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应加强预习,不只是需要,而是应该行之有效地加以开展,因为在语文教学的这个舞台上,它上演的不只是“语文教学的前奏,它更预示着语文教学高潮的即将到来”,它更为学生语文素养、语文能力的养成奠定基础。本文从预习的作用谈起,探讨了预习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预习;作用及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4-050-1
一、预习的作用
也许有人会说,语文教学要搞个预习干吗?简直是多此一举。其实,这里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对预习的认识还不很全面。预习当然不只是停留在字音词义上的检索,也不只是教师给学生布置几道课文思考题,或者是再设计一些自由度较大的开放性讨论题(当然这些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然而这些带有明显功利色彩和强迫性的问题,这些打上教师主观烙印的思考题,只是出于对文本和教师负责,反过来恰恰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这是教师有意识地把学生的思维指向文本的中心,而不是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发现。学生的思维不知不觉走入了教师预先设计好的陷阱之中,学生接受的还是被动的教学模式。这怎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培育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呢?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要搞清楚预习是什么。从小的方面说,是为了上好每节语文课作些铺垫;从大的方面说,“是为了让学生在语文这个大舞台上自主表演”。笔者之所以着力地强调“预习”,正是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把握,而非狭隘地去看待。
二、预习的方法
作为农村语文教师,在用好身边有限的语文教学资源的同时,还应该切实可行地规范引导学生的课前预习,特别是中学起始年级,没有一个好的语文预习习惯,这对学生以后语文学习的影响就太大了。“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成为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和参与者”。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扫清外围,夯实基础。在预习中,我先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初级阅读,不看任何资料,也不受任何观点的干扰,自己自主放松的读课文,想到什么就是什么,本来阅读就是一个自主体验个性解读的过程,若事先受了干扰,那这种解读也就失去了他本来的意义。所以,我先让学生自主解决生字词字音的基础问题,并将自己发现的一些问题写在书上。老师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高自己的能力。靠老师讲,自己机械的记,是永远无法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
通过这样的预习,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真情投入到文本的学习中,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背诵优美的语段,掌握与文本相关的诗词、文学文化常识,丰富其语言积累、文学文化内涵。
其次,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语境辨析等多种方式理解字义、词义,积累文本中的重要字音、字形、近义词、成语等基础知识;文言文中则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语言现象,通过自查互批,加强重要知识的积累。再次,既然以学生为主体,那就要尊重学生的初读体验,不给学生任何的束缚,让学生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2.了解背景,浏览练习。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其时代的符号。当今时代下,有很多文章看起来很难理解,实际上,我们是没有处在原来那种环境下去理解。时代总是在变化的,我们的审美等都有了巨大的改变,但文章的内容没有改变,所以想要真正走进作者的世界里,探究作者当时的所思所想,就需要我们了解文章背后的故事。
这种感觉有点像学习历史。通过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经历,让你走进一个与自己现在生活完全不同的世界中去,去感受他的人生他的故事。这样就会大大提高文章的趣味性。每一位文章被收录进教科书的作者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他们的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务财富,只能观摩不能复制。大家通过这些传奇的经历,可以进行自我反思与修正。
例如,《济南的冬天》文章作者是老舍先生,是一位身世坎坷的大作家。他从小便成了孤儿。老北京大杂院的贫苦生活给他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尤其是每天中午放学回家吃饭的那一幕令人难忘:“急急忙忙往家跑,掀开锅却是冷冷的锅底,什么饭都没有,便只好又匆忙地往学校赶。”这个细节打动过很多人,但是我们却不能够感同身受,是因为我们完全没有经历过这类事情,所以很难真正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我们要努力让自己回到那个旧社会的环境,把自己设身处地的放置于那个空间之中,你才会体会到老舍先生作品的真谛。就是在这样一个艰苦的环境中,造就了一位世界闻名的大作家,写出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享誉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深刻理解了这些背景和作者的经历,对于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大有好处。研究完了文章之后,顺便看看课后练习。这些课后练习考查的往往是文章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个时候不要尝试着去做,而仅仅是浏览下就可以。对考查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等到老师讲授完毕之后,再認真测试自己是否完全且深刻地掌握了所学知识。
3.合作交流,寻求新法。初中生经过多年的学习,他们非常渴望自己在学习上有独立做主的机会。读了这么多年书,他们已经非常反感老师或家长成天要求他们“抓紧时间读书”。笔者更赞赏学生对学习采用暴力方式,而不是教师对学生采用暴力方式。笔者跟学生介绍过黄冈中学学生总结的学习方式:技巧派、自然派、暴力派等,还经常在语文课上引导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记忆方式、解题思路,总结他们在考试、作业、课堂思考过程中的灵光一闪,组织他们交流自己已经证明过的成功的学习方法,然后将这些方式方法作文字归纳,注上创始学生的名字,集结成册,挂在班上让学生传阅。
关键词:语文教学;预习;作用及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4-050-1
一、预习的作用
也许有人会说,语文教学要搞个预习干吗?简直是多此一举。其实,这里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对预习的认识还不很全面。预习当然不只是停留在字音词义上的检索,也不只是教师给学生布置几道课文思考题,或者是再设计一些自由度较大的开放性讨论题(当然这些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然而这些带有明显功利色彩和强迫性的问题,这些打上教师主观烙印的思考题,只是出于对文本和教师负责,反过来恰恰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这是教师有意识地把学生的思维指向文本的中心,而不是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发现。学生的思维不知不觉走入了教师预先设计好的陷阱之中,学生接受的还是被动的教学模式。这怎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培育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呢?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要搞清楚预习是什么。从小的方面说,是为了上好每节语文课作些铺垫;从大的方面说,“是为了让学生在语文这个大舞台上自主表演”。笔者之所以着力地强调“预习”,正是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把握,而非狭隘地去看待。
二、预习的方法
作为农村语文教师,在用好身边有限的语文教学资源的同时,还应该切实可行地规范引导学生的课前预习,特别是中学起始年级,没有一个好的语文预习习惯,这对学生以后语文学习的影响就太大了。“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成为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和参与者”。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扫清外围,夯实基础。在预习中,我先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初级阅读,不看任何资料,也不受任何观点的干扰,自己自主放松的读课文,想到什么就是什么,本来阅读就是一个自主体验个性解读的过程,若事先受了干扰,那这种解读也就失去了他本来的意义。所以,我先让学生自主解决生字词字音的基础问题,并将自己发现的一些问题写在书上。老师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高自己的能力。靠老师讲,自己机械的记,是永远无法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
通过这样的预习,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真情投入到文本的学习中,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背诵优美的语段,掌握与文本相关的诗词、文学文化常识,丰富其语言积累、文学文化内涵。
其次,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语境辨析等多种方式理解字义、词义,积累文本中的重要字音、字形、近义词、成语等基础知识;文言文中则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语言现象,通过自查互批,加强重要知识的积累。再次,既然以学生为主体,那就要尊重学生的初读体验,不给学生任何的束缚,让学生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2.了解背景,浏览练习。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其时代的符号。当今时代下,有很多文章看起来很难理解,实际上,我们是没有处在原来那种环境下去理解。时代总是在变化的,我们的审美等都有了巨大的改变,但文章的内容没有改变,所以想要真正走进作者的世界里,探究作者当时的所思所想,就需要我们了解文章背后的故事。
这种感觉有点像学习历史。通过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经历,让你走进一个与自己现在生活完全不同的世界中去,去感受他的人生他的故事。这样就会大大提高文章的趣味性。每一位文章被收录进教科书的作者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他们的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务财富,只能观摩不能复制。大家通过这些传奇的经历,可以进行自我反思与修正。
例如,《济南的冬天》文章作者是老舍先生,是一位身世坎坷的大作家。他从小便成了孤儿。老北京大杂院的贫苦生活给他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尤其是每天中午放学回家吃饭的那一幕令人难忘:“急急忙忙往家跑,掀开锅却是冷冷的锅底,什么饭都没有,便只好又匆忙地往学校赶。”这个细节打动过很多人,但是我们却不能够感同身受,是因为我们完全没有经历过这类事情,所以很难真正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我们要努力让自己回到那个旧社会的环境,把自己设身处地的放置于那个空间之中,你才会体会到老舍先生作品的真谛。就是在这样一个艰苦的环境中,造就了一位世界闻名的大作家,写出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享誉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深刻理解了这些背景和作者的经历,对于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大有好处。研究完了文章之后,顺便看看课后练习。这些课后练习考查的往往是文章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个时候不要尝试着去做,而仅仅是浏览下就可以。对考查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等到老师讲授完毕之后,再認真测试自己是否完全且深刻地掌握了所学知识。
3.合作交流,寻求新法。初中生经过多年的学习,他们非常渴望自己在学习上有独立做主的机会。读了这么多年书,他们已经非常反感老师或家长成天要求他们“抓紧时间读书”。笔者更赞赏学生对学习采用暴力方式,而不是教师对学生采用暴力方式。笔者跟学生介绍过黄冈中学学生总结的学习方式:技巧派、自然派、暴力派等,还经常在语文课上引导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记忆方式、解题思路,总结他们在考试、作业、课堂思考过程中的灵光一闪,组织他们交流自己已经证明过的成功的学习方法,然后将这些方式方法作文字归纳,注上创始学生的名字,集结成册,挂在班上让学生传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