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科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只有当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时,数学才是活的。数学课堂仅是数学学习的一个点,教师要提炼生活中的数学,努力拓展学习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课内外的活动在领略数学的神奇和美妙。
关键词:数学 生活 联系
很多数学课都是脱离了生活的书本数学,这种教学形式让许多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害怕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应考虑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根据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重新体验“数学发现”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积极主动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因此,教学中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体会到身边有数学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书本知识的解释者和执行者,而是课程资源的整合者。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理解教科书的编写意图、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理念,有效地运用好教科书已有资源进行教学;另一方面,还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组、补充、加工、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充分运用学生身边的资源进行教学。从而把数学引向生活,使教学内容更加具有生活气息,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有理数的加法”教学时,当时正值中学生篮球赛,同学们非常关心我校的比赛情况,比赛就成了学生课间谈论的热门话题。在教学时,我便选用我校代表队在小组赛中的场景,先播放一段精彩的实况录像,然后让学生根据这六场比赛的净得分情况,归纳总结“有理数加法法则”,大大激发了学生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探讨中掌握了“有理数加法法则”。
二、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情境是沟通现实生活的具体问题与数学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在教学中,教师若能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熟悉的生活情境转化为数学问题情境,创设既适合学生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又具有适度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也能很好帮助学生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还可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我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了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中利用诗歌引出“荷花”问题,进而追问:透过这首诗意,你能发现一个什么样的数学问题?你能知道湖水的深度吗?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呢?顿时,学生们激起了极大的兴趣,纷纷开始思考、討论、演算,使整个课堂充满了生机活力。
三、让学生探究数学课中的生活因素
数学教学,不但要紧扣课标,而且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组织教学活动。爱动是学生的天性,若能围绕学生的活动经验,由学生身边的事来组织教学活动,可使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作为活动主体参与数学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达到启智明理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时,课前提醒学生注意生活中的图案,课上设计一个活动,让学生进行图案设计。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经验出发,得到轴对称图形的图案,再交流,就可达到预期目标。
四、让数学应用生活化
“数学应用,应用数学”,可见应用是数学教学的第一要义。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以及原有的生活背景是良好的课程资源。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创造性运用教材。
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把课本引例改成校长开会问题,既紧扣了教学内容,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极大地调动学生探索的兴趣,于是学生迅速开始分析、讨论。同学们都想为校长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干劲也特别大,这就是应用数学的魅力。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情境应当是现实的、生动的、与生活紧密相通的。教师应该做教学资源的开发者,把数学教学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让学生在自己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数学和掌握数学 。在教学中,努力寻求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点,赋予数学浓郁的生活气息,为学生营造更广阔的数学学习空间,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1-10
[2]顾继玲,章飞.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社.2003年11月.45-61
[3]刘志,梁立士.上好一堂课程的22个关键要素---初中数学.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年3月.81-136
关键词:数学 生活 联系
很多数学课都是脱离了生活的书本数学,这种教学形式让许多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害怕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应考虑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根据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重新体验“数学发现”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积极主动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因此,教学中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体会到身边有数学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书本知识的解释者和执行者,而是课程资源的整合者。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理解教科书的编写意图、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理念,有效地运用好教科书已有资源进行教学;另一方面,还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组、补充、加工、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充分运用学生身边的资源进行教学。从而把数学引向生活,使教学内容更加具有生活气息,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有理数的加法”教学时,当时正值中学生篮球赛,同学们非常关心我校的比赛情况,比赛就成了学生课间谈论的热门话题。在教学时,我便选用我校代表队在小组赛中的场景,先播放一段精彩的实况录像,然后让学生根据这六场比赛的净得分情况,归纳总结“有理数加法法则”,大大激发了学生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探讨中掌握了“有理数加法法则”。
二、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情境是沟通现实生活的具体问题与数学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在教学中,教师若能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熟悉的生活情境转化为数学问题情境,创设既适合学生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又具有适度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也能很好帮助学生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还可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我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了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中利用诗歌引出“荷花”问题,进而追问:透过这首诗意,你能发现一个什么样的数学问题?你能知道湖水的深度吗?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呢?顿时,学生们激起了极大的兴趣,纷纷开始思考、討论、演算,使整个课堂充满了生机活力。
三、让学生探究数学课中的生活因素
数学教学,不但要紧扣课标,而且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组织教学活动。爱动是学生的天性,若能围绕学生的活动经验,由学生身边的事来组织教学活动,可使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作为活动主体参与数学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达到启智明理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时,课前提醒学生注意生活中的图案,课上设计一个活动,让学生进行图案设计。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经验出发,得到轴对称图形的图案,再交流,就可达到预期目标。
四、让数学应用生活化
“数学应用,应用数学”,可见应用是数学教学的第一要义。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以及原有的生活背景是良好的课程资源。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创造性运用教材。
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把课本引例改成校长开会问题,既紧扣了教学内容,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极大地调动学生探索的兴趣,于是学生迅速开始分析、讨论。同学们都想为校长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干劲也特别大,这就是应用数学的魅力。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情境应当是现实的、生动的、与生活紧密相通的。教师应该做教学资源的开发者,把数学教学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让学生在自己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数学和掌握数学 。在教学中,努力寻求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点,赋予数学浓郁的生活气息,为学生营造更广阔的数学学习空间,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1-10
[2]顾继玲,章飞.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社.2003年11月.45-61
[3]刘志,梁立士.上好一堂课程的22个关键要素---初中数学.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年3月.8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