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方式。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小学教师培训在培训机会、内容、形式和效果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并存在多种制约教师培训的因素。因此,需要加快建设教师培训的信息网络平台、完善培训体系以及教师培训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培训;策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实现教育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保障措施之一。指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对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可见教师培训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已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为了了解目前中小学教师培训现状,针对培训出现的问题提出策略建议,调查组对甘肃省兰州市S区全区中小学进行了深入的大样本调查。
一、 调查相关说明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进行。就问卷调查而言,共发放校长问卷75份,回收有效问卷74份,有效回收率为98.7%;教师问卷1221份,回收有效问卷1189份,有效回收率为97.4%。采用克龙巴赫信度系数(Cronbach’s Alpha)对问卷信度(Reliability Statistics)进行检验,校长问卷信度系数为0.621,教师问卷信度系数为0.772。就访谈而言,本次调查的访谈对象包括样本学校校长、不同层面教师(普通教师、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以及政教主任),共访谈(副)校长49名,教师217名。
二、 调查结果
1.培训机会
调查发现,近三年中教师参加高水平培训的机会较少,20%—30%的教师参加过国家级培训和省级培训,而参加过市级培训的教师接近40%左右。相比之下有60%的教师参加过3次及以上的区级培训,70%—80%的教师参加过校级培训。(如图1示)
图1 教师近三年参加培训的情况(%)
2.培训内容、形式、效果
教师以往参加培训所涉及的内容70%左右是学科专业知识,其次按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教学技能、师德修养、心理学、教育学知识、信息技术、教育改革最新动态,最后是教育研究能力和教学管理水平(如图2示)。可以看出,目前教师培训较为全面的关注教师素养的多个层面,但对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教学管理水平的培训较少,相比之下具体操作层面的培训占据了高比重,培训依然倾向于满足“教书匠”型的教师需求,如何更多地关注新课改背景下“研究型”教师的专业发展值得思考。
图2 教师以往参加培训所涉及的内容(%)
从培训课程的针对性、培训方式、授课教师水平三方面分析培训效果,可见各级培训未有明显差别,其中国家级培训和省级培训的效果最好,如表1示。
另外,培训形式中网络学习、外出学习的效果不太理想。而听说评课、反思性协作、教材研读、校本课题研究、参与式讨论等效果相对较好好。值得注意的是集体备课、校本课题研究、反思性协作、参与式研讨等较好的培训模式却并不被老师看好,如表2示。调查中发现41.8%的教师最喜欢的培训方式是观摩考察,24.5%的教师热衷于参与式研讨的方式。这里可以看出虽然教师对外出学习的效果持怀疑态度,但还是倾向于观摩考察这一方式,处于矛盾的心理状态。
参加培训后教师认为提高最快的方面由高到低依次为:个人综合素质提升、对教育改革最新动态的把握、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自主学习与反思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学管理水平提升、团队合作、建立社会关系,如图3。 3.影响培训的因素
调查发现,虽然教师渴望通过培训提升专业能力,可还是有很多制约因素,大多数老师被教学任务阻拦——有66.72%的教师感到教学任务重,有42.18%的教师认为,培训经费缺乏,有37.89%的教师认为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如图4。
在教师培训影响因素的均值比较中发现,学校支持力度、学习机会、家庭因素、教学任务重是最重要的原因,如表3示。
例如一位老师提到:“我真的很想参加培训,提高自我,可是工作量大,自己是班主任,同时担任中队辅导员,又是主课老师,教研组长。很难有时间和精力”。
同样有老师反映:“英语是主学科,任务本来就重,自己又是教研组长,同时生活中又要照顾父母,还有自己的小孩,如果外出培训,回来后任务堆积很难处理”。
有老师认为:“一天忙于琐碎事务,没有机会深入学校课堂听课,这样就难以真正了解真实的课堂教学现状。这就使得以前在教学一线曾经是非常优秀的老师,无法在教研活动中对老师进行专业指导。”
由此看出,老师既有对培训的渴望,也存在任务太重的无奈,所以应该重视培训的时间和形式。
4.培训存在的问题
调查显示,目前中小学教师培训存在的最突出问题是形式单调、方法单一,有22.94%的教师认为培训的方式方法有问题;认为自己参加高水平培训机会少、培训效果难以保障、针对性不强的老师分别为19.6%、17.59%、17.15%,这三者总和为54.34%;而认为培训者水平参差不齐和跟踪指导不够的教师均为10.00%左右。如表5示:
三、 策略分析
1. 加快建设教师培训信息网络平台,扩大优质培训的受益群体
鉴于教师参加高水平、高级别培训的机会较少而满足教师需求的优质培训资源有限,建设方便、快捷、高效的教师培训网络,提高培训信息化水平对于解决供需矛盾意义重大。由于现阶段国家级培训和省级培训无法面向全体教师,而教师认为像国家级培训这样的高级别培训效果最好。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建设并完善培训的信息网络平台,使优质培训资源能够为广大的教师群体所分享和使用,为教师培训者和参训教师双方创造畅通良好的沟通交流渠道;同时也为各级各类教师培训者和培训后机构制定培训方案、交换培训资源、分享培训经验、优化培训进程创造便捷的服务体系,进而提高培训者队伍的整体水平。力争满足教师对培训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为其专业发展和成长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帮助,使教师整体素质的发展符合新课改变革的要求,满足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
2. 完善培训体系,建立高素质的培训者队伍
完善教师培训体系、优化培训模式作为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措施,应立足于一线教师教学实际制定培训目标、策划培训内容,以教师需求为依据来组织培训。培训前应向参训教师进行需求调查,及时对预设培训方案作出调整,兼顾预期培训目标与教师实际需求。调查显示在培训内容方面,具体学科知识的培训在教师培训中占据主要位置,而教育研究能力和教学管理水平的培训不足。在访谈中教师们根据自身角色不同提出了培训期待,例如:教科室主任希望进行有关如何搞好教研的培训、政教主任则希望多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学科组长期待专家解读课标、普通教师希望在具体操作层面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得到改善、视导员需要在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技巧上得到提升;在培训方式上,教师倾向于案例解读、参与式研讨、观摩考察等互动式培训。完善培训体系不仅要求培训组织者做好培训的需求分析,亦要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指导,在教师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反馈培训成果。教师在培训期间接受的教学新理念、了解的教育改革新动态、体会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学习的教育科研方法都需要在教学实际中得以体现。培训后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实际运用培训学习的各种理念、知识和技能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训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这就需要深入教师课堂教学中,发现并解决教师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并设计下一阶段培训的目标。只有准确了解培训前教师需求、控制并调整培训进程、跟踪反馈培训效果才能保证培训的系统性和时效性,引导教师具有明确的专业发展目标。
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培训者队伍对教师培训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教师培训者应由学科教学专家、课程编制人员、教育学与心理学家、专业教研人员、优秀的一线教师等组成,不仅需要深厚的理论功底更需要了解掌握教师的课堂教学实际,能够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给予教师正确指引。提高培训者自身素质需要制定一套有效的培训者入职及退出资质、管理标准、激励及评价体系,并规范培训机构的管理运行机制,做好培训的监督反馈工作,为参训教师提供良好的培训环境和氛围。
3. 建立教师培训的保障机制,尊重教师参加培训的权利
调查中不少教师具有培训意愿,表示如有机会,会积极参加培训活动,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但受到培训时间、经费、家庭、上级领导、教学任务、培训机会等因素的限制,往往不能如愿参与培训。培训时间上,如何既保证培训质量又不占用教师休息时间,取得预期效果;在经费方面,将教师培训费用例如政府预算、划拨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在财政年度保证费用按预算到位,支持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领导应积极转变观念,顺应学习型社会的发展趋势,接受课程改革新理念,为教师参与培训提供便利条件,解决好教师培训的后顾之忧。早在20世纪60年代,国际劳工组织已将教师确定为一个专业,因此教师本应享有提高自身劳动技能的权利,即享有参加教师培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权利;而作为公民,教师又有学习的权利,培训作为学习的方式之一理应为每一位教师所享有。完善教师培训制度,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在21世纪合格胜任的教师既是我国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实现其自身价值教师育人的发展要求。尽快出台一套完善可行的教师培训保障机制,满足教师对于学科专业知识、教育通识知识、教学科研技能、教育改革动态和理念等职业发展诉求,对于培训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陈永明.教师教育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朱益明.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政策选择〔J〕.中小学教育培训,2002,(7).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2010(7).
[4]张志越. 农村教师培训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方式。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小学教师培训在培训机会、内容、形式和效果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并存在多种制约教师培训的因素。因此,需要加快建设教师培训的信息网络平台、完善培训体系以及教师培训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培训;策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实现教育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保障措施之一。指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对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可见教师培训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已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为了了解目前中小学教师培训现状,针对培训出现的问题提出策略建议,调查组对甘肃省兰州市S区全区中小学进行了深入的大样本调查。
一、 调查相关说明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进行。就问卷调查而言,共发放校长问卷75份,回收有效问卷74份,有效回收率为98.7%;教师问卷1221份,回收有效问卷1189份,有效回收率为97.4%。采用克龙巴赫信度系数(Cronbach’s Alpha)对问卷信度(Reliability Statistics)进行检验,校长问卷信度系数为0.621,教师问卷信度系数为0.772。就访谈而言,本次调查的访谈对象包括样本学校校长、不同层面教师(普通教师、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以及政教主任),共访谈(副)校长49名,教师217名。
二、 调查结果
1.培训机会
调查发现,近三年中教师参加高水平培训的机会较少,20%—30%的教师参加过国家级培训和省级培训,而参加过市级培训的教师接近40%左右。相比之下有60%的教师参加过3次及以上的区级培训,70%—80%的教师参加过校级培训。(如图1示)
图1 教师近三年参加培训的情况(%)
2.培训内容、形式、效果
教师以往参加培训所涉及的内容70%左右是学科专业知识,其次按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教学技能、师德修养、心理学、教育学知识、信息技术、教育改革最新动态,最后是教育研究能力和教学管理水平(如图2示)。可以看出,目前教师培训较为全面的关注教师素养的多个层面,但对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教学管理水平的培训较少,相比之下具体操作层面的培训占据了高比重,培训依然倾向于满足“教书匠”型的教师需求,如何更多地关注新课改背景下“研究型”教师的专业发展值得思考。
图2 教师以往参加培训所涉及的内容(%)
从培训课程的针对性、培训方式、授课教师水平三方面分析培训效果,可见各级培训未有明显差别,其中国家级培训和省级培训的效果最好,如表1示。
另外,培训形式中网络学习、外出学习的效果不太理想。而听说评课、反思性协作、教材研读、校本课题研究、参与式讨论等效果相对较好好。值得注意的是集体备课、校本课题研究、反思性协作、参与式研讨等较好的培训模式却并不被老师看好,如表2示。调查中发现41.8%的教师最喜欢的培训方式是观摩考察,24.5%的教师热衷于参与式研讨的方式。这里可以看出虽然教师对外出学习的效果持怀疑态度,但还是倾向于观摩考察这一方式,处于矛盾的心理状态。
参加培训后教师认为提高最快的方面由高到低依次为:个人综合素质提升、对教育改革最新动态的把握、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自主学习与反思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学管理水平提升、团队合作、建立社会关系,如图3。 3.影响培训的因素
调查发现,虽然教师渴望通过培训提升专业能力,可还是有很多制约因素,大多数老师被教学任务阻拦——有66.72%的教师感到教学任务重,有42.18%的教师认为,培训经费缺乏,有37.89%的教师认为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如图4。
在教师培训影响因素的均值比较中发现,学校支持力度、学习机会、家庭因素、教学任务重是最重要的原因,如表3示。
例如一位老师提到:“我真的很想参加培训,提高自我,可是工作量大,自己是班主任,同时担任中队辅导员,又是主课老师,教研组长。很难有时间和精力”。
同样有老师反映:“英语是主学科,任务本来就重,自己又是教研组长,同时生活中又要照顾父母,还有自己的小孩,如果外出培训,回来后任务堆积很难处理”。
有老师认为:“一天忙于琐碎事务,没有机会深入学校课堂听课,这样就难以真正了解真实的课堂教学现状。这就使得以前在教学一线曾经是非常优秀的老师,无法在教研活动中对老师进行专业指导。”
由此看出,老师既有对培训的渴望,也存在任务太重的无奈,所以应该重视培训的时间和形式。
4.培训存在的问题
调查显示,目前中小学教师培训存在的最突出问题是形式单调、方法单一,有22.94%的教师认为培训的方式方法有问题;认为自己参加高水平培训机会少、培训效果难以保障、针对性不强的老师分别为19.6%、17.59%、17.15%,这三者总和为54.34%;而认为培训者水平参差不齐和跟踪指导不够的教师均为10.00%左右。如表5示:
三、 策略分析
1. 加快建设教师培训信息网络平台,扩大优质培训的受益群体
鉴于教师参加高水平、高级别培训的机会较少而满足教师需求的优质培训资源有限,建设方便、快捷、高效的教师培训网络,提高培训信息化水平对于解决供需矛盾意义重大。由于现阶段国家级培训和省级培训无法面向全体教师,而教师认为像国家级培训这样的高级别培训效果最好。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建设并完善培训的信息网络平台,使优质培训资源能够为广大的教师群体所分享和使用,为教师培训者和参训教师双方创造畅通良好的沟通交流渠道;同时也为各级各类教师培训者和培训后机构制定培训方案、交换培训资源、分享培训经验、优化培训进程创造便捷的服务体系,进而提高培训者队伍的整体水平。力争满足教师对培训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为其专业发展和成长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帮助,使教师整体素质的发展符合新课改变革的要求,满足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
2. 完善培训体系,建立高素质的培训者队伍
完善教师培训体系、优化培训模式作为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措施,应立足于一线教师教学实际制定培训目标、策划培训内容,以教师需求为依据来组织培训。培训前应向参训教师进行需求调查,及时对预设培训方案作出调整,兼顾预期培训目标与教师实际需求。调查显示在培训内容方面,具体学科知识的培训在教师培训中占据主要位置,而教育研究能力和教学管理水平的培训不足。在访谈中教师们根据自身角色不同提出了培训期待,例如:教科室主任希望进行有关如何搞好教研的培训、政教主任则希望多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学科组长期待专家解读课标、普通教师希望在具体操作层面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得到改善、视导员需要在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技巧上得到提升;在培训方式上,教师倾向于案例解读、参与式研讨、观摩考察等互动式培训。完善培训体系不仅要求培训组织者做好培训的需求分析,亦要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指导,在教师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反馈培训成果。教师在培训期间接受的教学新理念、了解的教育改革新动态、体会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学习的教育科研方法都需要在教学实际中得以体现。培训后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实际运用培训学习的各种理念、知识和技能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训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这就需要深入教师课堂教学中,发现并解决教师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并设计下一阶段培训的目标。只有准确了解培训前教师需求、控制并调整培训进程、跟踪反馈培训效果才能保证培训的系统性和时效性,引导教师具有明确的专业发展目标。
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培训者队伍对教师培训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教师培训者应由学科教学专家、课程编制人员、教育学与心理学家、专业教研人员、优秀的一线教师等组成,不仅需要深厚的理论功底更需要了解掌握教师的课堂教学实际,能够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给予教师正确指引。提高培训者自身素质需要制定一套有效的培训者入职及退出资质、管理标准、激励及评价体系,并规范培训机构的管理运行机制,做好培训的监督反馈工作,为参训教师提供良好的培训环境和氛围。
3. 建立教师培训的保障机制,尊重教师参加培训的权利
调查中不少教师具有培训意愿,表示如有机会,会积极参加培训活动,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但受到培训时间、经费、家庭、上级领导、教学任务、培训机会等因素的限制,往往不能如愿参与培训。培训时间上,如何既保证培训质量又不占用教师休息时间,取得预期效果;在经费方面,将教师培训费用例如政府预算、划拨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在财政年度保证费用按预算到位,支持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领导应积极转变观念,顺应学习型社会的发展趋势,接受课程改革新理念,为教师参与培训提供便利条件,解决好教师培训的后顾之忧。早在20世纪60年代,国际劳工组织已将教师确定为一个专业,因此教师本应享有提高自身劳动技能的权利,即享有参加教师培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权利;而作为公民,教师又有学习的权利,培训作为学习的方式之一理应为每一位教师所享有。完善教师培训制度,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在21世纪合格胜任的教师既是我国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实现其自身价值教师育人的发展要求。尽快出台一套完善可行的教师培训保障机制,满足教师对于学科专业知识、教育通识知识、教学科研技能、教育改革动态和理念等职业发展诉求,对于培训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陈永明.教师教育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朱益明.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政策选择〔J〕.中小学教育培训,2002,(7).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2010(7).
[4]张志越. 农村教师培训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