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6月,笔者跟随中国新农村工程组成的“红军精神”演讲团和地方干部公众形象表达公益培训工作组深入到河南省的新乡市、商丘市。在商丘市虞城县开展的“学习红军精神,树新风建设新农村”演讲报告会上,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劝募管理局局长、中国新农村工程管理委员会秘书长孙杰亲自为大家做了一场别出新裁的报告会,报告会上来自虞城县的4套班子和400多名基层干部深受感动,很多人热泪盈眶,笔者就在这些热泪盈眶的人群中,注意到了他——中共河南省虞城县委书记张新。
一个堂堂的县委书记,在众多基层干部面前,忍不住流泪,这是为了什么?
2003年8月,张新调任中共虞城县委书记。当年,由于受“非典”疫情和罕见涝灾的影响,虞城县在全市10个县(市、区)综合目标考评中位居第8位。
到2006年底,虞城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综合工作和招商引资、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等多项单项工作位居全市或全省前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连续3年取得全市第一,获河南省“平安建设先进县”称号;信访稳定工作连续4年全市第一,被评为全省先进集体,是全省5个试点县之一,整合基层信访力量的做法得到国家领导的充分肯定;软环境建设连续4年全市第一、全省先进单位称号;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均获全市第一。2005、2006年度,虞城在全市10个县(市、区)综合指标考评排序两次居第一位!
如果说虞城过去是因贫穷落后而出名,那么现在则是靠开放的经济、跨越式的发展,赢得了人们的瞩目和尊重,并被外界称为“虞城现象”。如今的虞城,是“中国钢卷尺城”、“中国木兰之乡”,是一片改革开放的热土,是一片干事创业的热土!从4年前的窘境,到如今的辉煌,佐证着张新在这片土地上挥洒的心血、汗水和激情……
和许多传统农业大县一样,虞城县地上无资源,地下无矿藏,发展资金匮乏。虞城出路何在?
2003年,张新同志初到虞城,带领新一届县委领导班子理清工作思路,把“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借力发展”的发展理念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向中西部的产业转移,为有着便利交通和区位优势的虞城带来了机遇;更为难得的机遇是2003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亲临视察虞城,考察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给了虞城极大的鼓舞。
“机遇大,压力也大。抓住了机遇,虞城就能赢得历史性发展。惟有发展,惟有加快发展,才能不辜负总书记的嘱托。”从2003年双脚踏进虞城至今,张新从来没有轻松感。
虞城县确立了“工业立县、民营富县、开放强县、人才兴县”的总体发展思想,出台了《关于加快实施开放带动战略若干意见》,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天字号工程”。
张新同志认为,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取决于思想解放的程度、观念转变的速度和创新能力的强弱;有新思路,才会有新举措,有了新举措,才会有新的发展局面。近年来,虞城县坚持紧紧扭住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不放松,每年年初都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开展一场被称为“思想运动”的思想解放大讨论,依靠思想大解放、观念大创新和思维大突破,促进经济大发展。明确提出“重换思想轻换人,换了思想不换人,不换思想坚决换人”。努力破除低层次、低水平发展的思想理念,树立放手放胆发展的新观念。
2004年年底,张新同志提出了“大小并举,突出抓大;高低并举,突出抓高;集散并举,突出抓集;奖惩并举,两者兼重”的招商引资思路。
从改革体制、创新机制人手,成立了行政效能监察中心、行政服务中心和会计核算中心,全县38个部门、531项审批及收费项目驻进一个大厅,对企业实行“集中敞开式”办公和“一站式”服务,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2004年,虞城县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特色工业园区和特色工业基地的意见,对落地园区的外来投资企业实行“保姆式”服务和封闭式管理,并引导相关产业的企业集中布局,形成相对独立的产业园、园中园和产业集群。
虞城县还注重以诚招商,以情留商。2005年,上海一置业公司的几位领导在来虞城考察的途中,不幸发生车祸。张新同志获悉后,立即赶赴医院探望伤者,并亲自处理善后事宜。张新诚挚地对处于悲痛中的当事人亲属说:“不管项目谈成与否,我们都要做到至情至理,尽心尽力!这是我们的责任!”这句话让客商很感动,最后还是决定把6.5亿元的项目留下来。2004至2006年,虞城县共引进外资70.58亿元,落地项目1342个,其中1000万元以上项目146个,在全市各县(市区)中遥遥领先。
张新感觉到虞城县扶贫事业创新的关键,并且马上意识到孙杰推广的中国新农村工程不仅仅是慈善事业,而是有机地将慈善平台和农民、农业结合起来。因此,经过张新多次组织会议讨论,成立了中国新农村工程虞城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聘请了中国新农村工程管理委员会秘书长孙杰为虞城县政府顾问。
自此,一种早在20世纪90年代盛行的慈善风险投资在虞城开始酝酿,一个个例如花木兰慈善巾帼天使工业园、慈善造血年产3万吨食品罐头的项目在实施中……
通过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2004年初,张新同志针对虞城县民营经济,提出了“壮大规模,培育龙头,打造名牌,发展集群”的发展策略。依托一批重点骨干企业,抓好优势资源的精深加工,支持和鼓励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开展了争创民营经济“强乡、强村、强企业”活动,加大对钢卷尺、肠衣、猪毛加工等特色产业和“科迪集团”、“木兰棉纺”等现有骨干和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在民营经济发展上,我们坚持按照省委书记徐光春提出的‘政治上放心、政策上放开、发展上放手’的‘三放’方针,让民营企业家甩开膀子干,大胆干。只有放心、放开、放手,民营经济发展才能放活。”张新说。
紧接着,虞城县出台了《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并用足用活各级扶持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在资金帮扶上,县财政每年预算100万元对新办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公司制高效农业企业和养殖企业给予贴息贷款。创造性地组织成立了虞城县企业互助担保协会,通过互保、联保等形式融资1000多万元,探索了企业融资的新路子。
2006年,虞城有个体私营企业6400多家,有28家企业被确定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企业被命名为河南省出口创汇基地,形成了食品、纺织、钢卷尺、猪毛、肠衣、筛板、食用菌等多个块状经济,被评为河南省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县、河南省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县。
虞城的民营经济正在由弱变强,由小变大,显现出明显的产业集群优势,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全县已有14万农民在家门口当上了工人,实现了就地转移。在钢卷尺专业村——稍岗乡南庄村,去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近2万元,成为当地有名的小康村。
城市是一个地方的载体,城市化水平决定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平。
近年来,张新同志遵照新的建设城市、经营城市的理念,提出了“城市建设力度加大,旧城改造工作加强,新城建设步伐加快”的工作思路,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多元化融资、快速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新路子。
在建设城市上,虞城县聘请清华大学编制县城总体用地布局概念规划,本着“在综合实力上把城镇做优,在环境和品位上把城镇做美,在战略上把城镇做成名牌”的原则,精心制定和修编小城镇长远发展规划。在经营城市上,采用招商引资、新旧址置换的方式,启动新区建设,并以新区建设为依托,辐射带动整个城区建设。
历史上,大同路曾是虞城车水马龙、商贾云集的商业中心。3年前,大同路还是个仅5米宽的狭窄通道,路面坑洼不平,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走。
2004年,虞城县与浙江安吉森海房地产公司签订投资3.6亿元的大同路改建工程合同,并将该项目列为虞城“十大工程”项目之首。在建设中,他们突出木兰文化品牌,投资500余万元在步行街内建造了美丽的木兰文化景观,并以“绿色、运动、文化、阳光”为主题,首次引入了生态概念,集绿色、风情、商业、人文四位于一体?为虞城县城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今,宽阔的商业街,明畅的黄金旺铺,高尚的住宅已经建成,成为豫东地区建设规模最大、品位最高、功能最完善的生态步行街。
2005年虞城城镇建设总投资5.1亿多元,是新中国成立50年来城市建设投资总和的3倍。2006年又启动城市建设总投资22亿元,实现了“一年大变,两年巨变”的目标,做到了标准高、速度快、质量优、效果好,城市建设步入新的局面。
张新说:“虞城加快城镇化,为招商引资提供好的环境,促进了工业化。更重要的是,广大居民在城乡一体化中实现了就业,得到了实惠,享受到便利的生活。”
今日的虞城,天更蓝了,水更清了,路更宽了。—个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县城,以及星罗棋布的现代化乡镇,如一幅幅画卷款款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凸显着其独特的魅力!
一个堂堂的县委书记,在众多基层干部面前,忍不住流泪,这是为了什么?
2003年8月,张新调任中共虞城县委书记。当年,由于受“非典”疫情和罕见涝灾的影响,虞城县在全市10个县(市、区)综合目标考评中位居第8位。
到2006年底,虞城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综合工作和招商引资、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等多项单项工作位居全市或全省前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连续3年取得全市第一,获河南省“平安建设先进县”称号;信访稳定工作连续4年全市第一,被评为全省先进集体,是全省5个试点县之一,整合基层信访力量的做法得到国家领导的充分肯定;软环境建设连续4年全市第一、全省先进单位称号;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均获全市第一。2005、2006年度,虞城在全市10个县(市、区)综合指标考评排序两次居第一位!
如果说虞城过去是因贫穷落后而出名,那么现在则是靠开放的经济、跨越式的发展,赢得了人们的瞩目和尊重,并被外界称为“虞城现象”。如今的虞城,是“中国钢卷尺城”、“中国木兰之乡”,是一片改革开放的热土,是一片干事创业的热土!从4年前的窘境,到如今的辉煌,佐证着张新在这片土地上挥洒的心血、汗水和激情……
和许多传统农业大县一样,虞城县地上无资源,地下无矿藏,发展资金匮乏。虞城出路何在?
2003年,张新同志初到虞城,带领新一届县委领导班子理清工作思路,把“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借力发展”的发展理念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向中西部的产业转移,为有着便利交通和区位优势的虞城带来了机遇;更为难得的机遇是2003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亲临视察虞城,考察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给了虞城极大的鼓舞。
“机遇大,压力也大。抓住了机遇,虞城就能赢得历史性发展。惟有发展,惟有加快发展,才能不辜负总书记的嘱托。”从2003年双脚踏进虞城至今,张新从来没有轻松感。
虞城县确立了“工业立县、民营富县、开放强县、人才兴县”的总体发展思想,出台了《关于加快实施开放带动战略若干意见》,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天字号工程”。
张新同志认为,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取决于思想解放的程度、观念转变的速度和创新能力的强弱;有新思路,才会有新举措,有了新举措,才会有新的发展局面。近年来,虞城县坚持紧紧扭住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不放松,每年年初都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开展一场被称为“思想运动”的思想解放大讨论,依靠思想大解放、观念大创新和思维大突破,促进经济大发展。明确提出“重换思想轻换人,换了思想不换人,不换思想坚决换人”。努力破除低层次、低水平发展的思想理念,树立放手放胆发展的新观念。
2004年年底,张新同志提出了“大小并举,突出抓大;高低并举,突出抓高;集散并举,突出抓集;奖惩并举,两者兼重”的招商引资思路。
从改革体制、创新机制人手,成立了行政效能监察中心、行政服务中心和会计核算中心,全县38个部门、531项审批及收费项目驻进一个大厅,对企业实行“集中敞开式”办公和“一站式”服务,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2004年,虞城县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特色工业园区和特色工业基地的意见,对落地园区的外来投资企业实行“保姆式”服务和封闭式管理,并引导相关产业的企业集中布局,形成相对独立的产业园、园中园和产业集群。
虞城县还注重以诚招商,以情留商。2005年,上海一置业公司的几位领导在来虞城考察的途中,不幸发生车祸。张新同志获悉后,立即赶赴医院探望伤者,并亲自处理善后事宜。张新诚挚地对处于悲痛中的当事人亲属说:“不管项目谈成与否,我们都要做到至情至理,尽心尽力!这是我们的责任!”这句话让客商很感动,最后还是决定把6.5亿元的项目留下来。2004至2006年,虞城县共引进外资70.58亿元,落地项目1342个,其中1000万元以上项目146个,在全市各县(市区)中遥遥领先。
张新感觉到虞城县扶贫事业创新的关键,并且马上意识到孙杰推广的中国新农村工程不仅仅是慈善事业,而是有机地将慈善平台和农民、农业结合起来。因此,经过张新多次组织会议讨论,成立了中国新农村工程虞城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聘请了中国新农村工程管理委员会秘书长孙杰为虞城县政府顾问。
自此,一种早在20世纪90年代盛行的慈善风险投资在虞城开始酝酿,一个个例如花木兰慈善巾帼天使工业园、慈善造血年产3万吨食品罐头的项目在实施中……
通过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2004年初,张新同志针对虞城县民营经济,提出了“壮大规模,培育龙头,打造名牌,发展集群”的发展策略。依托一批重点骨干企业,抓好优势资源的精深加工,支持和鼓励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开展了争创民营经济“强乡、强村、强企业”活动,加大对钢卷尺、肠衣、猪毛加工等特色产业和“科迪集团”、“木兰棉纺”等现有骨干和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在民营经济发展上,我们坚持按照省委书记徐光春提出的‘政治上放心、政策上放开、发展上放手’的‘三放’方针,让民营企业家甩开膀子干,大胆干。只有放心、放开、放手,民营经济发展才能放活。”张新说。
紧接着,虞城县出台了《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并用足用活各级扶持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在资金帮扶上,县财政每年预算100万元对新办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公司制高效农业企业和养殖企业给予贴息贷款。创造性地组织成立了虞城县企业互助担保协会,通过互保、联保等形式融资1000多万元,探索了企业融资的新路子。
2006年,虞城有个体私营企业6400多家,有28家企业被确定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企业被命名为河南省出口创汇基地,形成了食品、纺织、钢卷尺、猪毛、肠衣、筛板、食用菌等多个块状经济,被评为河南省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县、河南省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县。
虞城的民营经济正在由弱变强,由小变大,显现出明显的产业集群优势,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全县已有14万农民在家门口当上了工人,实现了就地转移。在钢卷尺专业村——稍岗乡南庄村,去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近2万元,成为当地有名的小康村。
城市是一个地方的载体,城市化水平决定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平。
近年来,张新同志遵照新的建设城市、经营城市的理念,提出了“城市建设力度加大,旧城改造工作加强,新城建设步伐加快”的工作思路,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多元化融资、快速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新路子。
在建设城市上,虞城县聘请清华大学编制县城总体用地布局概念规划,本着“在综合实力上把城镇做优,在环境和品位上把城镇做美,在战略上把城镇做成名牌”的原则,精心制定和修编小城镇长远发展规划。在经营城市上,采用招商引资、新旧址置换的方式,启动新区建设,并以新区建设为依托,辐射带动整个城区建设。
历史上,大同路曾是虞城车水马龙、商贾云集的商业中心。3年前,大同路还是个仅5米宽的狭窄通道,路面坑洼不平,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走。
2004年,虞城县与浙江安吉森海房地产公司签订投资3.6亿元的大同路改建工程合同,并将该项目列为虞城“十大工程”项目之首。在建设中,他们突出木兰文化品牌,投资500余万元在步行街内建造了美丽的木兰文化景观,并以“绿色、运动、文化、阳光”为主题,首次引入了生态概念,集绿色、风情、商业、人文四位于一体?为虞城县城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今,宽阔的商业街,明畅的黄金旺铺,高尚的住宅已经建成,成为豫东地区建设规模最大、品位最高、功能最完善的生态步行街。
2005年虞城城镇建设总投资5.1亿多元,是新中国成立50年来城市建设投资总和的3倍。2006年又启动城市建设总投资22亿元,实现了“一年大变,两年巨变”的目标,做到了标准高、速度快、质量优、效果好,城市建设步入新的局面。
张新说:“虞城加快城镇化,为招商引资提供好的环境,促进了工业化。更重要的是,广大居民在城乡一体化中实现了就业,得到了实惠,享受到便利的生活。”
今日的虞城,天更蓝了,水更清了,路更宽了。—个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县城,以及星罗棋布的现代化乡镇,如一幅幅画卷款款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凸显着其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