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教学中,虽然音乐并不像语文、数学那样与中考相关,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其质量高低,也是极为重要的,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有着其他科目所不具备的优势。但是,由于大多数教师及家长只关心与升学有关的其他科目,因此对于音乐教学进行了忽视,最终导致我国中学音乐教学现状令人堪忧。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中学音乐教学也到了改革的最佳时机,因此需要所有音乐教学工作者对这个重大课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学;现状;对策
一、新时期中学音乐教学现状
(一)教学观念落后
传统的音乐教学只是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对音乐课兴趣减弱甚至厌恶。
(二)缺乏教学条件
由于教学的条件和环境局限性,学校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与音乐器材室,缺少音乐气氛,更不能使学生接触和学习一些乐器,感受不到乐器的魅力和音乐美妙。特别是农村的学生接触音乐较少,几乎没有音乐基本知识,节奏感弱、音准较差,对音乐的认知也比较片面;
(三)学生偏好流行歌曲
大多数学生只喜欢唱歌,唱流行歌曲,好唱易懂,对于教材中的歌曲和欣赏作品不感兴趣。学生对民族音乐和经典音乐认识也是淡漠和模糊的,他们以为民族音乐很古老,距离他们很遥远,难唱也不好听。
(四)学生缺乏自信
大多数学生对唱歌没有自信,学习一首新歌,班级齐唱的时候,声音很响亮,但是只要是让学生站起来独唱,声音就会像蚊子一样小。
二、改变新时期中学音乐教学的对策
(一)进行探究式教学
传统中学音乐教学主要以“说唱式”、“教唱式”模式为主,以教师为课堂的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得音乐教学陷入恶性循环发展之中。[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确立了“以树立学生的音乐审美观为重点、以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为动力、注重全体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的基本理念。而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本,着重锻炼学生对音乐的态度,萌发学生对音乐的积极性,主张寓学于乐,强调教学活动以及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系统性。探究式音乐教学模式的提出有利于音乐教学理念的发展和创新,指引教师以开放和发展的眼光对待中学音乐教学,从而发挥音乐教学的预期作用。
探究式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所教知识点进行适当讲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他们自己确立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研究课题,并亲自动手予以解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本上提高学生探究式和创新型思维能力。[2]探究式音乐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着眼于思维力和以意志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是杜威、布鲁纳等人教学理论在音乐教学上的延伸,将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学生已经具备的经验要继续加以改造。具体步骤是:第一,遵循由低级到高级、由一般到特殊的感知规律,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第二,引导学生思考音乐欣赏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培养他们勇于推测相关音乐发展的历史,得出具有一定合理性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纠正,从而使得学生在自主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既掌握相关知识,思维推理能力也能得到锻炼和提升。第三,注意以“艺术美”的形式衔接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无形之中感受到音乐的深邃和大美。探究式教学模式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活动离不开老师的指导;老师的指导又依赖于学生活动的发展。[3]
(二)进行创造式教学
所谓创造式教学模式,是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独立钻研音乐知识能力和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模式。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活动中特有的思维过程,也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对于中学生来讲,“创造”虽然不是专业音乐工作者的那种音乐创作活动,但是在培养创造性思维这一点上却是相通的。[4]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活动联系在一起,它是思维与想象的统一,分析思维与直觉思维的统一。
在实际教学中,要将这种创造性思维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例如,在教学《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这首歌曲时,对学生进行最基本的原唱教学并且学生较好的掌握之后,可以让学生自由的进行各种形式上的改编,赋予学生充分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可以改变演唱方法,采用抒情式的演唱方式;也可以改变演唱形式,将原唱中的男生独唱改成适合本班级教学的男女合唱的形式;也可以改变乐器的伴奏方式,充分发挥本班拥有乐器技能的学生的特长,现场演奏以提升教学的真实性;更可以改变原唱的韵律,发挥学生的自由创作能力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歌曲改编和创新,将学生对该首歌曲独特的理解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从而增进中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样的创造性教学模式符合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征,能充分调动中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三)进行情境式教学
情境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一些和谐的教学情境,用中学生熟悉的、感人的教学材料及富有艺术性的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实质上是教师通过创设与教学有关的环境来感染学生,让他们觉得教学内容真实形象,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音乐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参与各种游戏、唱歌、表演等活动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在经过这一系列情境之后,学生会理解每一个画面、每一动作乃至每一句话的作用,并且认同这些情境,之后便将无意识活动转变为有意识的活动,并在活动中感觉到、体验到所创设情境的美,自然而然地也就体会到音乐的美,最终形成自己的音乐审美标准。音乐情境教学方式是日常生活与情感升华的统一,无意识活动和有意识活动的统一,在学生和环境之间建立源源不断的信息交流,通过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情境式教学模式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潜能,使其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完全放松的情况下学习到具体的音乐知识,提高自己再音乐方面的造诣。
参考文献:
[1]杨青.中学(初中)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J].美与时代.2009(02)
[2]桑潇.中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09(08)
[3]王世晓.论如何搞好中学音乐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05)
[4]周国安,王爱华.普通中学音乐教育状况的调查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9(05)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学;现状;对策
一、新时期中学音乐教学现状
(一)教学观念落后
传统的音乐教学只是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对音乐课兴趣减弱甚至厌恶。
(二)缺乏教学条件
由于教学的条件和环境局限性,学校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与音乐器材室,缺少音乐气氛,更不能使学生接触和学习一些乐器,感受不到乐器的魅力和音乐美妙。特别是农村的学生接触音乐较少,几乎没有音乐基本知识,节奏感弱、音准较差,对音乐的认知也比较片面;
(三)学生偏好流行歌曲
大多数学生只喜欢唱歌,唱流行歌曲,好唱易懂,对于教材中的歌曲和欣赏作品不感兴趣。学生对民族音乐和经典音乐认识也是淡漠和模糊的,他们以为民族音乐很古老,距离他们很遥远,难唱也不好听。
(四)学生缺乏自信
大多数学生对唱歌没有自信,学习一首新歌,班级齐唱的时候,声音很响亮,但是只要是让学生站起来独唱,声音就会像蚊子一样小。
二、改变新时期中学音乐教学的对策
(一)进行探究式教学
传统中学音乐教学主要以“说唱式”、“教唱式”模式为主,以教师为课堂的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得音乐教学陷入恶性循环发展之中。[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确立了“以树立学生的音乐审美观为重点、以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为动力、注重全体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的基本理念。而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本,着重锻炼学生对音乐的态度,萌发学生对音乐的积极性,主张寓学于乐,强调教学活动以及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系统性。探究式音乐教学模式的提出有利于音乐教学理念的发展和创新,指引教师以开放和发展的眼光对待中学音乐教学,从而发挥音乐教学的预期作用。
探究式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所教知识点进行适当讲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他们自己确立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研究课题,并亲自动手予以解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本上提高学生探究式和创新型思维能力。[2]探究式音乐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着眼于思维力和以意志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是杜威、布鲁纳等人教学理论在音乐教学上的延伸,将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学生已经具备的经验要继续加以改造。具体步骤是:第一,遵循由低级到高级、由一般到特殊的感知规律,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第二,引导学生思考音乐欣赏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培养他们勇于推测相关音乐发展的历史,得出具有一定合理性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纠正,从而使得学生在自主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既掌握相关知识,思维推理能力也能得到锻炼和提升。第三,注意以“艺术美”的形式衔接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无形之中感受到音乐的深邃和大美。探究式教学模式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活动离不开老师的指导;老师的指导又依赖于学生活动的发展。[3]
(二)进行创造式教学
所谓创造式教学模式,是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独立钻研音乐知识能力和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模式。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活动中特有的思维过程,也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对于中学生来讲,“创造”虽然不是专业音乐工作者的那种音乐创作活动,但是在培养创造性思维这一点上却是相通的。[4]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活动联系在一起,它是思维与想象的统一,分析思维与直觉思维的统一。
在实际教学中,要将这种创造性思维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例如,在教学《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这首歌曲时,对学生进行最基本的原唱教学并且学生较好的掌握之后,可以让学生自由的进行各种形式上的改编,赋予学生充分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可以改变演唱方法,采用抒情式的演唱方式;也可以改变演唱形式,将原唱中的男生独唱改成适合本班级教学的男女合唱的形式;也可以改变乐器的伴奏方式,充分发挥本班拥有乐器技能的学生的特长,现场演奏以提升教学的真实性;更可以改变原唱的韵律,发挥学生的自由创作能力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歌曲改编和创新,将学生对该首歌曲独特的理解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从而增进中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样的创造性教学模式符合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征,能充分调动中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三)进行情境式教学
情境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一些和谐的教学情境,用中学生熟悉的、感人的教学材料及富有艺术性的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实质上是教师通过创设与教学有关的环境来感染学生,让他们觉得教学内容真实形象,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音乐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参与各种游戏、唱歌、表演等活动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在经过这一系列情境之后,学生会理解每一个画面、每一动作乃至每一句话的作用,并且认同这些情境,之后便将无意识活动转变为有意识的活动,并在活动中感觉到、体验到所创设情境的美,自然而然地也就体会到音乐的美,最终形成自己的音乐审美标准。音乐情境教学方式是日常生活与情感升华的统一,无意识活动和有意识活动的统一,在学生和环境之间建立源源不断的信息交流,通过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情境式教学模式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潜能,使其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完全放松的情况下学习到具体的音乐知识,提高自己再音乐方面的造诣。
参考文献:
[1]杨青.中学(初中)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J].美与时代.2009(02)
[2]桑潇.中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09(08)
[3]王世晓.论如何搞好中学音乐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05)
[4]周国安,王爱华.普通中学音乐教育状况的调查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