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多种方法激趣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u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学习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学习,但如果学生没有学习趣味,没有学习欲望,就谈不上自主学习,所以,激趣应该是教学的前提。教师在备课之时,就要考虑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导情激趣
  要使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导入很重要,不妨创设一定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灵性。如教学四上《春联》一课,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说说是怎样过这些节的。当学生说得兴致勃勃时,教师插话道:“同学们,刚才大家说了节日的风俗,其中还有很多文化元素呢!比如刚才有同学说到的春节张贴春联的习俗,不仅增添了喜庆气氛,还能让我们了解春联的有关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春联》,让春联在我们脑海中活起来,有兴趣吗?愿意成为写春联的能手吗?”这样导入设计,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上,能激发兴趣,引领其走入文本。
  二、多重形式,引发兴趣
  语文课堂要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就必须让其始终保持较高的学习乐趣,所以,教学形式就必须多样。比如教学四上《九寨沟》一课,由于大多数学生没去过九寨沟,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用课件播放九寨沟优美的画面,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感受到了九寨沟就像一个童话世界。在学习第3自然段时,教师引发学生对照九寨沟的风光片进行想象,如这些瀑布像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从而让学生萌发有个性的感受。教学第4自然段则另辟蹊径,请学生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读读描写这些动物的语句,再以导游的身份作介绍,要求学生抓住动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这样,多种形式的教法让学生感受到九寨沟之美,学习始终兴趣盎然。
  三、适时点拨,品味激趣
  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开展探索性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破课堂的重难点。比如教学四上《雾凇》,可以把网络引进课堂,让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结合。如第2自然段“雾凇”的产生是一个难点,教师先播放动画课件,然后让学生细读课文,给这段画面配音。在交流中,教师适时点拨,引学生对词句进行品味,学生很快就发现了课文中“涌”“笼罩”“镀”“慢慢”“轻轻地”“最初……逐渐……最后”等词句用得是多么准确、精妙。学生在他们的配音中不知不觉进入其中,可以说是一种主动积累,而课文就活在他们脑海了。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一、图文并茂,领会古诗内涵  古诗内涵丰富,意境优美,诗与画是有共通点的,很多古诗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便可以用图文互配的方式指导学生感受诗歌意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感悟诗歌所独具的艺术魅力。例如,在教学《江雪》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到黑板上用简笔画的形式展现诗的情景,学生简简单单几笔便勾勒出一幅寒江独钓图,由此引出“千万孤独”,形象地刻画出柳宗元永贞革新失败
期刊
一、评价有没有真正关注学生?  现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再局限于只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而要在关注学业成绩的同时,也关注个体发展。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使评价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学生的“被评价”心理也变得更加复杂,大多数学生会产生掩饰自己的缺点和弱点的自我防卫心理。这种防卫心理一般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害怕心理。有的学生在测评前,就在心里想着自己哪些方面比较差,生怕自己较差的方面被揭露出来,自尊心受到伤害,
期刊
在区级教研活动中,我听了两位教师的课,课堂上颇有特点的生字词教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案例一】  教学《石榴》,教师激趣导入之后,映示了几组词语:  嫩绿郁郁葱葱  喇叭热闹越开越密  越开越盛  甜津津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清爽无比  师:请你们轻声读一读,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第一组词描写的是石榴的叶子。  师:请你读读这组词。(生读)  师:课文中是怎么描写石榴叶子的呢?请你找出句
期刊
11月24日,我在中心小学参加了一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听取了城区福州路小学周恒梅老师的一节示范课《九色鹿》。课堂上的一个小小的细节,一直在我的眼前萦绕,回味无穷。  那是一个有点激动小男孩,课堂上他不停地举手,口中还叫着:“我、我、老师,我……”可是当老师让他发言时,他却又说不出话来。刚让他坐下,他又举起了手,说:“老师,我想起来了。”这时,周老师温柔地对他说了一句:“我很欣赏你的冲动,请你来说吧
期刊
【故事一】那是发生在我执教《李时珍夜宿古寺》一课,课文里面有一个生字“详”,出现在“端详”这个词里。在备课的时候,我就预设了“详”与“祥”的区别,因为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有些学生即使到小学毕业了,还是分不清这两个字。所以,在备课时,我把这个字作为了生字教学的一个重点。  上课了,我先是工工整整地把“端详”写在了黑板上,还特意把“详”字用红笔描了一遍,意在提醒学生注意。然后,我又问,“看到这个字,你
期刊
1.学生自评。在学生习作草稿写好后,我要求学生自己大声朗读三遍:一读发现语句不通之处,改正错别字;再读时,采用“圈改积累法”评价自己的习作,即边读边用红笔圈画出自己习作中用得比较好的词句;三读时,根据好词好句量给自己打分,写上简单的自评。学生通过自我评价既可以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存在的问题,养成自行修改文章的良好习惯,又激发了习作的兴趣。  2.家长参评。每个家长都很关心学生的习作,因此,我每学期
期刊
课堂评价语,就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的即时评价。教师的课堂评价语如果准确、恰当,就能激励学生快乐自主地学习,使课堂焕发出魅力。  一、入境性评价语  要想上好语文课,教师一定要先努力还原文本语言文字表达的情境,再带领学生进入文本,变成文本中的人物后品读感悟。  1.注重人物角色意识去评价。如一位老师执教《石头书》一课时,在指导学生读叔叔的话时,一个学生奶声奶气地读着,老师就笑着评价:
期刊
把学生的生字检测试卷拿在手中,仔细地翻看,发现“易错的没错,不该错的错了”,这种反常的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  学完《长城》一课后,我照例对生字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最容易出错的“戍”字在听写中只有3人出错,而对于不太容易出错的“茫”字,却有将近一半的同学与“芒”字混淆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截然相反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静下心来,我开始反思这节课中的识字教学环节:在教学“戍”字时,为了让同学
期刊