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学习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学习,但如果学生没有学习趣味,没有学习欲望,就谈不上自主学习,所以,激趣应该是教学的前提。教师在备课之时,就要考虑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导情激趣
要使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导入很重要,不妨创设一定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灵性。如教学四上《春联》一课,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说说是怎样过这些节的。当学生说得兴致勃勃时,教师插话道:“同学们,刚才大家说了节日的风俗,其中还有很多文化元素呢!比如刚才有同学说到的春节张贴春联的习俗,不仅增添了喜庆气氛,还能让我们了解春联的有关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春联》,让春联在我们脑海中活起来,有兴趣吗?愿意成为写春联的能手吗?”这样导入设计,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上,能激发兴趣,引领其走入文本。
二、多重形式,引发兴趣
语文课堂要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就必须让其始终保持较高的学习乐趣,所以,教学形式就必须多样。比如教学四上《九寨沟》一课,由于大多数学生没去过九寨沟,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用课件播放九寨沟优美的画面,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感受到了九寨沟就像一个童话世界。在学习第3自然段时,教师引发学生对照九寨沟的风光片进行想象,如这些瀑布像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从而让学生萌发有个性的感受。教学第4自然段则另辟蹊径,请学生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读读描写这些动物的语句,再以导游的身份作介绍,要求学生抓住动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这样,多种形式的教法让学生感受到九寨沟之美,学习始终兴趣盎然。
三、适时点拨,品味激趣
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开展探索性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破课堂的重难点。比如教学四上《雾凇》,可以把网络引进课堂,让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结合。如第2自然段“雾凇”的产生是一个难点,教师先播放动画课件,然后让学生细读课文,给这段画面配音。在交流中,教师适时点拨,引学生对词句进行品味,学生很快就发现了课文中“涌”“笼罩”“镀”“慢慢”“轻轻地”“最初……逐渐……最后”等词句用得是多么准确、精妙。学生在他们的配音中不知不觉进入其中,可以说是一种主动积累,而课文就活在他们脑海了。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实验小学)
一、创设情境,导情激趣
要使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导入很重要,不妨创设一定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灵性。如教学四上《春联》一课,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说说是怎样过这些节的。当学生说得兴致勃勃时,教师插话道:“同学们,刚才大家说了节日的风俗,其中还有很多文化元素呢!比如刚才有同学说到的春节张贴春联的习俗,不仅增添了喜庆气氛,还能让我们了解春联的有关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春联》,让春联在我们脑海中活起来,有兴趣吗?愿意成为写春联的能手吗?”这样导入设计,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上,能激发兴趣,引领其走入文本。
二、多重形式,引发兴趣
语文课堂要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就必须让其始终保持较高的学习乐趣,所以,教学形式就必须多样。比如教学四上《九寨沟》一课,由于大多数学生没去过九寨沟,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用课件播放九寨沟优美的画面,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感受到了九寨沟就像一个童话世界。在学习第3自然段时,教师引发学生对照九寨沟的风光片进行想象,如这些瀑布像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从而让学生萌发有个性的感受。教学第4自然段则另辟蹊径,请学生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读读描写这些动物的语句,再以导游的身份作介绍,要求学生抓住动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这样,多种形式的教法让学生感受到九寨沟之美,学习始终兴趣盎然。
三、适时点拨,品味激趣
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开展探索性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破课堂的重难点。比如教学四上《雾凇》,可以把网络引进课堂,让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结合。如第2自然段“雾凇”的产生是一个难点,教师先播放动画课件,然后让学生细读课文,给这段画面配音。在交流中,教师适时点拨,引学生对词句进行品味,学生很快就发现了课文中“涌”“笼罩”“镀”“慢慢”“轻轻地”“最初……逐渐……最后”等词句用得是多么准确、精妙。学生在他们的配音中不知不觉进入其中,可以说是一种主动积累,而课文就活在他们脑海了。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