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城市创造故事

来源 :求学·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Jia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小贴士
  从业者:希文
  从业年限:3年
  从业地点:苏州
  一句话感受:不要到一座城市里看故事,而是要去那里创造故事
  对口专业:城乡规划专业
  从业门槛:最好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具备注册城乡规划师资格证及职称
  能力要求:了解并掌握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城市规划实务等相关知识,熟悉大型项目规划设计流程及国内外发展趋势,熟练掌握计算机绘图软件,具有较强的方案构思能力及专业技能,能够独立完成项目方案规划及图文编制工作等
  晋升路径:初级工程师—中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薪资水平:月薪为8000元—12000元
  入职提醒:为人严谨稳健、思维敏锐,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有时加班较多,需能够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
  “在这个绝妙的构想中:天空、大海、阿特拉斯山和卡利比亚山,每一个人,五十万人口中的每一个个体,共同组成了现代明日都会中的居民,他们享受着天空、大海和山峦的美景,这些景致在公寓窗口徐徐展开,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如此,令人鼓舞、愉悦,这就是规划的力量。”
  —— 摘自《光辉城市》勒·柯布西耶
  什么是城市规划?
  从字面上理解,城市规划就是规划城市。如果让你去规划一座城市,你会从何处入手,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发展形态、建筑风格、建筑高度、交通规划……大到一个城市的布局规模、小到一块绿地,可以说都是城市规划师的工作范畴。规划师所在的单位可以是政府部门,也可以是设计院或設计公司。
  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我工作的城市是苏州,苏州的工业园区规划是现代中国城市规划中极为成功的案例之一,它自1994年国务院批准设立,至今已发展了25年,从我工作的写字楼窗口向外望去便能看到园区的整体规划,时常能让我获得工作灵感,十分幸运。而更幸运的是园区首任总规划师时老师是我们公司的总顾问,他常耐心地指导我们做项目、分享规划经验,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与学习,总能带给我各种启发。
  例如,我们项目组在会议室与时老师讨论一个项目,当讲到为地块布局商业中心时,时老师一看方案,便问道:“区域间有两千多米,布置一个商业中心合适吗?”会议室突然安静了下来,他继续说道:“大家做了这么多年的规划,可不能忘记一个最重要的字啊!”说完便转身用签字笔在讨论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字——“人”,他看着我们说:“规划始于‘人’而终于‘人’。为什么你住的地方不远处总会有一个邻里中心?因为你在这里生活,生活就需要消费与商业,而一般人步行的舒适距离就是五百米左右,所以你最远走五百米左右就会有一个邻里中心。为什么是几百米布一个商业点的点状布局,而不像巴黎香榭丽舍大道一样做一条两千米的带状商业街?因为香榭丽舍大道是欧洲的商业中心,这庞大的人流量能够支撑起这么长的带状商业街;而我们规划的城市并不大,布局带状商业街显然是难以带动的……规划是从‘人’字出发的,不是甲方说什么就是什么,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人’上去的。”
  时老师的一番话让我印象深刻,在以后的工作中,以人为本的理念一直都记在我心里。
  因地制宜的规划
  因为公司业务的关系,加之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让我们有更多机会走出国门。在一次同埃塞俄比亚代表团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当真正走出国门做规划时,我们需要面对更多复杂的现实问题,譬如自然条件的差异,埃塞俄比亚地处非洲,气候干旱,水资源相对贫乏,规划水电管网等基础设施时难度相对更大;同发达国家不同,埃塞俄比亚的经济处于发展初期,仍以农牧业为主,我们便要思考把产业园作为规划布局的重点,所以在那里绝不是建高楼大厦,而是低层的厂房,先为当地的产业发展提供空间场所,做好基础的产业布局工作,才能建起摩天大楼,实现未来的蓬勃发展;有时还面临当地复杂的土地产权制,在埃塞俄比亚某些区域,你必须要有充分的理由才能说服当地居民,他们才会同意让你拆迁、做规划,不然规划图只是一张挂在墙上的纸……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思考研究,学习借鉴世界各地的规划经验,才能解决一系列现实问题,让规划真正地落地并造福于人。
  筑造城市梦想
  上学时,我总觉得工作就意味着失去自由,过上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但现在发现并非如此。如果那是一份你热爱的工作,身边还有一群可爱的同事,你将会收获一个全新的答案,就像现在的我一样。城市规划师这份职业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团队合作等道理,让我学会用眼睛发现城市之美,能够去世界各地旅行,了解、学习不同的城市文化。它也教会我向周围的人或事学习,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形成内在的自我启发,并收获成长。
  我们常期望生活的城市会像锡耶纳或巴塞罗那的城市一样经典,其实不用期望,因为那样的经典已经有城市在做了,我们要做的是向经典学习,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城市经典。
  城市规划师的梦想是一个关于城市的梦想,或者说,是关于人的梦想。
其他文献
职业小贴士  从业者:王佳一  从业年限:8年  从业地点:北京  一句话感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归宿,就让这生长石油的土地成为我们一生不离不弃的温馨家园吧!  对口专业:石油类专业  从业门槛:本科及以上  能力要求:具有较高科学技术水平、研发能力,或具有先进的企业管理、资本运作等方面经验的综合能力  晋升路径:初级研究员→业务条线主管→研究室主任  薪资水平: 20万/年  入职提醒:“想做
期刊
现实的耳光  新闻学是一个在国内众多高校都能觅得踪影的万金油专业。作为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我选择成为一名网站编辑,专门搜集博人眼球的新闻,终日与“复制”“粘贴”为伍,在各种狗血、八卦的信息中消磨宝贵的时光。连续几天几夜加班后,我累倒在工作岗位上。从昏迷中醒来,我眼前是一片黑暗的世界,对于未来的希望如同一点光亮,若隐若现。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尽管头疼欲裂,我依然不停地追问自己。  出院后,没等老板下
期刊
我们都知道,科举制始创于隋朝,经过唐宋时期的发展后逐渐完善,成为古代中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官员选拔制度。在唐朝,要在科举中金榜题名,获得官职,一般须经过这几个阶段——县试、州府试、省试、吏部复试。  在县试之前,你要先走过漫漫求学之路。如果你是官宦人家的子弟,那么可以去中央官学或地方官学上学,也可以在家塾上学。如果你是寒门学子,当然也有机会去地方官学,但首先你得交得起钱,所以你大概率会去村学、坊巷学
期刊
有时候地理考试会出现关于地膜的试题,但是对于高中生来说,尤其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同学,可能很少接触到地膜,因此同学们可能会对这类题感到陌生。接下来,笔者就带同学们了解田野乡间,探究一下为何要给土地穿上一层塑料“衣服”。  一、地膜为何物  农用地膜是指直接覆盖于栽培畦或近地面的薄型农膜,一般厚度为0.01—0.015毫米,比普通成年人头发的直径还要薄。薄膜有的直接覆盖在地表,有的以大棚的形式出现,同学
期刊
在黎明时分,如果将草丛下的世界放大后呈现在你的面前,你会发现各类昆虫在爬行、摄食,叶片在缓慢地进行光合、呼吸作用,还会发现透明的水滴里藏着无数闪烁的微生物。看似平淡无奇的生物世界里,竟藏着浩瀚星辰般壮丽的奇观。而研究这隐藏的世界,便是生物技术专业的学子所要做的。接下来,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来了解一下这个专业吧!  好玩的生物,有趣的知识  生物技术主要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
期刊
“为什么化学名词中有这么多奇怪的汉字?”当我面对“喹唑啉”“莨菪碱”“吡咯烷酮”这些念不出来的化学名词时,有过这样的疑问。当时我去查了很多资料,在了解的过程中,发现中国的化学名词中藏着很多学问,且听我慢慢道来。  一、化学元素的命名  19世纪60年代以前,国际上的化学元素名称很混乱。1860年9月,世界各国著名化学家共140多人在德国卡尔斯罗开了一次会议,化学元素才有了国际通用的拉丁文名称。提到
期刊
单次雷电的能量有多大?  关于雷电的能量,有说一个雷的能量相当于几千克石油的,也有说一个雷的能量够一座城市用两年的,众说纷纭,到底哪种说法靠谱呢?想要知道答案的话,最好用专业的参考资料进行计算,这里我推荐选用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科书《高电压技术》,这本书中对雷电进行了系统的讲解,还提供了较详细的数值模型。OK,下面就开启我们的计算之旅吧。  只考虑常规雷电的话,雷电对地放电的过程可分为三
期刊
黄色的林子里有两条路  很遗憾我无法同时选择两者  身在旅途的我久久站立  对着其中一条极目眺望  直到它蜿蜒拐进远处的树丛  我选择了另外的一条  ……  许多许多年以后  我将轻轻叹息,叙述这一切:  林子里有两条路,  我选择了行人稀少的那一条  它改变了我的一生  一道有96个空的“高考附加题”  2019年12月,《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夏季考试和录取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发布。方
期刊
初一的时候,大概是个人意识终于觉醒了,我成天琢磨着怎么跟父母商量改掉自己那个又老土又传统的名字。当然,作为一个向来老实听话的孩子,我所有的行动,只停留于给自己想了一堆的名字。所以,你现在翻到这本杂志的第2页,还能看到曾经很是被我嫌弃的名字——张淑巧。  高中的时候,我的物理非常好。好到什么程度呢,高考时我的物理就只丢了两分。人人都说我很有学物理的天赋,于是填志愿的时候我顺理成章地填了带物理字眼的专
期刊
细胞的结构让生物学家为之着迷,在这个极其微小的空间里,不仅形成了精巧的细胞器分工,每个细胞器都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而且细胞器之间还能相互协调和联系,构成一个复杂的工作系统,帮助细胞完成整体的生命活动。  为什么细胞会具有如此多样的结构,这些结构和功能的联系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不妨从进化的角度寻找答案。  一、共生——不同物种的相互扶持  在东南亚的珊瑚礁浅水区里,有一种挥舞着双螯的螃蟹,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