少烦恼,不再嗦。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就像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发现和找到孩子靓丽的一面,让孩子充满自信去做最好的自己,才是家长应当做的事,整个家庭也才会充满欢歌笑语。
  家有奥迪,瞒着儿子
  儿子上高一时,由于工作需要,我买了一辆奥迪车,但是我和丈夫没有把这件事情告诉儿子,我们是怕他张扬,有优越感。但是,家里有了一辆车,每天进出,要想保密,谈何容易?尤其我丈夫是个细心的人,每天他都要看看车的停放位置、是否有损坏……毕竟这是笔不小的投资。
  虽然每天丈夫都要过问车的事,但一有儿子在场,我们就闭口不提。儿子早上起床晚了,或是晚上放学,碰到下雨下雪,我们从没用那辆车接送过儿子,一直保密了半年多。一天晚上,儿子在写作业,我半躺在床上和丈夫闲聊。不经意间,丈夫问到我关于车的事情,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儿子就冲到我们面前:“咱家有车了?”那个兴奋,那个激动,那个像小时候一样扑在床上的动作,至今仍清晰地留在我的脑海中!我嗔怪地看着丈夫,轻声地对儿子说:“有了,但那是公司的车,是办公用的,不是私家车。”丈夫在一旁说:“不许在学校跟同学说,你妈不会用车去接送你的。”儿子依然神采飞扬地说:“什么时候买的车?什么牌子?”“去年买的,奥迪。”“噢,太棒了!咱家有车了。为什么不告诉我,好让我早点高兴一下?”“你爸怕你分心、炫耀、不踏实、有优越感。”“妈妈,你们太不了解我了,太小瞧我了!其实咱家算什么呀?我们学校厉害的家长有的是,什么宝马、奔驰……”儿子说出一大堆好车的品牌。真的,儿子他们学校是全市最好的重点高中,每天早晚开好车接送孩子的家长太多了。
  儿子知道家里有车后,我也很少用车为儿子服务。直到高三的最后冲刺阶段,大约有两个月的时间,我断断续续地加入到接送孩子的车队当中。每次我的车都停在离学校很远的地方,儿子在同学面前,始终没有“暴露目标”。临毕业,知道我们家有车的同学也寥寥无几。
  瞒车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是我们选择的一种对儿子的教育方式。我们想要灌输给儿子的是要靠实力自立于社会,而不是在家庭背景下,在家长呵护下,带着家庭、父母的光环活着。
  每当儿子回来讲述,某某同学家长多“厉害”,某某同学家里多富有,我们只会淡淡地说:“面对现实吧,你没生在那样的家庭。我们已经尽力了,将来你能像我们一样自立,我们就知足了。”
  人们常说的“富不过三代”,就是处理不好优越家庭生活给子女带来的物质享受背后的负面影响。我相信,把那些物质的东西全部拿走,剩下来的就是儿子的立足资本。
  【编辑:闫妍】
其他文献
现在很多家长都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特别希望孩子多读些好书。如果孩子给家长提出要买书,家长几乎没有不满足的,甚至孩子没有要求,家长也会主动为孩子买许多书籍,但是,孩子们生活在视听时代,电视、电脑、手机的吸引力明显大于书本,漫画的吸引力明显大于文字,所以,家长要动些脑筋,巧妙地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  感受书店气场  在书店里看书的孩子很多,或坐或趴,都在翻看着自己喜爱的书籍。书店就像一个“气场”,孩子
欧甸丘,吴思,崔晓强报道: 在手机App上查单词、背单词,已成为当下学生及英语学习爱好者的习惯,App上的电子词典几乎取代了大部头纸质词典。但是调查发现,不少动辄用户使用量过亿的英语学习类App,频频出现拼写、音标、翻译等内容错误。  第一,网易有道词典在某手机应用市场上显示为9亿次安装。在该App上查询“学制”对应的英语词汇,结果显示为eductional systme。查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编者按】  2012农历新年,网上出现一段雷人的视频,一个年仅4岁的中国男孩只穿一条内裤,在美国纽约的大雪中奔跑,历时5分钟。其间小男孩不断呼唤“爸爸抱抱我”,得到的回应却是“快跑快跑”的逼迫。最后,小男孩在雪地里完成了一个俯卧撑,才算结束了这次雪中裸奔。该视频得到了网友们的高度关注,短短几天被点击了26万多次,小男孩被称为“裸跑弟”。“裸跑弟”的父亲声称自己在实施“鹰式教育”,网友遂赠其雅号“
中年父母谨防空巢综合征  随着子女因就读寄宿制学校、出国留学等原因离家,越来越多的中年人面临着空巢的问题。在短暂的自由之后,空巢综合征开始困扰部分中年人。专家预测,未来10年,空巢家庭将成为老年甚至中年家庭的主要形式,所占比例可能达80%以上。  心理专家认为,中年空巢不同于老年空巢,中年夫妇大多有工作、有自己的事业,只要积极面对、主动调节,一般都能摆脱空巢期的不适感,重新明确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定
中考前夕,原本成绩优异的初三女生突然离家出走,去寻找“时间缝隙”,想“穿越”到古代。因为她觉得那里没有妈妈的高压管教,没有学习压力,更没有老师的严厉批评。一个看似荒诞的故事,却真实地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件事情的背后,有哪些值得为人父母者汲取的教训呢?  孤独的少女,唯一友谊被妈妈拆散  马芸是北京市西城区一家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她做事干练,为人强势,在家里说一不二。女儿刘佳上初一那年,丈夫对马芸长
——日前,陕西朔州市某中学要求班主任统计初三学生家长任职一事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对此,当地教育局在网络上发布道歉信称,此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学生有直系亲属参加考务工作,影响考试的公平性,于是要求各中学摸排学生家长的任职情况。  相关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表示,由于在工作要求方面考虑不全面,导致个别学校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对于广大家长以及网友的质疑,虚心接受。在面对工作的时候,有错能改固然精
个案:   女儿仇视妈妈,原因何在  女儿:我的妈妈是恶魔    最近我烦透了,无时无刻不在想着离开家,哪怕去打工,做苦力,只要能养活得了自己,我真的不想待在家里了。  肯定有人说我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本事不大,牢骚不少,可是我真的快被我妈逼疯了,有时候,我真怀疑她是不是我亲妈。  我叫吴晓蓉,今年18岁,是一名高二的学生。我非常讨厌过假期,因为每个假期我都不能过一天好日子。妈妈简直就是“幽灵”,整
无论超级巨星还是普通运动员,退役后,都面临着人生新的选择。有的人能够在新的领域里重铸辉煌,有的人则工作无着、生活窘迫,甚至不得不卖掉自己的奖牌。体操冠军张尚武街头卖艺,举重名将邹春兰变成搓澡工,田径名将艾冬梅摆地摊维持生计……昔日冠军离开竞技场后,为什么如此落魄?竞技体育的弊端凸显,体教结合再次被人们所重视。  对于中国足球来说,从娃娃抓起,通过体教结合,大力发展校园足球,是其发展的必由之路。校园
食物消毒防误区  ●闫平  最近,食物中毒事件频频发生。为了防止病从口入,妈妈们都很在意食物消毒问题。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专家提出,食物消毒要谨防4个误区:  误区一:变味的食物只要煮一煮就可以吃了。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有的细菌耐高温,如破坏人体中枢神经的肉毒杆菌,它的菌芽孢在100℃的沸水中仍能生存5个多小时。有的细菌虽然被杀死了,但它在食物中繁殖时所产生的毒素或死菌本身的毒素,并不能完全被
随着《蜗居》《心术》等热门电视剧的走红,六六成了国内炙手可热的剧作家。2012年,“微博斗小三”事件发生后,她的婚姻家庭生活更是被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然而,不同于一般公众人物对敏感问题的回避,六六一直在微博上快言快语地分享着自己的家庭生活,不论是离婚后的“第二春”,还是对儿子偶得的特色化教育,她都侃侃而谈。这个文锋犀利的女作家在面对孩子时竟然一点不强势,连她自己都笑称:“人家是辣妈、虎妈,我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