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思政”教育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迎来了新的机遇。为此,本文简要探析了“大思政”教育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构建,希望可以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借鉴。
关键词:“大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构建
引言: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都和心理健康教育有何密切的关联,本应受到重视与关注,但是现实情况却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很多事情上也会有自己的主见,但由于他们社会生活经验不是很丰富,加上容易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使得部分大学生很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极端行为等。因此,高校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背景分析
相较于以往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大思政”教育更加注重多方的合作,它使一种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相对开放的教育形式,不仅要强调课堂上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重视第二课堂[1]。在教育教学改革以及高校负面事件频发的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意识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大思政”教育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加强课堂教学的质量,还要通过多元化实践活动的开展来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一是,课程内容。当前大多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都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这种纯理论的教学模式既会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也会让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变得枯燥、无趣,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实践教学。部分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教学中,很多都是一种“放样”的状态,在实践内容的安排上也没有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对学生的参与缺乏硬性要求,加上学校的不重视,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教学效果比较差;三是,教学队伍。根据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来看,很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都是由辅导员或者其他专业课教师兼职,由于这些教师的专业性以及综合素质水平参差不齐,使得教学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四是,教学方法的落后。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还是采取以往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师生互动比较少,课程考核评价还是以理论知识考试成绩为主[2]。
三、“大思政”教育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构建
1.课程内容体系
“大思政”教育有着预防性、主动性的特征,预防性是心理健康教育积极作用的体现,而主动性则是强调学生有以往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高校需要在“大思政”教育平台的充分利用上来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与针对性。为此,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既要包括心理咨询、异常心理现象以及心理健康概述等基础知识,还需要涉及到提高学生心理调整能力和加强学生了解与发展自我知识的一些课题。
2.实践教学建设
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高校教师应该在课程的构建中,鼓励教学能够走出课堂,利用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了解、认识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调节自己,提升心理素质。一般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及团体心理辅导等形式的活动来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使自身能够健康、全面发展。
3.师资团队建设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团队的建设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校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为此,高校应该首先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重要性,了解这门课程的专业性与科学性,并积极引进相关专业的人才或聘请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来进行教学。同时,加强对师资团队的培训工作,利用定期的交流和专业培训来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课程的考核评價是否合理、客观,会对教学的效果产生一些直接的影响。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而言,除了要在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上进行更新,还要优化课程评价体系,不仅要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考核,也应该重视过程性的评价,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学习表现以及实践能力方面的考核,通过全方位的考核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发展[3]。在课程考核评价的过程中,其目标应该以学生的个体发展为主,将课程成绩分为期末成绩与平时表现两个部分,分别占总成绩的百分之四十与百分之六十。
四、“大思政”教育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保障
一方面是人员保障。“大思政”教育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构建,是需要有专业的师资来承担,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会直接影响到课程构建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对最终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有着关键作用;另一方面则是物质保障。“大思政”教育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施,不仅要有传统的课堂教学,还需要有相应的场地、教学所需的设备以及教学资料等,如果没有这些物质的保障,就会影响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构建的成效。
结束语:总而言之,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构建的过程中,应该以“大思政”教育理念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高校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积极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为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提供良好的服务,使学生能够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 张克新. “大思政”教育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构建[J]. 内蒙古教育:B, 2018.
[2]陈萌. “大思政”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探讨[J]. 考试周刊, 2017:17.
[3]张学浪. "大思政"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探索[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7(7).
关键词:“大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构建
引言: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都和心理健康教育有何密切的关联,本应受到重视与关注,但是现实情况却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很多事情上也会有自己的主见,但由于他们社会生活经验不是很丰富,加上容易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使得部分大学生很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极端行为等。因此,高校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背景分析
相较于以往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大思政”教育更加注重多方的合作,它使一种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相对开放的教育形式,不仅要强调课堂上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重视第二课堂[1]。在教育教学改革以及高校负面事件频发的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意识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大思政”教育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加强课堂教学的质量,还要通过多元化实践活动的开展来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一是,课程内容。当前大多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都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这种纯理论的教学模式既会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也会让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变得枯燥、无趣,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实践教学。部分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教学中,很多都是一种“放样”的状态,在实践内容的安排上也没有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对学生的参与缺乏硬性要求,加上学校的不重视,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教学效果比较差;三是,教学队伍。根据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来看,很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都是由辅导员或者其他专业课教师兼职,由于这些教师的专业性以及综合素质水平参差不齐,使得教学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四是,教学方法的落后。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还是采取以往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师生互动比较少,课程考核评价还是以理论知识考试成绩为主[2]。
三、“大思政”教育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构建
1.课程内容体系
“大思政”教育有着预防性、主动性的特征,预防性是心理健康教育积极作用的体现,而主动性则是强调学生有以往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高校需要在“大思政”教育平台的充分利用上来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与针对性。为此,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既要包括心理咨询、异常心理现象以及心理健康概述等基础知识,还需要涉及到提高学生心理调整能力和加强学生了解与发展自我知识的一些课题。
2.实践教学建设
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高校教师应该在课程的构建中,鼓励教学能够走出课堂,利用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了解、认识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调节自己,提升心理素质。一般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及团体心理辅导等形式的活动来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使自身能够健康、全面发展。
3.师资团队建设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团队的建设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校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为此,高校应该首先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重要性,了解这门课程的专业性与科学性,并积极引进相关专业的人才或聘请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来进行教学。同时,加强对师资团队的培训工作,利用定期的交流和专业培训来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课程的考核评價是否合理、客观,会对教学的效果产生一些直接的影响。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而言,除了要在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上进行更新,还要优化课程评价体系,不仅要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考核,也应该重视过程性的评价,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学习表现以及实践能力方面的考核,通过全方位的考核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发展[3]。在课程考核评价的过程中,其目标应该以学生的个体发展为主,将课程成绩分为期末成绩与平时表现两个部分,分别占总成绩的百分之四十与百分之六十。
四、“大思政”教育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保障
一方面是人员保障。“大思政”教育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构建,是需要有专业的师资来承担,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会直接影响到课程构建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对最终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有着关键作用;另一方面则是物质保障。“大思政”教育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施,不仅要有传统的课堂教学,还需要有相应的场地、教学所需的设备以及教学资料等,如果没有这些物质的保障,就会影响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构建的成效。
结束语:总而言之,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构建的过程中,应该以“大思政”教育理念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高校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积极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为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提供良好的服务,使学生能够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 张克新. “大思政”教育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构建[J]. 内蒙古教育:B, 2018.
[2]陈萌. “大思政”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探讨[J]. 考试周刊, 2017:17.
[3]张学浪. "大思政"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探索[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